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6700000016

第16章 楔子——绝非传奇(15)

提及长征,是因为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部最壮丽的史诗,是将永远流传于世的一座人类无畏、坚定的丰碑。而林彪在长征中是红一军团军团长,该军团不是打着头阵,杀出一条血路,就是紧紧护卫着居中的、毛泽东所在的中央纵队。

提及长征,还因为一个蓝眼珠、黄头发的外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已经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里,对林彪做了史家式的记述——

“红军的指挥员都是些精明能干和久经锻炼的人。他们参加过多年的游击战争,共同经历过多次战斗。他们熟悉自己的国土,熟悉人民。他们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林彪的一军团在突击和伏击方面是超群的……”

在突破湘江时,“一军团不仅要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纵队,而且还要掩护新成立的几个军团,特别是八军团和九军团。聂荣臻说:‘我们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掩护他们。”

在突破金沙江前夕,“关键任务落到林彪的肩上,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一九三五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摇曳。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毛交给他的任务是对他的能力的最大考验。这一任务是使龙云、薛岳、蒋介石相信红军的目标是攻克昆明。林彪必须率领部队尽量逼近昆明,仿佛真的要拿下昆明。调给林彪的是整整一个师的第一流部队共六个团,据估计近一万人……

“林彪的部队按照命令,以空前的速度行军,同时仍装着要进攻昆明。他们先绕到城北,然后向西,占领了昆明西北二十英里的富民。昆明城内的惊慌情绪依然有增无减。龙云不断调部队增援昆明。国民党嫡系部队也向南直奔昆明,而不是向西朝金沙江前进……

“林彪把追兵远远地甩在后面,向北前进,五月三日晚到达元谋,金沙江已近在咫尺。他的部队从大板桥出发后四十八小时内走了一百英里……金沙江附近一带道路十分崎岖……如果长征老干部或历史学家想重访这一昔日的战役的话,他们也只能步行或骑骡子。

“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

“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轻十岁,长得干分瘦小。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彭经常和部下交谈,而林则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对许多人来说,林似乎生性腼腆和含蓄。找不到说他对部下热情和爱护的故事。他在红军指挥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开口就是谈正经事。

“林彪是毛泽东的宠儿。林在著名的广州黄埔军校受训期间,也曾是蒋介石和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勃留赫尔的宠儿。那是在蒋于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对共产党翻脸之前。林彪的父亲在湖北开厂,因为无力纳税而破了产。林彪这个工厂主的儿子竞把自己的命运同共产党连在一起,他投奔周恩来后,参加了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的‘南昌起义’。一九三二年林才二十四岁,但已成为第一军团的军团长。召开会师会议时,林才二十七岁,他的胆量和善用疑兵超过任何人。不过,据说他只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出战。”

似乎长征结束了,平型关一仗结束了,辽沈、平津战役结束了,命运这家伙突然心血来潮,点起一支烟,对林彪开始了新的构思。不足二十年,新中国的政治跌宕不安的历史,权力高层交织着的防御与进攻的岁月,恍如一个心冷似铁的雕塑家,颇为残酷地将林彪塑成了另一副模样——

毛家湾,林彪办公室。两扇落地玻璃窗被沉重的紫色窗帘遮盖得严严实实,也是紫色的地毯上,只有一张偌大的写字台,和两张对面摆着的简易沙发。写字台上,没有文件,没有书报,也没有毛主席著作,空荡荡的,好似一个雨来人去的旱冰场。房间里,不见一只茶杯,一个烟缸,让任何到此的人都只能呆一会儿。唯一的装饰是迎门的墙上,挂着块巨大的毛主席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若说还有,便是房角孤零零竖着的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了,昏昏的光线下,它像只巨头怪兽窥伺着房间里的一切。通向卧室的门边有一个风琴般大的空调箱,温度计上的水银柱一年四季停在20.5℃上……

卧室,比办公室小些,大约四十多平方米。进门处有架没有刷漆的屏风,林彪怕油漆味。屏风后是褐色的棕床,床头柜上摆着一盏莲花状的台灯。床头放着手电筒,是他夜里看表用的。一块解放初期买的旧表,放在枕头底下。此外,房间里的陈设便是靠东墙放着的一张沙发了……

阴暗,空旷,犹如周口店的“北京人”的洞穴。林彪每天唯一的运动几乎只是幽灵般毫无声息地从卧室走去办公室,或是从办公室回到卧室,轮番在两边的沙发上坐下,一坐就是半天,叶群曾对秘书们说:“毛家湾的沙发让首长坐坏了好几个。他有坐功!”

坐在沙发上,除沉思默想外,他或者抱着一部厚厚的药典,手拿放大镜,字字揣摩;或者从不吸烟的他,手拿一盒高级火柴,抽出一根,“嚓”的一声划燃了。那桔黄色的火苗,一下映亮了“洞穴”,宛如原始人将要开始抵御漫长、严寒的冬夜……他久久地盯着那火苗,目光好似沉迷在某种虚幻的梦境之中,直至火苗熄灭,冒出一股淡淡的轻烟。他把快燃尽的火柴梗举到鼻子前,闻了闻白烟,丢在了地上,又去擦第二根,第三根……

那些成堆成筐的文件呢?它们全部标有“绝密”字样:中央内部传阅件,“中央文革”快报、简报、要报,新华社内参,来自中央军委、国务院、中联部、外交部、中调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报告……每天毛家湾总要收到上百件,多则二三十万字,少则一二十万字。它们全部交叶群担任主任的林彪办公室处理了,他每天只不过用一个小时听其概要。说概要还欠准确,犹如当今的不少小青年去邮亭里买本杂志,很少动真格地去鉴定其内容,只要封面上有几个袒胸露臂的美人头,目录里有几个能刺激肾上腺的标题,一下便掏钱买了;他常常要听的是美联社、路透社、共同社、塔斯社等世界上主要的通讯社对我国政局、政策、人事变迁的反应与预测……

听了也就听了,他不用批示什么,一般由秘书们代劳。他甚至不用签名,机要员小李奉叶群之命模仿他的字体,小李确有这方面的才华,没出几日,仿写的林彪字体,足可以假乱真,甚至连秘书们也难辨出真伪。如果林彪愿意,他还可以放弃思想,叶群——这个他既讨厌、又离不得的“高参”,常常填鸭式地向他脑袋里送去自己的意图。最典型的,有这么一件事——

一天,叶群手捧一叠大报、小报,进了林彪卧室:

“首长,你看看,现在全国红卫兵小将和亿万革命群众,对毛主席这样热爱,这样崇拜,说了这么多热得烫手的话,我们在毛主席身边,也应该有所表示才好。我想,首长得把全国人民的这股感情概括、上升为一两句最醒目、最有分量的话……”

坐在沙发上的林彪未接过报纸,也未吭声。他已习惯了叶群的心血来潮,对此他的态度大抵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叶群下去布置了,她要几个秘书每人想几条妙句。秘书们摇首晃腮,捻断茎须,时而单干,时而合作,有文采的,吹肥皂泡似地吹出文采,有思想的,开掘土机般掘出思想。想出来几条,进到叶群那里,却都被她一一打了回来。也难怪,“毛泽东思想,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以蓝天作纸,以大海作墨,以森林为笔,也写不尽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也抒不尽我们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崇拜”!‘革命方觉北京近,造反才知毛主席亲”。“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在赞颂毛泽东主席及其思想上,几乎都用同一个脑袋思维的六亿中国人,却表现了春日花雨般缤纷的想象力。

秘书们江郎才尽,陷于空前的困窘。这时,李作鹏的一个姓谭的秘书来“林办”了。此人是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刚从基层调上来不久。许是他那厚似几块砖的学习笔记里,已经有了不少如是的珍藏,需要时只随便拎出一条就是;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林办”秘书们钻进了牛角尖里,他已经看见大量散落在牛角尖之外的,稍作剪裁,归纳,便能化作雄奇。不过片刻,他说出一条,众人一看,都觉不错,既浓缩了全国人民由衷的感情,又简洁且形象,工整且凝重。送到叶群手里,她一看,也一下肯首了:

“这才是首长的水平,首长的语言风格。”

没几日,林彪的心境颇佳,有了兴致临池习字。叶群送上了这条妙句。

“清华大学红卫兵不是要求首长题词吗?”

“是的。”

“就题这条吧。毛主席这杆旗是你带头高举的,首长题这条最合适。”

林彪看了看,默然应许。

叶群叫秘书:“字不少,这张小了,得再铺上一张大些的宣纸!”

林彪缓缓俯下身来,运足底气后,泼墨挥毫,格外精心。片刻,几行字,飘逸洒脱,跃然纸上: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很好,很好!”叶群赞不绝口,“这张题词,比过去所有的题词都有分量,光送给清华大学红卫兵,有点可惜了。首长,我想把它交给‘中央文革’,请他们公开发表,这样意义、影响就大了。你看怎样?”

林彪仍在审视签名处“彪”字的三撇,似乎不太中意,他一边提起已架在卧鱼形状砚台上的笔,一边应道:

“可以,可以。”

一九六七年五月二日,林彪的这条题词,以醒目的红色色调,出现在中国所有报刊的头版头条。

林彪怕水。为此,他从来不洗澡,不洗脸,有时用干毛巾擦一擦,有时仅仅洗洗手。他的身边总放一卷卫生纸,若碰了什么东西,或者吃了什么东西。使用它擦擦手,揩揩嘴。他去了外地,下榻宾馆的庭院里,凡视线所及处,喷泉都得停开,水笼头都得拧紧……

林彪怕光。卧室、办公室的水品玻璃吊灯从未亮过。不论白天、黑夜,几盏微弱的壁灯,使室内的一切都蒙上一层神秘、阴郁。即使是上轿车,非不得已时也不去露天,为此,造了一间直通卧室的地下车库……

林彪膳食怪僻,无所谓饭菜,也无所谓色香味,一日三餐都是以麦片、荞麦面、玉米面煮成糊糊,唯一注重的是热量和温度。热量由保健医生暗中掌握,温度则必须达到烫嘴的程度。与叶群的整日提心吊胆的厨师相比,他的厨师则整日里清闲太平得似天上的神仙……

林彪衣着怪僻。他不穿棉衣,他的衣服都是单衣,一层又一层,根据时令确定穿多少层。穿在里面的,常常打了补丁,或是林立果穿小了的。他也不盖棉被,专盖毛巾被,依然是根据时令确定盖多少条……

林彪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他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读报,不听音乐,极少看电影,偶尔才听梅兰芳等人的旧京戏唱片。他的运动只是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坐上防弹“红旗”,出去兜一圈风,李文甫跟着,十分钟左右便回来。再就是有时骑骑马,由警卫扶上马后,前面由两名警卫一左一右牵缰绳,后面再跟一群警卫,在北京的西山,或者在北戴河的松林里,慢慢遛步……

林彪似乎回避现代文明。他几乎从来不打电话。他不信医术出类拔萃的保健医生。有了病痛,他白查药典开药方,还要医生依此制成药丸。他似乎相信长生术。一次。林立果听说毛主席在搞长生术,他不知怎么个搞法,不能去问,只有回来查历代古书。查到两条,一是吃枣泥,二是服汞丹。为了父亲的长寿,林立果屈驾亲征,领着一帮内勤,在毛家湾院子里做起了试验。炉内得保持一定火温,炉前一日得有三班。不慎,药物配方里,汞偏重了,炉子轰然爆炸,当班的内勤小陈,亏得是抗美援越战场上下来的一等功臣,人很敏捷,忽地一下卧倒地上。虽烧了头发、眉毛,但未让中国又多了一位烈士……

林彪似乎还回避毛泽东主席。一九七〇年岁马尼亚社会主义其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偕夫人访华。毛泽东请他陪同会见。他欲以身体欠佳推辞。叶群一再劝说,他执意不从。情急之中,叶群“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一边泪水哗哗,一边打自己嘴巴,“你一定要去,你一定得去!你不去,主席会认为你架子太大,会对我们有看法……”结果,林彪偕叶群去了,会见时在座的还有“第一夫人”江青。

“毛泽东的宠儿”何在?

“红军中年轻的雄鹰”何在?

他的“精明能干”何在?

他的“久经锻炼”何在?

孤独。桀傲。阴鸷。苍朴。

六根清净,淡泊超然;似乎又深谙世事,心怀叵测……

怕水,怕阳光,似乎又不仅仅是怕水,怕阳光……

植物神经紊乱症,神经性毛孔扩张症,似乎还患有忧郁症……

青苔爬满古墓般的深深寂静中,林彪在想什么呢?

蝙蝠划过黄昏般的长长阴影里,林彪在怕什么呢?

九月八日。上午。

叶群派内勤叫张宁去91号楼。她到时,叶群正在烫发。叶群对自己的头发特别爱护,在毛家湾,人民大会堂,以及北戴河,都有专门为其服务的理发师。

问过她昨夜睡眠、食欲以及对北戴河的印象后,叶群也烫好了头发,再换了一件银灰色的西装,拉起她的手:

“走,我带你见首长去。你们这次来,首长挺高兴的。过两天去大连,他要带上你们三个……”

林彪的面色似乎比昨天略好一些。他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后,慈祥地问道:

“你搞了十一二年的文艺工作,对文艺理论有没有研究?”

她的心砰砰直跳。自己一个舞蹈演员,能对文艺理论有多少研究?虽然平时也读了一些书,有些看法和想法,但它们在眼前的这位“毛主席的好学生”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何必班门弄斧?她脸上升起一片红潮。

“我……没有研究……”

林彪的目光依然慈祥: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干什么都得要有理论指导。你正年轻,是学习的好时候,今后除在医训班的功课上下工夫,还可以抽出些时间,读读马列的书,毛主席的书。”

她点点头:“我一定按照首长的话去做。”

尽管类似的话,在下边已经充斥于耳,可此刻由“毛主席的好学生”说出来,她觉得亲切,感到鼓舞,心里萌生一个念头:回三〇一医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订个学习计划,还得把时间再抓紧点……

叶群说:“首长对你很关心。他不仅关心你的学业,还关心你的思想。我嘛,就多关心你的生活了。对了,你林伯伯对孩子们要求很严,将来你和立果办事情的时候,要注意简朴,不请客,不受礼。被子、床单,用部队上发的就行了。你们要给全国的青年树立个破四旧、树新风的榜样……”

叶群讲这话时,林彪好似人定一般,闭目养神。待她说完了,他的眼睛也睁开了:

“讲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难。叶群,我看你啊,有空也要坐下来读些书,不要这里走,那里窜,像个贫嘴饶舌的妇人。”

叶群脸上刚才还运动自如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线条,像是被谁甩上了一滩浆糊,蓦然凝止了……

仅仅几秒钟,叶群交代道:

“张宁,首长有些累了。你先回到我那里去,我等一下就来。”

不过十分钟,叶群回来了,脸上的肌肉和线条又都运动自如了:

“首长身体不好,想睡觉。我刚刚给他做了按摩,还哼了段小曲给他听……”

那神情颇似一个母亲刚刚应付完了自己淘气的孩子。

叶群又叮嘱道:

“张宁,北戴河这地方不比毛家湾,人多事杂。你在这儿不要多听,多问,多说。有什么事,就来找我……”

九月八日。下午。

同类推荐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2015中国年度诗歌

    2015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由中国诗歌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诗歌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疯狂的阿登

    疯狂的阿登

    停止增援诺曼底,法西斯面临审判!戴高乐崛起,法国人为荣誉而战,德军撤出巴黎,维希政权全面瓦解!希特勒签订停战协议!蒙哥马利热情不减,“彗星计划”成最后一搏!希特勒拒绝纳谏,阿登上演最后的疯狂!这是德国在西线最大的反击战,双方投入近60个师,伤亡各达8万余人,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攻势。
  • 破冰

    破冰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通过记录湖南蓝山县医改的过程,反映出蓝山县在医疗改革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的努力和智慧。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热门推荐
  • 超日明三昧经

    超日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帅哥一起开个荒

    帅哥一起开个荒

    一夜醒来,季薇拉发现自己流落荒岛,身边美男环绕。什么,完成任务才能回家?既然暂时回不去,那就好好享受小岛生活吧。comeon!和欧巴们一起建设荒岛,完成任务,拯救全世界吧!众神觉醒,燃烧吧少女!薇拉:小岛是我的,法力是我的,这一群萌萌哒的美男纸也是我的!众美男os:谁叫岛上只有她一个妹子~天啦撸,幸福是不是来得太强烈了喂。
  • 妖星高照

    妖星高照

    真正枭雄,任性且善谋;凶狠却多情。江山、美人,活色生枭。
  • 此生屋源

    此生屋源

    生活就像咖啡一般,令人回味无穷。爱情就像砂糖一样,让人忆苦思甜。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桃运鉴宝师

    桃运鉴宝师

    魏东是一名半路出家的鉴宝师,看不出古董年代,认不出古董名号,甚至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代皇帝,但却一眼能看的出古董是真是假,坑蒙拐骗,捡大漏。他名利双收,在鉴宝的同时,结下了不少和美女们之间的善缘,高贵风情的财团美妇都邀请魏东去家里帮忙鉴宝,在各色诱惑之下,魏东可不是柳下惠,他是尽量的将各色美女都收入他的囊中。
  • 都市超能逆天

    都市超能逆天

    这个世界上一直存在那么一群人——拥有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力量和速度,甚至能暂时打破自然规律,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就是超能者。超能者,即使是最弱的超能者,也能轻松轻松干掉200个普通人。成为超能者,就意味着速度和力量的大幅度增加。孤儿安乐,机缘巧合之下觉醒‘贪婪’能力,成为超能者的一员。普通人的时候,我要挺起不屈的脊梁绝不妥协;成为超能者,更要绽放坚毅的身姿征服世界;……
  • 狩仙

    狩仙

    元荒大陆,修士以沟通天地神明,吸纳天地灵气修行,是为真仙!楚易本是大周国中州府小小一书生,偶得周天星辰图,自此修习二十八星宿召唤秘术,北斗七星罡气,以浩然正气冲击人间仙道,狩猎邪仙,最终破碎虚空,遨游九天!
  • 废柴重生

    废柴重生

    她是一个被人唾弃的废柴,被人打骂,被喜欢的男子抛弃,当二十一世纪的灵魂附着到她身上时注定会让她的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重重困难学得高超的武功,抛弃她的男子回心转意,伤害她的人多加奉承,她一一不屑,母亲的忌惮使得她时刻陷入危险之中,为了保护自己和在乎的人,她只那一脸冷漠如天神睥睨世人的男子随意挥袖便能让天下硝烟四起,然而他的一颗心却被她牵连,一次次的靠近一次次的伤害他依然不离不弃,最终他用他的强大和温情让她沉沦于他的怀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太监

    极品太监

    宫中混进一个假太监?天哪!羊群里混进了一只狼呀,不会是真的吧?小太监潘又安在净身的时候被人做了手脚,因而保住了自己的那个小命根儿。只因这一疏漏,他可是成了众宫女和嫔妃娘娘们争相宠爱的宝贝疙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假太监,皇宫里顿时充满生机、欢乐和冲动。这个小太监非比寻常,聪明绝顶,文武双全,竟做成了一番大事业。守边关、斗权臣、肃贪官、平反王、治乱世、开疆土、抗倭寇、惩奸相,四处寻花问柳,遍地妻妾成群,诙谐幽默一本书,嬉笑怒骂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