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9800000023

第23章 白先勇

白先勇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在60年代的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中成绩卓著并产生深远影响。

白先勇的生平与创作

白先勇(1937.7.11—),广西桂林人,回族。父亲白崇禧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重庆、上海、南京居住过。1948年到香港,后赴台湾。1956年高中毕业后保送入成功大学水利系,一年后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白先勇是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白先勇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创作道路。现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白先勇自选集》。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蓦然回首》等。

生活为白先勇提供了热爱文学、走上创作道路的契机。在《蓦然回首》中,白先勇谈到影响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三位老师,即童年时家中的厨子老央,中学语文老师李雅韵和台大外文系教授夏济安。

厨子老央有桂林人能说会道的口才,他讲的《薛仁贵征东》成为五六岁时白先勇的文学启蒙,更是七八岁时患“童子痨”被隔离达四年之久的白先勇生活中的最大安慰,引发他对中国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兴趣,使敏感内向、孤独忧郁的他找到自己的小说世界,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文采甚丰”、“诲人不倦”的李雅韵老师,唐诗宋词修养极佳,为白先勇启开中国古典文学之门,并将他的一篇习作推荐给《野风》杂志发表,激发了白先勇的“作家梦”和创作欲望。

台湾大学外文系夏济安先生主编的《文学杂志》,使想当水利专家的白先勇重考大学,进台大外文系,成为夏先生的学生。当白先勇忐忑不安地将习作《金大奶奶》送夏先生审阅时,他喜出望外地得到了褒奖:“你的文字很老辣,这篇小说我们要用,登到《文学杂志》上去。”夏济安先生的奖掖和栽培,对白先勇决心走上文学道路起了关键的作用。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重,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幻想成份,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并热衷于表现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有模仿的痕迹,不够成熟。代表作为《金大奶奶》和《玉卿嫂》。1964年,白先勇从《芝加哥之死》开始了《纽约客》的创作,真实地描写到美国去寻求前程和幸福的台湾留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认同危机,表现出“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又看不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伤。几乎同期开始的《台北人》创作,标志着白先勇创作的一个高峰。作者将大陆去台人员的命运变化与中国现代史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深度,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形象,将西方现代艺术技巧和中国文学传统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白先勇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长篇小说《孽子》,描写的是岛内罕见的同性恋题材,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表现出作者对同性恋问题的关注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思想,但也流露出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色彩。

白先勇的创作是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西化”又回复传统、融传统于现代的历程。

白先勇小说的创作成就

白先勇非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对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悯人的精神,也对他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作家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突出的创作成就。

白先勇的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纽约客》中的作品多表现海外华人在中西文化冲突下产生的认同危机。《芝加哥之死》中的留学生吴汉魂,离群索居,苦读六年,终获博士学位。然而,女朋友已作他人妇,唯一的亲人母亲也已去世。台湾不愿回,美国的文化环境又使他无法适应。主人公精神空虚,心灵失落,在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无路可走而投湖自尽。《谪仙记》中的李彤,是一位任性、骄纵的贵族小姐,表面上已完全美国化,内心深处却始终是一个中国人;表面上生活得很热闹、快乐,内心深处却是孤独寂寞、痛苦和绝望,最终自杀以求解脱。李彤的悲剧不仅是性格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台北人》提供了一部由盛而衰的民国史、白先勇没有从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表现了辛亥革命(《梁父吟》)、五四运动(《冬夜》)、北伐战争(《梁父吟》)、抗日战争(《岁除》)、国共战争(《一把青》、《国葬》)。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的大陆人,高官、显宦、贵妇、教授、交际花、名妓、士兵等。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物落魄、凄凉的生活和绝望、伤感的情绪,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奏出一曲“最后贵族”的挽歌,饱含历史的兴衰感和沧桑感《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成为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游园惊梦》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新贵的兴起;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来说,昔日的将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桂枝香,今日的华贵、风光,又潜隐着佛家“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的哲学思想。白先勇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绝对地忠于历史,忠于现实,他不因身世和情感的关系,而将国民党的丧礼和挽歌变形变调。

白先勇的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尤其是“最后的贵族”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白先勇继承《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尹雪艳的肖像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梦》中的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恰切地描写了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性格特征:穿珠灰色旗袍,带了一身玉器,显得高傲和庄重的司令官夫人赖夫人;打扮得雍容华贵、踌躇满志的新贵窦夫人;一身火红缎子旗袍,装腔作势、轻佻放荡的蒋碧月;穿着颜色发乌、式样过时的过膝旗袍的钱夫人,显出人物的落魄、凄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谪仙记》中的李彤在父母遇难前,是一位心性高傲的贵族小姐,一位光彩照人的女留学生。遭遇父母遇难的变故后,巨大的精神刺激使她万念俱灰,性格发生变化,用游戏人生的外衣包裹一颗悲观厌世的灵魂,最后自杀身死异国他乡。《一把青》中的朱青的性格变化也非常突出。朱青原是个腼腆怯生的女学生,衣着直筒兰布长衫,半旧的带绊黑皮鞋,结婚后因飞行员丈夫郭轸失事的打击痛不欲生。来台湾后变成一个摩登妖艳的交际花,穿着透明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从一往情深的少妇变成一位玩世不恭的女人。白先勇非常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人物性格。《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兆丽是一位久经风尘而又良心未泯的舞女大班。性格粗俗放纵,满口风月女人的行话术语,开朗厉害而又鄙夷自怜,语言的个性化程度高且具喜剧色彩,真实地刻划出金大班在告别舞女生涯时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位集美丑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

融传统于现代,这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虽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技巧,但从根本上说,他作品中流淌的仍是中国文学的血脉,融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洋小说的艺术技巧于一炉,博采众长而形成细腻、含蓄、深沉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从《芝加哥之死》开始,白先勇的创作蜕去模仿的痕迹,现代手法运用得自然娴熟。《芝加哥之死》的现代特色,主要体现在小说表达美国的快节奏生活和环境氛围,更为突出的是真实细致地刻划了吴汉魂久遭压抑以致扭曲畸形了的性心理。性发泄带给吴汉魂的不是解脱和快乐,而是耻辱感和罪恶感,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他的精神濒于分裂,最终跳湖自杀。小说利用现代艺术手段,淋漓尽致地剖示了一颗痛苦、绝望的灵魂。《谪仙记》中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刻画人物心理,用象征手法暗示人物命运,渐趋向传统,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完美体现白先勇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特色的是《台北人》的创作。《游园惊梦》从总体构思到具体描写受《红楼梦》、《牡丹亭》等古典名著的影响,在技巧运用方面突出了现代技巧。钱夫人出席窦公馆的晚宴上触景生情,五次回忆起昔日“钱公馆”的豪华和气派的意识流动,今昔对比中突出了主人公今日的凄凉、落魄的生活处境和细致复杂的感情世界。既有现代小说的抓取瞬间,又有传统小说对社会、人物命运的表现,采取正面叙述与西方小说的时空交错结合的方法,小中见大,增强小说的现实感和历史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金兆丽离开“夜巴黎”前对自己一生经历流水般的回忆,用意识流手法揭示人物此时感慨万千的复杂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家庭和个人经历的关系,白先勇的小说多描写他熟悉的上层社会生活,在题材选择上,善于描写没落贵族的日常生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人情世态和社会变迁。《国葬》通过国民党一级上将李浩然的葬礼,反映出国民党政权的日薄西山,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思旧赋》借鉴西方小说中观点的运用,采用两个老仆的观点,来表现李宅的今昔:昔日的豪华气派,今日的残破失修。小说中描写的意象都是衰败、老迈、痴呆和死亡的,没有希望,也没有未来,作品从老仆的眼光来叙述比作者自己叙述有效的多,深得《红楼梦》的技巧神韵,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游园惊梦》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还运用观点的转换。当叙述钱夫人、金大班的身世来历时,很明显使用的是全知观点,但当进入人物的心理层次时,白先勇运用意识流手法或直接借助人物的自述时,自然又转成自知观点,更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纽约客》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诗句的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北人》录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恰切地再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传达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白先勇还借用古诗词入文,《思旧赋》、《梁父吟》、《谪仙记》等从标题到文中的古诗词,《游园惊梦》中引用《牡丹亭》的唱词等,都增添了小说的传统韵味儿,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来自方言,创造出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格,颜元叔称之为“揉和文言与白话或化文言为白话”。小说的语言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白先勇一生经历丰富,随父母到过重庆、上海、南京、台湾。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描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人们听到“侬”、“辰光”、“白相”、“赤佬”、“烂污瘪三”的沪腔儿;回忆抗战时的山城重庆,四川军人的抗战业绩时“娃仔”、“要得”、“龟儿子”的川味儿;而“姐妹淘”、“生意浪”、“小查某”、“乱有情调”、“美丽多多”的台湾方言,传达出作者对台湾民风民俗的回味。方言的介入使小说避免沉闷单调,具有生动明快、丰富多彩的品质。

白先勇的小说对古典词汇的融会贯通,得力于他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被他视为至境的楷模;也与他多取材于台湾社会上层人物有关,人物本身就有较浓重的怀旧和伤感情绪,独特的出身与经历又使他对历史剧变有更多的感慨,这些因素使小说语言有一种古朴、典雅且具有沧桑感的艺术个性。白先勇固执地把“相干”、“作怪”、“妥当”、“标致”、“体面”、“难为”、“横竖”、“回头”、“莫过……不成”等古典小说的语言融入自己的创作,而又协调自然。他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讲究语言表达气势的把握和调控: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同句型、相同字数句的不断连用以及语调的变化,构成小说语言的独特节奏。如《游园惊梦》中钱夫人的意识流动,充满鲜明的节奏感,洋溢着生动的韵律;《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在美国求学生活节奏的快速而单调,刻画出留学生活的紧张与孤寂。

白先勇倾心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情感表现,注重语言的凝练、含蓄。学习西方现代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形成他小说的情感内敛化的特点,表现在作品中呈情感内涵与语言的情感色彩不同甚至相反的特征。《冬夜》的结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年轻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余钦磊教授,历经磨难,在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下,消磨掉当年的豪情气概和理想追求,人变得庸俗甚至猥琐起来。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超脱平和的语言来描述,语言和情感表达形成反差,使情感更为凝练、沉郁,在不动声色中,汹涌着对人生、历史沧桑的喟叹,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白先勇的小说还具有浓郁的感伤情绪和悲剧色彩。通过笔下人物的命运遭遇表达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明显受佛家思想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表现历史兴亡感和人世沧桑感。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现代派作家中现实性最强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AstheoldChinesesayinggoes:"Askaboutthecustomsandtaboosinanystrangeplaceyouaregoingtovisitinordertoavoidtrouble."Thisissoundadvice.Inthiscontext,inordertoreallyunderstandChineseculture,foreignersneedtolearnaboutChinesecustomsandhabitsfirst.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本书包括文人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陶瓷雕塑、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七章内容。
  •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部分。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等,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呼志强、刘瑞才编著的《最有趣的民俗知识》是一本浓缩中国民俗文化知识精粹的趣味问答读本,《最有趣的民俗知识》以全面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各类事物的由来典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近千个基础的中国民俗文化常识辑录在一起,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全书涵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婚丧寿诞、姓名称谓、崇拜信仰、民谚俗语等400多则趣味民俗文化常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读物。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热门推荐
  • 人生再次初相见

    人生再次初相见

    分手在即的夫妻一同穿越,他竟成了女儿身,还当上了将军夫人;她栖身在江湖最大帮派之中,是前帮主遗孤。朝堂内外风云诡谲,江湖之中血雨腥风,活下去都得如履薄冰,回去又谈何容易?
  • 杀手娇妻,总裁求收养

    杀手娇妻,总裁求收养

    他宠她入骨,世人都羡慕的一对情侣,可是最后的那一刻,他推开她,护着另外一个女人,20岁的她葬身于火海之中,她亲眼看着他无动于衷。两年过后,万众瞩目的王牌杀手,因为一次意外两人再次相遇,她爱他三年,他伤害她三年。蓦然回头,他往回去,她却早也不会停留等待了“我掌控得了所有人,可是却唯独掌控不了你”撕心裂肺的一句话,他终于明白了她当初的感觉......
  • 仙怨:三生

    仙怨:三生

    天地之初,万物生死有律,而生之有穷,故先人欲求其万物生死运转,破晓其隐秘所在,以证长生,故成天下一道——问道,而后问道三分,分为寂灭天,离恨天,魔道。天道不变而人心善变,魔道,试图究极人之六欲七情,以极端入道。然魔祖一死,枷锁不再,群魔乱舞,从此纷争不断,天下流血。一副苏醒的躯壳,一把出世的仙怨,在那慢慢变质的修土,寻找所谓丢失的人性……
  • 袁了凡的不凡事儿

    袁了凡的不凡事儿

    人的一生只要能干一件不凡事儿,就很了不起了。袁了凡干的不凡事,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一本书——《了凡四训》。袁了凡最初的名字叫袁学海。叫袁学海的这个人本来应该默默无闻,只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度过平凡的一生。可是,后来他却因一次奇遇改名为袁了凡,从此命运便发生了转折。为什么名字的改变会带来命运的改变?名字与志向、兴趣、心性有什么联系?人的名字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本书通过袁了凡跌宕起伏的一生,特别是他改名前后的人生变化,告诉我们:一个名字,传递一种心境;一种心境,带来一种命运。
  • 网游之超级都市

    网游之超级都市

    这是一个虚拟度100%的网游。这里可以惩恶扬善,这里可以称霸三国,这里也可以拯救人类,这是一个屌丝重生得到金手指后,在网游中建立全新超级都市收获幸福的故事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心之萌动

    tfboys—心之萌动

    有人问我“tfboys在你心里有多重要?““tfboys在我心里有200克”“为什么是200克呢?”“因为一个人的心只有200克。”
  • 霸世皇庭

    霸世皇庭

    先天元素匮乏的十三重天,六大割据势力的奇异大陆,少年浴血重生,从此冲破桎梏进入超神位面,建立歃血皇庭,神秘莫测的诡秘力量,即将毁灭三位面的邪恶诅咒,由他来探索与破解,消失在时光尽头的少年,是走向了未知的第四位面,还是走向被黑暗吞噬的远古。。。。。。
  • 高冷男神不好惹:壁花小姐求爱记

    高冷男神不好惹:壁花小姐求爱记

    许蔷薇第一次遇见苏正楠,恰巧是她翻墙逃课,还被他捡到了学生卡,对于第一次的相遇只有尴尬,没有映像。第二次遇见他,他是学生会的常任会长,站在主席台上代表全校学生致辞,这次他的人和事迹,全被她知道的一清二楚,成了他的小跟班和头号女粉丝。第三次,他变成了她的专属家教,让她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可是他却不上套,而她却更加努力的为他下绊子。终于有一天,他上套了,她却不乐意了,“苏正楠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魂淡!”让我等了那么久,是时候也得让你体会体会我的感受了,某小蔷薇花心里暗暗地算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