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3900000012

第12章 晚清教育改革

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晚清教育进入持续变革的时期,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萌生。此后新式学堂经历洋务、维新和新政三个阶段发展壮大。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兴办新式学堂

晚清新式学堂的兴办历史,可分为洋务、维新和新政三个时期。

在洋务运动中创设了一批新式学堂,有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陆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主要教授外国语言,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开设的第一个洋务学堂,开中国近代新式学校之先河。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活动日益频繁,清政府决定开办外语学校,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应主持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大臣奕等人的奏请,批准设立外语学校,隶属总理衙门。次年学馆在总理衙门官署内正式上课,定名为“同文馆”。同文馆最初只设英文馆,招收学生10名。第二年又相继开设法文馆、俄文馆。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奕奏请在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以培养科技人才。70年代以后,同文馆已由一所外语学校变成了一所以外语教学为主,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校,为清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交和翻译人才。

维新运动中,办学堂成为救亡图存的要策之一。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统计,自光绪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1895~1898)期间,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共设学堂19所。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颁布诏令,令各地改造书院,筹办高、中、小各级学堂。作为戊戌新政仅存的硕果—京师大学堂于光绪二十四年在北京创办,初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议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实际上只办有诗、书、礼、易4堂及春秋2堂,每堂学生不过十余人,孙家鼐任管学大臣,余诚格任总办,许景澄和美国人丁韪良分别任中、西学总教习。“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性质无异于旧时书院。京师大学堂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复校,增设预备科(政科、艺科)和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第二年又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馆。同年4月30日,师生200多人集会,声讨沙俄侵略中国东北,推动了全国拒俄运动的发展。宣统元年(1909),改大学预备科为高等学堂。次年设立经、法、文、理、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1901年1月),光绪帝发布上谕,实行新政。次年,光绪帝诏谕各省督抚改本省书院为大学堂,遍设中学堂及蒙学堂,教读“四书五经”,兼习中外政治、历史、艺学。一时间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学部统计为例,京师有学堂127所,直隶4591所,吉林1526所,湖北1298所,河南2692所……学堂总数达37888所。

□废除科举

晚清时期,科举制下学习内容单一、僵化,培养的只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废除科举,势在必行。

鸦片战争时期,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就对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批判。魏源认为:科举取士是用“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的学问本领,来培养选拔“不识工、农、礼、乐、兵、虞、士、师为何事”的人才,“举天下人才尽出于无用之一途”。

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士冯桂芬写有《改科举议》,指出八股文是“禁锢生人之心思才力”,“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要改变这一弊端,就必须变更科举考试的内容。此后,要求变革、废除科举成了舆论所向,清政府不得不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改革。

光绪十三年(1887),清政府改革科考内容,除了考“四书五经”之外,增加算学。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明令凡乡试、会试和生童岁科一律废除八股、诗赋、小楷取士制度,改试策论。戊戌变法失败后,八股又一度恢复。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废八股,改试策论,同时废除武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学部大臣张百熙会同荣庆、张之洞上《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建议“从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暂行试办”,获得清廷允准。

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联合奏请停止科举。他们认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不久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也即停止。至此,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始,共实行了1300年,终告废除。

□学制改革

20世纪初,新式学堂涌现,但各地学堂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年限差别甚大,统一学制势在必行。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请清政府整顿各地学堂,并拟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学制—“壬寅学制”。他认为大学于“学术人心关系极大,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文明之系系于此。”于是重定新章,广搜人才,争取经费,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张百熙曾向朝廷荐举康有为,并在“戊戌政变”中因此获罪,被革职留任。因此清廷认为他“喜用新进”,对他存有猜忌,而加派满人荣庆为管学大臣。结果该学制虽于当年颁布,但并未真正实施。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认为统一学校标准迫在必行,再命张百熙等人拟定新学制。张百熙、张之洞、荣庆联合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制、课程设置、学校管理诸事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正式在全国颁布施行,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贯彻执行的新式学校教育制度。因其公布于“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规定的教育系统可分为4段7级。第一段为学前教育,即蒙养院(幼稚园),不定年限。第二段为初等教育,共9年,分2级: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第三段为中等教育5年,只有1级,即中学堂5年。第四段为高等教育11~12年,分为3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为最高学府,学习和研究期限为5年。学生入学年龄为6岁,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20~21年,如果修完通儒院学业则需要25~26年。

此外,与初等小学同级的,还有艺徒学堂半年至4年毕业。与高等小学同级的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都是3年毕业。与中学堂同级的有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也都是5年毕业。与高等学堂同级的有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进士馆与译学馆等。

“癸卯学制”一直沿用到清王朝灭亡为止,中间有所改进、补充和完善。该学制的颁布实施,在形式上标志着传统封建教育的瓦解,近代新式教育主导地位的正式确立。中国教育从此才有了严格的制度划分、严格的教学年限规定、完整而又互相衔接的学校系统。

同类推荐
  • 大清1888

    大清1888

    1000个现代人被外星人丢进了另一个位面的十九世纪时空。面对中国被长江和大别山分割成明清两半的局面,如果你是1000众的一分子,你会如何选择?是呆在家里做土财主,还是去炒股?革命?抑或是丝袜救国?陈克选择了革命,拉起了松散的32位穿越者,一路从天津辗转来到了安塞这个后世的革命老区。而本位面的光绪皇帝则成了共谍和运输大队长。一切,从此开始。大清1888书友群378277003欢迎加入!
  • 丹朱治水

    丹朱治水

    上古贤王尧舜禹,相继禅让,留下了能者居其位,徳者让其权的万古美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称赞不已。然而也因为如此,开创了“子不肖,不得位”的先河。现代大学生李丹因参加实验失败,重生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不肖子――丹朱,他是会遵从父命,让位于贤?还是会厉兵秣马,逐鹿于野……
  • 鼎汉

    鼎汉

    时空斗转,汉高祖刘邦创下的天汉帝国竟然传承了六百多年。这一年,又一个懵懂少年被推上龙座,这家伙急于立威,竟诏令出征北胡。陇山西麓的飞将军李广故里,一个良家子弟因热血冲头而应募从军,跟随一支偏师出塞千里,孤军奋战、血洒大漠,创下了本当震古烁今的赫赫功业。可惜,这些战功被主力大军的惨败和因此而来的权力更迭淹没了。内外勾结的权臣和他们背后的诸侯发起了政变,架空了少年天子,当然也忽略了征胡偏师的功劳。从此,一个皇权衰落、诸侯割据、兵连祸结的乱世拉开了帷幕。乱世中,良家子李祚陵和他那些血战大漠的伙伴们该何去何从?
  • 风雨狮子庙

    风雨狮子庙

    三娃的一生虽然记载了太多的苦难,单纯憨厚的他却没记住多少,反而幸福的往事却经常回忆在脑海中。家产被分,被叔伯兄弟欺负,性格变得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经常被取笑被捉弄,然而幸福也经常围绕在他身边,幸运之神总是光顾到他身上,惹来了更多的羡慕和嫉妒,三娃知道那是上帝的眷顾。直到有一天,美丽的新娘子成为大家族的主事,三娃的命运才开始改变。而那些欺负他、捉弄他、取笑他的那些人,命运捉弄没有一个不贫困潦倒。而善良的三娃并没有记住仇恨,而是用善良和包容对待他们。傻人傻福,好人好报是永恒的主题。
  • 带着帝国当皇帝

    带着帝国当皇帝

    1644甲申之变,波诡云谲,风云激荡,悲情皇帝崇祯带着满心不甘自悬煤山,以身殉国。现代特种兵朱成因公牺牲,一缕英魂穿越时空,附身一年后就要被满清砍下脑袋的大明潞王身上。既不想死,更不想被满清奴役的朱王爷决定奋起抗争,死命折腾,将一切敢于炸刺的反动派都消灭干净,彻底改变自己和天下无数人的命运。咳咳,王爷殿下,吹布尔虽然不用上税,可是也得悠着点吧,您老人家凭什么?凭什么?不是土豪不吹布尔,本王随身拥有最大的金手指——《帝国时代》系统,你说,这个够不?额……王爷布尔!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滚犊子!老子不是东方阿姨,你个死太监!帝国在手,傲视环球!
热门推荐
  • 与天山童姥合租的日子

    与天山童姥合租的日子

    一个意外让郑浩获得了能够穿梭时空的能力,然而一个乌龙,他却一个不小心将天山童姥给拐了回来……肿么办?肿么办?郑浩可算明白了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 异神葬花

    异神葬花

    她是神,生在了现代一户平凡人家里。身怀法术,不伤不死。神圣的身份在人们看来却是怪物。她是神,却不属于神界,不是妖神亦不是鬼神,而是比他们更强大的神。经历无数生死情仇,她将怎么改变这个时间。。
  • 谢谢你,让我爱你

    谢谢你,让我爱你

    (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的地方,请见谅。)在夏子珍7岁的时候他的爸爸把她在孤儿院带回了家里,在她15岁的时候,她喜欢上了比她大两岁的小叔叔。在夏子珍17岁的时候因为他的一句话她去了美国。五年后,她回来了而他却要结婚了……
  • 秋染薄色淡如墨

    秋染薄色淡如墨

    就算是被遗忘了,我也会一直等着你的。不过短短的百年,可一切却全都变了,你忘了我,你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我。就算记忆遍体鳞伤,可我却仍不愿忘记,因为我和你,卑微的只剩下记忆了,只有回忆知道,我们曾近爱过。苏锦绣爱着苏沐禾,可林秋染只爱薄如墨。我现在不是苏锦绣,而是林秋染......
  •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我也似闺中少女般幻想过身披火红嫁衣的场景,后来我就明白了我这辈子的嫁衣只能是那件染血的战袍,而我嫁的,名叫战场!”她从晦黄的铜镜中走出,水红色的裙裾拂过满是尘埃的地面,缓缓坐下,执起黛笔在宛如新月的眉上细细描绘,朱粉在脸上研磨散开恰到好处地晕起颊边两抹粉腮,红纸放置唇间轻轻一抿,梨木梳挽了个同心髻,好一个俏丽佳人。我果然还是一样不会写简介,这是几个没有关联的故事串一起的一篇文,有人心有人性有阴暗也有爱。我也不知道会写多少个故事,暂定五个吧
  • 跨世纪之异变之战

    跨世纪之异变之战

    2030年,中国地月考察队在新疆发现了侏罗纪的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李洋所在的第七考察小队却遇到了一座类似于陵墓的建筑,误打误撞找到了侏罗之境的入口,他们一小队的人都被吸入了侏罗纪元...本书灵感来自梦境...群号:300458107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万界快递

    万界快递

    “大圣,您的快递!”朱立对着五指山下的孙悟空说道。孙悟空打开一看,拿出一个大蟠桃,玩命儿咬了一口。“不错,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孙悟空摸了摸已经长上小草的猴脑说道……“爱丽丝小姐,这是你的T病毒血清,请签收!”朱立对着爱丽丝说道。爱丽丝看着朱立,一脸懵比……“林动小哥儿,你的祖符到了,请签收!”朱立笑眯眯的看着林动。林动:“……”…………这是一个快递小哥儿将快递业务拓展到诸天万界的故事!PS:本文不废材!不虐主!只为装比而装比!请大家前来阅读!最后求喷,当然不要涉及人身攻击,毕竟都是读书人!
  • 末世女巫

    末世女巫

    妹妹的一次旅游,莫名其妙引来了一个似人似鬼的女巫。肖恒的世界从此不再平静,诡异,失踪,血腥的事件频繁发生,让他应接不暇,那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怪异景象接二连三的出现,这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了找回失踪的妹妹,决定再去寻找女巫,真正的故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 穿越明朝之海商霸业

    穿越明朝之海商霸业

    现代历史系学生郑昭机缘巧遇穿越到明末著名海盗郑芝龙身体里,运用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兴海商夺海权,重建世界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