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2500000041

第41章 魂归江南

一悼严朴同志逝世三十周年

严慰冰

1949年6月5日,我的爸爸严朴同志患胰腺癌、脾脏癌,加上胃动脉破裂,逝世于北京。

我失却慈祥的父亲,可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志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春风杨柳年复年,此生几经沧桑,思及往事,泪簌簌下。

我不清楚父亲的全部斗争历史,因为他开始遭反动派悬赏通缉,被迫流亡时候,我尚。在童年。等到我稍微长大些后,家乡正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父亲为革命奔波,两地无法通讯,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吉凶存亡。1938年我去延安,父亲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彼此匆匆偶聚,没有空闲谈过往事;满以为相处之日正长,殊不料江南解放之际,父亲因早年受过酷刑,加上积劳成疾,身罹不治之症,溘然长逝。

我与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只在他临终前的四十天。这四十天,我随时受到他的教育与熏陶。当时,他大量吐血、高烧不退、浮肿、喘息……使我心焦,但有朝夕的聚首机会,却使我深感幸福。

在父亲重病住院的五十多天中,许多事是可歌可泣的。他已大量吐血三次,完全不能进食,周身浮肿,不停地打嗝,但对家乡、对战友、对年轻人,却仍满怀着真挚与深沉的眷恋。

我怎能忘记这一情景?每天早晨,父亲要我告诉他前方胜利消息,大夫因为他病重,常加劝阻。当我迟迟才将无锡解放的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晶莹的热泪潸潸地落满了那花白的双鬓。他的双唇颤抖着,一句一句叮嘱说:“帮我写封信回去,向故乡的父老们致贺、致敬……二十年前,当我在无锡、江阴、常熟、宜兴一带搞革命活动时,他们对我的爱护是无微不至的……告诉江南亲爱的老乡们,二十年前跟他们一起与反革命作殊死斗争的老伙伴,快要回去了……”

我又怎能忘记这一情景?每天早晨,当内科主任、主治大夫、住院医师、实习医生、护士长排着长长的行列,来查病房的时候,父亲每次都非常吃力地举起浮肿而苍白的右手,频频打着招呼。当主任、主治大夫用英语彼此交谈的时候,父亲常常苦笑着说:“讲中国话吧!我是共产党员,有正确的生死观……请什么都不要瞒我……你们用英语讲,这些乡里来大医院实习的年轻人不懂啊!这对他们培养、提高没有什么好处。”

当时的规矩,科主任查病房的时候,培训的实习医生只能远远地在一旁观看,他们是不能接触病员的。父亲对此颇有意见。他不止一次地向傅连璋同志建议:“病历不要用英文写。查病房不要讲英语,实习医生要在病员身上听诊、叩诊。”

父亲从他自己身上,打破当时大医院查病房的清规戒律。他常指着自己肿胀得如同大鼓似的肚子,吃力地向实习医生说:“过来!你们都过来……摸摸我的大肚子,好好听一听!要在我身上学到东西……”又说:“以前在乡里学习条件差,如今条件好……要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学……把本领学到手!”虽然每查一次病房都使他累得更喘,但他的嘴角却总是挂着微笑。

父亲为革命事业,1926年变卖了家里的田地房产,创办私立江苏中学,作为无锡党组织重要的活动场所。他为营救革命同志及抚恤遗孤,常常慷慨解囊,但对自己却是十分刻苦,在病中还是如此。

我怎能忘记这一情景?1949年春,天久旱不雨。父亲每天早上必问我:“夜间下了雨没有?”现在是什么节气?天不下雨,棉花都不能下种……今年麦子收成怎样?每次打针,他都向护士们打听针药价钱,打听民食市价。当时,他的双手已经浮肿,还是艰难地弯曲着手指计算着一支针药合几斤小米。他常谆谆嘱我:天旱不下雨,不要为我多花钱!老百姓收一粒米可不容易!后来,他竟拒绝在他身上用贵重药物,说是:大军要过江,前方打仗要用药!医院领导和大夫们劝他。根本没有用处。没办法,我们只得串通了哄他说:这全是我们自己的制药厂的产品,便宜,不值钱,一斤小米一支。

父亲是严于律己的。他二十五年如一日,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从不居功自傲。

我怎能忘记这一情景?在他第四次大吐血以后的第六日,父亲自知已不能再起,请陆定一、陈少敏同志到病榻前,口述遗嘱,由陆定一同志笔录。当时他正发着高烧,头顶和胸口全是冰袋,舌根早硬,发音微弱,可是他事事不含糊,认真地严肃地对一生工作,进行了检查与自我批评。对新党员的教育问题,郑重地、细致地提供了意见。他完全忘却自己是奄奄一息的垂危病人。当遗嘱笔录完毕,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连连与陆、陈两同志握手,费劲地说:“好了,了一心事!以后精神好,还要补充。”

父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同志。他尊重真理,疾恶如仇。

我怎能忘记这一情景?在他临终前的十五小时,陈云同志在午夜赶来看他。

父亲费力地抚摸着老战友的手,含着泪兴奋地说:“陈云同志!您我同患难共生死,相处将二十年。我总不敢称您为朋友……如今我将一病不起,对自己的生平作为,我细细检查过。今天我才敢于说,我不愧是您的朋友……”

陈云同志安慰他、鼓励他说:“你站得稳!过得硬!您对得起党……病不要紧……有医生……。”陈云同志的声音凝咽了。父亲满意地笑了,可是眼泪却籁簌地沿着眼角,徐徐注入耳朵。那浮肿的十指早已不能屈曲的双手,仍不停地抚摸着他的战友的手。

病榻左右的大夫与护士们感动了,在蓝色的灯光下,他们偷偷地擦着眼泪。

我又怎能忘记这一情景?在他临终前四个小时,专家们为他作最后一次输血,进行抢救。因为水肿十分严重,四肢的静脉管无法寻得,不得已动用外科手术,割切表皮及肌肉才找到静脉管,进行输血,可是吊瓶中的血液却不注人人体,而是从针尖滴滴点点流出来。可怜,父亲的血管崩塌了!抢救已完全没有希望。大夫咬紧嘴唇,流着泪,拔出针尖。他的手颤抖着,颤抖着。金茂岳主任(妇产科专家)泣不成声,他双手在搓揉着,搓揉着,好像在深深怨恨自己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父亲舌根早僵,神志已不清,但却竭尽全力一声声在喊着:“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声音越来越微弱,直到停止呼吸。

专家们伫立在病榻周围,低着头,流着泪,久久不忍离去。住院医师杨同志哭昏在父亲身旁。张庆松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情不自禁地说:“我看到了共产党员之死。看到了可敬的气概与精神。中国革命一定胜利!帝国主义一定被打倒!”

一位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艰苦奋斗了二十五年的战士,离开他的战友,溘然长逝了。他没有一分钱的遗产留给子女,他留给他子女的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和未竟的革命事业。

在严朴同志病中与殁后,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邓颖超、康克清、安子文、何莲芝、于若木等长辈,及苏南千百位江东父老,对他殷殷关切之忱是我所永生难忘的。

1949年春,陈云同志主管财经工作,他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但即使如此,他还嘱咐我:“你每早写个病情报告给我,短些!三五十字,让我知道你父亲的情况。”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老夫妇、邓颖超、康克清等长辈,经常嘱秘书或亲自打电话给医院领导,详细询问父亲病情。邓颖超同志在病中,还帮我邀到香港名中医彭泽民为父亲看病。我经常收到四川蜜柑、花旗橘子、名贵饮料等当时市上十分难以买到的东西。是谁送来的呢?谁也不具名,我只得凭字迹猜,是邓颖超同志、是康克清同志、是于若木同志。邓颖超同志还不止一次谆谆嘱咐我:守护重病号要耐心!不要在父亲面前哭泣……

我又怎能忘记这一情景?父亲在生前虽被请当时北平所有的名中医、名西医来三番五次会诊,但并未得到确诊。6月5日下午,傅连璋同志来向父亲的遗体告别的时候对我说:“你父亲生前并没有确诊,中央许多负责同志对此格外心痛;我是个医生,更觉对不起死者……我希望你能实践严朴同志的遗言,把他的遗体贡献给科学。”

我懂得把遗体贡献给科学是怎么一回事,心里忐忑着。因为解剖遗体在当时还没有形成风气,而自己还有私心,因此我只是哭泣,一言不发。

我守着父亲的遗体,思绪万千。我跪在床边,呜呜哭泣。我紧紧抱着父亲伤痕班班的左脚,死死不放。

门轻轻地开了,有同志肃穆地走向遗体,我抬起头来,阿!是厨副毒席!我慌忙爬起来。父亲遗体上覆盖着洁白、笔挺、熨好的被单,被我揉皱了一大片,搞得乱糟糟的。

周副主席走到父亲床前,轻轻地掀起被单,然后,退一步默默致哀。致哀完了,将被单盖上,扯得平平整整。然后又到床的另一头,把被我揉得乱七八糟的被单,弄得平平整整。这一切,我看在眼里,禁不住泪飞如雨!泪水打湿了衣襟。泪水滴湿了地板。

周副主席示意要我随他一同离开病房。在走廊里,他老人家低声对我说:

“你父亲为革命舍得牺牲一切,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说完,他慈祥地看着我。

我顿时醒悟过来,心胸开阔了,我向他老人家说:“周副主席!多谢您对我教育,我舍得把父亲的遗体贡献给科学。”

“这样很好!”周副主席慈祥地回答我。

父亲的内脏制成了标本,供医科大学作教学之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而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要在我身上学到东西。”

中央指示:严朴同志的遗体葬北平西郊玉泉山南的万安公墓。这里有李大钊同志和夫人的合葬墓。我感激年高德劭的董必武老人家为我父亲送上第一锹黄土。我感激党中央、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周副主席、朱总司令、董老、吴老、林老、徐老……都赠送了花圈。陈云同志所送的花圈,中心缀有“魂归江南”四个字。

在父亲安葬以后,苏南几县的头面人物及无锡四乡的父老,曾联名写信给周副主席,要求把父亲的灵柩迁回故乡,改葬在太湖边上。是敬爱的周副主席向故乡父老做工作,谢绝了迁葬的要求,并同意在惠山建立衣冠冢。

父亲长眠于玉泉山南的墓地,墓前的青松翠柏早已成拱。1968年起了风暴,父亲在北京、无锡两地的墓碑一而再地统统被林彪、“四人帮”砸碎!几年之后他们又扬言:要挖坟、要鞭尸、要抛骨。当时我们姐妹都在囚牢。这急坏了我的孩子们。他们只有向周总理、邓妈妈求救。

敬爱韵周总理在重病中,接到邓妈妈转交的求救信以后,十分气愤,十分同情。他老人家举起笔颤颤抖抖写了近三百字的批示:“严朴同志是好党员、好同志,我与他共事二十年。我深知他……三少爷毁家闹革命,尽人皆知……”

我感激组织上遵照周总理的批示,保护严朴烈士的忠骨:开坟吊棺,开棺拣骨,将遗骨火化,骨灰存八宝山革命公墓。

我由衷地感激周总理和邓副委员长,是他们两位,仗义执言,保护了严朴烈士的忠骨。我由衷地感激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无锡市委、以及故乡的父老们,又在严朴同志的衣冠冢前树立起花岗岩新碑!

林彪、“四人帮”是灭绝人性的杀人恶魔。他们、不仅砸碎我父亲的墓碑,而且蓄意要将严朴同志打成反革命。林彪、“四人帮”将反映严朴同志领导苏南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的锡剧《白丹山》一棍子打成黑戏,判了死刑。还将该剧作者、导演、重要演员、无锡县文教局负责同志,一一打倒,使年轻的无辜者遭到飞来横祸。

对这种狂风恶浪,我们毫无抵御之力。不仅如此,我九族男女老幼都早已成了林彪、“四人帮”刀下的肉块,任其宰割。

人民是最公正的,最无畏的。他们维护真理,他们疾恶如仇。当林彪、“四人帮”派出所谓的“罪行调查团”到白丹山,并威胁当地农民诬诌严朴同志的时候,他们气炸了肺!农民们举起锄头、铁耙冲向林彪、“四人帮”的爪牙,吓得他们抱头鼠窜、狼狈而去!

父亲只活了五十二岁。他没有能看到全国的解放,也没有能回到故乡,他抱恨而终。父亲殁后,三十年过去了,故乡起了巨大的变化,今日无锡已成为具有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父亲心爱的江苏中学虽在1927年4月被蒋介石扼杀在摇篮之中,可是,现在全市却有五十二所中学在培养着革命接班人。

父亲啊!您可含笑九泉!您可舒心翱翔于九天!

写到这里,我心情振奋,我昂首高歌:

魂兮魂兮归江南!这里有惠山青苍,这里有太湖渺茫!

魂兮魂兮归江南!这里有条田产吨粮,这里有电炉炼精钢!

魂兮魂兮归江南!这里有成千学庠,这里有十万新房!

魂兮魂兮归江南!这里有父老赛爹娘,这里有接班好儿郎。

11979年6月于无锡梁溪饭店

同类推荐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 高平作家丛书:笔耕留痕

    高平作家丛书:笔耕留痕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聆听史诗丛书-江格尔传奇

    聆听史诗丛书-江格尔传奇

    《江格尔传奇》塑造了英雄江格尔,以及他的亲密战友洪古尔等,是人们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们所捍卫的家乡宝木巴,是人们渴望的人间乐土,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王国。《江格尔传奇》为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瑰宝。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张洋兄的这些小说,主要都是写他记忆中的人和事。他不赶时髦,不追潮流。他总是按照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不慌不忙、我行我素地慢慢写着。他对小说除了爱好别无所求,没有功利目的。应该说他是属于玩儿文学的一族。
热门推荐
  • 盛世娇宠之娇宠成姻

    盛世娇宠之娇宠成姻

    黑夜,一个矫捷的她在夜空中穿行,只因她的职业。白日,一个沉着的他在职场中谋划,只因他的身份。白日的她光彩夺目,黑夜的他腹黑奸诈。本是一段不可能的恋情,却因一个转机,变成了一段神话……“你……会为我付出生命吗?”“不,我不会的,我还要留着命去……爱你……”时间,将是他们爱的见证。
  • 清穿人生

    清穿人生

    一路纠结着,一路挥霍着,最后一路幸福着,可是最后却是一路痛苦着的玉兰,她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本意不过是想好好的活着而已!可是当她活在胤禛身边,当她作为胤禛嫡福晋而活着的时候,她的人生就注定会是个悲剧……
  • 凰鸣惊世

    凰鸣惊世

    她,凤族王女,可惜天生血眸,不祥之人...他,顶端般的存在,为何会一直守候在她身边,是真的爱上了她,还是另有目的.....
  • 同龄华岁

    同龄华岁

    讲述余唐人与任苗苗的爱情故事,从毕业前到毕业后入社会止;本书不是鸿篇大作,精美华文,只是一部不登大雅之堂,以一个乡巴佬笔调写将出来的,节奏或许过于缓慢,剧情或许也难融潮流,不过,这里面真有你一路走来的各种身影,其中的欢乐、辛酸与痛楚,无奈、徘徊与挣扎,或许就是你我的同龄华岁。
  • 史前绝密

    史前绝密

    达尔文进化论的致命漏洞,疑似人造卫星内部中空的月球,神秘的玛雅文明与华夏文明惊人的联系,世界各地的洪水传说,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沉没,埃及金字塔的真实作用,利莫里亚文明在太平洋上的残留,来自百慕大深海下的召唤……种种未知的东西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最早出现文明的人类……
  • 绝色医师邪尊宠上天

    绝色医师邪尊宠上天

    墨千羽暴躁了,谁来告诉她,自己不过睡了个觉,就莫名奇妙的穿越了。穿就穿了吧,就当旅游了一趟,可偏偏穿到以武为尊的大陆,她还是个废材。废就废吧,没人招惹我就好。可她还是丞相府嫡女,有个皇子未婚夫,无数人虎视眈眈。好,这可是你们自找的,当我第一杀手的称号是摆设吗?展露实力,九天之凰翱翔于天。可谁告诉她,这个一言不合耍无赖的是谁?“小羽儿,我饿了。”魂泓可怜兮兮的说。“滚!”
  • 王俊凯的小柠檬

    王俊凯的小柠檬

    作者第一次尝试去写,如果不好看,勿喷,如果名字有相同,或相似,是巧合。
  • 鬼契骨师

    鬼契骨师

    爷爷去世后,没有留下遗产,只留给我一把奇怪的骨钥匙。他在遗书中告诉我:“若遇诡事,方可使用。”我一直不明白什么事情才能称作诡事,直到一次和朋友的出行,撞上了鬼指路,我终于明白了爷爷的意思。……而我,也踏上了一条神秘的道路。儿时契约,鬼妻嫁娶,神秘地宫……我在这条路上,探寻自己的因果。
  • 每次遇见,都是初见

    每次遇见,都是初见

    我的一路青春,在我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开始,总有一个人来了也会走,总有一个人,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誰也代替不了,当我准备好所有的一切,想和你浪迹天涯时,唯独放手变成最好的结局,愿……我们生命中的那个人,每次遇见,都是初见
  • 做人做事一本通

    做人做事一本通

    做人做事要有目标,有了目标,行动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一个人要想不断提升自己做人做事的境界,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高标定位;同时,为了实现一个较高的目标,起步时要尽量从低点做起,只有高标和低点结合,才算体悟了做人做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