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2200000019

第19章 人生坦言(一)(12)

我自己的临床表现是,只要见到女儿那明亮的眼睛,我就禁不住战栗,总对生命的明天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恐惧。现在已发展到只要看到任何一个孩子的眼睛,甚至是看到小猫和小狗的眼睛,也有这种胡乱的激动和恐惧。(笑声)我总认为激动和激愤,坦白和坦率,理想和梦想,热溜盈眶和欣喜若狂等,部属于非正常状态。有时我觉得,除了作家以外,其余大多数人实在是太正常了。(掌声)问:中国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例如体育方面等,文坛上似乎也是阴盛阳衰,你不这样认为吗?

答: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阴盛阳衰是永远也不存在的。尤其是体育方面,中国男人战胜不了外国男人,只能说是中国的阳不如外国的阳;中国的女人战胜外国的女人,也只能说是中国的阴比外国的阴强。中国男足踢不过外围男足,但踢中国女足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医学科学业已证明男女脑量的差别,这也许不是高低的差别,但至少男女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微妙的差别,用我的话说男人是扇面思维,女人是线式思维。这在情感上表现得很充分,男人多浪漫,女人多专一,这必然要影响到创作。

所以,男人写的作品是男人式的,女人写出的作品只能是女人式的,严格地说无可比性。再不妨说男人是老虎,女人是凤凰。奔腾跳跃的力惑与翩翩起舞的美感,只能是各有千秋。(掌声)问:近来文坛上女作家很活跃,特别是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士作家×××,竞愤然地说过去是男人的文学,现在应该是女人的文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我认为这是女作家在用感情看世界。严格地说我们过去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男人文学或女人文学,我们其实就没有人的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只是在政治解放的感动中写所谓的伤痕和反思,其创作还没有完全摆脱神鬼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种流派和主义犹如洪水猛兽般咆哮而来,使我们一贯自吹自擂地所谓中国文学,受到一次真正的文学甚至文化式的冲击,并大大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女作家渐渐多起来也就使她们觉得过去太委屈了,现在应该更多地占领文坛才能报仇雪恨。实际卜女作家多或是女作家当了主席和副主席,并非就是女人有了自己的文学和权利。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了全国一把手,还是要故意每个星期回家下厨炒几个菜,给丈夫一点女人的温馨。从来没听说哪个男首相找点时间回家做饭,给妻子一点男人的温馨。

如果说男权主义可恨,那么女权主义至少也可笑。两方的一些电影在女权主义的压力下,连做爱的镜头都得多表现女人在男人上面,这就是什么权主义的结果。(笑声)问:在我的想象中,作家都是白白的,瘦瘦的,嘴里叼着支香烟,而且还戴个眼镜。可你的块头这么威猛,实在是不像个作家!……答:我们的头脑简单得让人可笑,总愿说职业形象,工人就是健壮的,说起话来粗声粗气的;农民就足老成的,土里土气的;干部就是严肃的,板板正正的;作家呢,就是刚刚说的白白的,瘦瘦的,而且还戴着个眼镜。

实际上有很多工人是瘦弱的,农民也有很多挺洋气,干部们的形象很多样化:傲慢的,谦虚的,满脸堆笑的,表情冰冷的,还有的又黑又瘦真像刚从山沟里来的。作家就更复杂了,有的像所谓的工人,有的像所谓的农民,有的还鬼头鬼脑的像二道贩子。(笑声)如果作家们开大会,你肯定会感觉这是乡镇企业的干部们在开会。作家的形象尽管很复杂很生动,但像你们所说的白白的,瘦瘦的,而且还戴着眼镜的却最少,我最乐观的估计也只能占全部作家形象的百分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愚蠢的形象观,恰恰是作家们给造成的,他们写了几十年,无产阶级满脸放红光,浑身冒火星;资产阶级脑满肠肥,丑恶嘴脸;小资产阶级瘦弱苍白,唯唯诺诺。这种阶级形象的副作用是,当一个领导要是面孔不太好看时,大家就会说,这哪像个领导,简直就是个特务!(笑声)问:从表面看上击,你是个很能抽烟喝酒的人,可据说你绝对不吸烟,而且滴酒不沾。你是从来没喝过没抽过,还是半路上改邪归正?

答:我长丁个犯错误的样子,但我确实什么错误也不犯。(笑声)不过,我还挺羡慕抽烟喝酒的人,正像人们说的,抽烟喝酒是口头福,男人不抽不喝不像个男子汉。所以,我曾下定决心,奋发图强地学过抽烟喝酒,但怎么学也学不会,特别是喝酒,我绝对觉得这是喝敌敌畏。到公安局挂职上任第一天,热情的警官们在欢迎会上非说我会喝酒,我也只好拼死搏,结果一小杯白酒下肚就被放倒,吓得大家差点儿把我抬到医院抢救。看来我不但没有口头福,连个男人都不像了。(笑声)问:作家还有不吸烟的吗?苦苦构思之时,抽支烟会显得深沉和凝重,否则,干坐在那里构思不会枯竭吗?

答:李白和杜甫就没抽过烟,曹雪芹、罗贯中和施乃庵大概也不会抽烟,但好像并没有影响他们当作家。

问:李白尽管不抽烟,但却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你不喝酒能写出东西吗?

答:幸亏李白愿喝酒,要是李白愿喝凉水,我们还得跟着拉肚子了!(笑声)我不否认酒精能给诗人带来兴奋和灵感,但从医学科学上讲这是一时的刺激,从长远的观点看,酒精最终是给人带来害处。李白倘若不喝那么多的酒,大概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也不会斗洒诗百篇,可能是诗千篇乃至诗万篇。全世界所有的诗人还没有像李白写得这样少的,我想,主要是他们都没有李白这么大的酒量吧?

文化“经济”学

问:歌星出场吼几嗓子,就能拿几万乃至上百万元的出场费,你们当作家的吭哧吭哧写几十万字,却得不到几个稿酬,甚至还得自费出书,时此你心态平衡吗?

答:我的心态很平衡,因为不公平的事实在太多,挣钱的不公平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无论怎样,我也是泰然处之。我绝不是故作高超状,也不是故意说违心的话,因为我经常想到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歌星出来吼几嗓子就能挣数万元钱,这钱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二不是国家拨款,而是从广大歌迷的票房收入拿出来的,你有什么办法?尽管有人说作家这么艺术,那么深刻,可人家就是不买你的书,就是愿听歌星吼叫,细想想只能是惭愧,谁叫你的书写不到歌星吼叫那样迷人了!再细细地想想,歌星拼命地挣钱也可以理解,他们一般都是吃青春饭的,吼叫几年就完了,一茬茬更能吼叫的后来者很快就会把他们挤下台。所以,他们吼叫时无论拿多少钱都不觉得多,总觉得有危机,总觉得要完蛋,总要挖空心思地包装自己,表现自己,挣扎着多吼一年是一年。可作家就不同了,他可以长久地活在读者中间,而且越老越有阅历,越有经验,越有生活,越能写出好作品来。一个疯狂的短暂,一个平静的长久,也是一种平衡吧。

问:听说有不少作家都下海,你为什幺不下海?

答:所谓下海,意思就是经商。经商其实和写作一样是一种技能,也就是说你得有经商的细胞,不是哪个人都能干的。另外,我十分讨厌运动式的生活。过去我们搞所谓革命时,全国都是造反派和造反司令;现在我们搞经济,全国又都是经理和董事长。穷疯了的作家见别人下海发了大财,也不顾死活地往海里跳,结果淹死了百分之九十五可能还多一些。我还哪敢下海!(笑声)问:邓老师,提倡文学作品走向市场,意味着文学作品的商业化,使作家不得不考虑大众口味,这不仅扼制了作家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挥,还导致创作走向媚俗,这对文学发展是否有利?

答:市场经济大潮的浪花涌到作家的书桌上,也就是小说也要像鲜鱼活虾一样放到秤盘上卖钱了。这对吃惯了大锅饭,当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中国作家来说,是值得庆幸的悲哀。全世界所有伟大的作家,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和雨果等文学大师,全是从市场经济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还怕什么?前些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马尔克斯.其作品《百年孤独》令读者趋之若鹜,使他大赚了一批版税钱,我想这更会激发创作热情的。真正检验作品质量和推动创作潮流的不是评论家,更不是官员,而是读者。中国四部古典文学作品特别是《红楼梦》的问世,大概不会是评论家的指点和朝廷官员提携出来的,而是对应着中国读者广大的阅读空间和审美需求。难道我们今天的读者还不如明清时代的读者吗?读者是海洋,而作家是鱼。是先有海后有鱼的。所以我认定不是有什么样的作家才有什么样的读者,而是有什么样的读者才会有什么样的作家。

问:有些作家宣称他是为了写作而生存,有些作家却是为生存而写作;前者是否神圣,后者是否太俗?你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答:坦白交待,我就是属于太俗的后者。我首先是活着,而且必须活得像个活着的样子,然后才写作,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和乐趣,也就是说我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但有的人竟然活着只是为了写作,把写作当作生命来珍视,没有写作事业他就会活不下去,这实在是太可敬了。尽管可敬,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是有点神经不正常?一个人没有生活的情趣,或是他的生存内容就是写作,他还能写出什么?从写作到写作决不会有作品产生。实际上我们有些作家往往会很笨拙的矫情,总愿说把青春献给什么什么,把生命献给什么什么等豪言壮语。可我总认定,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当回事儿,他什么也干不好。生活的事实证明,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几乎没有,尤其是作家。因为我们曾有过绝对不让你写作的时代,但我还没看见过仅仅不让写作就活不下去的作家。当然,在那个年代也有自杀的作家,但死因比让不让写作要复杂多了。

问:请简捷地谈一下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好吗?

答:没有经济的腾飞,也不会有文学的腾飞。世界上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会相信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能产生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吗?也许你会用经济落后的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来质疑我。这其实很简单,殖民主义使拉丁美洲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那里的作家用多国语言写作,读者会用多国语言读书,远比我们亚洲多。殖民文化无疑也会带来世界文化,这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改变。如果一个封闭的和贫穷的拉丁美洲能产生马尔克斯,能产生《百年孤独》,我认定这是天方夜谭。为此,我也认定我们落后的经济不会产生世界级文学作品。这就像不能指望经济落后会产生开明政治一样,也不能指望我们的文学会有奇迹产生。

问:你写过一篇文章叫《小说放到秤盘上》,你为什幺不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样惧怕市场经济呢?

答:只要你还长着两个眼珠子,就会看到全世界所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是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国外早一点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屠格涅夫等;后来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直到海明威、马尔克斯等,而没有一个是在计划经济中产生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一些人却瞪着两眼说傻话:什么要顶得住,要保持文学心态,要甘于寂寞……好像文学与生活与经济是两回事儿,好像我们过去计划经济是文学美好的时代,真是愚蠢透顶!

问:看起采你对于文学进入市场经济举双手欢迎,你认为经济能刺激文学的发展吗?

答:我并非说市场经济是万能的,但在三十多年从不讲经济的中国,首当其冲地是要补上市场经济这一课。我所说的市场经济不是专指用金钱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刺激,而是市场经济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刺激,使人们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来个大变革,这种变革也会不由自主地带来政治上的变革。经济的活跃,才能有生活的活跃,也就更有鲜活的故事,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心理,并为此爆发创作激情。

前些年,每个时期的创作内容都是雷同的,所有的作家都在写一件事,只是人物的名字和场景变化一下而已。现在你再打开报刊看看,那真是千奇百怪而又千姿百态,五花八门而又五彩缤纷。有些人误以为这是政治的解放,其实我们的政治解放远远不够,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经济开始起作用了。

问:在你写每一部作品时,是否考虑过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答:写小说时我从来没考虑到商业价值,但写幽默散文时我却认真地考虑到读者的审美趣味,尽量以我的幽默和深刻让可爱并可恨的读者掏腰包买我的书。这也就是你所说的追求商业价值吧。

问:你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因为有了丰厚的稿酬,“来了朋友,大手一挥,咱到饭店吃饭去”,你因为写作而开始富裕吗?

答:俗话说:穷文富武。所以靠写小说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也有个别靠写作发财的作家,但那是百万分之一的幸运者,不能作为写小说就能致富的理由。不过,给报刊杂志写些小文章,却会经常地接到百十块稿费,这比起在工厂或田地里忙碌的劳动者来说,简直就是富翁了。于是就觉得挺从容,于是就大手一挥——但大手一挥,到的不是大饭店,而是小饭店。

问:商潮滚滚,文学又不景气,作家应该怎么做?

答:首先,我不认为文学不景气。只是过去我们不讲经济,也没有商潮,所以显得文学挺景气。但从那时以来的所有作家,无论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更上一层乃至几层楼了,只不过是突然爆发起来的商潮滚滚,把文学压得没气了。所以,作家就更应该奋战不止,在滚滚的商潮中拼力地挺起脑袋,让人们看到文学还在喘气儿。

问:你认为梁凤仪“丈人加商人”,文商集于一身值得推崇吗?

答:文学往往是产生于忧伤和痛苦的心灵,我不相信正在发大财的商人会拿起笔来爬格子。所以,我有一个毫无根据却又坚定不移的感觉:只要是哪个经商的商人搞起文学来,那就是他在商业上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因此,我对在商业上很得意的梁凤仪能耐烦写小说甚感惊讶。这恐怕是极个别或极特殊的现象,谈不上推崇。

问:你是否认为文人和商人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

答:文人与商人绝对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文人是以情感为重,商人是以智慧为本。当然,商人的商品在顾客身上卖钱,文人的作品在读者身上卖钱,从市场角度看起来是一回事,但从本质上分析,文人付出的是心灵,商人更多的是头脑。有时,文人用尽情感写出的杰作一分钱也卖不出去,商人却能机智地炒作把臭作品卖出大价钱,这就是文人与商人之间的天差地别。中国有句老话:隔行不隔理;但还有句更老的话:隔行如隔山。

文学“性”

问:你看了贾平凹的《废都》了吗?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请直说!

答:我当然看过贾平凹的《废都》。

同类推荐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无名集

    无名集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讴歌青春与爱情,第二部分抒发理想、希望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它真实地记录了蹉跎岁月里的相思离别之苦,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及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买假烟悟出的道理、看不明白的文章、热门话题、令人鼓舞的序幕、盗贼的幽默、变形、挂在墙上的邮箱、文明的成长、民主是人的素质的体现、教鞭等。
热门推荐
  • 法神的小妖妻

    法神的小妖妻

    紫藤花为情而生,为爱而亡,千年前,她因他而死,千年后他们又将怎样,是千年的孽缘还是今生的执念。“这样,我们来个约定,我留在你身边,不过……”,“我爱你只爱你,可是你为什么这样对我!”,爱恨情仇,因你而起,因你而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妖孽王爷庶女王妃

    妖孽王爷庶女王妃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诗,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当初你不愿听的歌,总有一天会为一个人而听;当初你不愿品尝的食物,总有一天会为一个人去品尝;对于你,也一定会有一个人,愿意陪你看所有你想看的电影,去所有你想去的地方,看所有你想看的风景。穿越之前璃珞和顾筱筱也不知道自己会穿越,更不可能知道,未来的某一天她们会遇到一个自己会用生命去爱的人
  • 斗心记

    斗心记

    两个聪明男女,一对欢喜冤家,数代恩怨纠缠,今生一朝了断。斗智斗勇斗狠斗气,斗来如意郎,斗来美娇娘,斗得生活比蜜甜,斗得两人情相连。
  • 这个医生有点逗

    这个医生有点逗

    别人都是被父母逼着去相亲,可喻初夏这个悲剧的娃却是被闺蜜逼着去的,这样也就算了,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眼前这个穿着......奇葩的人是她的相亲对象!
  •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

    曾经的一往情深飞蛾扑火,究竟是败给了现实还是输给了距离?那些过去的誓言,还有重新兑现的明天吗?
  • 澄海秘史

    澄海秘史

    “终于要毕业了!”随着一人大吼到。寝室里睡的正酣的我突然醒来懒洋洋的说了一句:“你又说梦话了?太浓!”
  • 时间路人

    时间路人

    自你离开以后,我的世界从此就一片荒芜。——王俊凯。。。。。。。。。。我这辈子后悔过的事情有很多,但,唯独这件事。——沐梓苒。。。。。。。。。。我从不介意成为你心里的那个她。——徐欣然。。。。。。。。。。我会一直跟在你身后,在你一回头就看得到的地方。——王源。。。。。。。。。。你什么都不用知道,你只需知道,我的肩膀永远属于你。——易烊千玺。。。。。。。。。。什么时候,你才能看到,一直注视着你的我。——李语晴。。。。。。。。。。(在此小说里tfboys中三人不是明星)
  • 萧蜀君妃

    萧蜀君妃

    一卷葬书,承载千年回忆,辗转再梦忆凭栏,只怕那年,多情终余恨。这一道历史空白,将由谁来填补,家国之恩,兄弟之情,所爱之人,一一离去。那年梨花盛,那年,秋风尽。不知道风尘仆仆跨越千里去寻找那个丢失了的心上人是否仍住在心底。爱过恨过。不过一世三秋锁不住细雨冷梧桐。
  • 我读管理经典

    我读管理经典

    与企业界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管理的问题,常常感受到一些认知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我不得不检讨和重新审视:是不是对于规律性的认识不足够?是不是没有把握最基本的内涵?是不是没有了“初心”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在我看来是回归经典著作,通过对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去寻找发展中规律性的认识,来生成我们的心智与能力。
  • 鬼妻——消失的爱人

    鬼妻——消失的爱人

    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信仰?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一个故事就能回答这方面的疑惑。刘老大和刘狗蛋,两个孤儿从小长大的经历,村子里的人将爱无私的给了两个孩子,健康长大之后目睹了家园被毁,亲人被害之后弃田从军,在军队里逐渐走上中层,又逐渐消亡的故事,故事没有大起大落,更没有想象,讲的只是两个普通东北人的军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