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人在谈论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
——在中国象棋中,有着明显的楚河汉界;而在国际象棋中,则是没有国界的,王到哪里,国家就到哪里。
——中国象棋有兵和卒,兵卒只能步行,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过河方能左右行走。兵卒冲到底线,俗称老兵,战斗力锐减;国际象棋也有兵,国际象棋的兵总是积极地冲入底线,然后升变,可以变为王以外的任何兵种。
——中外象棋都有马,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马有“绊马索”限制,一旦马脚被绊,任你赤兔、乌骓也动弹不得,不自由;洋马则没有限制,非常自由,但凡受到洋马攻击,要么躲避,要么将之消灭,别无他法。
——中外象棋均有象。中国象有七个落点,两个象可以结党营私,相互保护;外国象分黑白两格,分工明确,永远不能在一起密谋,只效忠国王。
——中外象棋都有王,这是胜负的标志。中国皇帝活动范围不大,长居九宫,靠军士保护;老外的皇帝则活动范围极大,全世界都可去,常常身先士卒,御驾亲征,而且攻击力强大。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国际象棋中是“靠女人打天下”,皇后是最有用的;而中国象棋则没有女性角色的身影。
酷评
象棋中的文化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下去:
中国象棋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而国际象棋则代表了西方的个人主义。
两者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棋子中的每一个单位,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棋子的对立中存在的。棋子一旦离开了棋盘,就只是一块石头或者木头什么的。每一个棋子,都是存在于一个大系统里面。相同情况也适用于列车的提速,铁路是一个大的系统,列车提速并不是一辆列车提速,而是所有的列车都提速。
不同之处则在于,中国象棋是典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个子都有自己的走法,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国际象棋,则没有那么多拘束。
两种象棋中“兵”的功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象棋的兵有“兵”、“卒”之分,以区别楚河汉界两边的不同文化。由于先天不足,攻击力不强,难成联防一体,生存能力不强。勇往直前,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或许就是历代王朝推行的愚忠政策的折射,正如胡适诗云:“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
国际象棋中兵的境遇则迥然不同,联防一体,深得王者的信任,可为捍卫皇室尊严而团结战斗。兵的个性提升到自由角色层次,尽管路途坎坷,但前途一片光明,到达胜利的彼岸之时便是个性升华之际。它的威胁不亚于重铠缠身的将军,它的存在便体现了它在棋局中的价值。正如拿破仑所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国际象棋体现了西方尊重个性和自由的文化。
当然,中国重团体,重协调,所以凡子必有弱点,必须互相配合;而国际象棋重个人,所以洋马一贯乱跳,但偏偏国际象棋棋盘狭小,很多时候偏被自己人堵死。
中国象棋有士,活动范围极小,只有五个落点。这是真正的东方文化精髓,不要所有的子力都大而全,关键是能不能找准自己位置,尽自己的一份力。
中国象棋老大是将帅,子力配合是保证战斗胜利,跟国王一点关系没有。而国际象棋是王当老大,所有子力只懂效忠国王。老外皇帝的威力也就比兵大了一点点,全靠副官帮忙。而中国将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战场的威慑力不是老外的王能比的。反过来说,中国象棋中的王和他的贴身护卫都有自己的范围,不能越雷池半步,保守而谨慎;而国际象棋的王则很富有冒险精神,他们的胜利就是派兵消灭对方的君主,就此而已。
此外,国际象棋中的皇后一棋,更体现出中西方在男女平等上的文化差异。中国的四大名著里面,只有《红楼梦》有女性主角。在《西游记》里,爱情只是猪八戒与妖精们的专利。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中西文化观念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