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6000000013

第13章 建文帝下落之谜

明惠帝朱允炆继位自其祖父朱元璋,在位仅四年,即被燕王用武力推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央败于藩王的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被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然其皇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政变”夺取了政权,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对其生死的记载,各类史书相互矛盾,不知究竟,民间传说绘声绘色,难辨真假,使之成为千古谜题。那么其与宁海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从正史中对建文帝的记载着手,以便能寻找出蛛丝马迹。

一说:“靖难军攻入京师,谷王朱穗和李景隆,不战而降。”朱允炆闻报京城陷落,宫内大火焚烧,含泪偕同皇后马氏等,投火自尽。

二说,朱允炆并没有“阖宫自焚”,而是出亡成为剃度僧。当燕王军队攻入城内,败局已定,悲愤不已,朱允炆欲拔剑自尽,被宫人制止。宫中主录僧溥洽要他削发扮为僧,由编修程济等贴身亲信化装伴同,由地道逃出京城,隐姓埋名,从此剃度为僧浪迹天涯数十年,云游于滇、黔、川、渝之间。有史载朱棣即位后,自1405年始,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不只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有寻找朱允炆踪迹的任务。

朱棣死后,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朱允炆才得来归迎入西内。但此时他已入暮年。另有史载,朱允炆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死后葬于北京西山。

朱允炆平生好文章,善作诗歌。悲凉的晚年生涯使他写下了一些怀念早年宫廷生活,嗟叹京变为僧,云游天涯的诗篇,并题于寺中壁间。

其中一首为:“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通,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据《太宗实录》中如是记载:建文四年六月,燕王的军队打到南京金川门,建文君“遂阖宫自焚”。燕王“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然而,关于建文帝死于火焚这个说法疑点重重,至今未有学者能给出令四方信服的定论。

据《明史·恭闵惠皇帝本纪》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帝……”文中还有自称“千忠戮”(谐音“千钟禄”)者,绘声绘色地称建文帝曾题词于逆旅:“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旦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磊磊高山,滚滚长江,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又见《明神宗实录》记载,首辅张居正曾对神宗说,国史不允许记载这件事,但先朝故者有传言,当初成王入城,建文帝即削发披缁,从间道逃走。

其次,《太宗实录》中对于建文帝死于火焚的记载,也相当简略。还有传言说当时下葬的建文帝尸身根本就是马皇后。《补本》有言:“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成祖本纪》亦记载道:“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然而之后却再没有发现关于安葬马皇后的记载。

最后,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以清代学者谷应泰编撰的《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最具有代表性。它成书早于《明史》,为私人著述,权威性是被当时人们所认可的。他认为建文帝并未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其文记载道,建文四年(1402)六月,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长吁短叹,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建议,不如出走流亡。太监王钺跪在地上提醒建文帝,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打开。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看到一个红色宝匣,四周以铁封铸,锁亦用铁汁灌注。建文帝一见祖父的遗物,不免悲恸,下令焚烧宫殿,随后皇后马氏赴火而死。程济砸开宝匣后,但见里面有三张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和尚的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元宝十锭。写着:“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建文帝叹道,这岂非天数!程济立即为皇帝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杨应能表示愿意剃度,随帝流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臣名贤,无疑就是‘应贤’。”也剃度改装随从。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流亡。建文帝说,那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于是决定由九人陪他前往鬼门,在神乐观乘船至太平门。民间盛传当建文帝出鬼门时,门外正好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建文帝乘舟,并叩首称万岁。道士说:“昨夜梦见高皇帝,命臣来此守候。”

这种带有玄学色彩且漏洞百出的私人著作却偏偏比正统的《明史》得到了更多人的信服。这又是为什么呢?分析其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史料扑朔迷离,世人皆爱怪诞喜庆的剧情。由此故老相传,不断添笔润色,使这种本身就有些神话意味的说法变得愈加离奇却也渐趋周全。另一方面,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清朝让一个幽灵一样的朱三太子弄得不得安宁,便篡改历史,明证朱允炆是自焚而死,免得老百姓举一反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以清朝文字狱的现象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是新鲜事。而民间有诸多记载朱允炆于“靖难”后仍在某处存活的史料,两相比较,使得民间私著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宫中大火之后,连明成祖朱棣自己也不相信建文帝真的自焚而死。《明太宗实录》记载,有一次明成祖对身边的大臣说:“朕于宫中遍寻皇考宸翰不可得,有言建文自焚时,并宝玺皆毁矣,朕深恸之。”

宝玺被焚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残骸呢?建文帝很有可能带着宝玺逃跑了,到时凭借宝玺东山再起也未可知,这种疑虑与担忧始终萦绕在明成祖心中。

于是明成祖朱棣利用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展低调的排查活动,本次活动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八年。朱棣先后总共派两人去搜寻朱允炆,一个是郑和。郑和以贸易和宣扬文化为名,带着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他的远洋航行。最后虽然没有找到朱允炆,但是成就了一代航海家的威名流传六百余年。其先后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及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同时他也把大明的盛名及中华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个叫明朝的国家,超级强大,也超级友好。这大概算是朱家叔侄阋墙带来的意外收获。

另一个是叫胡濙的六品户科都给事中,在陆地上进行排查。朱棣之所以选用胡濙,是因为此人官小,不易引人注意。更重要的是此人一生谨慎,守口如瓶。

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的记载大致为: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一直心存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十六年,搜寻建文帝下落。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皇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四十六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可信与否便不得而知了。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现代的一个说法源自极为出名的“红崖天书”。1999年11月,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发布了他对“红崖天书”的最新破译。他认为:“红崖天书”是明建文四年(1402),建文帝被朱棣篡夺了皇位,逃到了贵州后,使用变体组合文字所书写的讨伐朱棣篡位的檄文。译文:“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凤凰(御制)。”1999年12月8日的《新民晚报》上登载了这则来自新华社贵阳的“专电”。

但是这个说法有诸多漏洞。从朱允炆一生来看,其资质平庸,虽从小在儒家文化教育下成长,但终究浮于纸面,不知人世深浅。如果说流落民间让他人世阅历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那也无法从本身资质上发生蜕变,从而另创文字以隐檄文。再反观之,以这种类似天书的檄文,声讨其皇叔朱棣的罪行,从而号召天下共抗之,简直就是一厢情愿。

然而寻遍史书,在胡濙十六年的寻访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当时朱棣以寻访“仙人”为名给胡濙下了死令,不见朱允炆不得复命。这一找便是十年。在永乐十四年(1416),胡濙又奉朱棣之命回京。经一番陈述,朱棣也不得不承认事态繁复。念在其十多年的苦劳,于是任命胡濙为户部侍郎,在当时来看这个官职并不与其政绩相符,想必是暗中寻访十年的回报。三年后,朱棣派胡濙到江浙任差。此中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意味或是特殊的使命呢?

明宣宗的“托孤五大臣”之一王熹所著《建文帝·永乐帝》中有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朱棣带兵远征。是夜,大军驻军宣府,朱棣已然入睡,忽然侍卫来报说胡濙求见。史料所载,朱棣屏退左右,约夜过四更胡濙才从帐中告退。次年,明成祖朱棣驾崩。

将这些毫无头绪的事件联系起来看,在收到报告的第二年,朱棣就驾崩了,是否因为心中的块垒释去而心无所挂呢?由于皇位来源不正,朱棣日夜都担心有人会仿效其行径举起大义的旗帜夺走皇帝的宝座,他更畏惧那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所以他不断地屠杀那些反对者,修改历史记录。

以上是人情常理的推测。而从长达两个时辰的述职报告时间来看,胡濙必然带来了好消息,否则以朱棣暴戾的性格怎能耐得住性子听那么久。同时这个消息必然是翔实确凿的,面对一个以残暴闻名的帝王,敢于军中深夜造访,必然不是几句也许大概可以敷衍的。若是朱允炆意图东山再起或是已经确定去世,那么朱棣也不可能与胡濙交谈那么久,毕竟胡濙不是专职的军事人员也不是阴阳术士。

极大的可能是朱允炆让胡濙代传给了朱棣一个承诺,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和他争夺皇位了,二十多年的风雨,使其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争权夺利,唯有平淡才是心安,希望能够在某处安心终老。放下心中的块垒,叔侄俩通过胡濙遥遥对话,把憋了二十年的情谊一夜道尽。

而此行寻访的江、浙、湖、湘诸府中尤以江浙为重。江浙地区与朱允炆的关系要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说起。明初以来,江浙地区的田赋明显重于其他地方,这是因为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绅当年依附张士诚而采取的惩治措施。朱元璋特意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目的在于防止江浙人偏袒家乡地区。

待到朱允炆执政时则认为江浙重赋只是用惩一时,不应该形成定制,既然田赋减轻了,江浙人自然也可以担任户部的官职。他还针对寺庙侵占民田的情况,下令僧道每人占田不得超过五亩,多余的要退官分给农民。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人皆感建文帝之德,令朱允炆在浙江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是当年由水路入浙四处避亡,抑或是看淡尘世归隐乡间,江浙人对于朱允炆的感恩戴德之心一直存在。

而他的三位重臣兼老师,黄子澄身死家破,李景隆变节投敌,而浙江宁海人方孝孺被灭全族。其亲友八百余人一一带到方孝孺面前行刑。一个帝王能与一个臣子有如此仇恨,是否也有朱允炆生死下落的因素参与其中?

浙江宁海永乐寺地处三县交界的王爱山,在当时属偏僻山野。据宁海本土传说,建文帝后来就隐匿于此。永乐七年(1409),真达和尚在圆寂之际,才把建文帝的有关遗物移交下来,代代寺僧相承,秘不外传。清末,这件事才慢慢流传开来,渐为外人所知。据潘志海先生记述: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永乐寺的这任住持是个天台僧人,法号已无从得知。因其身高将近一米九,人们都称呼其为“长和尚”,渐渐地也就没人再记得其法号。当时,寺中还有一个来自辽东的妇人,在寺中负责料理事务。

这位人称“长和尚”的住持就是那一任建文帝遗物的传承人。其永乐寺原称“蒋山寺”,乃蒋氏先人舍宅所建。他便打算将建文帝遗物交由蒋氏后裔来保存。几度催促后,蒋氏后裔终于赶到了寺中。然而,当时已没落的蒋氏后人无以耕读传家,眼见说好的国宝不过是几张黄纸和看不懂读不透的书卷,竟然推说不要。待到这位长和尚圆寂后,那张碑记和建文帝遗物从此不知所踪。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是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议题,各种有关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宁海王爱山是否为建文帝的归老之地,现并无定论。

同类推荐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
  • 狩鼎

    狩鼎

    一个不算冷血的绝世杀手,被好友因爱生恨逼迫致死。也许是临死前的怨念太大,竟感动老天又给了他一次重新活过的机会,穿越成了古代一个军方世家的二少爷。前世凄苦如斯,重生后自然要做一个合格的纨绔,要不又怎对得起这显赫的家世和重新选择命运的机会?“铁马金戈,朝堂草泽?不不不,我要的只是风花雪月一世逍遥而已!”这一度是这个穿越而来的异世灵魂最真实的想法……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4:玄宗盛世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4:玄宗盛世

    史上最牛说书人,为您详细解说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唐玄宗。将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二十四个王朝中最难说明白的一个朝代,因为他很纠结、很复杂、很难说,这些并不是因为他很强很繁华,不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很有名很有影响,而是这段历史很有意思,一不小心,你便会掉入唐史中那些人为编织的套中……
  • 航海世纪

    航海世纪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坐落在多罗河入海口。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泛流传,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十六世纪,一个航海事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一个欧洲疯狂扩张的年代,在这座靠海而生的城市上,不知孕育了多少航海家。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开始...``〖起点第一组编辑推荐作品〗``推荐几本书哦:《太古魔君》书号150270《跑跑卡丁车之车神时代》书号147791《骇人游戏》书号154271《魔王男仆邪行录》书号156378《附身玄德》书号152859
  • 穿越易经

    穿越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条永不枯竭的智慧河。但几千年来易经之所以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山人尝试使它回归常识,由浅入深,人人都能看懂。历史文化是经过政治裁剪选择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但可以品读。山人尽平生之学,穿越时空隧道,复活诸子百家,古今圣贤,激活易经产生的生活原生态过程,使得读者诸君,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品读感悟易经,汲取智慧灵感。本书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路圣贤,伏羲、神农、周文王、老子、鬼谷子、孙子、诸葛亮、……都将在书中复活,用他们的深奥思想文韬武略演绎诠释着易经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本书以家长为基本读者对象,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结合当代家教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孩子读书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超能格斗王:神愿云翼传说

    超能格斗王:神愿云翼传说

    总是被人欺凌的少年楚凌云,无意中得到一个来自上帝的愿望,随口许下成为格斗游戏中超级高手的愿望。可惜即使是向上帝许愿,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据上帝的一贯作风,愿望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兄长的归来、改变的体质、奇怪的训练,还有来自强者的挑战……
  • 造一个美女当老婆

    造一个美女当老婆

    飞翔——人类最古老的梦想。造人——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当梦想终于被实现,传说被亲手开创时,冯乐还能否继续平淡的生活下去?只是这个传说开创的有点太过完美,让这个本来就很女神的女人更女神了,本来期望着帮他解决麻烦,没想到这个女人却成了麻烦制造机……
  • 女谣

    女谣

    柔弱如她,漫天大火烧不尽一句我爱你;卑贱如她,锦绣江山夺不去一句我等你;渺小如她,千军万马杀不退一句我陪你,她穷其一生,吟唱女谣……
  • 远古天妃

    远古天妃

    她是天界手握兵权的战神,却也是这天上地下最最逍遥的懒神,天帝之位争得如火如荼,她自在随性保持中立,不闻不问。奈何新任天帝度量太小,愣是寻了个借口将她贬入凡尘再世为人。尘世人,天上神,纵使天上地下,也不过一副皮囊,一缕幽魂,心若逍遥,自走天下,便可处处为世,地地为天。可叹这虎落平阳被犬欺,进了地府不但阎罗不理,鬼差不管,就连投胎都得自己找下家,找到下家还险些被一男鬼插队。喂喂喂!!!他以为顶着一张惊天地泣鬼神的漂亮脸蛋就可以不用排队吗?!!!还给她玩回眸一笑百媚生!!!看她不一巴掌给拍飞了!!!
  • 混邪小神

    混邪小神

    人家穿越不是成了富少爷,就是贵小姐,哪怕再怎么废柴,身份还是摆在那里的,可哥穿越却成了个比炮灰还不如的最低级散修!不行,必须改变,哥是个有觉悟的富二代,怎么可以成为那种丢在人堆里找不到,甚至时时都被欺辱的小角色!于是哥变了,一代混世邪王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修真世界开始慢慢养成了!有人对哥不屑一顾,有人对哥惊惧胆寒!也有人对哥感激涕零,誓死追随!更有人对哥深恶痛绝,恨之入骨!还有人对哥一见倾心,相思幽怨!世间险恶,人心不古!混邪小神,哥自逍遥!
  • 我欲从仙

    我欲从仙

    他原本是灵山上的一朵莲,欲求超越天道,而被众神追杀。陨落重生,这一世他只是一个部落少年。奇珍异宝、魔花仙草……在其手中都是治病良药——不要说我是神医,在下只是俗世中一介俗人。——————————————————硝烟的战场,群神已无力再战,少年扔下手中的神器,众神大惊:他这是要干什么?只见少年卷起衣袖淡淡笑道:我已发誓不再造杀孽,所以不能杀你们。他继而阴阴一笑:不过,不代表不能扁你们!众神晕乎,原来魔头还是魔头!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她说:“人生就是一场戏,快乐,悲伤,是因为太入戏,你我只是逢场做戏,何必太认真?”他说:“即使人生是一场戏,我愿意陪你快乐,悲伤,演出一部好戏,你是这部戏的女主角,那你的男主角就必须是我,如果你要让这部戏结束,我就要让这部戏结束的完美,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这辈子你注定是我的,我们俩必须在一起,,,,,,
  • 皇上的冷妃已嫁到:皇上请小心

    皇上的冷妃已嫁到:皇上请小心

    她穿越后,第一句话就说,你滚远点,在封国,她学会了伪装自己的情绪,她又是否能敞开心扉,去接收他,一场爱恨情仇,他们又是否能够寻找到彼此的心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