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8100000013

第13章 语言(1)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上一章讲了层次和段落的布局,这一章要讲用词和造句。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文章的基本材料,都属于语言问题。一般把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所有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包括一切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语言,狭义的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语言。这里讲的是广义的文学语言。

立意、构思、布局都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最终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写文章要重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但语言又是受思想所支配,不重视提高思想,丰富生活,只是在语言技巧上用功夫,那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本章第一、二节就是讲语言和写作、语言和思想的关系。

本章第三、四节讲文章中的句子和用词。关于造句用词的基本要求,语法修辞书上都有详细论述。这里主要从整篇文章的写作着眼,就写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择其要,列举几个方面作简要说明。语法修辞书上讲到的,如句子成份的搭配,各种句式的使用,词义的辨析,文言词、外来词的使用等等,都一概从略。但这些始终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面,学习这一章要注意联系学过的语法修辞知识。

本章第五节讲语言美,是对运用语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里说的语言美,只是就美的一般意义而言,即“美观、好看”。本节提到的语言美的三个方面:声音美、色彩美、朴素美,是指“味、色、声的好”(《辞源》)来说的,即通常讲的语言的“有声有色”、“摹声绘影”。

语言和写作

语言是写文章的工具和手段,任何思想、形象、技巧,离开语言都无从表现。特别是文学,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指出:“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环境,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色和思维过程。”(《文学论文选》)学习和训练语言,提高语言素养,是我们写文章的基本功。一个人的语言素养,就是他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文章的高下优劣。我们常把大作家称为“语言大师”、“语言巨匠”,就是因为他们有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任何丰富的形象和复杂的思想,他们都能淋漓挥洒,曲折尽意;惯常的用语,平凡的字眼,都能在他们的笔下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给人以思味不尽的美感享受。他们头脑里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语言仓库,词汇积累多,造句能力强,所以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词语、句式来传情达意。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和唯一需要的位置。”所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是指用词和造句这两方面的技巧。这种语言技巧的表现力,要象作家们说的那样,“每当自己要叙述事物的时候,这些词语就象成熟了的凤仙花种子似的,弹眺而出,或者象喷泉似的,喷涌而来。”(秦牧《语林探英·序》)“我写说理文很容易,有理我都可以说得出,很难说的理我能用很浅的话说出来。”(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怎样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他提出了学习语言的三个途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份”,“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作家老舍指出了锻炼语言的三个方面:“多读有名的文艺作品”,“多练习各种形式的文艺的写作”,“多体验生活”。学习语言就要在这些方面下苦功,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磨砺过程。俄国一位叫纳德松的诗人曾说:“世人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他是把心中有话苦于表达不出来称之为“语言的痛苦”,初学写作常有这样的语言痛苦。要消除这个语言病痛,就必须多读多写,勤学苦练。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锤炼语言和培养语感。

锤炼语言就是古人说的“炼字”、“炼句”,文学语言就是以口头语言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前人有许多这方面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方平)。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是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据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是个极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除了对已经写好的东西作修辞上的润色外,我没有什么好写了。但是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句子,仍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八五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信)他在另一信里又说:“你对我的‘幼稚的’英文加以赞赏,使我大为鼓舞。我的主要缺点,第一是文法上的不够准确;第二是某些补充成语运用不够成熟。缺乏这种手段,一切战斗准备的写作都不可能。”(一八五三年元月二日信)马克思学习语言所花费的劳动也是十分惊人的,他精通英文、德文、西班牙文,五十岁又开始学习俄文。他喜欢文学,经常读歌德、莱辛、莎士比亚、但丁、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力,鉴赏力。是指不必通过理论分析,凭直接的感受,就能敏锐地判别自己或别人语言的正误优劣。就辨析语言的优劣来说,要具有三个方面的感受能力:

语言的精确感。善于从词汇、概念的汪洋大海中择取唯一恰当的字眼来表达,做到“下笔如铸”,不可移易。如秦牧说的那样,语言的精确敏锐度,就要象一架天平那样准确、精密,你放上一片纸,就能秤出它的分量,你在纸上签上一个名字,又能秤出签上名字以后的分量。

语言的形象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看到一个景象,脑中就立刻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艺术地再现出来,具体,生动,丰富,完整。

语言的情趣感。语言富有情味、神理、气韵,能叫人体会到语言背后的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情趣。如叶圣陶引夏丐尊的一段话中所说的:“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语言和思想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为心声”,“辞随意生”,语言从属于思想,要受思想的领导和制约;另一方面,语言对思想又有反作用,“情见乎词”,语言是“运载思想的车辆”,思想离开语言也不能存在。语言和思想,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明确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对于把握语言学习的方向,提高语言的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想得正确、清楚,语言才会准确、流畅。所说想得正确、清楚,不是对事物只有一个轮廓的认识,而是指既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形象和特征,又能想定了可以写出来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结构,而且写出来不走样,读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没有任何误解和歧义。列宁很欣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思想的模糊,必然导致语言的朦胧。

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山东的胶济铁路是清政府向德国借款修筑的,当时议定铁路左右共三十里的煤铁矿产,德国有权开采。条约中却是这样写的:“沿铁路三十里内之煤铁矿产,德国有权开采。”“三十里内”,可以理解为左右一共三十里,也可理解成左右各三十里。结果德国就钻了这个语言空子,硬说是左右各三十里。就这样使我们祖国领土蒙受了重大损失,一句之误,失地千里!

语言的深刻源于思想认识的深刻。能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能深入内里把握事物的精髓,笔下才会有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深刻语言。毛泽东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能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了革命高潮如同已见海上轮船桅杆尖顶那样很快就会到来,才发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预言。只有以解放全世界为奋斗目标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才能在起草《共产党宣言》时,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偏狭口号,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光照日月、声震寰宇的战斗宣言。

鲁迅的一篇著名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这样写成的。一九三○年二月,有个叫冯乃超的写了一篇文章,揭露反动文人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梁实秋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反扑,题目就叫《资本家的走狗》,在文章里叫喊什么“我不生气”,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显然,冯的文章未能击中梁实秋的要害,于是鲁迅先生就写了这篇杂文。鲁迅的文章,论证严密,言辞犀利,针对梁的言行逐一剖析,无可辩驳地论证了他不仅是“资本家的走狗”,而且是一条“丧家的”,摇尾乞怜、不堪一击的“乏走狗”。杂文如同一柄利斧,一下子砍中了梁的命脉。据说梁在读到这篇杂文时,甚为惶恐,不觉失落了正在手中端着的一杯牛奶,此后就偷偷溜去青岛,匿名隐姓,不再抛头露面、招摇过市了。鲁迅的杂文所以能击中梁的要害,制敌于死命,首先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心灵美,才能语言美。语言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心灵美是语言美的源泉。孔子对这二者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孔子把“德”放在“言”之上,是“德”好决定“言”好,这认识是很有见地的。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也讲得极明白,“故心善,无不善也;心不善,无能善。”(《论衡》)他也强调语言的作用,“何以观心?必以言。”就一般而论,语言和心灵是一致的,心灵的美丑决定了语言的美丑。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人,语言就和气、文雅、谦逊;相反的,就常常是满嘴粗话、脏话。《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被委任东莱太守,赴任路过昌邑。昌邑县的县令是他以前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王为感谢杨的知遇之恩,“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坚决不收。王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慨然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因此碰壁而去。杨震能发出这样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答话,首先是因为他有抗腐拒贿的高尚节操和美好心灵。杨震的话,是运用了并列式的复辞手法,读来回环往复,语势逼人,语言美也增强了人物的心灵美。所以要提高语言美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美好的心灵。

明确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要正确处理词和意的关系,炼词必先炼意,“炼词炼意,词意综合”。“所谓炼者,不在乎句险语曲,悦人耳目,而在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古,此真炼也。”(赵翼《瓯北诗话》)离开炼意的要求,一味雕章琢句,言辞粉饰,必定导致哗众取宠,虚浮不实的文风。

文章中的句子

《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这是说,写文章,因字生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篇要写得“彪炳”(光彩耀目)必须章节没有毛病;章要写得“明靡”(明白细致)必须句子没有毛病;句子写得“清英”(清新挺拔)必须不妄用一个字。句子是文章的基本部件,写文章必须安排好每一句话。果戈理说:“每一个句子,我都是用思索,用很久的考量得到的。”朱自清就是这样“考量”字句。他说:“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上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欧游杂记〉自序》)

文章中的句子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准确明晰。

造句首先要做到准确明晰。托尔斯泰说:“把你所理解的事情用最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别人也能象你自己一样地理解。”这也是不易做好的事情,许多大作家都有这方面的深刻体会。马雅可夫斯基谈到,他在一首诗的开头用了这样一句:“他永不复返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自己说:“这‘永不复返’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人死了还可以‘复返’,还可以定期回来吗?”高尔基在谈到他早期作品的语言过失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醉汉靠着路灯的柱子,微笑地望着自己的影子,影子正在摆动着。”他认为这个句子不够准确明晰。因为他写的是一个静寂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在这样的夜里是不点路灯的,这种情况下既没有灯光,又没有风,哪来的影子,影子又怎么会摆动起来?高尔基认为自己当时要表达的思想不明确,对周围事物没有细心观察,只想写出一个“美”的环境,就写下了这样不准确的句子。这正是欧阳修说的,“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要做到准确明晰,就必须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句式,做到恰如其分的表达。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他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玫瑰花。他反而取得成绩。而现在呢?应有所警惕了呢,当美丽的玫瑰花朵微笑时。(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前一句的一、二两个分句用了比喻句式,第三个分句说到“正题”时用了反诘句。从结构上看,同中见异,显示出句子的错综美。从内容表达看,第三句用反诘句激问,就使正题得到了强调,作者这句话的用意所在就显得格外鲜明突出。如果改为同前两个分句—样的句式:“写文章做演说要看读者看听众”,这就模糊了内容的主次,而且句式平板、呆滞,失去了错综美。后一例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一句话,安排得很巧妙,前后两个分句句式基本相同,作者把后一分句的“当美丽的玫瑰花朵微笑时”,轻巧地移到了“应有所警惕了呢”之后(放在之前就和上一分句的句式相同了,照一般顺序应当放在之前),就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这对陈景润、对读者都有很深刻的启示:你陈景润,亲爱的读者,“当美丽的玫瑰花朵微笑时”,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成绩、荣誉?余音不尽,发人深省。

要达到句子的准确明晰,就要熟悉各种句子的结构特点、方式等。“一句话,百样说”,有各种各样的句子。从句式说,有长句、短句、散句、整句、正常句、倒装句、完全句、省略句、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直陈句、婉曲句等等。从句调说,又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分别。句式句调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这就要靠平时多研究,多练习。契诃夫就经常作这样的造句练习,如“我比不了他,大大地比不了,谁比得了,谁也不能和他相比——谁也比不了的人——后悔——没有后悔,是后悔的时候了,后悔莫及,后悔得连东西都不愿意吃了……吃斋,吃斋吃够,已经斋戒第二天了,我已经斋戒完了,斋戒到期了,因吃斋瘦得象一条线……”(《契诃夫手记》)法捷耶夫把这叫做特别的“体操”练习,他说:“句子是应该有肌肉组织的。在这点上,作品好象身体强壮的体育家。人的肌肉是多样的,为了锻炼这些肌肉,需要各式各样的方法,但就整体看来,它们都表现为有机的统一体。这种肌肉组织也是艺术家的风格所应具有的。为了发展这种肌肉组织,艺术家应当经常做一种特别的‘体操’:练习构造各式各样句子的艺术。”

言约意丰。

以少胜多,短语长情,以最经济的文字表现出最大容量的内容,这就是言约意丰。

同类推荐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解释+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热门推荐
  • 慈湖遗书

    慈湖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破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第三次农村改革的标志。
  • 嗨,好久不见

    嗨,好久不见

    你第一次遇见他或她,因为爱或是不爱,都遇见了。你第一次和他/她说再见,因为舍或是不舍,都离开了。生活是我们的,又不是我们的。我们经历着,却又无可奈何着。离开时,我们兴高采烈,或是伤心欲绝,因为他们或她们,有我们讨厌的,更多的是我们喜欢的。但是,不管喜欢或是讨厌,当许多年的偶然相遇,你是否还能很坦然的说一声:嘿,好久不见!
  • 虚空主宰

    虚空主宰

    掘帝墓,炼圣血,驭骨龙;纵横六域修无上血脉,抵御妖族历天地浩劫;上古神帝,绝世美女,神兽萌宠,一切皆因怪梦而起……
  • 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

    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

    逗比王爷和他的美艳王妃小日常——“我觉得你越来越美了,我的王妃。”颜王拍完马屁,把脸凑到黎浅幽嘴边,一副求表扬的乖宝宝模样。“嗯。你也越来越丑了。”黎浅幽淡定起身走向门外,边走边用手给了颜王大人一个飞吻,“诺,奖励你的。”“别人的王妃都会暖床,你会什么?”颜王又开始嘴欠了。“你,暖床,我,负责帅。”“颜希墨,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很像受。”“什么是受?”颜王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哦,就是形容很有阳刚之气的男子。”在这之后,颜王经常会在黎浅幽怀疑自己的时候,大喊:“我是受!”妻管严,究竟是颜王的懦弱,还是王妃的霸气,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一探究竟。
  • 莫言《蛙》:计划生育的苦难史

    莫言《蛙》:计划生育的苦难史

    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有剧作家蝌蚪学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 兽族记事

    兽族记事

    一条自称是九变玄龙的老色龙将正在和女人在床上翻云覆雨的李文武拐走...于是,女人,神功,地位,以及责任随之而来......①群二八零二六零一一。
  • 早开的蔷薇

    早开的蔷薇

    我们都有过的青春,我们都有过的高中生活,但我们感受到的爱情却不一样。。。高三,是一个充满紧张气息的阶段,但是在这样压抑的空间里也会透出爱情的嫩芽。活泼直爽的她渴望得到理想的爱情,在追逐中她发现一切并不如所想的那么美好;美丽与气质兼并的她不屑于高中幼稚的男生,不小心踏入了成人世界,有着另一番感悟...每个人遇到的爱都不是完美的,青春我们会有所失去,也会有所收获。
  • 全真武者在都市

    全真武者在都市

    路人甲:“什么,你说的得到“先天功”?小子你金庸大师的小说看多了吧?”主角:“不信,看我金雁功。”就见主角在天空之中,连走三十七步。路人甲:“啊!道长收我为徒吧。”就见主角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快步离开。心道:“叫你不相信我,失去了成为高手的机会了吧。哈哈……”一个全真遇仙派的小道士,怎么得到全真教传承。怎么在都市生活闯荡。本书书友群:543656230
  • 厄运无边

    厄运无边

    一位柔弱少年,一位家族弃子,一位谈之色变被称为恶魔之源的不祥之人,凡是接触他近者,倒霉不断,甚至丢了性命......。就这样的一个恶魔少年,要在这天道猖獗,要在这朗朗乾坤中生存,不知道有多少正派人士容不得他,不知道有多少大宗大门之人要灭杀他,且看他如何成长为不世恶魔!!!我所到之处,便是厄运降临之地,我要天不正,天必须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