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7章)
↓↓
第1章 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第2章
第3章 在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4章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梁道礼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5章 咸阳市文物局局长辛加龙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6章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工作报告
第7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跃进代表与会专家学者致辞
第8章 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第9章 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第10章 司马迁、班固民族思想之比较研究
第11章 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
第12章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第13章 司马迁与班固的“义利观”之比较——以《史》、《汉》货殖传为中心
第14章 从《史记》《汉书》透视西汉初年刘姓诸侯王的政治生活
第15章 从为仓公立传管窥马班文化同中之异
第16章 马班之气质与文质探源
第17章 《史记》和《汉书》比较研究的状况(讲义)
第18章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
第19章 马班命运浅识
第20章 试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21章 论司马迁的天人观和德治思想
第22章 论《史记》“虽背《春秋》之义”
第23章 司马迁和《史记》的爱国思想
第24章 “论大道先黄老而后六经”再评议
第25章 论司马迁的生命意识
第26章 《史记》中的“节用观”初探
第27章 《史记》:形象化的兵典
第28章 《史记·货殖列传》思想价值通论
第29章 固迷世纷,永矣长岑——班固、崔人生道路之比较
第30章 班固与立德、立言、立功
第31章 司马迁对宋玉评介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倾向——兼论宋玉的人格
第32章 论《史记》的实中求奇
第33章 论《史记》叙事风格的反差修辞
第34章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衬托艺术
第35章 论《史记》行文之“重沓”与艺术之形神
第36章 简论《史记》细节描写的多样性
第37章 谈谈唐人诗歌对李广形象的接受
第38章 《史记》对李白咏侠诗的影响
第39章 《史记·秦本纪》史地杂考
第40章 论《史记》、《汉书》中的“七”与“十”
第41章 从《史记》看上古汉语中“维”字用法的演变
第42章 试论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
第43章 学儒、变儒、弃儒:李斯与战国末期儒家精神
第44章 二十年来《史记》研究的审视与思考
第45章 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第46章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名单
第47章 编后记
同类推荐
领军者:最后的龙骑士
三卷笔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那是悲痛、耻辱与绝望。三卷笔记,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那是不甘、愤怒与反抗。从极寒雪原到酷热沙漠,龙骑士之歌被人口耳相传。从温柔故乡到敌国异域,龙骑士之歌被人轻声吟唱。离家百万里,至少可以马革裹尸还。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三国这点事儿,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涉及到两国邦交、上层意识形态;往小了说,则与人际关系、个人修养挂上钩。大人物读三国,爱放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激扬文字;小辈读三国,爱在个体现象中探讨简单的厚黑之术。“全民读史”一夜之间成为潮流话题,“三国事”更是成为最通俗的大众研究话题。原因无他,三国充满了人情练达、权谋角力,中国人又热衷“与人斗”,“三国事”简直就是一部葵花宝典。于是我们在各大书店的陈列架上看到各种有关解读趣说三国的读物层出不穷,在机场候机大厅中听到各位大师名家将“三国事”很专业地安插到人生规划的每个阶段。但,当历史走下神坛,很可能就变成一种扯淡。扯淡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扯淡的历史需要忏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