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王鑫并不熟,以为她是一战成名,甚至是她沾了陈若琳的光,事实上,早在2006年王鑫就获得第15届多哈亚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200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十米跳台冠军。从2007年首次和陈若琳配对后,王鑫和陈若琳囊括了几乎所有女子双人10米台的冠军。在一系列比赛中,她们都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冠。她们完成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该项目大满贯,续写了双人不败的传奇纪录,在当今女子跳水领域,还没有哪对组合可以保持百分之百胜率,就连跳板项目黄金组合,郭晶晶和吴敏霞,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胜利。
用冠军来庆贺生日
王鑫以前的名字是王若雪,所以,她在北京奥运会夺冠时,中外媒体对她改名字比较感兴趣。对跳水熟悉的人都清楚,清华大学跳水队和王鑫家里面是有些过节的,那是在2005年引发的中国体育第一官司。王鑫说:“在我去清华跳水队训练时,于芬教练给我改的名字。”
是不是因为改名字带来的好运呢。这位16岁的小姑娘回答非常好,她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关键是自己的努力。”
外国记者请王鑫解释一下为什么跳水运动在中国这么强大。王鑫说得很委婉,她说:“可能我们用的技术方法不一样。”
在双人跳台上,王鑫和陈若琳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但是在十米台单人上,她们就变成对手,怎么看你们两人的竞争?王鑫说:“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对手,而是更加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帮助对方都取得好的成绩。”
王鑫是个上天眷顾的女孩子,她在夺冠的前一天,刚刚过的16岁生日,自然媒体关注这个事。记者问:听说昨天你生日,昨天你过的怎么样?王鑫说:我的生日我很高兴,大家送礼物比如衣服、项链和福娃。
记者们:陈若琳送给你什么?
王鑫回答异常漂亮:她送给我友谊。
这些回答是多么的得体,这像是一个16岁的女孩子么?!这像是人们说的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王鑫征战的时候,在武汉黄石路辅义里一个巷子里,所有的人都盯着电视,不少人甚至不认识王鑫,小姑娘离开武汉太长时间了。在邻居眼里,王鑫从小就爱动,小时候总爱在院子里跳橡皮筋,而且嘴巴特别甜,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
王鑫家并不富裕,相反,很有一些贫困,24平米的房子,中间隔了一层暗楼,上面住着王鑫一家三口,下面是客厅,摆着21寸的小彩电。
和伏明霞一样,王鑫也是训练体操的出身,1998年5月,武汉市少儿体校的体操教练喻传发到北京路幼儿园选秀时,一眼相中了又瘦又小的王鑫。王鑫的妈妈何蕙说:“我们对体操也不了解,但是看到王鑫体质不好,希望她练体操能把身体练壮一点。”
2000年一次训练中,王鑫右臂严重骨折,何蕙心疼女儿,找到喻传发,要打退堂鼓。喻传发不想浪费这么好的运动苗子,最后王鑫到市少儿体校去练跳水。刚开始训练跳水的情形,王鑫始终记得,“刚练跳水,我依然怕水,教练就在我腰这里绑了一根绳子系起来,看我迟迟不敢下去,她就把我推下去,然后我拼命向岸边划啊划。这样挣扎了5天,我学会了游泳。”
王鑫父母双下岗,在夜市摆地摊,“还好王鑫从小就非常懂事,从来不会乱花钱。一般小姑娘伢都爱漂亮,但我们家王鑫,穿的都是旧衣裳,我们给她买她也不肯要。”王鑫每次从少儿体校放假回家,都会跟着爸妈一起摆摊。
北京奥运会开赛时候,王鑫父母说:“在王鑫比赛的这么多年,我们只去现场看过一次王鑫比赛,不想给她加压。”
但是,正是这些,让王鑫在北京奥运会上,面对中外媒体提问时,回答得体;是这些,让王鑫离开武汉8年的时间,仅仅回过一次家;是这些,让王鑫在外拼搏,最后获得奥运会冠军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道生活的艰难,成功的可贵。
中国体坛第一案
2000年,不足8岁的王鑫前往清华大学学习跳水,关于这段经历,于芬是这样回忆的“武汉电视台体育部主任邵小若,是我的朋友,他说有一个朋友的女儿想学跳水,就让我看一下。王鑫很机灵,挺可爱的。问她名字,她说叫王若雪。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对运动员来说不是那么响亮吧,我就说她要练跳水是不是应该改一个名字,她家里人说怎么改,我说改个王鑫。”
“鑫字,3个金字在那儿摞着,可能觉得还是想培养金牌选手吧,那么一开始可能就是有这种愿望。”
王鑫在清华大学训练了3年,有一天突然失踪。当年,王鑫转到了天津队。2005年5月23日,清华跳水队告队员王鑫私自出走案,在海淀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清华大学跳水队代理人颜天明拿出各项证据,2001年2月16日,家住武汉的何惠女士带着自己8岁的女儿王鑫来到清华大学跳水队,申请王鑫为清华大学跳水队试训队员。2001年5月17日,何惠与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签订了《清华大学跳水队关于招收王某为试训队员的协议》,约定清华大学接收王鑫为试训队员。此后,清华大学跳水队接收王鑫,并安排其训练和学习。
2002年7月22日,清华跳水队与何惠签订了《关于招收王某为清华大学跳水队队员的协议》,该协议约定接受王鑫为跳水队正式队员。
2004年1月18日,何惠在未通知清华大学的情况下,带王鑫出走。清华跳水队称3年来自己共为王鑫支付培养费34.8万元,按照合同规定,何惠应该赔偿5倍的违约金174万元,考虑到何惠的实际情况,清华跳水队只要求何惠赔偿35万元。
面对清华跳水队的起诉和索赔,何惠的代理人在法庭上说:清华跳水队不具备将王鑫注册为专业运动员的能力,也没有履行将王鑫在省、市队注册的义务。王鑫到天津队后不但正式注册,而且连续参加了各种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鑫的运动生命得以延续。
经过两个小时的庭审,合议庭宣布休庭。由于何惠拒绝调解,择日宣判。
对中国跳水了解的人,非常清楚,这里面的症结所在,就是清华大学跳水队成立伊始,是可以双注册的,既可以代表清华大学,又可以代表各省市。以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的政策出现异动,取消了清华双注册。
王鑫当时才多大,才13岁,让一个13岁的小姑娘身陷官司之中,中国体育届的官员们,于心何忍?王鑫虽然当时身在天津队,未去北京,但说她绝对的置身事外,不见得说得通吧。
这个孩子受的苦太多,在北京奥运会夺冠时,媒体问16岁的王鑫,有没有烦恼事时,王鑫用四个字回答:“没有烦恼。”真是这样么?!这或许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给自己披上的保护衣吧。
不管怎么样,王鑫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了。在北京奥运王鑫夺冠时,笔者电话采访了于芬,于芬说:“这个孩子不错,很有良心的。”于芬同时说,王鑫如果想进一步辉煌,必须解决女孩子生理发育期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好,对跳水运动员是致命的。伏明霞和郭晶晶均是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才成为一代巨星的。
王鑫仍然在跳
北京奥运会以后,王鑫陷入了低潮。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在女子十米台双人比赛中,陈若琳的搭档已经不是王鑫。但是,王鑫仍然在拼,2011年8月,王鑫在深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运动村里,她住在17楼,她开玩笑地说,坐在房间的阳台上,还有些怕,哈哈。
两年前,王鑫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时,她这样回忆:我小时候,还是挺怕水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泳池,我都不敢下水。不敢下水的女生,在为跳水继续拼搏,也为自己,在蓝天下,她仍然在跳。(作者:余国华)△童辉——戏水金童梦成真
人生之路交织着偶然的机遇或者机会,无论抓住抑或稍纵即逝的,都予人回味无穷。比如,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童辉,他的体育运动之路,就充斥着偶然带来的艰辛与快乐……从练体操到学跳水
1963年出生的童辉,跟跳水的关联,还得益一个偶然成就的曲折故事。
9岁那年,童辉在武汉市硚口区利济北路小学被省体工大队的体操教练周松林发现。教练到学校寻找体育学生苗子,班主任老师高云华推荐了童辉。周教练测试体操苗子的方法就是简单的看看那个学生跑得快,测试后觉得童辉不错,就问他意不愿意去练体操,童辉说:“什么是体操?好玩我就去。”结果,这两代人看似简单的约定却成就了一名世界冠军。
童辉跟着周教练去了省体工大队体操房,呈现在他眼前的满是吊环高低杠、鞍马跳箱平衡木,还有地毯、自由体操垫,看来周教练真没有哄他,就暗下决心在这里好好“玩”了。事后,周教练想听听他父母的意见,童辉回家跟父母说得绘声绘色。父母觉得伢们放了学没事干,有人管着,教练带着,还能锻炼身体,提不出反对意见。就这样,童辉在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练习体操。
童辉以跳水而闻名,同样缘于一次的偶然。当年,中国大地正在闹“文化大革命”,每个教练都要轮流去“五七干校”锻炼,轮到周教练时,练体操的孩子们成了散放的“羊”。常跑到比邻的跳水队看人家训练。跳水队教练肖爱山觉得他们的基础都不错,就大声说:“哪个有兴趣,我教你们跳水。”
肖爱山挑中了11岁的童辉。本来教练之间都有不成文的相互间不得挖人的协议。童辉的父亲是税务干部,在发掘儿子的体育潜能上出不上力。妈妈也不懂,既然教练要儿子搞跳水,专业人士说行就行。
父母的支持,对童辉是一种莫大的推动力。于是,除正常训练之外,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童辉是和小伙伴们在绿茵场上翻筋斗,打八叉度过的,练就了矫健的体格,练就了敏捷灵活的身手。
1977年,年仅14岁的童辉,被选入国家队,标志职业运动生涯真正开始。在国家队,童辉跟着肖爱山一年后转到总教练梁伯希门下。
世上的东西,最柔柔不过水,最轻也轻不过水。跳水时角度不对,入水时会被“拍”得生疼。进国家队后的第二年,一个动作连续拍了几下,童辉就怕了,教练却坚持要他跳,并佯唬他说:“你不跳,就把你送回去。”
话儿不胫而走。妈妈着急地说:童辉,别人能跳你为么事不能跳,若真送回来,父母的脸往哪儿搁啊!
童辉从小就懂孝道,最怕父母担心自己不争气。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跳,在其后的运动生涯里,碰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他也没跟父母说过,凡事自己独立解决。
戏水金童梦成真
1979年,不满16岁的童辉,以优美高雅的空中动作,绝妙的压水花技术,夺得第四届全运会男子跳台冠军。“戏水金童”的美称从此在国内跳水界传开。
也许是成功来的太顺,童辉在以后的几次世界大赛上暴露出心理素质差的毛病,1983年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他与世界跳水之王、美国的洛加尼斯同场较量。前几个动作一路领先。眼看“洛加尼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即将破灭。童辉在做最后一个动作207C时,求胜心切,身体过早打开,溅起水花巨大,仅得一枚铜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童辉重蹈覆辙,又因失误,仅获第4名。
面对挫折,童辉没有气馁。他请教心理专家,得知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在于首先提高抗干扰能力。平时训练,他请队友们在他准备起跳时,大声嚷嚷、起哄。他还买来一部收录机,每到比赛前夕,便独坐一隅,静心欣赏音乐,放松身心……198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上,童辉发挥了高超的水平,夺得男子跳台冠军,并和队友合作,夺得了男子团体、男女混合团体两项冠军。1986年,童辉在汉城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上再显身手,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跳台冠军。1987年4月,在世界杯跳水赛上,童辉为祖国再次赢得男子跳台冠军。
1988年1月,世界权威性杂志《游泳世界》评选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童辉高居男子跳台榜首,这是中国男子跳水运动员首次获此殊荣;同年五一前夕,全国总工会颁发五一劳动奖章,童辉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运动员。
1988年暮春,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在荷兰中部小城阿默斯福特拉开战幕,中国队阵容中,上届男子跳台冠军童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然而,此次出征前,童辉腿部在一次训练中严重受伤,来到荷兰,腿上仍然缠着纱布。
4月21日,团体比赛开始了。童辉因伤痛的影响,技术发挥失常,男队仅列第三。外国记者这才相信了童辉的伤情,纷纷给服务的传媒发回这样的信息:上届冠军童辉伤病缠身,卫冕无望,个人冠军将在苏美两强之中产生……在中国跳水队教练下榻的希尔顿饭店。房间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几种选择摆在教练们面前:为了优秀选手的身体,是否降低童辉个人赛中的动作难度系数?虽然夺冠的希望小了,但从长远看值得!当然,降低动作难度系数,同时也增添了夺冠的保险系数……正当教练们左右为难时,童辉闯了进来,主动请缨:“明天个人赛我想加大难度,拼个冠军……”平素寡言少语的童辉,眼下居然滔滔不绝,一个大胆的比赛战术制定了。
4月23日,阿默斯福特跳水池畔。男子跳台决赛即将进行最后一个自选动作的角逐。童辉,沿着阶梯,英姿勃勃地走向10米跳台。观众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他身上。
童辉站在台端,静默片刻,调匀了呼吸。突然腾空跃起,漂亮的向后翻腾1周半转体3周半,完美入水,这一神奇绝妙的表演使全场沸腾。420.72分!童辉以罕见的高分赢得桂冠,成为世界杯跳水赛上第一个蝉联冠军的选手。戏水金童终又梦圆清池。
率海外兵团“反攻”中国跳水
1989年,童辉功成身退,不久后出国。至此,“戏水金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时光荏冉。2002年的一天,前跳水世界冠军童辉现身在珠海跳水馆。这里正举行一场国际跳水比赛,他的出现不单单是他本人,还带来了洋弟子。人们这才知晓,淡出视野的“戏水金童”,并未淡出跳水行当。退役后的他去了加拿大,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并加入加拿大籍,后又应澳大利亚跳水队邀请,南下大洋洲出任澳大利亚队跳水队总教练。这一回,是带着洋弟子杀将回来了。
对于中国队来说,得意门生“大水冲了龙王庙”,心理上难以接受。加之媒体的炒作,国内的舆论导向,成了一边倒的态势。面对这些压力,童辉坦然,他回应媒体:“比赛就是这样,没有常胜将军。”
实际上,童辉的此次“交流”,确实让国内跳水界感受了他们的高难度。外国选手提高动作难度,跟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童辉认为“这也是没有路的路”,不提高难度就无法跟强队抗衡。但难度上来了,最终还是要看动作质量和稳定性。童辉执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他运动员时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用“我对‘洋人’的了解”去揣摩的,不管结果如何,他以海外兵团教练的身份出现,着实让中国跳水队感到吃惊,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