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档案
姓名: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alwaleed bin talal)
国籍:沙特阿拉伯
年龄:55岁
背景:沙特现任国王侄子,沙特开国国王孙子
教育:1979年获得加州曼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
1985年获得美国
雪城大学社会学硕士
净资产:2010年以194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19位
现居住:沙特阿拉伯
家庭状况:两次离异,有1儿1女
显赫的出生
世界上最著名的企业都有他的股份,他是美国最大的外来个人投资者。
阿勒瓦利德王子是当今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亲侄子。他1955年3月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父亲是沙特开国国君——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的第21子,母亲是黎巴嫩独立后首任总理里亚德·索勒赫的女儿莫娜·索勒赫公主。
父亲曾是沙特驻法国的大使,在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5岁时,他的父亲因为同情后来成为埃及总统的纳赛尔,与沙特国王以及王室其他成员闹翻,被流放到埃及。在那里,他和父亲以及家人苦度人生。后来,阿勒瓦利德和父亲获准回沙特,但从那以后,他获知,他父亲本人以及后代,永远失去了进入沙特阿拉伯上层政界的机会。
军事学院毕业的王子
成功之后,世界把大量的赞美之词堆在阿勒瓦利德王子头上。《时代》杂志称他为“阿拉伯世界的沃伦·巴菲特”,《福布斯》把他描绘成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资者之一,《商业周刊》则认为到2010年他应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商人”。阿勒瓦利德是人不是神,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为了锻炼阿勒瓦利德,父亲将年仅14岁的他送到了利雅得军事学院学习,他也因此成为了沙特历史上最年轻的士兵。阿勒瓦利德说:“那段生活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关键阶段,从军校出来后,我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都一扫而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对商业产生兴趣。
他15岁起就开始坚持听BBC电台的新闻,学习商业知识,阅读时政杂志和报纸。1976年,他独闯美国,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阶段。他回忆说:“独自去美国这一经历让我树立了自信。”这位王子在美国接受现代教育。197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加州曼隆学院商业管理科学学士学位。1985年,他获得美国雪城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并没有给人纨绔子弟的印象。
1979年,阿勒瓦利德学成后回到沙特,开始涉足商界。他父亲资助了他1.5万美元,此外他将父亲给他的一栋价值150万美元的房子抵押出去,获得了40万美元现金。凭借这些资本,他展开了一系列的商业冒险。
敏锐的嗅觉
父亲给的1.5万美元成为了他的第一笔创业资金。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大笔收获石油美元,国内的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当时,许多沙特王室的成员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靠为外国公司当代理轻轻松松赚钱,而阿勒瓦利德与他们不同,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利用手中积累的资本,陆续建立了几家公司,并与外国公司在沙特搞合资企业。阿勒瓦利德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手中不多的资本,做起了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仅几年时间,他每年的利润就达到数千万美元。接着,阿勒瓦利德及时预见到政府依靠石油美元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将大大刺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他果断出手,在首都利雅得买下大片地产,为他日后成为当地最大的私有地产拥有人打下了基础。而到今天,他已成为沙特阿拉伯首都最大的私有地产拥有人。
随着阿勒瓦利德在建筑和房地产业的成功,他的财富快速增长。他建立了“王国控股公司”,把触角伸向其他领域。1986年,他成为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银行最大股东,并在1989年将联合银行转变为沙特赢利最好的商业银行。到20世纪90年代,阿勒瓦利德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并成功地利用财富和皇室血统,编织了一个由各国领导人和商人组成的关系网。
在10多年里他先后持巨资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股票。他参股的公司包括花旗银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迪斯尼、摩托罗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福特、亚马逊、EBay、柯达、施乐、四季酒店等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他的大部分投资在美国,目前他是美国最大的外来个人投资者。
独特的投资眼光
在西方商界,阿勒瓦利德被看作是一个“拯救者”。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假如一家公司陷入资金不足的危机,他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轻易地开出上亿美元支票的私人投资者之一。”
阿勒瓦利德也的确擅长投资那些陷入困境的著名公司,然后利用公司股票的反弹翻盘获利。《时代》周刊称他是“阿拉伯世界的沃伦·巴菲特”,《福布斯》则把他描绘成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资者之一。连美国股神、身家排在全球第二的巴菲特本人在给阿勒瓦利德写信时也说:“在奥马哈(巴菲特控股公司总部所在地),人们管我叫‘美国的阿勒瓦利德’。对此,我深感荣幸。”
在花旗银行最低谷的时候下注,随着花旗资金危机的消退,这家银行的股票扶摇直上,阿勒瓦利德一鸣惊人,名利双收。时任花旗董事长的约翰·里德至今对这位王子感激涕零,称赞他是“极有耐心的投资家”。阿勒瓦利德自己则说:“我要是想做什么,就会干得惊天动地,要么干脆不做。”
自1990年以来,阿勒瓦利德花了上百亿美元投资美国股票市场。有人说,即使当巴菲特那样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对证券市场行情感到困惑时,他也敢于投下重赌注。当然,他的投资并不总是立刻有回报。前几年网络泡沫破灭之际,曾大举买入网络股股票的他也屡屡被套,阿勒瓦利德承认蒙受了损失,但他很少抛出股票,并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长期投资者”。他说:“我认为,在美国公司中还有很多机会,只是行动要谨慎。”
痴迷于网络股的原因,是阿勒瓦利德对高技术的情有独钟。他有“阿拉伯世界IT先锋”的美誉,他希望沙特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比邻国拥有更多的电脑、移动电话和因特网设施。据说,摩托罗拉StarTac手机刚上市的时候,他一下子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订购了200部,并最终送出了700部摩托罗拉手机。
长线投资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喜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缠着传统的阿拉伯头巾的阿勒瓦利德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美国企业的股东大会或者经营会议上。买被低估或被误会的公司的股票,并持有它。阿勒瓦利德和巴菲特一致的地方还有他们对长期持有所购买股票的观点。阿勒瓦利德从置身股海以来就坚持长线投资的策略,阿勒瓦利德认为买卖股票原本就是转移股权,持有股权者即为股东,股东权益来源于企业运营所获取的利润。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幅度波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始终如一地准确预测。
因此,真正的股票投资应该是选择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在合适的价位购入其股票,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为自己创造财富。阿勒瓦利德同样是一个善于寻找被低估企业的人,这又和他的投资策略息息相关。他说他的投资是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股票,通过投机买卖企业的股票,获取的是短期市场差价。这就是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区别。投机者关心的是价格,是外部市场。而投资者关心的是价值,也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在阿勒瓦利德看来,最佳的持有时间就是终身——你这一辈子拥有一种股票或者数种股票。
帐篷里的投资家
阿勒瓦利德在利雅得附近沙漠中搭建了一个帐篷,帐篷内设有3个电视大屏幕,这些屏幕与移动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电脑和一辆载重汽车相连。载重汽车上的价值70万美元的通信设备与卫星相连结。有20名经理负责管理他的财富,这些人日夜忙碌,可随时向他报告证券市场行情、投资机会和公司的业绩。
与王子见面,很容易被他打动。他精力旺盛,口才极佳,能一连几小时坐在那儿会谈,不知疲倦地向顾问提出具体而深入的问题。
在沙特阿拉伯王室6000名王子中,阿勒瓦利德是最富有的一个,也是惟一善于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并尽可能加以利用的一个。数年前,阿勒瓦利德用1.3亿美元建成了一座宫殿。这座宫殿的大门只有在门卫用阿拉伯语说出“芝麻开门”的暗语后,才能打开。宫殿有317个房间,共配备了520台电视机,400部电话,8部电梯,还有数个游泳池。阿勒瓦利德、他的第三任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就住在这座宫殿内,供使用的佣人有180个,这些佣人都配备着对讲机。阿勒瓦利德迷恋于新技术,希望将自己的国家改变成阿拉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希望它比邻国拥有更多的电脑、移动电话、因特网设施等。但似乎不可思议的是,他家中的妇女,就像沙特阿拉伯全国各地的妇女一样,只有在特定时刻才能出门,而且出门时必须用纱巾蒙上脸部。他生活在因特网时代,但却像《一千零一夜》中的人物。
财富与使命的对话
阿勒瓦利德王子在解释自己联合全世界人民的使命时,他完全没有理会端上桌的沙拉。“上帝保佑,让我拥有那么多财富。‘9·11’以后,沙特阿拉伯和美国,西方和东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我相信,是上帝保佑我拥有财富,因此我的使命就是努力弥合这些分歧。”
他与哈佛大学和乔治敦大学签署协议,资助他们的某些伊斯兰研究。这是弥合分歧之努力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关注美国东海岸的原因,因为无论是西海岸、北海岸和南海岸,只有东海岸才是产生决策的地方。”
王子为弥合分歧的最著名的尝试并没有成功。“9·11”后,他向纽约市捐赠1000万美元,但同时要求美国政府在巴勒斯坦事务上采取更平衡的立场。当时的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退回了支票,并指责他试图为恐怖袭击辩护。一份沙特报纸后来引述王子的话,王子谴责朱利安尼是迫于“犹太人的压力”而拒绝捐赠。
王子殿下是否为自己的巴勒斯坦声明感到后悔呢?“作为一个民族的朋友,任何时候都必须说真话。尽管如此,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巴勒斯坦问题在‘9·11’前得到了解决,‘9·11’是否还会发生?’很可能还会发生,是的,我毫不怀疑。”他当着在座朋友的面,“帕森斯先生,一位基督徒,桑迪·威尔,犹太人,来自以色列,来自美国。不管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犹太教徒,我都不在乎。”
事实上,用沙特的标准看,王子是个自由主义者。有人问他希望他的叔叔——阿卜杜拉国王(King Abdullah)走向民主吗?他说:“用‘民主’这个词,就是‘人民参与政治程序’,因为民主有多种形式。例如,我相信人民参政。我相信地方自治选举已经举行。有迹象表明,总有一天,阿卜杜拉国王会想到在沙里亚(Shoura),也就是我们的议会中引入选举制。”
事实上,沙特阿拉伯人民多数都支持政府。坦白说,要是看看沙特阿拉伯之外所谓的异议人士,则只有萨阿德·阿勒·法吉(Saad al-Fagih,在伦敦的不同政见者),这好极了。沙特有1600万本地居民,还有600万人移居海外,却只有一个人公开反对。如果要提沙特另一个不同政见者似乎不明智,这就是著名的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他人眼中的“努力工作狂”
前CNN主持人康锐思(Riz Khan)撰写的圣徒传——《阿尔瓦利德:商人、亿万富翁和王子》(Alwaleed:Businessman,Billionaire,Prince)这本书。
此书作者这样描述王子:“他不仅雷厉风行,而且有条不紊,是中东和西方的独特混合体……可以说,他是地球上工作最努力的亿万富翁。”书中写道,王子的母亲和康锐思一同观看一段录像:蹒跚学步的王子追赶一只山羊,直到抓住为止。她告诉康锐思:“甚至在那个时候,我就看出我儿子的意志有多坚定。”
王子的快乐
在尽享奢华的同时,阿勒瓦利德并没有忘记对他人施以援手。他给一些国家的人道主义组织提供资助,中东、非洲、东欧及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灾难的时候,他也会自掏腰包提供援助。在沙特,他每年会拿出上亿美元救济穷人,甚至周济那些不富裕的王子们。因此在当地,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慈善家。
拥有大量财富是否使您感到快乐?
王子表示:只在当自己将财富赠与别人时才是这样。他说:“当海啸发生时,我是全世界捐赠最多的个人。当巴基斯坦发生灾难时,我是全球捐赠最多的个人。我亲自去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总理对我说:‘王子,您的来访比您给我们的捐赠更为重要。’”
中国吸引力
中国银行此次在香港上市,吸引了包括金融大鳄绍罗什等大牌投资家的关注,其中也包括阿勒瓦利德。
阿勒瓦利德麾下的王国控股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已同由其他沙特投资者组成的一个集团签订一份协议,将出价20亿美元认购中国银行IPO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部分股份。
阿勒瓦利德王子在该声明中表示,中国现已位居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之列,公司希望以此与中国公司达成更多的交易,而且此次交易符合沙特国王的主张。王国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也在声明中称,此次收购再次证实,将投资领域延伸至中国这样的国家尤为重要。
阿勒瓦利德王子以往向外公布的投资组合中,除对中亚地区企业的投资外,几乎从未涉足东亚股市。分析家猜测,此次阿勒瓦利德高调公开认购中国银行,也许是为他大举进军东亚市场揭开序幕。
阿勒瓦利德王子的财产不计其数,他住在沙特阿拉伯,穿阿拉伯人服装,夜生活像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地区的土著居民一样度过,但每天24小时无不关注着分布在全球的生意。
奢侈的生活
阿勒瓦利德精力充沛,一天只睡5个小时,以便有更多时间在沙漠行走,或是在外工作。他自己声称能玩31种运动,并“擅长所有这些运动”。他直率敢言,把自己看作是沟通美国和沙特两国的桥梁。他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微词,但也反对国内的保守作风。
在沙特王室的几千名王子中,阿勒瓦利德无疑是最富有的一个。他在利雅得附近的沙漠中搭建了现代化帐篷。他的宫殿花了1.3亿美元,有317个房间、8部电话、180个佣人。除了成百亿美元的股票和几座宫殿外,阿勒瓦利德还拥有一驾波音737、一架波音767和一架直升机。他那艘288英尺长的“王国号”豪华游艇,经常停泊在法国度假胜地科特达祖尔,供他避暑之用。
2002年8月,为庆贺自己拥有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阿勒瓦利德在埃及的著名旅游胜地举行了一场演唱会,应邀出席的不超过140人。为了这场演唱会,阿勒瓦利德出动专机,从各国接来76位知名歌手,会后他赠给这些歌手的礼物,竟然是世界驰名的“宝马”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