不过,两年前说的话,张秀云又要食言,或许是奥运的诱惑力太大,她又一次选择复出。2011年,她参加了本赛季三站世界杯比赛,在此前的德国慕尼黑站和汉堡站中,她分别获得铜牌和第五名。在7月10日瑞士卢塞恩站的比赛中,她更是一举摘银,这也是24名参赛的中国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位。不久,伦敦奥运资格就将揭晓。2012年,或许还能看到张秀云在赛场上的英姿!(作者:李勇)足球运动
△林强——一个黑皮伢
武汉人喜欢把皮肤黑的伢叫黑皮,您家要是不信,我慢慢跟您家说。这话一说就要回到几十年前了,那时候的武汉没有现在这多的高楼大厦,人们都是住在小街小巷子里面。如果您家有机会回到那个年代,等到晚上6、7点要吃饭的时候,您家找个巷子口站到,高喊一声:“黑皮,回去吃饭。”过一下您家再看,保证有好几个皮肤黝黑的半大糙子伢一溜烟的往屋里跑。
关于黑皮,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被叫做黑皮的伢除了皮肤黑之外,通常还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瘦,浑身上下没有多余的肉,而且精干,麻利。所以才能被您家一叫就跑得一溜烟。
说了关于黑皮的这多废话,是因为今天要说的这位仁兄当年在球迷中也有这样一个绰号。武汉的老球迷们只要一提到黑皮,就都晓得他是哪个。这个黑皮就是湖北武汉足球圈里大名鼎鼎的林强。
肉联与新华路体育场
林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他爸爸是当年武汉最牛比武钢还牛的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工人。说到这里就又要扯闲话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武汉肉联当年不仅只是杀猪卖肉闻名,还有他们厂里广泛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足球运动。
武汉肉联厂自建厂以来,足球运动就成了厂里的第一运动。在50年代,武汉肉联足球队就经常代表武汉市参加一些友谊赛,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来访的足球队。最红火的时候,肉联厂组织了3支足球队,分别参加市级的比赛。一队夺得了甲级联赛冠军,二队是乙级第四名,青年队夺得了小组比赛的冠军。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肉联队在市足球联赛中12连冠,成为了武汉足球的霸主。鼎盛时期,厂里光足球队就有五六十支,足球运动员800多人。1985年,厂里开个运动会,参赛的队伍就有21支,真可谓盛况空前而又绝后。想想现在中国国奥队全国可供选拔的适龄队员仅只几百人的窘境,真是不得不怀念当年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就是在这种近乎疯狂的足球氛围里,林强从小就迷上了足球运动。还在肉联子弟学校上小学的时候,林强就展现出了他出众的足球才华。三年级,他就代表校队参加了省小学生足球赛,并两次夺得冠军。1973年,13岁的林强被李功道教练看中,进入市中心业余体校学打球。这个市中心业余体校,位于汉口新华路体育场,是专门为湖北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自新华路体育场建成以来,这里就成了湖北足球的造血机器,这里是湖北足球的根,是武汉足球的大本营。中国足球职业化后,这里又一直是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每到比赛日,来自省内的球迷们齐聚在这里,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比赛还没开始,新华路体育场就成了球迷的海洋,不仅是场内,就连场外的新华路也经常被球迷以及他们的交通工具塞得满满的,使得交通堵塞,周边的居民们叫苦不迭。不过,叫苦是叫苦,住在新华路体育场旁边的人也是有福利的,随便找个高一点的房子,带个望远镜,一场精彩的比赛就尽收眼底了。
新华路体育场的最近一次疯狂发生在2008年的10月2日,上万名湖北球迷集聚在这里对腐败的中国足协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怒吼,这怒吼虽不能救武汉足球队于水火,但却使得武汉足球在一片风雨飘摇中还能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因为,武汉足球还有这么多热爱她,关心她的人存在。几年过去,当年那些收了黑钱还装出道貌岸然的嘴脸的家伙们都已经在牢里啃上了玉米棒子,但武汉足球,还在。
入选国足到“五一九”
1976年1月,16岁的林强被肖笃寅招入湖北少年队。此时的林强已初显明星像。用现在的话说,他在前卫的位置上走位飘乎,常能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传出让人惊叹的好球。1978年,林强代表湖北少年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足球赛,在这次比赛中,湖北少年队勇夺季军,而林强也通过这次比赛引起了国内足球圈内人士的关注。不久后,他就被广东青年队借调,临时客串广东青年队的左前卫,以中国中学生队的名义到日本进行访问比赛。不久后,林强被选入国家青年队参加了在孟加拉国举行的亚洲青年锦标赛。
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1981年,林强被戚务生选进国家希望队。1983年,林强正式进入国家队。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在与法国奥林匹克选手队的一场比赛中,林强以一脚任意球直接破门帮助中国队战平了法国国奥队。
1984年,林强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八届亚洲杯足球赛,他是当时曾雪麟主教练手中的绝对主力,他攻守俱佳,打法凶悍,不仅擅长组织进攻,盯人卡位也是一把好手,另外,还有一脚远射。在他的帮助下,中国队打进了最后的决赛。虽然中国队在最后的决赛中以0∶2不敌沙特阿拉伯队屈居亚军。但对于孱弱的中国足球来说,这已是中国足球在亚洲杯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了。之后二三十年,号称职业化的中国足球队再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佳绩。
1985年,第13届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赛开始了,中国队与香港、澳门、文莱分在一组。小组中,除了香港队稍具实力外,其他的都是名符其实的鱼腩部队。最后一场球,中国队坐镇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香港队,这一场球开创了中国足球史上的两个先例。一个是只要打平就能出线的比赛一定输,再一个就是第一次大规模的球迷骚乱。林强也参加了这一场比赛。
预选赛结束后,国家队解散了,林强回到了湖北队,并从此退出了国家队。这时候,日本、香港、新加坡的一些俱乐部先后邀请林强加盟,但林强都拒绝了。没办法,不是林强不喜欢多赚钱,只是因为他,实在割舍不了湖北队。而这个时候的湖北队,正开始迎来湖北足球史上自1972年5项球类运动会夺得冠军后的第二个辉煌时期。
湖北足球的二次辉煌
这一时期的湖北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教练员丁三石堪称是湖北足球界“教父”级的人物,而队中更是聚集了林强、胡一俊、刘五一、吕杰、殷立华以及后来从八一队回归的陈方平等一批精兵强将,也正是这一批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起到了湖北足球中流砥柱的作用。丁三石充分利用湖北球员技术意识俱佳的特点,把全攻全守的强悍球风注入到了湖北足球的血液中。时至今日,湖北职业足球队一直都以橙色作为自己队服的颜色,为什么?因为橙色是全攻全守的荷兰队的颜色,而全攻全守足球就是丁三石带给湖北足球的礼物。
1986年的全国足球联赛中,在丁三石教练的指挥下,湖北队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特别是由林强、刘五一和吕杰等人组成的中场,更是实力强劲。在这一年的联赛中,湖北队一路高歌猛进,与贾秀全、朱波等国脚压阵的八一队争夺得异常激烈。最终,湖北队是7胜7平保持不败,八一队是8胜5平1负,双方同积21分。最终,八一队以多5个净胜球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湖北队屈居第二。虽说当年中国足球的霸主辽宁队因为参加亚洲俱乐部杯赛而未能参加,但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等队中也是强手如林。湖北队能在这样激烈的比赛中能以不败战绩夺得亚军,也是非常来之不易。
次年,湖北队以1986年联赛球员为班底,加上从八一队回归的陈方平以及从武汉队调上来的几名球员一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这届全运会上,湖北队夺得了第四名,创造了湖北队在全运会上的史上最佳战绩,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超越。我这一辈子第一次通过电视机完整地观看的足球赛就是半决赛湖北对广东的那场球。那一年我13岁,在邻居家的电视机前见证了湖北足球一段历史,并从此成为了一名球迷。因为年代久远,很多都不记得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湖北队球员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的斗志,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另外就是湖北队中那几个至今都不能忘记的名字,林强,张定波、刘五一、陈方平、胡昌柏……不过这场球至今说起来都还是输得有点冤枉,是不是黑哨说不准,但湖北队输给东道主,想来也冤不到哪里去。而湖北队也因为在这场比赛中拼尽了全力,在三、四名的比赛中已无力再对八一队发起强有力的攻势,最后得了第四名。
曾经的前卫寰岛
全运会后,林强退役进入了武汉市公安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不过就算是当了一名警察,林强也并没有离开足球。在这里不得不说武汉的足球氛围,那是相当的强,因为武汉市公安局也有一只在全国公安系统称王称霸的足球队,中国前卫队。把武汉市公安局下属的足球队冠名为代表前卫体协的中国前卫队,显见这支足球队在中国公安系统的分量。
1995年,林强以教练兼队员的身份率领中国前卫足球队冲上了甲B,这对武汉足球界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时间,武汉拥有了两支甲B足球队,于是人们开始想象着同城“德比”大战该要如何进行,因为当时这支前卫队可以说是集结了武汉足球的大部分精英。大量的武钢队球员转会到了这支更名为前卫寰岛的甲B新军,而财大气粗的寰岛集团更是花重金引进了彭伟国、高峰、姜峰等多名国脚。于是武汉球迷们纷纷把冲进甲A的希望寄托在了前卫寰岛队身上。自打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武汉还从没进过甲A,寰岛重任在肩啊!
做为球队的教练兼队员,林强也不想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但是当时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有一个规矩,就是球员要想取得甲级联赛的参赛资格,必须要通过体能测试,也就是12分钟跑和折返跑。12分钟跑对于年轻体能好的球员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36岁的林强来说,的确是有点困难。在整个冬训期间,他努力练着体能,一直到体能测试开始。可惜的是,虽然林强拼尽了全力,但他仍以两米之差失去了参加联赛的资格。两米啊,这让林强至今都深为遗憾。
尽管林强不能上场,但他依旧能以教练的身份参加比赛。在当年的甲B联赛中,实力明显高出一块的前卫寰岛队坐镇中南财大体育场,一路高歌猛进,凭借13胜7平2负的战绩以升班马的身份夺得甲B联赛的第一名,做为教练,林强见证了这一中国足球神话。
后来的事情,让武汉球迷至今都耿耿于怀。前卫寰岛出尔反尔,不顾武汉市政府与广大球迷的多次挽留,突然决定搬迁至重庆。这极大的伤害了武汉球迷的感情,也令队中大量的武汉籍球员深感不满。寰岛方面显然也知道武汉球员的这种情绪,于是,他们在大力推动球队本地化的同时,也悄悄对“不服从管教”的武汉球员动起了心思。做为教练,林强也对寰岛俱乐部这种不守信用搬迁重庆的行为很有意见。作为这帮武汉球员的大哥,林强自然更是不能容忍这些针对武汉球员的小动作,于是林强冲冠一怒,在谈判无果之后,辞掉了教练的职务,回到武汉。
回到武汉后,林强除了在武汉雅琪队和武汉红桃K队时期短暂出山当过教练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林强的足球学校是与一家企业合办的,和别的足球学校喜欢拉大旗做虎皮不同,林强的足球学校没有冠以林强的名字,而是叫唐氏足球俱乐部。不同的还不仅仅是名字,其他的足校多把足球当成了生财的工具,而林强的足校却想方设法的减少小球员的负担。不仅如此,在面对来买人的俱乐部时,林强也是一再拒绝,因为在他心里,把这支球队带出来,为武汉足球再创辉煌的念头从没有断过。办足校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只想着赚钱,那是要不得的。这就是林强办足校的宗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支由林强一手调教出来的足球队杀入我们的视野,为沉沦多时的武汉足球带来新的希望。(作者:赵雷)△冯志刚——我们上了场,想的就是胜利
在湖北足球史上,冯志刚可以算是国家队队龄最长、年龄最轻的老队员了。从1984年中国少年队的小队长到1993年中国国家队的当家后卫,冯志刚经历了艰苦的磨炼、进行了奋力的拼博、体验了胜利和喜悦、尝到了失败的懊丧。9年来,冯志刚留给球迷的印象并不糟糕,即使在中国队冲不出亚洲这样令人扼腕的情形下,球迷仍然这样评价他,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他的表现“都一如既往,稳健与凶狠兼顾。在对手强大的压力下,逆境中表现仍然沉稳、干练。”这,就是冯志刚的一贯作风,也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14∶1和一场“3号球”
1979年,一场一边倒的足球比赛在硚口区山鹰小学(今新合村小学)和辛家地小学之间进行。山鹰小学的队员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中,连破对方大门,以14∶0的绝对优势占尽风流。辛家地小学情急之下换上了个子不高、精精灵灵的田径队员冯志刚。没几个回合,冯志刚就以快速的奔跑带球冲出了山鹰队的包围圈,在众人的注目下一脚劲射,将球踢入对方大门。来之不易的一分使全场爆发出了雷呜般的掌声。这个小家伙的奔跑速度和不服输的劲头使山鹰队一时乱了阵脚,他果断的临门劲射踢动了山鹰队教练杨正斌的心。
在区体委协调下,冯志刚微笑着走进山鹰小学,穿上了3号球衣。放学后,他像一只小豹子蹦蹦跳跳回了家,大声宣布:“我是一名足球队员了”。可是,他向妈妈诉说转学的情景时却两眼满含着泪水:“学校里说了,如果我一定要转学,以后想回到学校里练田径也不行了。学校不会再收我了”。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轻声问:“你是喜欢跑步?还是喜欢踢球?”儿子瞪着两只圆眼睛,兴奋地说:“我第一次上场就踢进了一个球,我喜欢踢球。”妈妈笑了“那就好好踢吧!”就这样,这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