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老师的语文课是一场快乐旅行。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我们可以信口开河,只要讲的内容跟探讨的话题有关,余老师是不会生气的,我们还可以随时更正老师偶然的错误。
余老师不喜欢刻板地上课,他允许我们将手随意地放下来,允许我们喝水,但不能嚼口香糖,那样太放松了。太放松太舒服是不适合读书的,以前余老师说他大学时候有一个同学,期末考试前夕,总喜欢到寝室的厕所去读书,他先将厕所冲洗一遍,搬了凳子一头扎进去,然后在那里大声读书。读了几个小时后,他带着一身臭气回到寝室。他跟大伙感叹,厕所里读书效果真是好啊!臭烘烘的,把睡意彻底赶跑了,人特别清醒。余老师的这个同学就明白读书不能太舒服的道理。
尽管这样,余老师还是没有向他同学学习,对我们采取这个自我虐待的怪办法。他还是喜欢轻松地快乐地读书,他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就像喝咖啡、旅行、听音乐那样的享受。
所以他允许我们选择喜欢的坐姿。“但手里不能握着东西,那样会开小差的,也不要将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数,等你将十个手指数上一遍的时候,就错过许多内容了。”
余老师在课堂上是很随意的,一会儿坐,一会儿站,有时候讲到激动处还会坐到同学的课桌上。这一点齐校长一定是不喜欢的,学校里举行过学生评议老师的座谈会,齐校长问我们参加座谈会的同学,有没有老师上课的时候坐到课桌上去的?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余老师坐在课桌上的画面,当然我没说出来。齐校长跟我们说,老师如果这么坐在桌角上讲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是很没有形象的。
余老师不会把板书写得像钱老师那么一行一行、整齐划一,像印刷体,他喜欢在黑板上自由挥洒。他也不会在改日记本的时候,在下面仅仅写上“很棒”、“努力”这些简单的词语。有一次我周记中写了自己在小区里用竹竿打一个大柚子,打来打去打不下来。余老师写道:幸亏你没打下来,柚子挂在那里是秋天一景,打下来就成了你肚子里的一个饱嗝了,多么得不偿失!
有一天,孙贝贝在周记里记录了自己的老妈将自己带到整容医院点脸上的小雀斑的事。余老师在她的周记里批注:你不该去什么整容医院的,其实我要偷偷地告诉你,你脸上那几颗小雀斑还是很漂亮的,不但不影响大局,还让你的脸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动。《红楼梦》里的小丫头袭人脸上就是有一点点小雀斑的,袭人可是一个不小的美女啊!瑕疵无伤大雅,反而是你与众不同的符号。
余老师喜欢和他争论的学生,他会说你真有见地啊。注意,不是有见解,是见地哦。余老师就是喜欢这类有见地的学生。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冒出了许多有见地的人,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怪念头和怪想法。
有一次余老师讲作文,他说写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展开的过程,一些细微的想法、细微的思绪都不能忽略,要展开。就像孔雀开屏那样地展开。当他说孔雀开屏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几乎条件反射般异口同声地接了上去:自作多情。
我担心这下该余老师发窘了,但余老师没有。余老师激动地说,对,很正确!原来你们都知道作文的秘诀。写作文就是要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关爱和遐想,哪怕是一块石头、一个凳子、一棵枯树,你都应该把它们想象成有生命的。他说着,把教室前面的一个凳子举起来问:这是一个普通的凳子吗?不是的,它可以变成一个生命,你踢它它会疼,你把它和一张沙发放在一起,它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什么?它觉得沙发穿了衣服,它自己没穿呀。这个比喻让我们全班爆笑了五分钟。
余老师说写作文就是要自作多情。
余老师有一天给我们讲到了一个课外知识《诗经》。他说《诗经》里最常用的手法是兴,我就很好奇,举手问余老师,什么叫兴?余老师说,兴啊,很难给你们讲清楚的。大致就是拐弯抹角的意思,描绘一样事物的时候,不直接讲,而是通过描绘别的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作一下铺垫,再绕到自己要讲的东西上面来。比如:两个葫芦挂在藤上,两只鸟儿停在树上,一对小兄弟坐在桥上。余老师还让我们挑战一下这个高难度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拿出笔来写一个用上兴手法的句子。
我们很快写好了,余老师读了几组。杨杜子欣写道:一滴露珠从叶子上掉下来,一个人从三楼跳下来。余老师说这就不好了,这不是跳楼自杀吗?不过吴一凡写的更有意思,他这么写的:一只猪在猪圈里睡觉,一个胖子在床上睡觉。余老师说,你是变着法子在骂那个胖子。
也有好的,比如张玉洁的句子就受到了余老师的激赏。张玉洁写道:一只风筝在和电线讲故事,一片树叶在和树枝讲故事,我在和外祖母讲故事。
我们语文课上有见地的人还有更多。上《景阳冈》那一课,余老师问,如果你是老虎,在被武松打死前想发表一下感言吗?许浩举手站起。
余老师用手指着他,你现在就是景阳冈上那只奄奄一息的老虎了。
许浩说:刚才我向武松扑去,一共三次,都被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巧妙避开了,后来他的铁拳就雨点般落到我的额头上,我头都被打晕了。所以我想起了自己幼儿园时候唱过的那首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许浩说着就唱了起来,教室里歌声飞扬。
我们都笑了,有些同学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同学捂着肚子笑,还有一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就是那个潘晓明,他居然从椅子上掉了下来,大概是体形太胖,椅子一摇他就倒了。
后来,王吉也以老虎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感言。王吉说:别了,美丽可爱的景阳冈;别了,令人憎恨的武松。不过我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人肉的味道好极了。
余老师纠正王吉,余老师说:不是令人憎恨,令老虎憎恨才对,老虎被打死,人们都是开心的。
但张玉洁举手了,张玉洁说她并不觉得开心。张玉洁是常常在语文课上语出惊人的,她是一个富有自己独立观点的人。她就常常跟老师顶,不但语文课上顶,数学课上,英语课上,下课的时候都要顶。
她说她不为武松打死老虎的事拍手称快,她说武松的这种行为,如果放在现在是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不知道武松打死的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反正现在老虎是越来越少了,如果人人都像武松,动不动打死一只老虎,恐怕老虎早灭绝了,所以她觉得武松的行为是不对的。
余老师说他不同意张玉洁的观点,如果武松打死老虎是违反法律,那老虎吃人还犯了杀人罪呢。不过余老师希望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能帮他反驳张玉洁。
我也不同意张玉洁的观点。我问她,那怎样才对?要让老虎天天下来一趟,每天吃一个高矮胖瘦不同的人,然后擦擦嘴巴走了,说今天的点心真不错吗?
但也不能把老虎打死呀,老虎吃人并不是对人有仇,它只是实在没东西可吃了。这是张玉洁的盟友杨杜子欣说的。
这么说来,实在没东西可吃就可以吃人肉了,那以后我们没东西可吃,就杀个人吃吃人肉吧。这是许浩说的。
这么一来,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辩论会场,我们双方观点不同的同学吵得不可开交。余老师后来制止了我们,余老师说:可能武松的做法不是最好的,但张玉洁的观点也不是大家都认同的。我们就去研究一下关于如何处置老虎的事情。余老师还给了我们一份新闻资料,材料写着小兴安岭的一只东北虎咬死了一个林场的姑娘。
课后,我们许多人围绕着这个打虎的事情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的意见是趋向于让这只老虎接受惩罚,还有人提出的观点是当时北宋朝廷应该将景阳冈设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在这个区域外筑好围墙,老虎就不会跑出来,人也不会轻易跑进去,这样比较好。
差点忘了说,课堂上,余老师还让我们评价了武松,让我们推测一下在当今社会武松该从事一个什么职业比较好。有人说他适合当保安队长,有人说他适合做个格斗高手,有人说应该会是全国散打冠军吧。
但张玉洁又有意见了,张玉洁说武松很难成才的,如果她是经理,就不太会录用武松这样的员工。张玉洁痛陈了武松的三大缺点:一、嗜酒成性。上景阳冈前居然喝了十八大碗的酒,简直是个酒坛子;二、生性多疑。店家告诉他,天黑了别过冈了,就在店里留一夜吧。他疑心店家有诈,一定要去,要不是仗着一身拳脚,早被老虎啊呜一口吃掉了;三、举止粗野。你看他要吃酒点菜,就不会好好说啊,还拿手用力拍桌子,差点将桌子也拍散架了。
张玉洁的话再次笑翻了许多人。但很多人不同意她的观点,尤其男生们。我们坚决认为,张玉洁痛陈的正是武松的英雄气概,哪个侠客不喝酒?哪个侠客坐在那里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地说:店家,能给我一碗酒喝喝吗?哪个侠客不是胆大心细的?不防备别人,哪怕有十个脑袋也老早没命了啦。
余老师并不否定张玉洁的话,只是,他说,只是作为一个男孩子,他从小就偷偷读武侠小说了,什么郭靖乔峰令狐冲方宝儿都让他迷恋过好一阵子,并且他还偷偷练过轻功,比较幸运的是没有从二楼试着往下飞过。所以余老师说,他自己是很钦佩武松的,也可以说是武松的粉丝。武松的粉丝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就叫松子。
像余老师一样,我们这些小男生也是很容易被武松的英雄气概打动的,我们也成了一颗颗松子。
因了余老师,语文课上很多同学都变得活跃了,教室里常常能听到笑声。同学们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独特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想法了。还记得四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在分辨“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王吉就写了一个让我们至今印象深刻的句子:爸爸发现了妈妈,爸爸妈妈发明了我。
有余老师的语文课是一段美妙的旅行,在我们离开了其他惊心动魄的课之后,仿佛走过了高山险阻,蹚过了湍急的河流,终于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原上。天空蔚蓝,风轻柔,我们围坐在一起,倾听晨风和阳光的絮语,倾听蜜蜂落到一朵花上发出的声音。语文课,我们那么容易遇见风景,遇见藏在字里行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