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500000054

第54章 宋词篇(16)

下阕用“情切”紧承上阕开启下文,集中描写深闺中思妇的种种心理活动。“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写思妇深知登高望断天涯路的惆怅,索性足不出户,也可避免春景撩起相思的愁绪。然而随着春风渐暖,她依然因相思而容颜憔悴。大门紧闭,只把春光拒绝,却无法抵御相思之情的侵扰。“孤负”交代了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没有夫妻欢情。现在她最大的愿望是“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这句写出她于孤苦处境中心怀夫妇欢聚的希望,殷殷期盼中是满腹思念和无限凄凉。但结句一转,说再相逢之时,又是重新长久离别的开始,相逢依然短暂,极言离别之痛。全词感情跌宕起伏,含意深沉,作品因这一结语被赋予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时代内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22岁起义抗金,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在政治、军事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以利国利民。他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战,曾多次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抗金复国意见。由于南宋朝廷腐朽怯懦,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将他多次免职,使他闲居二十多年,最后作者大呼“杀贼”数声,怀着壮志未遂的遗恨与世长辞。辛弃疾现存词620多首,是两宋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位作家,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在词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题材。词人以英雄自许,视抗金复国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深切的亡国之痛、悲悯之情,以及不满南宋朝廷、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交织在词中,形成了气势磅礴、奋发激越的艺术风格,极豪放豪迈,又极沉郁悲怆。同时,他又能将英雄气节化为儿女情长;既慷慨激昂,又缠绵委婉、穰纤绵密,多姿多彩,情韵悠长。辛词想象丰富,善用拟人法,常以动写静,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大量运用口语,并善于熔铸经史诗文,刘熙载称赞说:“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复异!”(《艺概·词曲概》)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1]。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2]!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3]。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4]。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5]。蛾眉曾有人妒[6]。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7]?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8]。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9]。

【注释】[1]淳熙己亥:淳熙为宋孝宗年号,己亥为干支纪年。淳熙己亥,即淳熙六年(1179)。“自湖北”句: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漕,指漕司,官职名,即转运使,掌管财赋及督察地方官吏等事务的官员。移,调任。同官:同僚。王正之:名正己,字正之,辛弃疾的好友。小山亭:湖北转运使衙门内的小亭子。[2]更:再。消:消受,经得住。长怕:总怕,往往怕。落红:落花。[3]且:姑且,暂且。见说道:古人口语。即今之“听说”。[4]算:算来,看来。画檐:绘饰彩色的屋檐,这里泛指屋檐。惹:沾惹,拴住。飞絮:飘荡的柳絮。[5]“长门事”二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住在长门宫,非常苦闷。听说司马相如赋写得好,就拿出黄金百斤请他写《长门赋》。据说这篇赋感动了汉武帝,与陈阿娇重归于好(见《长门赋序》)。准拟,一定是。佳期,指汉武帝与陈阿娇重好的日子。佳期又误,是说《长门赋》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她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体谅。[6]蛾眉曾有人妒:阿娇与汉武帝不能重好,是由于阿娇被人嫉妒。蛾眉,本指妇女细长弯曲美如蛾须的眉毛,用以代指美女,此指陈阿娇。[7]“千金”二句:即使我用千两黄金买通了司马相如为我写赋,也无济于事。我的满怀衷情向谁去诉说呢?脉脉,含情而视的样子。[8]君:您,指上面所说的嫉妒人的人。舞:舞蹈,指得意忘形。玉环:唐玄宗妃杨玉环,即杨贵妃,安史之乱起,在马嵬坡赐死。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后被废为庶人,自杀。玉环、飞燕都是以妒闻名的女人。尘土:成为尘土,没有好下场的意思。[9]闲愁:本指无关紧要的愁烦。这里用作反话,指忧国之愁。倚:凭,靠。危栏:高楼上的栏杆。危,高耸的样子。烟柳:傍晚的云气笼罩着的杨柳。

【鉴赏】此词写于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调任湖南之际,时年四十岁。

词的上阙,写惜春、留春而又怨春的复杂感情。劈空第一句,就用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表现惜春的感情,显得突兀奇警:还能经得住几回风吹雨打呢?春光刚刚来临,就又被摧残得匆匆而去。一个“更”字,表明春光已经受过不少次风雨摧残了。陈廷焯云:“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匆匆”是词人的感觉,著一“又”字,更见伤春之情。“惜春长怕花开早”,不是怕早开,而是怕早谢。何况现在花开花谢,落红无数,怎不叫人“怕”,可见其惜春之情深。“春且住”,乃是无奈之中强作留春之痴语、情语!惟其情痴,才更见得怨重憾深。词人看到满目芳草,就想到是截断了春的归路;“见说道”三字表明不仅是词人一个人这样想,而是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尽管人们挽留春光的心情很迫切,但春光却默默不闻,仍悄然流逝,怎不使人怪怨呢?春仍旧去了,只有画檐下的蛛网,还在殷勤地、整日地沾惹着飞絮。富丽堂皇的画檐之下蛛网横结,何其衰败凋零、冷落凄凉!“殷勤”、“尽日”,表现了蛛网挽留春光所作的努力,但“算只有”三字又表明,单单蛛网这种力量是多么薄弱,是不可能改变春事已尽的大局的。

上阙极写花木凋零、春事已尽的自然景象,虽为写景,却象征着南宋王朝的政治局势。虽然一些主战派的爱国志士还在不懈地救亡图存,却正如沾惹飞絮的蛛网一样,是不能留住国家的春光的。

词的下阙,借陈阿娇与汉武帝的故事,表现自己遭妒失宠的郁闷。阿娇在长门宫还盼望再得君王的进幸;辛弃疾虽怀才不遇,却仍然对君王寄托着殷切的期望。但是阿娇的愿望一再耽误,一定是因美貌而遭人妒忌;我纵然以千金买得司马相如为她写的《长门赋》,内心的幽怨又向谁诉说呢?“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此时词人的感情由哀怨转为愤激,警告进谗善妒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词的结尾,回应上阙,借暮春晚景,暗示出南宋王朝的没落命运,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哀思。“闲愁”二字结括,说得轻巧,却极为沉痛,故用“最苦”二字点明。既然“苦”,人何以堪,那就只好“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惨目之景、伤心之情,包含了词人无限的感喟和深深的忧国之情,含蓄深沉。

全词采用暗喻的手法,上阙托物起兴,下阙即事设喻,也就是运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此词还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自然现象人格化、感情化,像蛛网留春、春不语、春归去等等都是。而“更”、“又”、“长”、“何况”……等虚词的运用,增强了词的感情色彩和力量。

此词兼备刚健、婉约之风,所谓“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道劲于婉媚之内”,极受人们赞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稼轩‘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梁启超云:“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

水龙吟

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2],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4],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5]。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

【注释】[1]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普公谓(宇谓之、公言)建。”[2]楚天:楚国一带地区。古楚国在今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清秋:凄凉冷落的秋天。[3]遥岑(cán)远目:遥望远山。岑,山。目,动词,望。玉簪螺髻:比喻山。这些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有的像螺旋形的发髻。《古今注》:“童子结发为螺髻,言其形似螺壳。”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字》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4]断鸿:失群的孤雁。[5]江南游子:客居江南的人,作者自指。吴钩:古吴国所造弯形宝刀,这里指佩剑。会:理解。登临意:登高远望的心意。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赏心亭。[6]“休说”二句:西晋张翰,字季鹰,吴地人。《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吴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鲈鱼,鱼名,可食。堪,可以,正好。脍,把鱼肉切细。尽,尽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鲈鱼味道鲜美,尽管秋风吹来,我怎能像季鹰那样弃职还乡呢?[7]“求田”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耶?’汜曰:‘昔建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指),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下床之间耶?’”求田问舍,购买田地、房产。刘郎,刘备。[8]流年:像流水一样逝士的岁月。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9]倩(qiàn):诸。唤取:叫来。红巾翠袖:少女的装束,这里借指歌女。揾(wèn):擦。

【鉴赏】此词写于词人任职建康时,登赏心亭触景而生的情怀。词的上阙写登楼眺望时的情景。先写秋高气爽的南国秋色,水天相连,苍茫清冷,江天无际,秋色无边。“秋无际”三字,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境界。继写山的形状挺拔秀丽如碧玉簪,盘旋蜿蜒似青螺髻,既绘形绘色,也抒情传神。在词人眼中,连这些无知无情的山,也因中原沦丧而“献愁供恨”,何况人呢!再写登楼眺望,“落日”、“断鸿”,既是写景,又是渲染凄凉冷落的气氛。“落日”给人时光流逝之感,与下阙“可惜流年”遥相照应。“断鸿”,则是词人自喻。,辛弃疾二十三岁率众南下,离开了沦陷区的父老兄弟,像一只失群的孤雁;而他坚决抗金的主张,又遭到投降派的嫉恨,长期被闲置。这种处境,恰似“断鸿”。词人去国怀乡,自是“游子”,但它更含有词人投归南宋却并没有归宿感的悲凉心境。虽写眼前景,却别有滋味。所以词人才要“把吴钩看了”,这同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感情是相同的,表达了壮志难酬、宿愿难偿的愁绪;更将“栏干拍遍”,扼腕长叹,却“无人会,登临意”。抒发了词人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报国无门、无人理解的满腔忧愤。

下阕铺叙无人理解的“登临意”,细说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苦闷心情。首先引用张季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两个典故,“休说”二字从反面著笔,表达了自己不愿从俗沉浮、希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国家正值多难之秋,正是志士试手补天之时,怎能为了思乡之情,就置国置民于不顾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才是词人的“登临意”。晋人桓温北征,见早年所种柳树;粗已十围,于是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木尚且变老,更何况血肉之躯!极言他为国势危殆、岁不我与、却又不得不虚度年华而忧愁,照应“千里清秋”、“落日楼头”等句。词的结尾三句写他忠贞爱国却无人理解的痛苦:有谁能预料行到,唤来歌儿舞女,以慰英雄的忧伤?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至于落泪,可见伤心之甚。但更让人伤心的,却是英雄的心境不被人理解,与上阙“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荡气回肠,令人噤声。

辛弃疾一生立志报国,然而不被重用,如鱼游浅水,壮志难伸,以致蹉跎了岁月。词人极力申述英雄失意的情怀,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文恬武嬉腐败局面的愤慨。

全词写景、抒情,跌宕起伏,挥洒自如。思绪万千,却能处处照应,脉络清晰。格调悲凉,笔墨酣畅淋漓,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念奴娇

辛弃疾

书东流村壁[1]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划地东风欺客梦[2],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3],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4]。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5]。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6]。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1]东流:县名,即今安徽东至。[2]划(chǎn)地:平白无故地。[3]觞(shāng):酒杯。[4]“楼空”二句: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此用其词意而略有变化。[5]纤纤月:喻女性之足,故云“帘底”。[6]镜里花:空幻,触摸不到。

【鉴赏】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从江西豫章调往临安,沿江而下,路经东流,想起了往事,有感而题此词于村舍之壁。

上阕述说词人故地重游,回忆当年曾与一位歌女在此分别时的情景。开头两句点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暮春。“野棠花落”,原来匆匆又是一个清明节过去。一阵东风吹醒了词人的酣梦,竟感觉云母屏风内寒气袭人。遥想当年曾在这蜿蜒的河岸边举杯豪饮,那垂柳就是词人系马的地方,旧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当词人依稀寻到游楼时,却已人去楼空,时移事异,那曾与自己相恋的女子已不知去向,只有燕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流露出词人惆怅怀旧的情绪。

下阕峰回路转,本已绝望之时,却意外地听到路人说,这位女子现仍在此地,只是搬到了街道的东头,有人曾见过她的倩影。从前遗恨尚如水奔流,现在新愁又似群山起伏心头。纵然明朝在宴前相见,想当年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现在可能已是镜中之花,苍老了许多,不知鬓边添了多少白发?这意外的喜讯并没有让词人欣喜若狂,恰好相反,却勾起他万端感叹,相见在即反而情怯,感时伤怀之情郁结凝重。词人慨叹岁月的风霜催人老,即使是当年的美人,现在大概也是鬓染星霜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韶华易逝的无奈,追忆青春、叹息流年的急切之情浓得化不开。

这首词展示了作者侠骨柔肠的一面。虽然拥有“壮风旌旗拥万夫”的气魄,但是儿女之情仍然令堂堂男子汉柔情似水,面对一位楚楚可怜的美貌女子,词人也难免萌生爱意。久别之后重游故地,当然会想起那个当年深爱的姑娘。

词人不写重逢场面,而写心中忆念,从对面着笔,怜其消瘦憔悴,如镜里花枝;相见不如怀念,好像老之相如不入文君之顾盼。以至于梦中人就在眼前了也不敢相见!大丈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却不敢面对往日恋人,正所谓铁血柔肠,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也。足见词人对往日恋情的珍视!全词风格清晰婉转,含蓄蕴藉,曲折尽意。

鹧鸪天

辛弃疾

鹅湖归病起作[1]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3]。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同类推荐
  • 最后的罗布人

    最后的罗布人

    本书记述了新疆的人文地理发现。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水域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是“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身兼作家、学者、探险家三重身份的本书作者在十几年间,沿罗布人推却的足迹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处处荒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死角,并以牵系古今的视野和走进丰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罗布荒原的真实故事。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所谓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金刚经》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佛教经典,其所蕴含的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哲学,特别是对禅宗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热门推荐
  • 尊天记

    尊天记

    世上谁人不死,千古悠悠之间。一个少年为复活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走上那武道之路,在前方等待少年的是什么?
  • 半生戎马为给谁家

    半生戎马为给谁家

    纪元前172年,凡界守护神伏羲大帝享年一万八千岁。此后天下枭雄揭竿而起。。。。这之中最成功的便是秦家。如今天下再次混乱,且看帝将之星如何扭转山河!!!!
  •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青春文学。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这是我国2007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反映了2007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因你心花怒放

    因你心花怒放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有了光她说,要睡觉,于是他给她铺好床她说,要吃饭,于是他给他做好饭她说,要有爱,于是他给她一世宠爱
  • 惑国

    惑国

    口口声声说着要护她一生一世之人,却灭她全族,夺她澜玥阁,独留她一人存活于世。她知道,不杀她,只为了要折磨她于这世间。而这样的折磨,便也是她复仇的机会。为此,她可入地为魔,却在成魔当夜,被神秘九公子打断。
  • 冥婚有约:凶猛鬼夫别追我

    冥婚有约:凶猛鬼夫别追我

    我叫柳千月,二十岁的生日那天,血棺迎亲,鬼夫来临。我被迫孕育鬼子,生活……睡死人床,被百鬼追,妖飞鬼飘僵尸跳。我想逃,鬼夫却霸道纠缠。夜已深,鬼夫大手霸上我的腰,薄唇冰冷,暧昧的气息在我耳边。“女人,怀了我的孩子,休想再逃…”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华夏兵王在都市

    华夏兵王在都市

    失忆战兵秦毅被猪蹄西施所收留,一个新的传奇再次诞生。在都市中,秦毅几经沉浮,历经磨难。有红颜知己有义气兄弟,最终成为华夏兵王。兵王怒,天下惊。以一腔热血护我华夏疆土,维我华夏威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 盛夏薰衣草之恋

    盛夏薰衣草之恋

    每段爱情都是需要两人的守护,等待……就有这么一对儿,他们从小相识,曾许下承诺,送上定情信物:薰衣草手链,约定她今生非他不嫁;他也答应,他今生非她不娶。离别过后,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两人都已长大,可一场大病却让她丧失从前的记忆,也就是说,她忘记了他……一路的坎坷,会让他们最后怎么样?
  • 春官宗伯

    春官宗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