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8100000016

第16章 修改(1)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写文章不仅要有取材、立意、构思、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修改文章的能力。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道工序,是同样关系到文章成败优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对文章修改不重视,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修改是老师、编辑的事情。也有的不会修改,不懂得修改文章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文章须修改,修改出佳作,这是一条重要的写作规律。首先要端正认识,树立高度的写作责任感,明确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位置,养成精益求精、一字不苟的修改习惯。本章第一节就是讲文章修改的意义。

本章第二节讲修改的要求和内容。修改要求提出了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耐心和毅力,文不改不工,要有“旧句时时改”,“一句千改始心安”的耐心和毅力。二是要从整篇着眼,修改不能只局限于一字一句的错误订正,要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更上一层楼”,修改出新的水平,即使字句的修改也必须从整篇内容的要求来斟酌。修改的内容。从修改的范围看,不外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修改的轻重看,分为大改和小改两种情况,大改又有重作、改写、调整的不同类型,小改主要是个别字句的修改。从修改的形式看,主要是增补、删削、调换、润色四个方面,删削在修改中最为重要,因为文贵简,善删才能得简。

本章第三节讲修改的方法。主要介绍作家常采用的三种修改方法,即绣花式、烹调式和冷藏式。

本章第四节讲修改用的符号。运用修改符号是为了修改的方便,介绍常用的十五种修改符号。

修改的意义

一般说的修改,是指从初稿写成以后,经过加工、润色到定稿的过程。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修改贯穿在文章写作的全过程,构思谋篇打腹稿,离不了边想边改,在文章起草的时候也多半是边写边改,可以说,初稿写完还仅仅是完成了文章的一半。在构思和起草时,很难也不可能对立意在整篇文章中的表现,材料的搭配照应,特别是对字句的推敲、润色,做全面仔细的考虑,必然是瑜瑕兼有,破绽漏洞难免。“玉不琢,不成器”,玉不加工不成器皿,为文也是如此。文章只有在初稿完成之后,统观全局,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璞石变成晶莹温润的美玉或器皿。“安能落笔便好?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李沂《秋星阁诗话》)陀斯妥耶夫斯基评论普希金的诗歌说:“你应该相信,普希金的几行短短轻盈优雅诗,之所以会使人觉得好象是一挥而就的,那是因为被普希金涂改的太久了的缘故。”历来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列夫·托尔斯泰说:“主要的事情是不要写得太匆促,不要认为修改是枯燥无味的。”“写而不加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的《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开头部分就改了十二次。《复活》前后写了十年,其中玛丝洛娃的一百一十七个字的肖像描写就修改了二十次。《村中三日》作过二十多次重大修改,保存的草稿有四十五种。他晚年的一部作品《生活的道路》,仅序言就修改一百零五次之多。文坛上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宋人何递在研究了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手稿后,感叹道:“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哪一篇优秀作品,不是作家呕心披胆、日锻月炼的血汗结晶?有人问郭老:什么是剧本创作?他回答:“改、改、改、改、改、改、改,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多改。”这话极有道理。写文章不同于机械生产,不可能一个模子往外倒。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真正认识一个事物必须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的思维过程,这就决定了写文章不可能下笔“即达胜境”。要反映恰当,就要反复修改,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对事物的认识。就表达来说,也有一个由朦胧到清晰,由含混到准确,由粗疏到精美的文字加工过程,“一点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者”的情况是极少的,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对表现技巧和语言形式的选择。唐彪打过一个很好的比喻:“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读书作文谱》)。还有,认真修改文章也是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表现。写文章不管发表与否,在客观上都有个教育人、影响人的问题,决不能马马虎虎,率尔为之。柳青说得好,作家的创作不能象市场上的投机商推销商品那样,出手了事。欧阳修的夫人问欧阳修:“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他笑着回答:“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讥。”(顾元庆《簷曝偶谈》)写文章要对读者着想,以至于想到“后生”、“后世”。不急于动笔,不厌烦修改,“改正尽善,方出示人。”

修改的要求和内容

一、修改的要求

1.要有耐心和毅力

“改章难于造篇”(《文心雕龙》),改章难,难在何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极艰辛的精神劳动。改文,不仅仅是字句的修修补补,而是对整篇文章的从内容到形式的最大限度的提高。一篇文章的写作要跨越若干前进的障碍,而修改则是最后一道障碍物的跨步,没有坚韧不拔的耐心和毅力,就只会在障碍前望而却步,也因此托尔斯泰才鼓励青年“要怀着昂奋的心情飞过去”。修改比起草更困难,袁枚讲过这个道理:“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的确,修改文章是一件细腻麻烦的苦差事,要有修改的知识和技巧,还必须具有不惮于修改的意志力。富曼诺夫谈到他自己作品的修改时说:“我怀疑:我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做那种琐碎而细致的加工和润色工作,主要是耐心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我时时想到列夫·托尔斯泰把《战争与和平》重写了八遍的事情……,这件事鼓舞着我,使我要更仔细、更耐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战争与和平》写了十年,他把这百万字的长篇先后誊抄了七遍,各种草稿达五千余页,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我国老作家叶圣陶也是这样,他说:“在我,写小说是一件苦事。下笔向来是慢的;写了一节要重复诵读三四遍,多到十几遍,其实也不过增减几个字或者一两句而已;一天一篇的记录似乎从来不曾有过,已动笔而未完篇的一段时间里的紧张心情,夸张一点儿说,有点象呻吟在产褥上的产妇。”这体会是极深刻的。写作的确是很痛苦的,当然痛苦中也有甜蜜,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这自然就象生小宝宝一样,在一阵剧痛之后,用舌头去遍舔那活宝宝,多愉快呀。”(《随便谈谈我的写小说》)

2.要从整篇着眼

修改跟起草不同,起草是从取材开始,构思谋篇,然后一段段写下去,是从部分到整体。修改则是面前已有一个整篇,是从整篇到部分地进行。所以修改要从整篇着眼,从全局出发,首先要考虑取材、立意等内容方面这些有决定意义的环节,然后再由内容到形式,直到语言方面的修改。从整篇入手修改,居高望远,统观全局,局部的修改才能有所凭依,才能在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作出恰当的安排。如果拘泥于枝枝节节,小修小补,改得再好也不一定对全局有利。从整篇着眼还要摆正内容修改和形式修改的关系,任何形式的修改都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归根到底,修改都是内容的修改,因为“凡是修改,都是由于意思需要修改。”如果离开意思表达的需要,只是在技巧、藻饰上用心思,势必是愈改愈坏。老舍说得很形象:“尽管有很好的句子,若与全篇情调不谐,也须狠心割爱,毫不敷衍,是呀,假如在咱们的蓝布制服上,绣上两朵大花,恐怕适足招笑,不如不绣。”(《文章别怕改》)

此外,修改还要和评论相结合,不仅要明确怎么改,还要懂得这样改的道理,能够从写作规律和技巧方面作出具体分析。修改就是很好的写作学习,是对所掌握的写作知识的实践和检验。鲁迅先生要我们从大作家的定稿中学习“应该怎样写”,从未定稿中学习“不应该那么写”,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作家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改的道理和作法,也就从中学到了写作的知识和技巧。鲁迅先生说:“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的《果戈理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来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他认为“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

二、修改的内容

1.从修改的范围看

修改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古代的文人学者有过许多论述,但他们在认识上常常有偏颇。如南宋词论家张炎说:“词既成,试思前后之意不相应,或有重叠句意,又恐字面粗疏,即为修改。”(《词源》卷下)他还指出了修改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看内容前后连贯不;(二)看有没有重复的地方;(三)润色字句。清代的魏禧又说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修改方法:“善改文者,有移花接木之妙,如上下段本不相干,稍为贯穿,便成一气,是也。有改头易面之妙,如倒置前后,改易字句,便另成一种格调,是也。有脱胎换骨之法,如原本说寒,将要紧处改换,翻说成热,是也。”(《日录》卷二《杂说》)这些修改意见,都是从形式方面着眼,看法不免有片面。修改应该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何其芳在《谈修改文章》一文中指出,修改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正确,一个是读者容易接受”;为使读者接受,还要“依靠好的表现形式”,“在布局上、逻辑上、修辞上再花些功夫”。他并且列举了应该修改的十二个方面,这是讲得很全面的。修改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废。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的修改要求,修改时既分开考虑,又要注意其统一性,即修改内容,要想到形式的相应调整,形式的修改,又要想到内容的相应变更。

2.从修改的轻重看

不外大改和小改两个方面,这要看文章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大改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重作。修改时涉及到文章主题的变更,立意不正确、不深刻,或构思角度、情节线索有变化,就会引起整篇文章的变动,要把初稿全部推翻,这实际上是旧题重作。列夫·托尔斯泰的几部名著都有这样的创作经历。《安娜·卡列尼娜》初稿题为《两段婚姻》,是写了“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全部悲剧”,托翁对初稿很不满意。后来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他对俄国宗法统治的黑暗社会有了本质的认识,就对初稿作了大手术,从人物原型、构思、结局都作了重大修改,把一个家庭悲剧改为社会悲剧,有力地批判了沙皇制度的暴政,成了不朽的文学名著。《复活》是在初稿题为《柯尼的故事》的基础上重作的。《战争与和平》又是在初稿题为《皆大欢喜》的基础上重作的。短篇文章也常有这种情况。白居易的诗稿往往是“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诗人玉屑》卷八)欧阳修作文是“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吕本中《童蒙诗训》)

改写。文章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的局部改动。高尔基的一些作品就有这样的修改。《母亲》前后写了四年,问世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认为“这书写得太仓促”。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第一次出版单行本时,他对小说作了多处重要修改。以后每次再版他都作修订,直到六年后(从一九○六年发表到一九一二年)才定下最后版本。他在一九一○年发表过一个剧本《瓦萨·日列兹诺娃》,二十五年后(即一九三五年)苏联一家剧院决定上演这个剧本,他知道后,立即通知剧院他要修改剧本,不久,剧院就收到了他的改写本。剧院拿原稿对照,发现高尔基在许多地方作了根本性的修改。后重新发表这个剧本时,高尔基就把标题改为《〈瓦萨·日列兹诺娃〉——改写本》。他说过,他的稿子“至少要修改两三次,在最后校订时,还整页或整幕地删去。”(《我的创作经验》)

调整。是指在层次段落间的修改。层次或段落中有的文字安排不妥当,就要适当调整。

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这一段文字:

初稿:我就到了仙台,这地方在北边,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留学生。从东京出发,不远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修改: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同类推荐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僵尸道长

    僵尸道长

    故事因毛小方捉僵尸时失忆再起波澜,金缕衣,僵尸将军,彼岸花,阴阳师后裔,佛爷...一切都笼罩在一个大阴谋中,只是谁也不知道,一切只在黑暗中进行着......
  • 表演系

    表演系

    无数想学表演的年轻人寄望将来成为明星,一夜成名、万众瞩目、如日中天?表演系的人们总觉得自己头顶耀眼光环,因为他们的命运随时可能发生质变。
  • 冰雪桂花缘

    冰雪桂花缘

    这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乡土爱情小说。故事中王母娘娘的义女龙祥公主,深得王母娘娘宠爱。龙祥公主不慎打碎了一盏玉杯,王母娘娘却算出了一段情缘,于是罚龙祥公主到百花园历练。龙祥公主与月宫门童文之子及小师妹一行三人,由月宫文莲子大仙暗助,下凡人间。龙祥公主的化身陈俊和文之子的化身王军,天上人间,均与桂花有缘。凡间,他们青梅竹马,乐享童趣,相知相恋,向往美好爱情。在返回天庭之前,宁愿牺牲自己的仙道也要出手相救蒙冤待毙的龙王六太子。作品以主人公在凡间的经历,描绘了海州湾畔西部农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农村儿童的娱乐方式,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风俗文化。
  • 某不科学的异界旅程

    某不科学的异界旅程

    老夫装逼五十余载,从未见过如此装法在此书中,你将会学到装逼与反装逼,无形装逼,实力装逼,强行装逼等精妙炫酷的各种装逼方法当然了,话说回来,这只是一个逗逼向的同人文
  • 青春引航

    青春引航

    本书既有对“深度辅导”的理论建构和解析,也有广大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体会、思考与成功案例。收录的文章包括《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深度辅导工作》、《推进深度辅导工作的几个维度》、《深度辅导对辅导员工作精致化和科学化的启示》、《深度辅导的瓶颈与模式探析》等。
  • 与倒霉女鬼同居的日子

    与倒霉女鬼同居的日子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身上附着个倒霉女鬼,还不倒霉透顶?喜欢读灵异小说的读者朋友,不妨换换口味,去读读更精彩的《抗日之战狼》!链接:http:chuangshi.qq.combkjs13731040.html
  • 暖妻成瘾:男神缠上我

    暖妻成瘾:男神缠上我

    她本是言氏收养的女儿,虽说是收养,从小也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不想言氏一朝破产,在她最落魄的时候,他说:“我缺一个女人。”他是顾氏总裁,手握s市经济命脉,谁人不知顾家大少英俊多金,谁又知道在他七岁那年,就注定缠上她。本文1v1,男主不苟言笑,专宠女主,女主死宅,逐渐成长,明事理,只喜欢男主。男女主身心干净,甜宠无虐。【片段】“言倾墨!”听到声音的言倾墨脚下一顿,这人怎么认识自己?顾子夜走到言倾墨的正前方。“那个,大哥哥,我不是有意撞你的。”“大哥哥?”顾子夜眯起眼睛,“你这半个月住我的吃我的穿我的怎么现在不认账了?”言倾墨愣住。
  • 鬼才医仙

    鬼才医仙

    纵你权势滔天,坐拥四海,也难逃生死轮回,一针定生,一针断死。得上古传承,一身医术惊天地,敢与阎王争生死。一针百病消,二针断生死,三针定魂,四针逆阴阳,五针洗髓,六针脱轮回,七针仙。超脱生死,唯我鬼才医仙。
  • 无上法则:神魔尊者

    无上法则:神魔尊者

    神魔一体,混沌化元,九龙厉啸,天下朝皇。【没错主角是个美少年,女向的男主文,happyend!】【要么忍,要么残忍】九雷煅骨,只为一朝宝剑出匣。九死一生,只为他日君临天下。闯死地,取亡魂。夺神兵,敢与法则一战。在姜蛰大少爷眼里,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能用拳头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嘴?能用颜值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钱?佛曰:可冷可热,喜怒无常,“此“智障”重生,则天下再无二者也。”
  • 魔妃太难追

    魔妃太难追

    【腹黑睿智男主】却对冷情冷性的女主无可奈何,他对她说:“面瘫是病,得治!”【冷静淡定女主】她说:“看来,有人盯上我们了!”他无辜叹息:“确切的说,他们是盯上了你,我是被你牵连的……”她淡定总结,“所以,我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问:“打?还是……跑?”她说:“一会儿你打,我跑。”【妖孽精灵】“人家是小月月,如此‘月夜风高’的……‘良辰美景’,咱们来叙叙旧吧……”【二货萌龙】擅长站在主人身后叫嚣:“主银,他用眼神鄙视你,揍他!”【无厘头亡灵】“噢!冥神与你同在!”“噢!他冥神的!”(PS:双强爽文,女主不花痴、不小白、不圣母、不脑抽,聪明冷静,对恶人心狠手辣,绝不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