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9500000036

第36章 死去的与活着的(8)

王进立即带着三个战士来到哑巴老人家,哑巴老人又用手语比画了半天,其中一个意思王进一“听”就明白:让他们进屋后要注意房顶上的一根木头,不要掉下来砸了脑袋;但还有一个意思,王进始终“听”不明白,好像是要他进去找一样什么东西,但这样东西到底是什么,王进“听”不明白,回头问身边的三个战士,三个战士也没“听”明白。王进只好带着三个战士冒着危险进了危房,心想只要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给清理出来,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进说,他们进屋后,先把一些预制板、房梁、石块等重物搬开,然后最先把衣服、被子抱出来,放在老人的面前。但老人看了看,摇摇头,摆摆手,不要;接着,他们把铁锅、油壶、碗筷刨出来,放在老人的面前。老人同样摇摇头,摆摆手,不要;再接着,他们又把老人的几百块钱也找了出来,甚至包括掉在地上的5分、1角的硬币都一个个地捡了起来,然后送到老人的手上。但老人还是摇头摆手,不要,甚至连看都不愿看一眼。

王进他们就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不明白了。王进说,后来他们把老人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清理出来了,但老人还是一个劲地摇头摆手。后来,老人自己要冲进屋去,他们马上强行拦住。因为这时危房确实存在危险,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加上老人年老体衰,腿脚不便,又是哑巴,一旦发生余震,或者别的意外,老人定难逃命。

但王进说,越是拦住老人,老人越是着急,甚至急得团团转,急得满脸通红,急得满头大汗!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老人从喉咙里发出了一个声音——“照片”!这声音其实他不是听见的,而是感觉到的,或者说是猜测到的。与此同时,他还看见老人用手给他比画了一个照片的动作。为了证实他的猜测是否正确,他问哑巴老人,是不是要找一张照片?他话音刚落,老人连连点头,并一下哭了起来。

于是,王进他们再次进屋寻找。可找了20多分钟,也不见照片的影子。王进只好决定,让老人领着他们进屋寻找。但进屋之前,他做了精心安排:一个战士在屋外放哨;两个战士专门保护老人;然后,他把自己的头盔戴在了老人的头上。

半小时后,在老人的带领下,王进他们的手套都刨烂了,终于在一个已经被压扁的箩筐底下,刨出了一个四周镶有小木条的小纸板,小纸板上已沾满了厚厚的灰土。老人看见后,一下扑上去,搂在怀里,向王进他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搂着那个小纸板,第一个跑了出去。

王进说,他们走出屋子后,看见老人蹲在废墟边的一个角落里,双手捧着那个小纸板,像搂着一个金元宝。老人一边不停地用袖口擦着小纸板的灰土,一边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泪水吧嗒吧嗒地滴落下来,也顾不得擦上一下。他们走到老人的身后,这才看见,小纸板上,原来粘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两个人:左边是年轻时候的哑巴老人,右边是一位留着长辫子的姑娘。

镜头24:死亡路上的寻找

汶川大地震,不仅让10万人丧生,几十万人伤残,还造成近1.8万人失踪!于是寻找亲人——活着的或死去的——便成为不少灾民人生的主题。

然而,失踪人群,情况复杂。一是有的人确实死了,已被当地政府就地掩埋,比如红白镇就有六十多具掩埋的尸体至今无人认领;二是有的人的确活着,但有的可能成了精神病人,有的可能成了流浪者,有的可能被人带到了外地(指孩子),有的可能是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让寻找变得非常困难,非常微妙,充满悬念。因为任何寻找者在没有见到亲人之前,都无法断定自己的亲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只有找到了亲人见证了亲人——哪怕是尸体,自己对自己才有个交代,才有个了断。因此这类灾民的痛苦与悲伤,并不亚于那些已经确认亲人遇难的灾民。已经确认亲人遇难的灾民虽然也很痛苦,但毕竟已经见到了尸体,天灾人祸,只能认命,从此只有悲伤,没有牵挂。但不知亲人是死是活,连亲人尸骨都没见着的灾民,除了悲伤与痛苦,还多了一份牵挂与责任——寻找的责任!于是,汶川大地震后,不少灾民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废墟上,在洒满泪水与血迹的山路上,开始了心惊肉跳的寻找!

都江堰有一位老人,姓姜,65岁,村里人都管叫他姜大爷。姜大爷年轻时在成都拉过三轮车,阔人无数,见过世面,成都的大街小巷,比他自己的脚指头还熟悉。但有一次,他把一个客人拉错了门牌号,那人本来要去东大街47号,他却把那人拉到了西大街74号;那人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急着回家奔丧,本来心中就有气,再气上加气,结果气之下,一脚把姜大爷从成都踹回了乡下。

自那以后,姜大爷遇事格外冷静,从不草率行事。渐渐的,在村里便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热心人”。并很快享有“老姜”之称。村里人叫他“老姜”,并非是他年纪大,而是含有“姜还是老的辣”的意思。于是村里凡遇上麻烦者,便找“老姜”姜大爷,只要找到了姜大爷,三下五除二,再麻烦的事,也能给摆平了。姜大爷平常还炒股,炒点小股,一百二百的,一炒就赚;而且他说什么股要涨,什么股就涨;他说什么股要跌,什么股就跌。这让村里很多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见了姜大爷,第一句话常常就是:姜还是老的辣呀!

但这次,姜大爷碰上了汶川大地震,他这块“老姜”,好像一下不“辣”了。“5.12”那天,姜大爷和老伴在屋里扎猪草,老两口一边扎,一边聊天,聊麦子该收了,聊猪饲料该买了,聊股票要跌了!正聊着聊着,房子开始晃动了!姜大爷说,他当时一看房子在晃,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没看清;后来老伴也说房子在晃,他这才觉得不对头,一想,想起来了,是地震了!唐山大地震,松潘大地震,他都知道;他还知道,地震时不能慌张,不能乱动,不能乱跑,于是他对老伴说,别慌,别动,别乱跑!老伴是个老实人,平常什么事都听老头的,几乎是言听计从。房子在晃,她当然也怕,也想跑,但老头叫她别慌、别动。别跑,她就规规矩矩坐在那儿,不慌,不动,也不跑。

很快,房子又晃起来了,比刚才晃得还厉害!而且姜大爷还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声,他说就像有十几辆火车一起朝着他家的门口开过来了一样。这一来,姜大爷沉不住气了,喊了一声快跑,自己一抬腿,就跨出门槛,跑到院子里去了。他说,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跑出去的。

姜大爷跑出去了,老伴却还在里面。姜大爷这下急了,转身回去,想救老伴。可就在这时,哗啦一声,房子全倒了!凭他的经验,他这把年纪,要想救出老伴,绝无可能。于是,他急忙跑去找人!

找谁呢?姜大爷一边跑,一边想,找村里人,不行,自家的房子都倒了,谁还顾得上别人?找亲戚,太远,更不行。姜大爷很快想到了解放军。但村里没有现成的解放军,姜大爷就到处找,到处跑,直到下午快5点了,才带着两个解放军匆匆赶回自家门口。两个解放军冲进废墟后,姜大爷这才发现,两人最多十七八岁,胡子都没有,还是孩子!这样的孩子,能救人吗?

果然,“两个孩子”折腾了半天,急得满脸通红,累得青筋爆裂,面对垮塌的房屋,竟束手无策——既不知如何使劲,也不知怎样用力。好在很快又赶来两个老兵,在姜大爷的指点下,老伴终于被救了出来。

但晚了,老伴身上虽然还有一点余热,手上的脉搏却没有了,心脏的跳动也停止了。面对死去的妻子,姜大爷泣不成声,后悔不已!他后悔自己不该叫老伴别跑,如果叫老伴快跑,老伴肯定就跑出来了;他后悔自己不该抢先一步跑,如果自己拉着老伴一起跑,老伴也肯定跑出来了;他后悔自己不该去找解放军,更不该慌里慌张找来两个小孩子解放军,如果一开始就叫村里的人,或者其他人,老伴可能早就救出来了,也就不会死了。总之他觉得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甚至认为就是自己把老伴害死的!当晚,他在家的废墟旁边,为老伴搭建了一个灵堂,守了个晚上,哭了一个晚上,也后悔了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殡仪馆的车开到了姜大爷的家门口!这让见多识广的姜大爷大吃一惊!守着老伴哭了一晚上的他哪里知道,整个灾区已经死了好几万人了,抢救活人,转运死人,现在已经成了最重大最紧迫的事情!所以殡仪馆的人一下车就对他说,老人家,别哭了,快,把尸体装上车,我们拉回去及时处理,时间放长了,容易发生瘟疫。姜大爷一想,老伴死了,早晚得处理,如果土葬,不知上面允不允许;再说了,身边连副棺材都没有,怎么下葬?现在有车到家门口,专门来接老伴走,省事又省力,多好的事啊!不然,自己早晚还得送去,何苦呢。于是姜大爷同意把老伴的尸体拉走。但他要求跟着车子一起去火葬场。他心里清楚,由于自己的过错,才让老伴死了;如果遗体再处理不好,怎么对得起死去的老伴?所以他要跟着老伴一起走。

殡仪馆的人却不同意,说车上死人都装不下,哪能带活人?不信你自己看,那边还有好多死人等着要装呢!

姜大爷一看,那边果然是摆了一排排的死人,亲属们哭哭啼啼,都在等着拉走呢!

姜大爷只好同意了。

当晚,姜大爷一夜未眠,一直惦记着老伴。第二天一大早,姜大爷一路抹着泪水,一路赶往殡仪馆。一到殡仪馆,他就看见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送尸体的人,大卡车,拖拉机,自行车,摩托车,还有抬着床板的,扛着门板的,背着背篓的,什么工具都有,一具具的尸体全都运到火葬场来了;而火葬场的门口,到处都是哭哭啼啼的死者亲属,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着烧人,一边等,一边哭。有老人哭孙子的,有妻子哭丈夫的,有女儿哭妈妈的,有妈妈哭儿子的……姜大爷看着看着,想象着自己老伴被火烧的样子,忍不住就跟着大伙一起哭起来了。

但姜大爷万万没想到,他找遍了殡仪馆的里里外外,旮旮角角,从早上一直找到晚上,一口气没歇,一口水没喝,结果,既没找到老伴的骨灰,也没找到老伴的尸体!

这下姜大爷慌了!他赶紧找昨天到村里拉死人的那个工作人员,可找了半天,殡仪馆的人他至少看了两遍,也没找到那个人。他问火葬场一位职工,昨天到他们村里拉死人的那个人哪儿去了?职工说,拉死人去了?他问到什么地方拉死人去了?职工说,不清楚,去的地方多了,一天要跑十几躺呢!他问见没见过他老伴的骨灰?职工说,骨灰?现在死人还烧不过来呢,那顾得上什么骨灰!

这下姜大爷傻了!他很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却怎么也哭不出来,连眼泪都没有了!于是姜大爷蹲在火葬场边,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胸脯,抓扯着自己的头发,反复地责骂自己,悔痛不已!他责骂自己一错再错,是个老糊涂,老混账,简直就不是个东西!他后悔自己不该同意老伴的尸体火化,更不应该随便把老伴的尸体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即便同意火化,同意交给火葬场的人,为什么不留下那人的名字那人的电话?而最关键的是,当初自己没有牵着老伴一起跑,昨天就应该跟着老伴一起来,汽车坐不下,哪怕跟在后面走,跟在后面跑,也该一起来!糊涂啊,都怪自己糊涂,都怪地震把脑壳给震糊涂了啊!

于是,姜大爷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包括自己。他谁都不问,也不听谁的,就认一个字:找!自己找,到处找,找老伴的尸体,找老伴的骨灰,找老伴的信息。哪儿有火葬场,他就去哪儿找;哪儿听说有可能,他就去哪儿找。有时坐车,有时走路,有时住灾棚,有时睡路边,碰上余震,也无所畏惧。渴了,捡瓶矿泉水;饿了,要包方便面。反正灾区人人平等,都是共产主义。寻找,成了姜大爷生命的信念,精神的支柱;同时也成了他心上一道化脓的伤口!他从都江堰找到广元,从广元找到什邡,从什邡找到江油,从江油再找到成都!

成都,是姜大爷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他穿行在巷子里,寻找于火葬场,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当年在成都拉三轮车的日子,不禁潸然泪下。他把成都大大小小的火葬场全找了个遍,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老伴的骨灰,也没找到老伴的尸体。

姜大爷开始怀疑了。他怀疑当时尸体太多,有人把老伴与别的尸体搞混了;他怀疑车上尸体装不下,老伴被人从车上扔到路边了;他怀疑老伴的尸体火化后,根本就没装进骨灰盒,而是被人一铲子铲到坑里了;他怀疑老伴虽然装进了骨灰盒,但死人太多,连名字编号都顾不上了;他怀疑车子根本就没进火葬场,而是把老伴拉到山里挖个大坑集体掩埋了;他甚至怀疑老伴根本就没死。因为他听一灾民说,有个大娘头天晚上死了,第二天早上又活过来了。他便想,老伴第二天会不会也醒了过来,然后被人送到了医院,或者流落在某个路边?因为死人不会动,只有活人才会跑,如果老伴死了,怎么既不见骨灰,又不见尸体呢?什么都没有,不正说明老伴还活着的可能吗?

姜大爷在成都一个火葬场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想了一个晚上,也哭一个晚上。直到天亮,他才站起来,抹了一把眼泪,又踏上了寻找的路程。他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结果怎样,他都要找下去!他要当面对老伴说一声,老伴,对不起!

镜头25:儿子,妈妈在北川等你

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城很少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庭。于是,寻找活着的或死去的亲人,便成为北川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北川人的寻找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叫贺先琼。

贺先琼本是四川乐至人,16岁那年,独闯北川。开始,为了生存,她在北川打工,从小保姆开始干起,各种小工都干过,周围无人不知,北川来了一个能干的“外来妹”。2003年,凭着自己的聪明与勤奋,加上亲朋好友的扶持,她在北川的一条小街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复印店,自己当上了自己的老板。后来,她结婚了,有了一个儿子。儿子的出生,让她在北川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仿佛一夜间她就变成了北川人。而且北川这个家,在她的感觉中,很温暖。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的心灵

    本书作者没有按常规的教材模式来编写则是显而易见的。全书五十一个专题,既不按朝代也不按文学潮流加以分期,只是大略地依照时间顺序,挑出作者心目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加以介绍和论析,而自然而然形成具有“史”的意味的流动。就好像在一大堆成色各异的珍珠中挑出了最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显得简洁而好看。体现了文学史的感性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思想性特征。
  • 棠村词

    棠村词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苍岩,别号蕉林,又号棠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梁清标勤敏好学,一生著作盈箧。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棠村随笔》、《棠村乐府》、《蕉林奏草》、《蕉林诗钞》等。
  • 昆仑春雪

    昆仑春雪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丝是由一群有志于潜行西部军旅,吸吮生活之树汁液,探触西部军人情怀的军旅作家,通力合作而构成的纪实文学书系。这里有一幅幅西部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景。这里有一串串西部土地上繁茂生长的真实故事。这里有一支支西部军人绚丽的生命之歌。
  •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热门推荐
  • 时天悖

    时天悖

    伐纣之战过后,来自周朝一个小贵族的所获得的奇遇,遇见上古时代的大能。似乎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当他对眼前的生活勉强将就时,老天给他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他能得到全世界的门。得到多少就必然付出多少代价,只是代价往往不为人知。且看来自周朝的小流氓在上古时代如何翻天覆地吧!
  • 魔剑救世

    魔剑救世

    世间的好坏重来不是亘古不变的,神和魔代表着的善恶亦会反转。最强大的魔却拥有着最善良的心。上古洪荒年代,世上最强的神魔两界一直动荡不安,而魔界至强尊者魔天在领悟天道后,跳出六界,留下一柄魔剑,但它的名字却叫做“救世”,凭此剑,魔界魔王强者已经能够对抗仙帝。每数百万年,神魔必将一场大战,而三百多万年前的神魔大战中,仙帝和魔王同时陨落,之后慢慢出现了仙人妖鬼四界。三百多万年后,突然出现了两个神秘少年,一个清秀异常异常,却给人妖魅无比的感觉;而另一个紫眸妖邪,却始终透露出一丝温柔的目光,给人惬意,好似来自纯净透彻的不受污染的极乐地方。即将到来的末世神魔之战又会如何?
  • 缘来缘去却是你

    缘来缘去却是你

    楚糍:不准亲我额头!施毅:好吧楚糍:不准亲我嘴巴!施毅:好吧楚糍:不准....还没说完施毅就吻了上去。楚糍:我俩还在冷战呢,你想干嘛?!施毅:那我只想添把活好把你这干柴给烧热喽...
  • 全职上分大师

    全职上分大师

    一个原本拥有无限可能的电竞天才少年,因一则意料之外的处罚公告而被迫重回大学校园。不过我们的主角并没有那么多深重的烦恼和忧虑,禁赛之余也就陪陪练带带妹,一不小心竟然带出一支巅峰战队来了?最强将星,十方争霸;千年帝乱,战斗不歇。一度熄灭的电竞之魂再次燃烧,而原本支离破碎的银河战舰,也因一群少年少女们的相遇而重新起航。电竞类轻小说,致敬全职!
  • 控魂术

    控魂术

    本书描述少年郎辛英修魂练魄,苦修控魂术的传说。郑重声明,本书恐怖惊悚,胆小者请绕道而去。
  • 同桌

    同桌

    你还记得你的同桌吗?他,爽朗热情,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他的笑容,充满青春,他的活力,充满力量。她,单纯可爱,与其他女生不一样,她的侧影,天真烂漫,她的声音,又嫩又脆。
  • 挥别一时的青春

    挥别一时的青春

    夏筠瑶是蓝婧雪的高中同学,两人关系却十分要好,各自有着喜欢的人,喜欢的事,但当这一切都停止时,是否她们、他们还能够彼此笑一笑说一声“你好”叶辰炜和刘云苏是夏筠瑶的发小,他们小时候关系非常亲密,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的就不再有往来了,而他们的关系又该走向何处呢。
  •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
  • 逍遥药尊

    逍遥药尊

    无尽曙光大陆,万年之前,蛮族以人类为食,圈养人类。千年之战,人类与蛮族决战天段峰,虽然战败,终于赢得一丝发展之机。而今,平凡少年陈烨偶得神秘宝珠,遍识万物药理,开启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