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9500000017

第17章 面对亲人的“战争”(8)

向东说,我当时听了这话,感到非常委屈,非常难受,直想哭。但一想到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该是多么痛苦啊,就一声不吭,随她骂去。我想也许她骂了,心里就好受一点了。但后来的情况越来越激烈,眼看就拦不住了,我赶忙跑到山上去汇报情况,地方政府这才同意一家人可以进去一个。于是,山上埋一个人,就喊一个家长的名字,我们就放一个家长从桥上过去。局势这才缓和了一些。但有的遇难者有好几个亲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舅舅姑姑什么的,都想进去。有个中学生,妈妈进去了,奶奶也要往里冲,一个战士赶紧抱着奶奶,但抱不住,奶奶拼命要进,说今天就是死在这里,也要见她孙子!我看见奶奶的头发全白了,一边哭,一边抓扯着自己的白发大声喊,天呀地的,白发一根根掉在地上,一下子就被地上的石灰掩埋了,奶奶很快也哭晕倒了。我们吓坏了,赶紧将奶奶搀扶到桥边,给她喂矿泉水,几个志愿者也过来帮着劝导,这才缓了过来。看着奶奶这个样子,我心里非常痛苦,也很矛盾。从内心来讲,我恨不得所有的家长都到坟地里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但我是军人,我必须执行任务、我左右为难,好难受啊!

就这样,向东他们从早上7点,一直在桥头守到下午2点,桥头是守住了,但11个人全累垮了!因为从12号晚上到14号凌晨,他们只喝过一小碗面条。而当天又有太阳,非常闷热,他们在桥头守了7个小时,体力、精力、心力,消耗极大,别说吃东西,连一口矿泉水也没喝过!到后来,战士们个个头晕眼花,站都站不稳了;有两个战士甚至还晕倒了!但11个军人彼此胳膊挽着胳膊,肩膀靠着肩膀,相互支撑着,依赖着,继续站在桥头,一个也没趴下。向东说,当时他最担心的,是怕在人群的拥挤中,万一有战士被推到河沟里。河沟有四五米深呢!于是他不得不找到领导,如实相告,领导这才把他们从桥头替换下来。

然而,当又饥又渴的向东带着10个又饥又渴的战士走回洛水镇路口时,他们早上乘坐的汽车连影子也不见了。一打听,他所在的营和连队早就走了!走哪儿了?不知道。他急忙用电台寻呼,电台没有信号,打手机,不通;再呼再打,还是不通。而且,肚子饿,脑子晕,口又渴,身边却一块饼干、一瓶矿泉水也没有!这一下,向东和10个战士全傻了!

就在向东带着10个战士离开桥头寻找部队的时候,李柯的队伍正挥汗如雨,掩埋着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尽管他们已是筋疲力尽,汗水、泪水早就无法分清,而且有的家长由于过度悲伤情绪激动,还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辞和举动,但李柯依然要求战士们必须忍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必须要把遇难者的家属当亲人对待!

事实上,战士们无论是对待遇难者的亲属,还是遇难者本人,的确都像亲人一样,甚至比亲人还要亲人!比如,尸体运到后,有的亲属要求打开尸袋看一眼,战士们就把尸体放平,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尸袋,等亲属看完最后一眼,再小心翼翼地把尸袋拉上;有的战士看见遇难者的脸上灰土太多,便掏出一块专门擦洗尸体的黄布,再倒上一点矿泉水,轻轻为遇难者把脸部擦洗干净——战士们把这叫做“为死人洗脸”;有的战士看见遇难者的头歪着,便先将脖子轻轻扶正,再把头轻轻放平,尽量保持遇难者头部的庄重与完美;有的战士们看见遇难者已经压扁,就用手认真修整修整,尽量恢复遇难者身体的端庄与完整;有的家长提出要为孩子摆上一个书包,放上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糖块和瓜子,再点燃一炷香,战士们不厌其烦,帮着一一办理;每当埋完一具尸体,以便亲属们今后辨认,战士们先捡上一块砖头当墓碑,编上一个号码,比如1号、2号,或者9号。10号,插在坟前,再从旁边采来一束野花,放在砖头——“墓碑”——的前面,然后自觉站成一排,给遇难者集体默哀一分钟——因为天气热,温度高,后面的尸体排着队还要等着埋,所以只能一分钟!

只是,李柯事前的几条规定——其中一条是“满足遇难者亲属的全部要求”,一条是“不准哭”,战士们根本无法执行。比如,亲属们拼命要往里进。战士们必须要挡,不但没有满足亲属们的愿望,还惹亲属们生气,甚至骂娘;比如,有个双胞胎姐妹俩,本来是同桌,姐妹俩从小学一起到初中,可姐姐死了,妹妹还活着,于是妹妹死活要往里冲,一边冲还一边大声哭喊着姐姐的名字说,姐姐,怎么死的不是我啊!怎么死的不是我啊!望着女孩痛苦不堪的样子,战士们想不流泪都不行!还有一位母亲,儿子已经上高三了,马上就要考大学了,母亲哭着对战士们说,她儿子成绩非常好,作文全班第一,全校第一,本来一心准备报考北大的,可学校垮了,儿子死了!所以儿子掩埋后,母亲趴在儿子坟前,一手抓扯着自己的头发,一手抓着坟前的泥土,哭得死去活来。后来母亲晕倒了,一个小战士们急忙背着她下山。下山途中,母亲醒了,看见背她的战士竟比自己的儿子还小——战士只有16岁,一下就想起自己的儿子,反而哭得更伤心了!于是,母亲在战士的背上撕心裂肺放声大哭,战士在母亲的身下压住声音偷偷流泪……目睹此情此景,不但周围的战士们哭了,连长李柯也哭了,而且哭得比谁都厉害,比谁都伤心!

从14号到16号,三天时间里,李柯带领100多个战士,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情况下,仅靠少量的干粮和矿泉水,掩埋了105具尸体!

与此同时,红白镇掩埋尸体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红白镇掩埋尸体的坟场,选在红白镇西山的一块坡地上。镇上村民告诉我说,这地方叫梨园,是几十年来村民专门产梨子的地方。这儿的梨树长势很好,结出的梨子又大有圆,又香又甜,比如鸭梨、木瓜梨、苹果梨等,吃起来清脆可口,香气迷人,方圆几十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这儿的梨。可近20年来,随着企业厂矿越建越密,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不知什么原因,这儿的气候越来越冷了,气味越来越难闻了,梨树的叶子越来越黄了,结出的果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瘦了,长出的梨子竟出现了一个个的斑点,甚至后来干脆连梨树都不长梨了!再后来梨园变成了荒坡,现在又变成了坟场!

我曾三次沿着山路爬上这个坟场。爬上坟场不易,一是山高路滑,坡陡路窄;二是山中多雨,雨天路滑。我三次去坟场,三次都下雨,三次都摔跤,三次都被身边的战士及时扶起。于是我想,我空手走路尚且如此,战士们抬着尸体爬山该是何等不易!

我还听说,距梨园几里开外,还有一个荒坡,叫周家坡,因这儿的人大多姓周,故此得名。周家坡曾被灾区传说为“万人坑”,其实据我了解,这儿不过埋了几百人,说“万人坑”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比喻。但周家坡与梨园确有不同,即死者下葬的规格有异。周家坡主要埋的是老百姓,死者的居所是一个大坑,用战士们的话来说,是“睡通铺”。即是说,下葬时,先埋一层人,盖上一层土,撒上一层石灰,再埋第二层人,再盖上一层土,再撒上一层石灰;而梨园埋的多是学生和老师——学生136,老师7人,且一人坑,用战士们的话来说,是“住单间”。

不知什么原因,我三次走进梨园,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说天冷,这儿似乎确实多了几分寒意;但真的是天冷吗?我又心生疑问。因为这寒冷并非来自身体,而是灵魂。每次面对那几百座坟茔,我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一旦进入冬季,这100多个孩子稚嫩的生命,能经受得住这原始山中彻骨的冰风霜寒吗?在城里,一个高干的子弟或者亲戚,一个煤炭老板或者一个大款,可以拥有几百平米乃至几千平米的豪宅;而在这里、在灾区,这些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孩子,一生最终的归属,却只有一个几十公分宽的坟坑!我不知道这个几十公分宽的坟坑能占地球多少面积,也不清楚是城里某些豪宅的几分之几,更不明同样都是人,生命的价值为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比如,在城里,同样是人,同样是死人,可以到乡下买块墓地,可以进豪华的殡仪馆,可以有很多的人为你排队,为你默哀,为你献花,为你致敬;还有亲人,朋友关爱你,领导同事看望你,礼品,果篮送给你,长长的泪水陪伴你。但在这儿,在灾区,此时此刻,一个人死了,就死了,往坑里一放,甚或往坑里一扔,便万事大吉了。从此阴阳两隔,谁管?谁问?谁爱?谁疼?

红白镇的尸体掩埋,和洛水几乎一样,也是从14号开始,16号结束;不同的是,家属可以进入坟场,军人和百姓,基本没有冲突。至于说每具尸体在掩埋之前,公安人员都进行了DNA抽样鉴定,根据我的调查,无论红白还是洛水,都是子虚乌有,纯属误传。但在这三天时间里,官兵们的意志、体力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和考验,精神、灵魂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却是实事。

埋尸体,能量消耗极大,这个能量既包括身体的能量,也包括精神的能量,故,战士们的普遍反应是:极度饥饿,极度疲劳,往往只干上一两个小时,便有一种身心憔悴、未老先衰、甚至千古沧桑的感觉。

然而即便如此,却无法补充热能。即是说,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想想吧,战士们掩埋尸体是在山上,肚子饿了的时候,甚至饿极了的时候,前后左右,不是一个个的坟坑,就是一排排的尸体,而且亲属们就守在尸体的边上,也守在你的身旁,不是向你哭诉孩子生前的种种欢乐,就是向你控诉孩子死后的种种悲伤;要不就是呼天抢地,泪水长流,或者悲痛欲绝,一塌糊涂!战士们坐在坟坑边上,或者蹲在尸体旁边,面对以泪洗面、长跪不起的众多家长,手上捏着干粮,你说是吃,还是不吃?吃吧,实在咽不下去;不吃吧,还要掩埋尸体,哪来力气?结果是,面对一座座坟坑、一排排尸体、一个个亲人,战士们只有忍着,一口不吃。

再一方面,战士们从早到晚,都在近距离地接触尸体,而且每天至少上百具;加上尸体千奇百怪,表情狰狞,形状各异,无论对人的感官还是肠胃,肯定都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因此,干完一天下来,深夜回到帐篷,不是累得半死,也会吓得半死——不光身体累,心更累,根本没有一点食欲。于是屁股一坐,身子一歪,倒下便睡,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战士们埋了三天三夜的尸体,除了喝点水,没吃过一顿热饭,一口热菜。

有个战士,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从早上开始埋尸体,一直埋到下午5点,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后来实在饿极了,便悄悄拿出一块饼干,刚准备要往嘴里塞,就被一个记者看见了,举起相机就要拍照。他发现后,慌忙又把饼干塞了回去,然后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掩埋尸体。我问他为什么记者一拍照,你就不吃那块饼干,他说我是黄继光团的战士,要是记者把我埋死人时吃饼干的镜头拍下来传到网上去了,那就给黄继光团丢脸了,给军人丢脸了。所以再饿,我也得忍着!

至于洗澡,就更是做梦都别想的事情。地震后,水,成为整个红白镇一个突出的大问题。特别是前一周,不仅灾民缺水,军人同样缺水;不是滴水如油,而是滴水如血,甚至滴水如命!如果有人说,一瓶矿泉水能救一条人命,这不是夸张,而是太不了解灾区的情况,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瓶矿泉水,有时能救10条人命!但按当时的规定,每个战士每天只发两瓶矿泉水。而灾区每天烈日高照,地面温度高达35度,劳动强度极大,战士们个个壮如牛犊,两瓶矿泉水如何够用,可想而知。不少战士由于缺水,嘴角干裂,鼓起一个个小泡;甚至有的出现虚脱,晕倒在废墟上。因此从团长到战士,一个星期不洗脸,不刷牙,更不可能洗澡。每天回到帐篷,一身臭汗,连衣服裤子上都能清楚地看见一片片白色的汗渍。可衣服都不脱,倒下便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一位军医告诉我说,由于没水洗澡,有的战士身上发痒,起疙瘩,长红点,烧裆,那个臭哟,别提了!肖亮营长告诉我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地方,看见旁边有一条水沟,水沟的水很臭,但他还是把自己的脚伸进了臭水沟,痛痛快快地洗了一次脚,因为他的脚比水沟的水还要臭!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院长浦金辉,还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5月14号这天下午,他上山找水源,看见两个战士正抬着一具尸体上山。他很敏感,仔细一看,发现尸水已经滴在了战士的小腿上!他一下惊呆了!作为职业医生,他当然知道尸水渗到身上意味着什么,于是他立即叫住两个战士,有些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干呢!知道吗?你们抬的是尸体,不是木头!说完,他赶快拧开随身带的一瓶矿泉水,蹲下去就要给战士冲洗。没想到两个战士一看,也惊呆了!非常生气地说,医生,你怎么能用瓶矿泉水冲脚呢?你知道吗?我们一天才两瓶矿泉水,只有渴得不行了,才舍得喝一口啊!听了这话,浦金辉院长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他马上返回医疗队,让护士们立即准备几桶消毒水,凡接触过尸体的战士,回来后必须先浸泡双手!

在掩埋尸体的过程中,战士们最难受的,其实是心里;而心里最难受的,是年纪最小的新兵!

这是因为,战士们掩埋的多是学生,多是孩子。这些学生的年龄,有的比他们小几岁十岁,有的小一岁两岁,有的和他们差不多。军人的双手本该是在战场握枪杀敌的,在灾区却要用来埋葬学生的尸体,这该是一件何等残酷、何等心寒的事情啊!一个战士告诉我说,站在坟坑旁,看着孩子的尸体,很自然地就联想到自己刚刚结束的学生生活,联想到假如自己没有当兵,还在学校,家乡也发生了地震,那自己又会是怎样一种命运?想到这些,好像就有了一种大哥哥对小弟弟、小妹妹一样的责任。

因此,战士们在掩埋尸体的过程中,非常小心翼翼,尽心尽力,总是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千万不要惊醒了孩子!一个战士对我说,他们虽然无能保住孩子生前的生命,但却可以保证孩子死后平平安安地睡在这儿,决不让他们再受到丝毫的碰损!特别是到了掩埋的最后阶段,即给孩子们一锹一锹地垒土的时候,对战士们心灵的刺激与震撼就更大了!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十三四岁漂漂亮亮的花季少女,或者一个个十六七岁活蹦乱跳的精悍小伙,被一锹又一锹的黄土埋进坟墓时,战士们也跟着家长们哭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的战士实在受不了,还跑到后山,对着峡谷大声喊叫,或者趴在地上偷偷痛哭一场!

走访中,我有意接触了黄继光团不少年轻的士兵,他们的年龄大约在十七八岁,其中有几个仅有16岁,均是2008年脱下学生服、穿上新军装的小新兵,有的下连才20天,有的下连才一星期。肯定地说,他们在家里,个个都还是爸爸妈妈怀里的孩子,爷爷奶奶膝下的宠儿;但一穿上军装,来到灾区,他们便从一个孩子跃而成了一个军人!军人,什么叫军人?就是战争年代敢于迎着子弹炮火往前冲的人。和平时期敢于朝着天塌地陷方向闯的人!

但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同类推荐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自尊的独语

    自尊的独语

    美丽、孤寂、荒芜、甚至罪恶,才可能徐徐燃起自己的生命火焰,才可能造就人类的光……人,确实是“无价”的;而一切卓越的有利于人类前景的创作,便是“无价之人”的“文”:无论是文义文采的“文”,还是文质彬彬的“文”。尽管我们对文学、对世界、对人自身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但我还是觉得韩少功是那种相对成熟或健全的作家,早先在读小说时就有这种印象,如今再读散文,这种印象便显得更清晰更深刻。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 立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是教育。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热门推荐
  • 稀里糊涂的穿越游戏

    稀里糊涂的穿越游戏

    此世之恶侵蚀着次元,盖亚,阿赖耶做了穿越游戏,希望能找到帮助他们擦屁股的家伙,可怜的风被穿越了!灵梦别动我银行卡!永琳你给我吃了什么!……别随便给我打补丁啊!两个混蛋!
  • 第一游戏

    第一游戏

    人家穿越到古代,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就能混吃混喝,可我呢,我竟然穿越到了未来!而且一出场就撞了满头大包!这里有大鲸牧场,反物质飞船;有贪婪的饕餮,恐怖的狰狞。这里用科技打造出完整的游戏系统,但一切并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花都城风雨飘摇,其他城市虎视眈眈。战歌响起!机甲战士昂然怒吼,利刃武者枕戈待旦,金刚法师肃穆威严,影舞刺客没入黑暗……我默默打开机械弓,钛合金的长箭指向苍穹:老天爷,打完这一场,我想回家!
  • 效力篇

    效力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搞怪女玩转秦朝

    搞怪女玩转秦朝

    火星来客?轮回转生?穿越时空?没有比这更玄的了!她,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恋家小女人,竟然通过火星圣水晶的魔力一下子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她会扮成女侦探破解谜案,她搞怪捣乱,为大家制造麻烦,她成了名相李斯的义女,更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庶女霸天下

    庶女霸天下

    天现异象,黑白两道令人闻之丧胆的“王”在一次任务中与一道奇异的紫色火焰共同消失?“王”消失时对火焰外的一处空白地方说了什么?————怎么回事,我记得我被一团火焰吞噬然后死掉了,现在我怎么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这衣服是怎么回事,不会是穿越了吧……前世狂人穿越后竟成庶女,冷漠护短的“王”美男扎堆,在这个以男权为主以修炼称霸的大陆,谁又能和她走到最后俯瞰众生?
  • 禁区法则

    禁区法则

    禁区重重,险象环生,单兵作战,血雨腥风。情欲无罪,王者独行,恣意花丛,其乐无穷。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完成至高无上的特殊使命,身为特种兵团团长的他,潜行于物欲横流的都市,美女如酒,色味诱人,当形形色色的极品美女投怀送抱时,他该如何应对呢?金钱、美女、权力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动力,还是去肌刮骨也脱不去的人性欲望?身陷禁区,杀机四伏,且看他如何做到龙者潜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命由我不由天,谁为法则?
  • 主角不是我的剧情

    主角不是我的剧情

    如果我猜的没错我父母一定被人杀害,慧根超强,悲苦的过去,努力学习那个天天向上!我深吸一口气认真的问“杀害我父母的是谁?”“水寒你的父母都在啊。”我又问“那我有悲惨的过去么?”他摇了摇头。“那我是怎么拜入圣云门的?”白芷忆又说“你自愿而来啊,那时候圣云门广收弟子的。”“那我是怎么当上二师兄的,起码应该有很牛掰的技能什么的吧!”“哦,你只是来圣云门时间比较长而已,直接混上来得。”
  • 你是我的记忆

    你是我的记忆

    曾经的花开花落,都已烟消云散.曾经的云卷云舒,都已经遥远.为何,时间画了一个圈,一点一分的逝去还是忘不了我爱你。风吹散,人消瘦,岁月模糊了双眸,回忆却如洪水般的打过来车路过了季的春夏秋冬,你走过了我的悲欢离合。当你消失于风中的,离去。我还在等你
  • 鱼戏天下:玉不追鱼不爱

    鱼戏天下:玉不追鱼不爱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一次偶然的穿越,竟轮回千载,换来的是千年之前注定的缘分还是今生的纠缠不休。当什么仙法也不会的半调子鱼仙遭遇病怏怏的皇帝时,当贪财皇妃遇上腹黑皇帝时,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究竟会铸就一段怎样的旷世姻缘?人生奇妙大冒险,爱情重重大考验,她究竟花落谁家?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