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500000021

第21章 至真至情(3)

沈从文撞见了张兆和那同样惊讶的目光,张兆和就此闯进了沈从文的心中,他放不下她了。木讷于言的沈从文,提起自己那支如椽大笔,给张兆和写起了情书,一发不可收。沈从文对友人说:“因为爱她,我这半年来把生活全毁了,一件事不能作。”而当时年龄还小、心里还没有过爱的影像的张兆和,对沈从文的这种“狂轰滥炸”颇有些反感。但沈从文1930年7月写给张兆和的那封六纸长函,却深深打动了她。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看了他这信,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我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我满想写一封信去安慰他,叫他不要因此忧伤,告诉他我虽不能爱他,但他这不顾一切的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许,爱,就从此时在张兆和的心中悄悄萌芽了吧?

幸有兆和二姐允和的热情相帮,幸有兆和父亲的开明通达,沈从文固执的进攻终于有了结果。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从那时起,到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他们相依相偎,相扶相携,共同走过了55年的坎坷岁月,张兆和把一生的情爱,献给了她的“二哥”。

捧读《从文家书》,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仍可以听到兆和思念的心跳。

1934年1月,沈从文远别新婚妻子返乡。在1月9日给沈从文的信中,张兆和这样写道:“亲爱的二哥,你走了两天,便像过了许多日子似的。天气不好。你走后,大风也刮起来了,像是欺负人,发了狂似的到处粗暴地吼。这时候,夜间十点钟,听着树枝干间的怪声,想到你也许正下车,也许正过江,也许正紧随着一个挑行李的脚夫,默默地走那必须走的三里路。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一个多么细腻、设身处地心疼夫君的新娘!

1937年8月12日,沈从文和一批知识分子作伴,化装逃出日军侵占下的北平,辗转飘零,最后到达昆明。在此期间,他和张兆和也写下了大量的家书。是年9月9日,兆和在信中说道:“二哥: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在仆仆风尘中,不知还记得这个日子否。早晨下了极大的雨,雷击震耳惊人,我哄着小弟弟,看到外面廊下积水成湖,猛的想到九月九日,心里转觉凄凉。”信的落款是:三妹。九月九日,整整四年了。当沈从文收到这封带着凄婉深情的信,想到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一定会想到当初在征得父亲对婚事的同意后,兆和给他发的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想到新婚的缱绻,思及今日的离别,心头会涌起怎样柔美而酸涩的潮水?

张兆和曾感激而又自豪地在一封信中说:“我又欣喜你有爱写信的习惯,在这种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我应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而在战火中读着兆和情深意切的文字,沈从文必也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了吧。

真正的爱,不仅是情语呢喃,也是对爱人精神品格、事业发展的由衷关切。这种关切,就应当是张兆和这样的直言相谏。在家书中,张兆和劝戒沈从文生活要从简,一切无谓的虚糜应酬都可省略;一个写作的人,精神不应该浪费在那些琐琐外表的事情上;不要图眼前安逸,要把眼光放射得远一点;看事情要替人着想,不要只见别人之短,看不到一己之病。在1937年10月25日的信末,兆和写道:“我原想同你亲亲热热说点体己话的,不知不觉就来了这一套,像说教的老太婆,带住了,下次谈好一点的,原谅我。”我想,以沈从文的理性,一定能理解,只有一个一心一意想伴你走一生的人,才会不管你嫌不嫌烦,唠唠叨叨地把这些真心话说给你听——虽然这在做丈夫的,脸面上有些难堪。

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不期而遇,沈从文的精神失常了,梁思成夫妇、金岳霖等马上请他去清华调养。这期间,他仍有一些片断的文字材料留下,兆和也时常给他写信。她劝沈从文说“多休息,多同老金思成夫妇谈话,多同从诫姐弟玩,学一学徐志摩永远不老的青春气息,太消沉了,不是求生之道”,“朋友们都关切你的健康,为了不使人失望,你应该多照料一点你自己,你值得为朋友、为更多的人活得更健康一些!这种身心两方面健康的恢复,别人无能为力,只有你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恢复他。”她更是坚定地表示:“我一直很强健,觉得无论如何要坚强地扶持你度过这个困难(过年时不惜勉强打起笑容去到处拜年),我想我什么困难、什么耻辱,都能够忍受。”这种患难中的真情,病情稍好转一些的沈从文自然是了然于心的,他在一封简短的信中写道:“小妈妈:我用什么来感谢你?我很累,实在想休息了,只是为了你,在挣扎下去。”即使是处于呓语状态的沈从文,也不会忘记这个生命里为他停留、为他守候的女人啊!而1969年冬天,即将下放的前夜,在凌乱得难以下脚的屋中,年已七旬的沈从文找出了珍藏的张兆和写给他的第一封信,把它放在怀中温热许久,又小心地放进衣兜里,口中喃喃着:“这是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他是多么珍惜他的兆和!

张兆和就这样与沈从文携手度过了一生,她为爱人甘愿牺牲了自己。她出身名门,小说、散文皆有成就,发表过《费家的二小》、《湖畔》等小说,书法极佳,喜爱昆曲。她的体肤特征,她的名字都被沈从文写进了小说。因为兆和皮肤黝黑,所以,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长河》里的夭夭都是皮肤黑黑的,而小说《三三》就是以兆和的小名“三三”为题的。苦追张兆和的过程,则直接催生出沈从文那一组《月下小景》。沈从文自己也曾经在《湘行书简》中真诚地表白:“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的出许多更好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

然而,张兆和却是情愿做沈从文的“绿叶”。同是才女和名门之后,林徽因有建筑家、诗人、文学家、舞台美术家的称誉,因为她有自己的事业,有著名的“太太客厅”,她作为梁太太的身份从未彰显。而张兆和呢,人们只知道,她是沈从文的太太,如此而已。

一生隐没在沈从文巨大声名的幕后,她悔吗?当听到有人责怪她一辈子没有理解沈从文,她怒吗?在《从文家书》的后记中,她写了这样一段质朴的文字:“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机心,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为而不有,质实素朴,对万汇百物充满感情。”一个妻子追忆“斯人可贵”的平静中寄寓着哀怨的文字,却被好事者以“幸福还是不幸”的片言只语,来指责她配不上沈从文,从未理解沈从文。是的,他们的性格固然相异,婚姻生活中也有过暗礁,但是,以他们共有的真诚善良和质实素朴,他们不是相依相伴着走完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旅程了么?即便是那多少年咆哮滔天的狂风黑浪,都没有令他们的感情之舟覆没。要知道,1949年以后,沉浸在文物、服饰世界里的沈从文,除此以外别无其他生活,而1949年兆和还不到40岁。在照料、担忧和焦虑中度过几十年的张兆和,要有怎样的定力啊!没有对丈夫的爱和理解,这种定力从哪里来?张兆和问道:“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难道我们在这样的文字中,读不出一个历经坎坷的老人平静语气中的怨愤?这怨愤,是对从文的么?

不知怎么的,读着《从文家书》,尤其是读着张兆和这篇简短而朴质无华的后记,我的耳边会响起电影《小花》的主题歌:“万语千言挂心头,妹愿随哥脚印走。”常常,挚爱的人之间,会有一江一海的话要倾诉,而当感情的潮水奔涌到嘴边,也许只会化作“妹愿随哥脚印走”这样朴素而坚定的表白。面对着爱人的遗稿,张兆和“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她一定是有万语千言要说的。她说把这本家书献给热爱从文的读者,并表明她的一点点心迹。这心迹,不正是“妹愿随哥脚印走”的忠贞誓言么?而如果,她的二哥在地下有知,回答兆和的,一定仍是七十多年前苦恋着她时说过的那句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

(《从文家书》,沈从文、张兆和著,沈虎雏编选、张兆和审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月版)

同类推荐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收录了格式新世纪以来创作的诗歌精品,共分“最美的时光”“在我们国家”“既而寄”“我爱的人变成了灰”“我看见云彩向大地鞠躬”和“让我安于平庸的日子”6个部分。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情感本经

    情感本经

    《情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精心创作的情感美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这部文集并不单纯是一些情感故事,也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真正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在这样一个情感趋于冰结的时代,谈论真爱真情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事,而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纯真美丽。
  • 寂静的芬芳

    寂静的芬芳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分第一辑,寻美山水部分收集了24篇游记散文,通过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一种美好的山水情怀,用山水景观讴歌了对美好自然的赞歌。第二辑,寻美生活部分,收集了36篇作者对生活的纯真写照和美好的祝福,生活的笔触,紧紧围绕作者的生活环境,表现了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修真法神

    修真法神

    这是一块混乱的大陆,种族林立,战乱不断。一个卑微的亡灵法师学徒,偶然得到一段来自华夏的修真功法,从此踏上了一条与常人迥异的道路。在一个个激荡的漩涡中,小虾米尽力低调,却总是身不由己,只能阴险一点,以求生存。凭借着华夏的修真之法,小虾米将一步一步向前,最终笑傲风云。
  • 我是大馆主

    我是大馆主

    (这位武遍华夏和我的武馆的代表那两个写书的账号我忘了,所以从新写了,呵呵)跆拳道空手道呵呵算什么看我中华武术嚣张称霸国家元首保镖是我的徒弟日本首相是我的徒孙看我武馆开遍世界
  • 承蒙错爱

    承蒙错爱

    [花雨授权]老公从前的恋情逐一曝光,她才发现她挥霍了太多的幸福,剩下的爱已不够他俩相携走完剩余的路。她终于领悟——他们本不会相爱,只是在错误的时机相遇,所以成了夫妻。结束这段错爱,独自去流浪吧!
  • 你死了还怎么听我说爱你

    你死了还怎么听我说爱你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到底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的宿命,谁又是谁的归人?
  • 金兰湾

    金兰湾

    生命是一个个的幸运和不幸串联而成的年轻的周桦邂逅了英国留学归来的廖米佳一切美好的生活由此开始一场又一场的噩梦也从此降临随之他卷进入了一场二十年前的灭门惨案但随着案情的深入一场更大的秘密逼近了他在这场秘密里生离死别的浪漫爱情、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同生共死的手足深情都将褪去光鲜的外衣,露出本真的面目……
  • 文王爷的墨猴小宠

    文王爷的墨猴小宠

    美女可上,金银可花,名声可揽,权力可用,你都是王爷了,位高权重,要啥没有啊,跟我一只猴子过不去是要闹哪样?千辛万苦抓猴子,祖国的花园里是怎么样种出你这朵奇葩的?某只小墨猴满腹抱怨,见了这位奇葩王爷之后却突然狗腿的前倨后恭,阿谀奉承,谄媚比下人还勤奋,“仙人,我可算找到你了!”
  • 小心,洛尘即到

    小心,洛尘即到

    洛可突然有了一系统,哈哈,小心了,你将失去所有的,因为什么?那还用问?当然是他要来了呀!影业系统,带你玩起!
  • 世子宠妻:女医很倾城

    世子宠妻:女医很倾城

    她是东陵王朝的苏王府唯一嫡女苏瑾,亦是人口中的痴傻少女。一朝失足,跌入湖中命丧黄泉。她是22世纪最具才华的医科大博士毕业生。一朝身死,灵魂坠入异世。当昔日的痴傻少女睁开双眸,聪慧乍现,叫人无一不拍手称赞。他是人人口中的天下第一公子,淡薄名利,无情无心。淡漠如她,无情如他。他们从相遇,相知,再到相爱。自此,只愿携君之手,看遍山河风光!
  • 平安樱缭乱

    平安樱缭乱

    转角处,一抹白衣胜雪,不知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已经物是人非,但他仍是如此。他是人人惧怕的白狐之子,可谁有想过他的悲哀。这是命运吗?他不信。他,一纸符咒尽百鬼。五芒星起,式神过处,枯骨白衣……“沙罗,如果可以,我只想让那年的雪一直一直下,雪或许可以留住你……”【跟随我的脚步吧!穿越千年时光,去到平安京那梦幻优美的地方,去看看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故事】
  • 天堂倒影

    天堂倒影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