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5000000012

第12章 经济重心东移与庄园经济兴起

汉朝是传统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经济政策确立的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虽因之受制,但由于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出现了繁荣。经济重心,逐渐由“山东”向“山西”移动;江南的开发,是推动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的日渐兴盛,对东汉中后期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的相对安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民俗生活的丰富兴盛。

汉朝各地的经济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西汉时期关中是最为发达的地区,到了东汉,关东稳步发展,有超越关中之势。而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物产丰饶之地。

■生态环境的改变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载体之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最为巨大。两汉时代,气候是比较温和的,并发生了由暖向寒的转变。气候变化,对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中国而言影响重大。关中地区,西汉时曾种植适宜“暑湿”气候条件的稻米,后来种植不择地力、易于生长,足以防备灾荒的大豆;黄河流域的主要食粮,起先是大豆和粟并重,后来大豆则有逐步成为主要粮食的趋势;移民方向发生由西北向东南的转变,出现中原人向江南地区移民热潮—这些转变,恰恰是以气候由温湿向干冷的转化为背景的。王景治理黄河后,黄河长期安流,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气候转为干燥寒冷,河水流量相对减少,水患减轻。人为因素对北方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黄河最初并不以“黄”相称,至西汉初年才有“黄河”名称,这是与森林砍伐、过量开荒等密切相关的。泥沙流量增多,不仅造成严重水患,而且使北方诸多的湖泊淤积堙涸、消失。移民实边,屯田耕种,使得原先植被遭到破坏,与蒙古地区沙漠的形成是有直接关联的。

■关中与关东

东汉时期,农耕生产的水平与西汉相比有所提高。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落后的淮河地区的推广,蚕桑在南方的普及和农耕水利设施的修建,无疑是东汉经济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一代经济形势最为突出的历史特征是,在各个经济区普遍发展的背景下,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秦及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是最为发达的经济区,“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当时曾屡屡迁徙关东贵族、富豪和高级官僚于关中,以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大规模的用兵西北,开拓边土,实行就地屯田,也使得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得以充实。两汉之际的战乱,使得关中地区遭受沉重打击,人口衰减,城市破落,损失极为惨重。西汉政府的“强本弱末”,即使关东地区承担主要财政耗用的政策,并不能阻止关东地区的稳步发展。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则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一点。

■江南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出现经济重心东移的重要前提。西汉时期,江南经济还停留于较为原始的粗耕阶段,即“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时期,是“卑湿贫国”。而东汉一代,江南地区发展很快。江南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瘅热”之地;而中原战乱不断,又大大加剧中原百姓南下迁移的热潮。移民的南下开发,不仅为江南地区带来众多的劳动力,也使得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迅速在江南地区传播推广。江南地区水利事业的陆续开展,对江南农业的开发也至关重要。例如史籍记载,顺帝时会稽太守马臻凿治“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筑塘蓄水,根据水旱情况调节水量,使周边地区少有水旱灾害。实际上,自东汉中期起,江南就凭藉富足的粮食生产,救济赈援江北饥民。到东汉中后期,江南已经扭转落后面貌,成为开垦荒地众多,物产丰盈的地方,被称为“沃野千里,民富兵强”的乐土。

■庄园经济

东汉之时,豪强地主、官宦贵族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势力,大肆侵夺百姓土地。特别是在东汉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盛。南阳豪族樊宏开垦田地300多顷,新野阴氏家族有田700余顷。至于秉权的官宦,其所占土地更多。宦官张让专权时,其家族党羽竟然占有“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

大地主对土地的经营,则多采用田庄形式。生产者主要是豪强地主所荫庇的宗族、宾客等,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朝廷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典型的田庄,内部“闭门成市”,甚至可以“有求必给”,即农、林、牧、副、渔诸业齐全,又有“巧不可言”的手工业,其基本生活消费品可以不必依赖田庄以外的市场。田庄内往往拥有私人武装。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以田庄为依托,内聚力相当强的社会群体,常常会演变成为军事集团。东汉末年军事割据势力,很多就是由拥有强悍的宾客、部曲武装的地方豪强发展而来的。

同类推荐
  • 手腕

    手腕

    手腕是中国历史上种种斗争的经验总结:推翻常理,以柔克刚;虚实不定,以弱胜强……唯有不拘一格,才能出奇制胜;唯有采用非常策略,才能让对手一败涂地。看懂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便通晓了手腕的内涵。要想击败自己的对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睿智的人,往往很善于把握自己的对手,从而将对方的行动纳入自己的算计之中,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被操纵,这就是手腕!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精彩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不仅要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要突出这些人物“高超”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近乎完美”的权力争夺艺术。
  • 明朝穿越者

    明朝穿越者

    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的晚上,在山西一座大山里迎来了一个穿越客,作为一个倒霉的穿越者,他没有想去改变历史,只想平平淡淡的在那个不属于他的年代生存下去,可是明朝皇帝、满清鞑子、农民起义军、能让他如意吗?
  • 关于三国那些事儿

    关于三国那些事儿

    塞北野草,内蒙古人氏,无用之人一个,从小爱好书法古玩文物之类的东西,对历史略知一二,对三国尤其着迷,作者不才愿带着各位喜欢三国的小伙伴们一起走一趟三国之路,用最通俗逗比的语言和第三人称的描述,带大家领略一回当年的三国鼎力,当年的万丈豪情!搞笑三国,我们是认真的!
  • 宋画江山

    宋画江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南宋虽在苟延残喘,但仍不失有志之士能收复山河。他们不知百年后的他们连残喘之地都失去,崖山之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弱与陨落,崖山之后无中华。看一介书生指点江山,他是否能挽救一个甲子后的华夏文明,靠什么打败强大蒙古铁骑,这一切的一切看他是否能力挽狂澜。ps:这跟画没有一毛钱关系。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本书为“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司马迁、班固民族思想之比较研究》、《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等论文。
热门推荐
  • 唯我唯王

    唯我唯王

    诸天万界以实力为尊。地球宅男木轩重生在与自己同名同性的废物少主身上,且看木轩携带至尊系统,斩轮回,废天帝!什么?你有很强大的修为,对不起我能打怪升级。什么?丹药很稀有吗,对不起我丹药可以当糖豆吃......
  • 论科技宅对飞姬战争的可行性

    论科技宅对飞姬战争的可行性

    作品遇到了作者以及其作品本身原因而暂停更新,全书正在推翻重来,待高考之后咱会携灰姬2.0与您见面。PS:说我弃书的,你们感受过高考的绝望吗?
  • 绝顶秀才

    绝顶秀才

    进京赶考的失利的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只能落草为寇!但却彻底的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似乎这才是他能大展拳脚的地方。不与民斗,与官斗。不与人斗,与天斗。一代枭雄的疯狂之路!
  • 凤非烟

    凤非烟

    本是仙界仙帝级别的高手,却在渡神劫时,差点灰飞烟灭,迷糊中转生到灵武大陆,成了凤家三小姐——凤归烟,升级、闭关、收神兽、炼丹药,自然不再话下,永生不弃的伙伴,永远不完的传奇,携着众美男,快活向前冲!
  • 青春与爱的密语:悠长夏季

    青春与爱的密语:悠长夏季

    男主人公蚂蚁在上海某酒吧,误打误撞结识了死党蚊子。蚊子来京后,也把蚂蚁骗至帝都,并将自己大学同窗悠悠——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孩子,介绍给蚂蚁。此时,悠悠正在柏林留学,并决意断食一月。为阻止悠悠的极端行为,蚂蚁通过网络和电话认识了这个奇异的女孩。悠悠逐渐喜欢上蚂蚁,但蚂蚁则困顿于和女友苏小妹的感情纠葛。苏小妹在澳洲Perth上学,已两年有余。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令两人的感情日渐平淡。一日,苏小妹突然消失,不再和蚂蚁联系。感情受伤期,蚂蚁一个人背包去了北戴河。回京后,悠悠正式对蚂蚁表白爱慕,并说好来年夏天回北京找他。
  • 既然爱就别放开

    既然爱就别放开

    她儿时遇到一个真心对她好的男孩,不料男孩爱上别人,亲手将她推下悬崖,后被人所收养,失去记忆,后闯入几个男生的世界,长大后,转到一个学院,与那几个男孩偶然相遇,突然,他带着她转到这个学院,最后慢慢恢复记忆,她是选择他还是别人。。。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柿子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柿子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回国复仇,遇爱三公主

    回国复仇,遇爱三公主

    她们是有身仇血恨的人,回国复仇,在校园里遇到他们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当冰山变成逗比的时候,又会插出怎样的火花。
  • 穿越空间之开间茶餐厅

    穿越空间之开间茶餐厅

    平凡女,淡定男单恋。什么,穿越唯一的爱恋成亲姐。不可接受,远离她,成就霸业。寻找他,只为最后的一丝亲情。
  • 老子,最合格的CEO

    老子,最合格的CEO

    本书主要通过《道德经》中所讲述的观点,结合作者本人在做管理及培训中所遇到的各类提问及疑问整理成简单易懂的“现代管理学”,其中每个观点都与《道德经》中所讲到的内容有关联,可以让管理者在简单的五千字中悟到现代管理的真谛,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本书采用“先总结、后分析+以案说法(现代、古代、真实案例)”的架构,其中现代管理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在管理培训中,学员提到的真实问题,而且涵盖“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涉及到“招人、留人、用人”等众多与中小企业主切身利益相关的管理法则。在写作中不仅有论点,还有论据,以真实案例及历史典故做支撑,既增强了说服力,也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