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100000006

第6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状况

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无望的现世生活一方面使人们热切地渴望着彼岸的幸福;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无奈地在苦中取乐。宗教活动成为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的唯一调味品。一在彼此封闭的庄园社会中,修道院和教堂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和集会的主要场所。那些宗教性的集会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圣事和节庆活动)虽然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和阴郁悲凄的情调,但是在严肃的宗教活动之余往往附带有一些娱乐性的插曲,如演出宗教剧和举行节庆游行等等。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格局

天国与人间的这种强烈反差表现在中世纪的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典型地表现在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并且培育了一种植根于基督教特有的“痛苦的极乐”的精神氛围之中的浪漫主义。

二、教会与大学

公元 5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罗马时代的城市几乎完全没落,有的成为设防据点,有的成为封建诸侯或主教的驻地,古代的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也几乎荡然无存。统治西欧各地区的各个蛮族王督教会就成了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其中,以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开创的本笃会修道院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影响最大。僧院学校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准备充当僧侣的儿童,称为 Oblati,意味自愿献身者;另一种是学成后不准备充当僧侣者,称为 Externi,意味外来者。前者又称为内学,后者称为外学。除僧院学校外,还有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区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与水平同僧院学校相当,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教授一般的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它虽然是由教会举办的,但也向一般世俗群众开放。教会首先需要的是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在当时的学校都设有三艺(trivium)和四艺(quadrivium),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合在一块儿即所谓的“七种自由艺术”(septem artes liberales),简称“七艺”。但是,在整个中世纪的初期,文化教育基本上局限于为教会和宫廷服务,教育水平也停留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

从 11世纪末到 13世纪,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和商业的逐渐活跃,开始重新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欧与其他地区的来往开始多了起来,人们的思想眼界也比以前开阔了。此时,教会学校已无法满足世俗社会的需要,于是,逐渐出现了城市的大学。城市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文化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而它的出现又是与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分不开的。

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交通为大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发表煽动基督徒的长篇演说,为“征讨异教徒”进行总动员,以此为标志,开始了长达 200年的十字军东征。通过十字军东征,欧洲人接触到了高水平的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带回了许多学术典籍。在阿拉伯人占领的比利牛斯半岛和诺曼人占领的意大利南部,许多学者开始了解到古典文化的面貌,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著作等。另外,一些伊斯兰文化的杰出成就,如阿维森纳的医学和哲学著作,阿维罗伊的哲学著作,以及各种代数学、化学、天文学、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都传入欧洲。这对于当时西欧的学术界和文化界是一场大的革新。除了原来的文艺学科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外,新的三个高等学科即神学、法学和医学也开始确立,从而为大学各学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组织形式,当时西欧城市各种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为大学的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城市的发展中,兴起了各种手工业的同业行会、商会,它们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成为控制城市的力量。在行会的发展和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组织与规章制度,这成为了大学组织的榜样。最初的大学机构,也就是学生行会与教师行会。大学( university)一词由拉丁语 universitas而来,而 universitas本意为“共同体”,它是由介词 Versus(往,向,朝向)与名词 Unum(唯一,单独)构成,意思是“成为一体”。因此,大学在它诞生之初无非是教师和学生的行业公会,学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所有的教师联合成特殊的组织即专业行会,称为系或教授会( faculty),它是由拉丁语 facultas而来,本意为才能,即教授某种科目的能力,后来开始把系这个名词理解为教授某部门知识的大学分部;学生则组成同乡行会,双方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简单来说,大学作为一种行会体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师傅(magister)与学徒(discipulus)的关系。

最早兴起的大学是 12世纪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 15世纪,整个西欧建立了近 80所大学。据统计,意大利有 20所,法国有 18所,英国有 2所,苏格兰有 3所,西班牙有 13所,葡萄牙有 1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 16所,匈牙利有 3所,波兰、丹麦和瑞典各 1所。由于当时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每个地方的大学都向各地学生开放,而不限于周边地区,这就使得那时的大学都有着很强的国际性,各地的学生可根据有完成了以传统的“七艺”为内容的基本人文学科课程后,才可能进入法学、医学和神学等其他专科的学习。

中世纪的大授课(14世纪后半叶手稿)

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

到了 13世纪,学者的地位与官吏、教士鼎足而三了。 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

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以最早兴起的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称为“学生大学”,由学生主持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法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学多属此种类型。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称为“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欧洲北部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德国等地的大学,则多属此种类型。

集在一起共同学习。不同的学科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教学方法上却大致相同。如在当时的神学院,除了《圣经》外,最重要的教科书是彼特。朗巴特( Peter Lombard,1100— 1164年)的《箴言四书》(Libri QuatuorSententiarum),但其主要的教学方法仍是通行的讲授和论辩。讲授( lectio)来自拉丁语动词阅读( lego),即阅读指定的教材,由教师诵读教科书原文及其注解,学生逐字逐句地笔记,授课的内容则被记录、整理为“注释集”(Commentarius)。

论辩( quaestio)最初只是一种口头训练,后来演变为一种正式的教学方法。在神学院,论辩又分为两种,即问题论辩( quaestio disputata)和自由论辩( quaestioquodlibetalis)。问题论辩在课堂上进行,由教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进行对辩,由教师主持,裁定胜负。有时,由一名学生就某一问题的两面自己提出论据,自己辩驳,称为独辩。自由论辩则是在公开场所进行,一般是在降临节( Advent)后的第二周和四旬斋( Lent)后的第四、五周举行。自由论辩的规模很大,不局限于学术问题,任何问题都可提交讨论,参加的人包括学生、老师以及其他著名的访问学者。论辩的题目最后整理、汇集为“论辩集”(Quaestiones),各种题目的论辩集则进一步总汇为“大全”(Summa)。它的写作方式是围绕一个题目提出一系列问题,每一问题都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作者先列举维护这些意见的理由,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逐一反驳其中一种意见的各种理由,并论证另一种意见的各种理由。

按当时大学的规定,文学院的课程需要 4年半到 6年,有的学校甚至要求 7年。文学院毕业后,学生首先获得的是学士学位( baccalaureus),然后才可能继续申请硕士( magister)和博士( doctor)两种学位。当时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无程度上的差别,它们的区别是,硕士考试不公开,合格者发给证书,取得教学资格;博士考试则公开举行,有隆重仪式。通过考试者,到主教所辖的地区,由副主教赐给学位。凡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统称为教授( professor)。事实上,学位制最初只是教师行会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它起着决定职业标准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作用。学士最初根本就不是一种学位,它乃是教师行会所新招学徒的接纳到教师行会的人,最初一律叫硕士, magister其本意就是师傅,表明已出师了,可以开始授课带徒,而博士或教授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

巴黎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典范,是欧洲各国学生云集的中心, 13世纪的巴黎有欧洲雅典之称。巴黎大学的前身是诺丹( Notre Dame)主教学校。 12世纪初,学者香浦的威廉(Guillaume de Champeaux,1072— 1121年)在此主持校务,著名经院哲学家彼特。阿贝拉尔( Petrus Abaelardus,1079— 1142年) 1108年至 1139年间也曾多次在这里讲学。起初,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按乡土组成德意志、诺曼底、罗马和英格兰四个同乡会,教师则按学科的不同组成艺学、神学、医学和教会法学(罗马民法在巴黎被禁止讲授)四个教授会。每个教授会有权颁发本学科的教学许可证书,决定本学科的教学规则和学生纪律,大学的重大事务都由这几个教授会共同会商。巴黎大学鼎盛时期师生达 5万多人,号称与教皇和皇帝一起为欧洲三足鼎立的势力,因此,在当时就有“罗马有教皇,德国有皇帝,法国有知识”这种说法。到了 13世纪,随着经院哲学的繁荣,它更是成了欧洲学者云集的中心,来自各地的学者都在这里求学与讲学,不同学派与思想的论战也大都在此发生,因此,它更是享有“哲学家的天城”(Civitas Philosophorum)的美誉。

中世纪的大学产生以后,迅速成为欧洲文化复兴和传播的中心,也是随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此外,尽管世界各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种种较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如希腊雅典的学院、阿拉伯的“智慧馆”和中国的书院等,但是,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却是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

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当欧洲还处于文化的黑暗时期时,却正是阿拉伯世界以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彪炳于世的时候。公元 7、8世纪兴起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古代东西方诸多民族、宗教融合、碰撞的结果,它在产生之初即表现出勤于学习、尊重知识的经过阿拉伯人 200年左右的努力,欧洲古代的主要经典几乎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当这些著作被翻译为拉丁文而为中世纪的学者所了解后,重新点燃了欧洲人的智慧,而这主要是在当时的大学展开的。

中世纪的大学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随着大学的发展,教会的势力也慢慢渗透进大学,经院哲学逐渐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当时兴起的两个托钵修会,即多米尼克修会与法兰西斯修会更是积极向各个大学渗透,他们在大学的活动,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属于法兰西斯修会的著名学者有“不可辩驳的博士”(Doctor irrefragibilis)哈列斯的亚历山大( Alexander Halensis, 1185— 1245年)、“六翼天使博士”(Doctor seraphicus)波那文图拉(Bonaventura, 1221— 1274年)、“悲惨博士”(Doctor mirabilis)罗吉尔。培根( Roger Bacon, 1214— 1292年)、“精微博士 ”(Doctor subtilis)约翰。邓。司各脱( Johannes Duns Scotus,1265— 1308年)以及威廉。奥康姆( Guillelmus de Ockham,约 1285— 1349年)等;属于多米尼克修会的著名学者有“全能博士 ”(Doctor universalis)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200— 1280年)、“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1224— 1274年),以及约翰。艾克哈特(Johannes Eckhart,1260— 1327年)等。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者成为了中世纪神哲学的中坚力量,他们让他们的时代成为了欧洲思想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之一,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也成为了近现代哲学的重要源泉。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中世纪的大学体制为学者们从事学术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成为当时各领域学者活动的舞台。例如 13世纪的牛津大学就是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在那里开始萌芽。牛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罗伯特。格罗斯太斯特( Robort Grosseteste, 1168— 1253年)和他的学生罗吉尔。培根将柏拉图对数学的强调和亚里士多德对实验观察的强调结合起来,奠定了现代科学兴起的基础,他们自己也成为现代科学的先驱。此外,但丁、薄伽丘、哥白尼、伽利略、弗朗西斯。培根、牛顿等人的思想,也都是在大学的土壤上产生的。

三、中世纪的哲学

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的西方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因此,哲学家们的抽象思想如果不能成为正统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的理论根据,就一定会成为滋生各种异端观点的温床。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以公元 11世纪为界)。教父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在于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这三个方面;经院哲学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形式逻辑论证而得名。

公元 2— 5世纪早期基督教是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是由护教者根据圣经,利用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学派”“斯多阿学派”的学说建立起来的。所谓教父,是那些既宣讲又著作的护教者,他们对制订和论证基督教教义作出了贡献,因而被尊称为“教会的父老”,简称“教父”。教父哲学因此而得名。

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查士丁、塔提安、伊雷纳乌斯、克莱门、奥里根等出生在东方并用希腊文著作,故称东方希腊教父。他们最早意识到哲学的作用,把哲学作为为基督教教义辩护的工具。他们推崇柏拉图,称他为神派遣的先知。他们是教父哲学的创始者。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有 Q。 S。 F。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圣奥古斯丁、格雷高里等。他们生长在西方并用拉丁文宣讲和著书,故称西方拉丁教父。他们对古希腊哲学作了明确的选择,主要把新柏拉图主义塞进基督教教义圣奥古斯丁中,使哲学和神学混为一体。他们是教父哲学的组织者。圣奥古斯丁则是最后的完成者,他把教父哲学推向了全盛时期。

教父哲学的主要内容

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教父们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神真实存在的论断,认为肯定一个判断的真或假,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依据客观真理。判断这一事实本身证明了真理世界的存在。同时,变化不定的感性世界这一现象本身也表明它所依据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世界的实在性,感性世界的存在无疑是渊源于精神世界的实在性。所以,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神。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

第一,三位一体论。教父们还根据逻各斯学说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确立三位一体的理论。在神那里,存在与本质是同一的。神为了显示其权能而发射出逻各斯(拉丁语 Logos,即英语 logic的原型)。逻各斯本身与神同在。逻各斯无非是神的权能的表现。就实体而言,逻各斯与神是同一的;就位格而言则是不同的。至于耶稣基督,乃是逻各斯的化身,是逻各斯的人格化。在位格上,耶稣基督作为子同其父是不同的。但是,在实体上,作为父的神与作为子的逻各斯是同一的,所以父及其子耶稣基督乃是一个神。至于圣灵,同逻各斯一样,来自唯一的神,并且和神同在。不过它是作为父和子的共同爱情和智慧的表现。在实体上,父、子、圣灵是完全同一的,父、子、圣灵三者没有大小和先后的区别。在位格上,三者又是不同的。父不能称为子,子也不能称为圣灵。正如太阳发射出光和热,太阳不是光,也不是热。但光和热离不开太阳,太阳与三而一,一而三,既具有三个位格,又共是一个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第二,创世论。教父们断言世界是神从无中创造的。他们借助逻各斯理论加以证明,认为神通过逻各斯创造世界,逻各斯在神的理智之中,逻各斯就是神创造世界的原型,世界万物乃是神的逻各斯的具体表现,也是神的真和善的具体表的,神赋予人以精神性的灵魂,这灵魂就是神的肖像。与肉体相比,灵魂占主导地位。人有灵魂才区别于一般创造物。人应当注意精神生活,信奉神。

第三,原罪论。人类祖先亚当违背神的命令,无视精神生活,贪图物质享受,败坏本性,犯了“原罪”,贻害全人类。从此,人不能不犯罪。圣奥古斯丁根据新柏拉图主义理论贬低物质世界,同时又根据其“原罪”论抹杀人的自由意志。

第四,救赎论和预定论。教父们还宣扬神的救赎论,即神不仅主持正义,还体现仁爱,为了拯救人类,派遣基督代为赎罪。而人类唯有依靠神才能恢复早先败坏了的本性。所以,神的帮助即所谓“神恩”对人来说是决不可少的。圣奥古斯丁等教父们又进一步提出,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神预先安排的,得出神的“预定论”结论。

第五,天国论。为了圆满地实现神的意旨,人类必须从爱自己、贪图物质和无视神,转变为爱神、蔑视自己和抛弃物质,努力建立以神为核心的善的国度,以达到来世回归天国,同神结合在一起,享受永生。

历史影响

教父哲学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合二为一的宗教信仰主义理论,本质上是宣扬以神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基督教的理论发展史上,教父哲学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经院哲学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世纪托马斯主义和现代新托马斯主义同教父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院哲学的前身是教父哲学。一般认为圣奥古斯丁奠定了经院哲学的理论基础。经院哲学的体系最初形成于 8— 10世纪。在经院哲学的早期阶段,从埃里金纳(John Sotus Erigene,约 810— 877年)开始,柏拉图主义占主导地位。 11世纪经院哲学得到广泛发展,这时的代表人物有洛色林(约 1050— 1125年)、安瑟伦(约 1033— 1109年)、阿伯拉尔( 1079— 1142年)等,他们就认识论问题展开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辩。 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黄金时朋,最有名的代表大(Alexander of Hales,约 1186— 1245年)、大阿尔伯特(约 1200— 1280年)、罗吉尔。培根( 1214— 1294年)、波拿文都拉(约 1217— 1274年)、约翰。邓斯。司各脱(Johannes Duns Scorus,约 1265— 1308年)等。

托马斯。阿奎那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基督教的信仰,如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等大部头巨著,尤其是那部《神学大全》, l964年国外出版新的评注本,竟有 60大册,曾被誉为中世纪系统神学的最高成就,而且被公认为现代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他的神学理论后来成为天主教官方神学,而他的神学体系则被称为“托马斯主义”。直到本世纪西方还热闹过一阵“新托马斯主义”,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了。

托马斯。阿奎那

然而从基督教思想发展的角度看,托马斯。阿奎那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当时已有的各种思想巧妙地融会贯通起来。因之他的思想“实在是集圣经、教会传统和哲学,尤其是当时刚被更新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之大成”。可是集大成者,砾。当年,阿奎那抨击安瑟伦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不遗余力,但曾几何时,他自己精心设计的同样要证明上帝存在的“五次论证”在康德等人的批驳下,一败涂地。阿奎那理论体系中至今仍受学术界重视的,恐怕只有“类比法”了。如果说他还有“类比法”,那么与之抗衡的方济各会的邓斯。司各脱也可因其提出“求同法”而名垂科学哲学史册,而那位在经院哲学没落过程中对传统观念,包括对教皇的世俗权力进行批判的哲学家威廉。奥卡姆,更可因他曾留下那把“奥卡姆剃刀”并提出“差异法”而无愧于阿奎那了。

四、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

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 Knight)。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出现了庞大的基督教骑士团,这些骑士团构成了世俗社会与教会之间的一座桥梁。

当条顿骑士团把古老的骑士理想置于宗教光环的笼罩之下时,就出现了一种世俗的骑士理想。这种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蒂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它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 11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反击侵略基督教的伊斯兰势力,从此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

骑士文学中心思想——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西方学者指出:从选择品德的倾向来说,传统在欧洲占上风。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骑士抒情诗

法国地区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民族从法兰克王国瓦解以后,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也趋于繁荣。“它在近代的一切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标准语言。它的诗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或译行吟诗人),多数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手工艺人和农民。他们的名字被流传下来的有数百之多,但作品留存的很少。他们的诗歌一般咏唱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破晓歌”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统治阶级中,婚姻是包办的,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封建主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并举了《尼伯龙根之歌》中克里姆希尔特等人的婚姻为例。他又指出,骑士爱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个人之爱,其作用是破坏了封建主夫妇之间的忠诚,并且说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是“破晓歌”。这种诗歌在当时很受过来的,有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他们的诗格律谨严,技巧复杂。他们对诗学作过一些探索,有“明”和“暗”两派。明派主张诗要明朗易懂,暗派提倡隐晦难解的风格。 13世纪初北方贵族在教皇策动下镇压了南方“异端”运动,南方一些贵族如土鲁斯伯爵等,由于容纳“异端”,也遭到覆灭。在他们宫廷中居留的许多普罗旺斯诗人逃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诗歌的发展。

德国地区

德国这时也产生过大量的骑士抒情诗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瓦尔特。封。弗格尔瓦德( 1170— 1227年)。他出身于一个贫穷的骑士家庭, 1198年后在各地漫游了 20多年,熟悉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骑士抒情诗的范围。如有名的抒情诗《菩提树下》不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而是写普通青年男女的淳朴爱情,其音调和谐,语言简练,有民歌风味。更有意义的是他的政治诗和格言诗,主要反映当时教皇和王权的斗争。作者态度鲜明地维护王权,揭露教皇分裂德国的阴谋,谴责教皇的虚伪,表现了爱国精神。

五、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公元 12— 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被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另外用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 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 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

扶壁( Flying 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用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两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门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束柱(beam-column)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哥特式建筑技术高超精致,又带有艺术性,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典建筑

法国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形。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是横向券廊水教堂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

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 137米,宽 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 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窗,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 142米。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 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窗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沙特尔大教堂

英国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得比法国稍晚,流行于 12— 16世纪。英国教堂不像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它们不像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主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 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像大树张开的树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工极巧。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 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梁德国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 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 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 152米,极为壮观。

科隆主教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它的钟塔高达 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意大利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 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墩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 80年代动工,直至 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 49米。中厅高约 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拔高至 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巴黎宫廷礼拜堂中的上礼拜堂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琢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更进一步凸现出来,敦煌文献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德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德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器皿、烤煮方法、饮用习俗以及产地等。
热门推荐
  • 莲初

    莲初

    久儿是从何时开始爱上莲初的呢?是那小雨纤纤风细细,华灯碍月,飞花弄晚的杭城月影楼中,透过湘帘递来的一双横波目?还是无数个夜晚,黛娥长敛,春风断尽金炉,飞鸿蹁跹字字情根深种的幽梦?青烟幕处,歌尽舞休。一把桃花折扇,扬起凡人飞蛾扑火的欲念。他一定很寂寞。世人道:鱼戏莲叶,夏荷初绽。云雨巫山枉断肠,他一定很寂寞。所以,她来了,来到他的身边。她看见他谢尽繁华的脸,苍白而病态,看见他凄凉无诉斜倚栏杆,看见他为一人笑,看见他为一人狂。或许从爱上的那一刻起,那些青纱烛影,便成了她命里不得善终的劫数。
  • 原始时代大冒险

    原始时代大冒险

    你看过外星人写的小说吗?现在我手上就有一本,我正在翻译。作者是隆克尔星中古时代的历史学家,沙利文,他利用他的幻想力,以及学识,建构了灵活灵现的史前外星。为什么我要翻译他的书呢?因为我有个弘愿,要把外星球的历史从原始时代写到宇宙时期。而为求忠实呈现,我想到了翻译几本外星人的巨作的方法。而描绘原始时代最生动的书,就属沙利文的原始时代大冒险。整个故事从序章开始,作者的笔触具浓浓的古风,描述详实又略带恢谐,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沙利文的羽毛笔,拓展开隆克尔星的原始风貌。(译者很难帮此书归类。因为它是外星球,所以算是科幻。但整体而言,它又像奇幻。而作者的运笔清新淡雅地又像游记。无论如何,它就是「原始时代大冒险」。)
  • 诙谐笑话

    诙谐笑话

    本书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再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寒山录

    寒山录

    正道沧桑扶浩气,三家五派争为先。白寒山上六世雄,天赐寒意化神功。共抗邪魔抵参天,一朝战伏血淋林。白家三孤得庇佑,死里逃生隐姓名。白家被魔教伏击伤亡惨重,大哥白雨,二姐白芷心,小弟白雾三人得以逃脱,无奈隐姓埋名几年后终究还是被魔教寻得踪迹···白雨舍身救弟,白芷心下落不明。白雾误入深山,与猿猴为群,却另有一番境遇···
  • 重生之空间风云

    重生之空间风云

    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上,隐藏着无数能人异士,韩天就是其一,拥有空间的异能让他坐上了高位,却也同样徘徊在死神的周围。一次背叛死亡,重生多年前探究解开秘密之后,本想隐瞒身份走上普通人的生涯,却不想有人的地方就充满着算计。而他空间的特殊异能也让他陷入了各种阴谋当中,无奈只能步步为营继续站在高位之上。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所以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能使你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的年代,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吧!握紧赏识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勇敢地说声:孩子,你真棒!
  • 冰之大帝

    冰之大帝

    体质奇异的古家少年在得到上古神血之后,觉醒了血脉,以冰为刃,开启了传奇之旅。
  • EXO之彼岸花契约

    EXO之彼岸花契约

    本人是个射手座女生,标签:萌。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相信每个女生心里一定都会有这个愿望,希望能让有这个愿望的小女生通过这本书来找回自己那懵懵懂懂的少女梦Iseeyou故事介绍:一个叫夏小沫的女生来到韩国,却阴差阳错地遇见了自己的男神,并进入了波里莉森学院,但夏小沫却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她去接近任何一个男神都会有人讨厌,但只有彼岸花派来的天使才能守护她,却被一个人发现了,最后以一株彼岸花签下了一个约定,男神们要出国学习,所有人都有着苦不堪言的心话,最后夏小该何去何呢......
  • 虚魂纪元

    虚魂纪元

    这是一个创世纪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族历史的飞跃式进化,这是一个人族光明的纪元!虚魂纪元,故事,从这里开始!
  • 三界之战

    三界之战

    大千世界,共分三千小世界,三千小世界每一界都分三界。看他若何消灭魔界,找到父亲的遗物,统一三界成为位主。,三千位主中脱颖而出。中国神话各路神仙齐齐登场,神界原来是这样啊书友群群号417843642,感兴趣的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