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义为“神的智慧”它承载的是东正教徒永恒的梦。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遵照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查士丁尼的命令建造的。他编纂了帝国法律,并重新征服了过去的西方帝国,当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写道,教堂的穹顶看起来好像没有基座,仿佛是靠一条金链悬挂在天堂上。
风光揽胜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公元537年,该处先前的教堂在暴乱中被摧毁。教堂宏伟的穹顶由4座大拱门支撑。穹顶和柱子的顶部布满由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组成的美丽镶嵌图案,常以金、银来加以衬托。作为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称-译注)的主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拜占庭帝国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的帝王都在那里加冕。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占该城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对这座建筑大加赞赏。别具风采的圆顶由两个半球形拱门支撑,这座雄伟堂皇的教堂是古代建筑的珍品,对于以后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座精美绝伦的建筑在世界享有盛名,17世纪时,有人仿效公元前腓尼基人昂蒂帕特提出的“七大奇迹”的说法,提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之一。从教堂内一侧的昏暗、狭窄的碎石铺就的通道蜿蜒而上,能到达环绕教堂内三面的两层长廊,让你能从不同的空间角度欣赏这座辉煌的大教堂。一座建筑精品,它的细节一定是经得住审视的。在这里,你可以把目光聚焦在任何一处赞叹。教堂外的净洗池显示着伊斯兰教的色彩。
逸闻趣事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继承罗马帝国正统政权,且据有东半部领土的帝国。而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拜占庭(Byzantine)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由一位希腊人Byzas依循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来。而拜占庭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契机,一方面由于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黑海与地中海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枢纽,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独具,于公元312年夺权成功之后,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选定拜占庭做为新罗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华丽与最富有的都市。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为了夸耀罗马帝国的声势,同时吸引各国来归,于是他使用了各种华丽的装饰方式来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装饰喷泉和廊柱,又将来自丝路的丝绸、非洲的珠宝、欧洲的雕刻与工艺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过来。公元325年,君士坦丁还盖了一座大教堂,这座美丽的大教堂的身世与君士坦丁堡的历史紧紧相系,她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St。SophiaChurch)。
历史渊源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7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新兴势力伊斯兰文明,接着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此时统治者已无力阻止联军与战争对城市的蹂躏。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场,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结束。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成阿雅索菲亚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做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