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档案
姓名:阿齐姆·普莱姆基(Azim Premji)
国籍:印度
年龄:64岁
教育:斯坦福大学工学院
行业:化工、食品、IT等行业
净资产:2010年以17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28位
现居住:印度
婚姻状况:已婚
子承父业,跨越历史
1966年,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读大四的普莱姆基突然听到他的父亲哈萨姆·普莱姆基去世的消息,使得威普罗公司这份家业无人管理。当初父亲送普莱姆基去美国读书的动因,就是想让普莱姆基学成回国继承父业,父亲溘然撒手人寰,让普莱姆基提前进入了角色,此前普莱姆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时手足无措。普莱姆基很快就从失去父亲的悲恸中解脱出来,他要继承父亲的遗志,要奋发有为,守住家业,更上层楼。
威普罗公司全称西印度蔬菜生产公司,刚开始是老普莱姆基在1945年建立的食用油厂,主要的产品是食用油,是个只有几间平房、几个工人的小作坊,兼做蔬菜批发生意,辛苦一年也只能挣几个养家糊口的小钱。普莱姆基接班时,公司经营已不太景气,只是向小商小贩们搞批发,利润微薄。普莱姆基对工厂进行了专业化改造,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给他们一定的权限,让他们自主管理公司,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普莱姆基又不失时机地把市场竞争的触角伸向前景看好的香皂生意,跟印度斯坦利弗香皂公司展开竞争,走多种经营之路。
1977年,印度社会党政府决定驱逐美国IBM公司在印度的业务,为本国公司介入电脑硬件业务提供良好环境。普莱姆基反应迅速,抓住时机,他看准了计算机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抓住IBM撤离印度市场的空白,开始代理佳能、爱普生、惠普的产品,并以此为起点,全力主攻电脑硬件市场。此后近30年,威普罗的计算机产销量一直稳居印度第一。再后来,20世纪80年代威普罗公司进入软件业,90年代进入服务业。
普莱姆基用了37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卖油郎到IT巨头的历史性的跨越。
从“卖油”到制造电脑
在第一次参加公司股东年度大会时,一位非常直率、武断,把自己当作大众代表的股东给普莱姆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并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这位先生在所有股东面前大声地嘲笑说:“普莱姆基先生,你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立即出卖你持有的股票,把公司大权交给成熟的管理层。像你这样年纪轻轻、毫无经验的人来领导公司,只有死路一条。”老前辈嘲讽让普莱姆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威普罗公司走向辉煌。
普莱姆基接手公司后,制定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招聘工商管理硕士,并让他们自主管理公司。不久,普莱姆基开始同印度斯坦利弗香皂公司展开竞争,兼做香皂生意。至此,公司逐步从植物油向人造黄油、香皂、化妆品、照明设备、电机等领域扩展。从此,他的公司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普莱姆基赚了很多钱,但他却不知足。
1977年,印度政府决定驱逐IBM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普莱姆基迅速反应、抓住时机。
1979年,普莱姆基的公司开始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81年,普莱姆基在印度率先卖出了第一台成品计算机。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普莱姆基一发不可收拾,他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成为印度名副其实的计算机制造大王。
1984年,普莱姆基的Wipro公司推出了空白表格程序软件和文字处理组合程序。现在,软件开发业务占公司总利润的85%,但是普莱姆基并没有忽略一个事实:计算机硬件开发、灯泡生产、与通用电气公司合资生产医疗诊断设备及香皂与食用油生意每年为公司赢利1.8亿美元。他非常在乎这些老本行,因为他坚信,这些生意不但不会牵涉他的精力,而且还会让Wipro的牌子永远扎根在印度人的心中。
奋发进取,更上层楼
作为IT巨头的掌门人,普莱姆基时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认为成功无止境,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时刻保持清醒,而不能懒散懈怠,他一直没有放慢脚步。虽然威普罗拥有像微软、索尼和诺基亚这样的客户,但是普莱姆基要求公司的经理们一刻都不能放松,要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普莱姆基的梦想就是将威普罗打造成全球十大IT公司之一。
2002年,全球IT产业萧条冷落,好多IT企业高台跳水,可这并没有让普莱姆基畏缩,普莱姆基逆流而上。
2003年5月,威普罗公司又以1900万美元买下了金融业务咨询公司Nerverwire。此前,同年4月,威普罗成功地击败了全球数据库巨头Oracle,为瑞典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提供产品以及咨询业务。高傲的Oracle掌门人拉里森不得不惊叹,印度威普罗公司所向披靡。
普莱姆基野心勃勃地要让威普罗在IT舞台和创建于1914年的美国IBM平起平坐,需知IB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20多万人,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莱姆基要在IT世界跟IBM平分秋色,其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昭然若揭。
印度风险投资基金的一位老板曾在普莱姆基的公司担任过经理。他对普莱姆基的评价是:他可能不是那种快速致富的新知识经济偶像,但他具有远见卓识,早就看好信息产业的巨大潜力。
普莱姆基的成功还在于不断修正目标和加强科学管理。威普罗公司在人才培训与再教育上不惜大量投入。公司每年都要在这方面投入1.5亿~1.8亿卢比,占公司工资和福利总额的8%~10%。此外还高薪聘请世界著名的经济及信息产业界人士担任顾问。
来自对手方面的评价也证明普莱姆基的威普罗公司的存在是潜在的威胁,IBM近来开始把威普罗列为惟一的非美国IT企业的竞争者,而且在对手评语中这样写道,“它的威胁正是发生在我们2002年收购世界最好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之后”,“它是随时需要重估商业价值的对手”。这样的评价对普莱姆基和威普罗公司来说都意义非凡。
兢兢业业,克服困难
2003年10月间,普莱姆基在印度KodavaSamaja教育学院演讲时,台下的大学生问他怎样获得成功时,他只有一个简短的回答:“努力工作。”
说普莱姆基是工作狂一点也不为过。凌晨4点30分,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刚刚露出一丝黎明的曙光,普莱姆基准时开灯起床,伸了个懒腰,匆匆洗漱完毕,在院子里活动10分钟,然后回屋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提一提神。5点钟,普莱姆基启动他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登录世界各大IT信息网站,浏览瞬息万变的IT行情,同时他打开电子邮箱,接收他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情报工作站跟他单线接头的加密电子邮件。他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然后果断地向他派驻在全球各大子公司的经理们下达指令,连珠炮似的发送电子邮件。
此时,哪位经理如果还赖在被窝里,对他的指令没有及时回复的话,他会立即拨通对方的电话,大声地冲着话筒吼着:“懒鬼,太阳晒到屁股了。”这样的事情如果第二次再发生,这位经理就要卷起铺盖走人了。
7点整,普莱姆基步行250米来到公司办公室,在和职员一起草草吃完早餐后,开始了每天的例行会议。在普莱姆基看来,他必需将每一件小事都考虑到位。太阳当头照的时候,普莱姆基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
晚上,他很少像其他大公司的领导人一样参加鸡尾酒会,而是花时间去和工程师们了解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他惟一的兴趣似乎只是鉴赏文物,而且喜欢安静地观摩,一言不发,这使得他在一般员工眼中是一个非常乏味的人。
人们时常看到普莱姆基早上还在印度的孟买,傍晚时分已经坐到美国旧金山威普罗子公司的会议室里,第二天又在英国伦敦与客户的谈判桌前出现,他马不停蹄地穿梭往来于世界各地,异域的风光丝毫也勾不起他游历的兴趣,他只对手头的工作、只对公司的发展兴致勃勃。有一回,普莱姆基在德国参加完一个重要的业务活动,午饭后东道主建议普莱姆基下午抽空坐游艇欣赏一下莱茵河的风光。
美丽的莱茵河哺育了德意志文化,这条梦幻般的河流是普莱姆基少年时代就已向往的地方,他曾梦想有朝一日能到莱茵河一游,追溯德意志文化的源头,如今莱茵河近在咫尺,普莱姆基却无心观赏,因为他听说威普罗公司在法国的业务代表机构遇到了麻烦,他必须立即赶到那里。他婉言谢绝了东道主的盛情挽留,匆匆忙忙地登上了飞往法国的航班。这就是普莱姆基的日常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莱姆基乐此不疲地工作着。
精打细算,富而不奢
如果你了解印度IT大王阿齐姆·普莱姆基的传奇人生,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这个富可敌国的IT大王居然是个“守财奴”,他生活简单到令人难以想象,没有豪华轿车,外出只住普通宾馆,甚至自己动手洗衣服。
一位技术主管说:“是普莱姆基把狄更斯笔下那个令人憎恶的老吝啬鬼——斯克鲁奇变成了可敬的圣诞老人。”普莱姆基不厌其烦地要求员工用手纸要节约、离开办公室要关灯。他说话算数,有时候他还真在下班后抽查关灯的情况。
他经常出差,有时候下飞机后赶不上机场免费接送旅客的交通车,就只能打出租车或坐城市列车回家,甚至有时候坐便宜的三轮摩托。他的轿车是1996年买的福特车,平时不怎么用。出差过程中,他从来都是住三星级宾馆,并且坚持自己洗衣服,他甚至要求他的员工也这样做。
虽然股东们非常赞赏普莱姆基这种精打细算的作风,但普莱姆基的职工对此并不称道。他的员工大多是印度的精英,他们追求优越的生活。Wipro公司的员工没有任何额外津贴,尽管他们干得很辛苦。在这儿,经理们不配备秘书,类似写回信这种事只能自己动手。公司没有停车位,有车的员工只得把车停放在交费车场,但公司却不给报销1分钱。一些员工接受了普莱姆基的这种作风,但也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海归派对这种吝啬小气嗤之以鼻,甚至辞职跳槽寻求舒适的生活。
像阿齐姆·普莱姆基这样的富豪并非绝无仅有,而是很多。按说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应该享受也享受得起,可为什么还这么节约呢?不由让人深思。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富豪们能够成就大事业与平时点点滴滴的节约不无关系。在过去的半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感觉到了高成本生活的压力。于是很多人提出了生活要节约,比如吃饭尽量自己在家做,买衣服尽量用打折卡等,这就是当下既流行又时尚的“新节约主义”。
如果你还以为拼死拼活要买“大奔”、住豪宅,挥金如土便是享受,其实已很土了。时尚人群的新概念正在形成:理智消费,量力而行,爱护自然,懂得节能。享受节制的乐趣,奉行新节约主义。这种新节约主义理念,为生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人们追求更大幸福的一种理念。新节约主义不与吝啬、艰难、降低生活水准这些概念为伍,它的对立面也不是享受和品质,而是浪费和挥霍。它也是一项美丽工程,有利于自然环境、国家、他人,更有利于自己。它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新时尚生活态度。
普莱姆基生活节俭,精打细算,但他办事出手大方,一掷千金,他热心慈善事业,建立了阿齐姆·普莱姆基儿童基金会,为患病和失学儿童提供无偿帮助。
普莱姆基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但他的公司至今没有安排一个家庭成员任职。他爱他的妻子,妻子原来是一家杂志的编辑,现在从事慈善活动;他十分疼爱他的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但他平时从不多给孩子们一分钱,生活费严格按标准供给,他还多次告诫他们今后要想进入自家公司做事,必须拿出真才实学。
普莱姆基平时衣着随便,不拘小节,但在正规场合他又风度翩翩,落落大方,有一次他要接待一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大客户,他特地挤出时间去理发、刮胡子,穿上那套平时难得穿的名牌西服,令对方很受感动。
作为企业巨头,人们很少在鸡尾酒会等交际场合看到普莱姆基,他喜欢在空闲的时候独自一人在班加罗尔的大山里跋涉。
相信“成功无止境”
在外人看来,普莱姆基已经没有必要这样玩命地工作,他控有Wipro公司84%的股份,净值为53亿美元,可谓万贯家资,富可敌国。但是,这位与微软、索尼、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大公司齐名的Wipro公司的老总却从未考虑过买私人飞机的事,甚至连轿车都是几年前的老车。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这位十分节俭的董事长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而不能骄奢懈怠,因为“成功无止境”。Wipro公司是从他的父亲在1945年建立的食用油厂发展起来的,那时是个只有几间平房、几个工人的小作坊,辛苦一年也只能挣几个养家糊口的小钱。如今,这个公司拥有23000名职工,年财总收入为9.02亿美元,纯利润1.7亿美元,销售额年平均增长25%,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利润以每年52%的速度增长。
普莱姆基并没有就此满足。仅仅几年前,他还在从事软件编码设计和系统维护生意。现在,他的公司却涉及到计算机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业务并且帮助客户设计IT系统。
普莱姆基的成功之道
原来的小食用油作坊成功转型。回忆当时的决定,普莱姆基不无得意:“那时传统企业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毫无感觉。”
目前,被印度青年精英们视为偶像的成功企业家,是软件开发商阿齐姆·普莱姆基。
其父开办了“西印度植物产品有限公司”,从1945年到1966年短短21年间,这家以生产食用油为主要业务的小作坊规模发展迅速,1966年老普莱姆基逝世,交到阿齐姆手中的是一家价值200万美元规模的公司。当时年仅21岁的普莱姆基接管父亲的公司后除了继续生产食用植物油外,他逐渐扩大了供货品种,大力推销他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西方信息技术蒸蒸日上,快速的信息成为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就在那个时候,普莱姆基在距离西方世界遥远的孟买遇到了知音——计算机工程师穆尔蒂,后来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板。他们同时意识到软件开发将成为未来印度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他们注意到,IBM那些在其他地方难以出售的低廉大众电子产品是如何充斥印度市场的。由于新德里的政治原因,IBM在1977年又是怎样被驱逐出印度的。普莱姆基当时认为:“市场出现的缺口我们可以补上。”他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收购了辛辛那提的微处理机公司,迅速生产出美国通用的电子仪器。他的竞争方式、客户服务以及维修承诺等都别出心裁。
原来的小食用油作坊成功转型,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3000名职工,营业额超过14亿美元的全球100大软件技术公司。位于印度西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公司总部占地5公顷。回忆起当时的决定,普莱姆基不无得意地说:“那时候没人看好IT业,传统企业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毫无感觉。”最近,威普罗又完成了几笔收购,这将帮助公司将产业拓展至全新领域,而随着在海外收购的频频成功,威普罗也将走进更宽广的国际舞台。
随着威普罗等一批印度软件业代表的崛起,这些公司总部所在地印度班加罗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变成印度软件业中心,被喻为印度的硅谷。不少跨国企业在当地开设业务,当地也成为吸引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地软件业出色人才的摇篮。
“当你变得更强大的时候,必须学会将事情委托给他人。所以好的做法是,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让他们投身到公司的运作中。”
“在我们的工作中,‘谦卑’和‘诚实’至关重要。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最诚信的服务。”
商业道德模范
普莱姆基被人议论纷纷的另一面是他的节俭,甚至是吝啬,印度及国外媒体都报道过他外出时总是自己洗熨衣物,住三星级宾馆,出差归来,往往是在班加罗尔机场乘坐三轮机动车返回。他惟一的汽车还是一辆1996年产的福特雅仕。不仅如此,他还监督公司卫生间内卫生纸使用的卷数,要求员工离开办公室之前关灯,他本人每天下班后也会偶尔检查一下熄灯的情况。
在得知自己被《福布斯》列为世界第二富豪时,他对《今日印度报》记者说:“我觉得自己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隐私遭到侵害。我不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二富人。”在威普罗公司的股票疯涨时,他坦承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毫无头绪。我对股票市场不在行……我们在过去两三个月所做的,和目前所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任何财富地位和权力地位都意味着重大的责任,股价越高,投资者的期望值就越高,如果股价高得离谱,期望值也会变得不现实。”在他看来,股票只是纸上财富,“变现意味着获得金钱,你应当在有花钱的目标时再去变现。”
持有公司75%股份的普莱姆基把福特公司作为自己的榜样,他说,很多人认为,我的成功是受惠于家庭和血缘关系,但是家族企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能碍于亲情而妥协,福特汽车公司从亨利·福特那里继承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是董事会获得很大的权力。
2001年时,他曾说过,“很幸运,我的家庭里还没有一个人的年龄适于接我的班。尽管我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但那时公司年销售额只有200万美元,而现在将近470亿美元。继承这么大的公司,要担很大的责任,这是对投资人的重大责任。因此,我的继承人必须具备最好的职业素质。”
普莱姆基和他的威普罗公司在印度不仅是商业成功的典范,同时也是商业道德的楷模。普莱姆基为公司定下一条铁律:绝不贿赂,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有一年,由于没有向主管部门行贿,威普罗公司一个工厂的专用的变电站18个月都建不起来,只好独立发电,耗资巨大。还有一次,因拒绝向海关行贿,一船产品在最关键的时间被扣,导致交货延期。最后,公司起诉海关,法院最终判决放行。
威普罗的公司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倡导诚实,用假发票报销的员工一经发现后会被解雇。其中一位因此被解雇的是关键部门的经理,整个公司总部为此遭到的困境长达两个半月,但普莱姆基依然坚持不许他重回公司。普莱姆基说:“我希望我的员工都是诚实的,对上级诚实,对下级诚实,对顾客诚实,对供应商诚实,对他们接触的社会上的所有人诚实。”
他这样阐释自己的诚实观:“我的经验是,人们普遍都是诚实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诚实是不自然的,我们要做的只是确保员工来自于不会学到坏习惯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会源源不断地从大学里招聘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