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8100000012

第12章 布局(3)

2.含蓄,深沉有力,回味无穷。如托尔斯泰说的:“好的是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结尾:“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里用设问句式,引导读者领会时间和人生的价值。“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

结尾也要尽求生动活泼。

启发读者想象的结尾。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寓理于形象的结局。又如契诃夫的小说《渴睡》那样,不写结局,让读者去想象那显而易见的结局。

出人意外的情节结尾。如莫泊桑的《项练》,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

也有平中见奇的结尾。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样结尾:“……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象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先生战斗一生,直到逝世,他应该休息了,他是休息了,但他(精神)并没有死,他醒来以后,还将继续率领我们前进。表面上平淡,平淡中别具情致。

布局的错综变幻

布局也是忌直贵曲,“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朱熹)文章布局,如果死守章法,平推平拥,就难免刻板、单调。而章法灵活,“波澜开合,如江河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为正,出入变化,不可维极。”(杨仲弘)文章就会有错综变幻之美。布局的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刘大櫆指出,“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旬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这里只从整篇的布局着眼谈以下两个方面:

一、断续

文章的结构要一线贯穿,气势流畅。结构上的连贯不外两种形式,一种是顺着要写的人、事、景物,一条线索写下去,当中没有阻隔和间断,语意转换也有明显的过渡衔接,这叫明连。明连的好处是显豁、畅达,眉目清楚;如果太直、太露,又往往成为刻板和肤浅的病根。因此,文章还常采用暗连的办法,表面上阻隔中断,实则暗中相连相续。这就是文章布局的断续。常常是这样,在描述了某一情节或某些抒情、议论之后,就搁置一旁,暂不理会,拾起另外的话头往下写,到后面的某处地方或结尾,又突然接上原来的断头继续往下写,前人把这种断续技巧称为“横云断山法”。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一书中把这叫做“筋脉”,认为“行文之道,亦不能不重筋脉”。他又把这比喻为水的源流和山的走向:“水之沮洳,行于地者,其来也必有源。山之绵亘,初若断为平地,然其起伏若宾主之朝揖,正所谓不连之连。”山水可能有断续藏露的变化(如江河流经沙漠成为伏流,山冈经过大湖就成为潜脉),但内在的联系却始终不会中断。文章的布局也应当是这样。文有断续,才会曲折生姿,一马平川,无断无续,或者有断无续,断续不周,就会使文章板滞平庸,以至破坏了文章整体的和谐统一。所以写文章要善于使用这种断续的布局技巧。

孙犁的著名散文《山地回忆》,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这和作者断续技巧的成功运用很有关系。这篇散文的主旨是写军民团结,一双袜子是散文的主要情节。文章开始写“我”同妞儿在河边相遇,然后就写妞儿全家怎样热情为“我”缝袜子,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对子弟兵的诚挚深情,揭示出妞儿纯朴、爽朗的性格特点和崇高、博大的美好心灵。接下去文章就中断袜子的故事,转写“我”帮大伯贩运枣子,得了钱又怎样和大伯一起给妞儿买回了布机,这就是断,断得自然,合情顺理。而在思想脉络、人物刻划、情节发展等方面却又是断中见续,而且续得甚是巧妙:前写民拥军,后写军爱民,谱写了一曲完整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颂歌,展现了妞儿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求(买布机建设新生活),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然后文章又用一小段文字交代了袜子的下落,这是明连。文章结尾又拾起开头的话题,写“我”在国庆节那天去给大伯买布,大伯要我给他买做国旗用的红布、黄布。这里没有提到一双袜子的故事,却仍然是一双袜子的续笔,阳断阴连:“我”并没有陶醉在胜利喜庆之中而忘记过去,对山区人民仍然是一往深情;以大伯为代表的山区人民也仍然没有失去对美好未采的强烈追求,在新时代的灿烂阳光照耀下,在斗争中凝成的军民鱼水情谊又升华到了一种更为崇高的精神境界。文章就是在这样的断——续——断的曲折布局中使主题思想进一步得到开拓、深化,人物形象也一步步高大,丰满,光彩照人。

可以看出,要善断善续,其要谛之一在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所谓断续就是事物内在联系的明断暗续,语断意不断,是一种更为巧妙、更为紧密的连续。同时还需要在巧妙布局上下功夫,要精心布设贯通全文的线索,使之既要断得开,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又必须以意帅之,收得住,续得巧。“于情势截然不相关之处,亦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李渔)所以刘熙载《艺概》中指出;“章法不难于续而难于断。先秦文善断。所以高不易攀,然‘抛针掷线’,全靠眼光不走;‘注坡蓦涧’全仗缰辔在手。”

二、曲直

“远山则一高一低则有势,疏林则一起一伏则有情”,文章的布局也如看山看林一样,要讲究高低起伏。直线推进,数语说破,不给读者寻思的余地,不会有好的效果。倘若运用“以退为进”、“欲扬先抑”等曲笔,造成一种有曲有直、回环跌宕的结构,就能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如杜甫的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诗人想到自己从此可以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了,开头一句就表达了他这种又惊又喜的感情:“剑外忽传收蓟北”。照这个思路下去,诗人应该写他“喜欲狂”的激情了,可他却“忽拗一笔:‘初闻涕泪满衣裳’,以曲取势。”(清·施补华《岘傭说诗》)以下写“却看”、“漫卷”,一步步逼向喜得“还乡”,但又没有立即写还乡,而用“白日放歌须纵酒”一句造成曲势,然后转到“还乡”上来。收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才直写如何还乡。这首诗历来为人们称道,是同他的曲折用笔之妙分不开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杜诗详注》)

运用曲笔布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是就事物本身,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吞吐往复,参差离合,在激荡回环中尽情抒发。也有时是采取烘云托月的笔法,从旁边的事物写起,反复渲染烘托,最后文势陡转,托出主体,情节波澜层迭,变幻纵横,文章也就迭宕起伏,婉转动人。比如《三国演义》写“三顾茅庐”就是用了这样的曲笔。刘备要向诸葛亮请教治国之策,竭诚拜谒,二次徒劳往返,只见到他的友人和岳父,这是一曲。第三次拜访,孔明在家却又不立即出见,刘备恭敬侍候,这又是一曲。最后才终于在刘备的殷切期待中出场了,有众星拱月,诸葛亮的形象才显得气势奕奕,光焰逼人。这里会见前的文字,就是为烘托诸葛亮出场而着意安排的。毛宗岗对此作了以下评语:“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孔明虽未得一遇,而忽见孔明之后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远,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这评语正道出了《三国演义》曲笔运用的妙处。

布局的错综变幻,其依据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相生相成的辩证统一法则。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的布局也应该是错综变幻的,单一、平板的结构不能表达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布局要有曲折,关键在于作者要有对于事物的深刻的认识,对于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的认识。类似中国古曲小说中的“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这样曲折多变的情节艺术,正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文章写得平平,没有波澜,首先是因为对生活认识肤浅,不了解事物的差别和各种矛盾。考虑布局的变幻,首先要在研究生活,把握事物矛盾的多样性上下功夫。

断续、曲直等都是相生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所谓“相生相成”,就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互相配合以至互相转化。写文章要研究这些对立概念的运用。布局文章不要平均用力,要善于在关键处巧用笔墨,或直或曲,或断或续,置关设卡,错错落落,文章才能呈现出错综变幻之美。当然,布局讲变幻决不是脱离内容表达的需要,故弄玄虚,无风起波澜。金元之际的著名作家元好问云:“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布口袋;然曲折太多,则语意繁碎,整理不下,反不若直头布袋之为愈也。”这是说,布局要错综生姿,但必须做到合理,自然,不是故意制造曲折,应该如苏轼所说的,“随势曲注”,“随物赋形”,行于所不能不行,止于所不能不止。

同类推荐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作者文笔沉稳,语言畅达,诗情盎然,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散文。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民居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民居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这本书,共分六辑。第一辑,写了我对故乡的理解与遥望,写了亲情、友情和故乡荆门的风情;第二辑,写了我的阅读体验和读书心得,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作了分享;第三辑,写了我的文化旅程,记录了我对一些文化名城的感悟和思索;第四辑,写了我曾接触过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环境以及它们对我心灵的触动;第五辑,抒发了我自己对写作、对文化、对人生的感受以及肤浅的文化体验;第六辑,写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的真谛和经验。书中的文章,绝大多数已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涉及的内容较为驳杂,或许只能以文化为主线,将它们串起来奉献给读者。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门派代理人

    门派代理人

    “联合宗”,是从善宗、天心宗、一气道以及杀生门这四个真武界的超级宗门,号召天下修行者联合起来创立的,一个专门监督和规范修行市场的机构。从此以后,修行门派被分成贵贱五等,一等宗门洋洋得意,五等宗门灰头土脸。陆离,是联合宗内一个小小的工作人员。他接受上级指示,来到表面上是四等宗门,实际上连五等宗门都不如的“落山门”中,协助落山门的发展。“不想干。好麻烦。想辞职。”万念俱灰的陆离,就此开始他在真武界波澜壮阔的一生。
  • 重演此生

    重演此生

    本以为高中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念书、考试,偶尔顶撞老师。却不料在某天醒来之后发现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每天中午准时而来的神秘电话;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时间改变;越来越疏远的至亲好友……这一切,难道只是我的错觉?还有,我发现自己活在了同一天。不断回到那一天,不断试着改变。可是如果真的没有明天,我将如何说出再见。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混沌天衍图

    混沌天衍图

    少年林凡,为报家仇踏入修仙界,资质低下。偶得一天地至宝,从此便脱胎换骨傲视苍穹。
  • 天录之七神传说

    天录之七神传说

    自圣战之后,大魔王被封印,百族同盟。奥法大陆在大陆守护者七神法的守护下一片平和。索利多帝国越加富强昌盛。可是,人的野心从没有断绝过。直到有一天,七神法和七神军被毁灭了。大陆重现陷入了纷争,这是魔族的阴谋还是人的阴谋?这是天界的棋局还是人的棋局?一个全新的世界,百族争战!为了正义?不,为了生存!
  • 女皇要宠男尊要哄

    女皇要宠男尊要哄

    你说伊人如花,愿许回家,后来满头白发,一身风沙。穿越千年,三世孽缘,也许,有你足矣,也许,伊人痴迷。只想问:有没有一种蓝,纯粹且忧伤。有没有一个人,宠你宠到地狱天堂。21世纪的她,穿越到了遗风大陆,结果这具身体却是单纯的像水晶,连她穿越之后冷酷残忍的性子都被这份天真活泼中和了。巴拉巴拉巴拉~(真心不会写简介。,。,)反正呢,本文有点虐,但情节搞笑清新,内容出乎意料,第一次写文,请多支持。
  • 老公一百分

    老公一百分

    他——不会煮饭、不用洗衣,甚至连泡个面也会失败,如何成为她的一百分老公呢?
  • 手心里的太阳:最温暖的50个心灵成长故事

    手心里的太阳:最温暖的50个心灵成长故事

    本书精选了50个主题故事和50个名人美德故事,内容涉及友善、孝敬、诚信、责任、勤奋、勇气、谦虚、自强、自律、感恩十个方面的品质。
  • 恶魔少爷和笨丫头

    恶魔少爷和笨丫头

    对!我就是喜欢他,我从小就喜欢她了,你不是讨厌他吗,为什么骗我。苏沫沫我恨你。几年后,于子涵原来和轩订婚的时候轩不答应,于子涵跑了出去,出了车祸。原来这一切都是叶梓萱设计的。叶梓萱你好心狠..................................
  •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