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4000000014

第14章 “另一场演出”开始了

2006年6月,

美国政府的“咽喉”媒体——《外交》杂志上,

发表了IBM全球CEO萨姆·帕米萨诺的一篇小文章:

《全球整合企业》。

这位中文名叫彭明盛,

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

像大学教授的CEO被称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

他手舞足蹈,似乎漫不经心地开着玩笑高呼:

“跨国企业已如黄昏落日,世界步入全球整合时代!”

2006年6月,美国政府的“咽喉”媒体——《外交》杂志上,发表了IBM全球CEO萨姆·帕米萨诺的一篇小文章:《全球整合企业》。

这位中文名叫彭明盛,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像大学教授的CEO被称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他手舞足蹈,似乎漫不经心地开着玩笑高呼:“跨国企业已如黄昏落日,世界步入全球整合时代!”

与萨姆·帕米萨诺的预言相应验的一幕不久即惊动了世界:

2006年11月,IBM将其最大的部门之一——全球采购部门的总部从纽约州索默斯迁往中国深圳。据悉这是IBM首度将集团的某一部门、机构的总部迁移到美国之外。IBM称,“这一决策可被看做是IBM从一家跨国公司向新的模式——全球整合企业转型的有效例证。”

IBM全球首席采购官约翰·彼得森,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

真正发人深思的是随后全球商业寡头的鱼贯跟进。

英特尔公司将全球五大事业部之一的“渠道平台事业部”落户上海。理由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的联想,将全球总部迁往美国,目的是“能摆脱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的视野局限,更好地从全球的角度来掌控PC业务的发展”。

如果说,跨国IT企业正在上演一出“企业无国界”的舞台剧,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那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也只争朝夕,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

这一切,会不会是“另一场演出”的开始。

答案只有上帝和时间知道。

彭明盛的“蓝色革命”

如果说四年前,IBM宣布将全球采购总部从美国纽约迁往中国深圳,是一件卷起全球沸沸扬扬评论声的瞩目事件。那么今天,昔日覆天盖地的非议、诽谤、讥讽早已化为交口称赞,并且其他类似的大动作也再难惊天动地,而呈现一派宁静祥和。

2008年3月11日,在第三届全球供应链峰会上,IBM高调宣布:首个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在北京诞生,期望以“改造全球供应链能力,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在全球整合的经济中帮助企业转型和扩大供应链,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供应链管理全球领导者Sanjeev Nagrath说:“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还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在这里成立新的创新中心是IBM理想的选择。”

此前,IBM已将五大全球服务支持机构移师中国。这让中国在IBM的全球整合中,显得如此重要。

记者描叙道:

“在北京,IBM中国开发中心的设计与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名为‘东方系列’的服务器将成为全球中小企业用户的选择。在深圳,中国IITC服务器工厂生产的IBM系统产品出口到全球;在无锡,来自IBM中国高性能随需解决方案团队的工程师与IBM硅谷实验室的同事一起,建立中国第一个云计算(虚拟计算环境)中心。”

1992年,当IBM全球首席采购官约翰·彼得森第一次来到深圳时,他根本不会相信,有一天自己会带着家人到这里生活。“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芜。”这位IBM全球副总裁说,“现在IBM全球400亿美元采购预算中的大部分都花在这里。目前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目前,中国拥有IBM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已有超过3200位IBM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北京及上海的IBM实验室工作。

如今,IBM中国的战略之一就是“成为IBM全球重要的或最重要的市场”。“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清楚中国的优势。”IBM中国区总裁钱大群说,“全球整合并非只看重成本,丰富的人力资源使IBM将全球研发和创新基地转移到中国。”

IBM在中国的变化仅仅是其全球整合战略的一个缩影。2008年,在IBM全球38万名员工中,将近60%的员工和56.87%的收入产生于美国之外。在全球采购中心从300个缩减到3个之后,过去2年中,IBM节约了250多亿美元(每年节约75亿美元)。

“超级恐龙”IBM,在全球化浪潮深入到更深层次时,为什么要发起这次全球整合运动?如此大的一次转身,它能够成功吗?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又可以从IBM身上学到什么?

一切从IBM全球CEO萨姆·帕米萨诺,这位中文名叫彭明盛的“纯蓝”讲起。

2002年3月,接过IBM全球CEO权杖的彭明盛,面临一个抉择:是做IBM的“拯救者”郭士纳时代成功的延续者,还是改变IBM?

在抉择之前,彭明盛先对IBM的“超级恐龙”成长过程了解了一番。

1924年,IBM开始远涉法、德设厂,这是它的“国际时代”(1924年至二战时期),IBM被命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但所有的制造、研发、销售都在美国,唯一沾上“国际”字眼的只有业务出口;随后开始了它的“跨国时代”——它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复制”生涯,IBM德国、IBM法国、IBM日本等纷纷涌现,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后台机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处理各种业务流程,以培养本地人才和了解本地市场。就这样,IBM成功将自己武装成业务和分公司密布全球的“超级恐龙”。

就在2000年前,这一幕还在所有跨国公司上演,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大家都在努力着比对手更当地化。就在大家把全球化演绎得如火如荼之时,IBM突然立正、稍息,转而奔向另一个方向去了。

原因是IBM已经玩不起了!一个个“小王国”太“烧钱”了!1993年,IBM亏损达81亿美元之巨,1991年至1993年累计亏损达168亿美元,IBM面临被拆分“单养”的危险。

这不幸坐实了“恐龙理论”:恐龙大得可怕,但死在史前。所幸这一年,郭士纳入主奄奄一息的IBM,开始着手改变“蓝色巨人”的保守习惯。

彭明盛决定开创IBM的第三个阶段——“全球整合企“在过去几年里,IBM最勇敢的举措是什么?”彭明盛深思了一下说:“最勇敢的举措一是建立了有效率的供应链;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研发模型。”业时代”。彭认为没有必要在每个国家复制一个完整的IBM。

一名员工问彭明盛:“在过去几年里,IBM最勇敢的举措是什么?”彭明盛深思了一下说:“最勇敢的举措是三四年前所做的改变,一是建立了有效率的供应链;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研发模型。”

这场在IBM内部发起,堪称翻天覆地的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突破口,确定在供应链的整合上。

以前,IBM的每个产品部门都有独立的供应链,有自己的工厂、采购甚至是卸机队伍。IBM花了将近10年时间,把所有工厂的采购、供应链集中起来,都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供应链的整合使得IBM在全球调配资源具备了基础。2002年,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改进,硬件成本节省了25亿美元。

不仅仅是供应链,IBM也整合了财务模式和销售模式。在1992年,IBM在全球的财务数据中心有67个,到2005年变成了6个,关键应用系统从145个变成了55个。以前,IBM所在的每个国家的每个部门都有财务人员,而且财务人员向业务部门的总经理汇报。现财务部分直接由总公司直接管理,而不再对部门总经理负责。

IBM由行业部门直接面对客户,不再是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在全球,IBM有几万个销售代表,但只使用一个销售系统,全球CEO的电脑上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销售情况。

IBM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亦是如此。因为每个地区市场的特殊性,原先IBM在全球设立了128个首席信息官职位,现在只有1个,所有的策略和预算都是在总公司由首席信息官制定的,而且甚至把IBM自己的信息系统外包给IBM全球服务部。与此对应的,主机数据中心由当初的155个减少到今天的11个,网络托管中心从80个减到现在的7个,网络由31个减少到现在的1个,应用系统由16000个减少到5200个,而这个简化过程还在继续。

自此,IBM基本完成了从“独立小王国”到“集权”的过渡,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是,把这些经过横向整合后的职能中心“权力下放”——这些职能中心的总部绝大部分在美国,但未来可能在全球的任何地方,只要该地区“人才足够多而且碰巧成本又很低”。

为此,IBM这几年陆续在美国本土以外投资,企图为“拉平”IBM王国打下基础。在东欧成立了一个海外中心,在俄罗斯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在中国有中国研究院、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等,在印度投资600亿,发展服务业务。

从2006年开始,IBM的收入60%来自美国本土以外。

彭明盛积十年之力,终于瓦解了主导IBM历史的帝王式管理机构,整合了供应链。至于效果,他举例说:“IBM原先在全球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订单,但现在只在三个地方签单,其中一个是上海。”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问道:“IBM为什么要把人力资源中心搬到菲律宾,支撑服务中心搬到印度?”全球资源整合催生了如下此前不可能的神话:“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全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彭明盛狡黠地回答道:“因为世界是平的,全球整合企业是时代趋势。”

事实上,IBM全球整合的道路可谓“吾道不孤”,随者云集。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说:“IBM有一家做电动工具的客户,年营业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其设计部门设在意大利和美国,研发部门和制造设在中国,但不做中国市场,业务全部面向国外。”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东软集团CEO刘积仁认为:“过去,公司的形态是按照区域和业务来划分,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按照职能分布,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是跨国跨区域管理的。这种趋势在东软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其数字医疗产品。”

全球资源整合催生了如下此前不可能的神话:“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

“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这要求企业必须有全球的视野,以‘全球应对全球’,否则即使做到某个地区的第一名,也没什么意义。”

专家分析认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与金融系副主任石永恒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当地市场的日益透明化,使得跨国间的运营难度大为减少;而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远程管理和运输成本大为降低。”

还有学者精辟地指出:“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Windows、Web、工作流软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夜成功。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内包、搜索、数字化等被称为是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而在此平坦的世界上整合全球资源运作的公司,就是全球化3.0版的公司。”

IBM选择以渐进的方式去推动这幕“企业无国界”的舞台剧。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夜成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事前制定好的路线图。”彭明盛说:“在历史上,很多创新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有不断地走,不合适再调整。在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如果你墨守成规,没有业务模式的创新,你就会死掉。”

样本一:全球整合企业关窍

IBM将全球整合企业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河海大学学者李婕认为,全球整合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三不同”:

1.模式不同

在跨国公司模式中,公司在关键的市场中建立当地产能,而在全球基础上履行其他职能。举例来说,美国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GM)、福特(Ford)和IBM,均在欧洲和亚洲设厂,建立起本土化的员工体系,却把研发和产品设计留在母国。

而全球整合企业本着“随需应变”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并把价值带给顾客。具体地说就是剥离适合交由合作方做的业务,将各种职能和业务分别对待,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

2.公司组织构架不同

在跨国公司中,每一个分公司子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是一个完整的利润中心,有自己的后台机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

而在全球整合企业中,没有必要在每个国家复制一个完整的流程,公司将员工集中到遍布世界的各个相应的中心,以实现“随需应变”。

3.创新模式不同

跨国公司以国家为中心的原有网络已丧失效率,在创新上禁锢于大小环境及观念,局限于产品甚至根本就很难有创新。

全球整合企业中可以实现的创新远远不只是简单的生产设计和推出新产品。它所倡导的创新是关于服务如何交付,业务过程如何整合,公司和机构如何管理,知识如何转移和公共政策如何制定,企业、社区和社会如何参与决策以及各方如何在参与决策中获益等方面的创新。

全球整合企业是剥离适合交由合作方做的业务,将各种职能和业务分别对待,那么这与当下盛行的“外包”又有何区别呢?

所谓外包,是指跨国公司利用独立市场企业的比较优势,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生产和劳务分包出去,达到节约投资、快速适应、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早期的外包只是一些大企业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通过订立合同方式交给专职部门;后来,外包扩展到生产部门,制造业开始把整条生产线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和地区完成;近几年来,外包又进一步扩展到高科技和服务业部门。借助于日新月异的资讯技术和越来越低廉的通讯费用,地理界限早已不再重要,众多技术密集性和服务性工作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完成。

在全球整合企业中并不是简单地剥离非核心业务,也不是劳动力套利(即把工作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区域)。这些决策是积极地管理不同的业务、专有技术和生产能力,为企业开辟多种发展路径,让企业能够与合作者、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能够进行多方面的、协作性的创新。全球整合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李婕一一总结:

1.全球化机遇

全世界这么多人在获得生产过程和进入市场方面的机会越来越平等,这就意味着贸易量要大得多,同时竞争也激烈得多。向全球整合企业转型是驱动当今大多数商务决策的考虑因素,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公司,都必须进行投资,改善基本教育和培训规划。各种新型的管理技术也不可或缺。层级森严、命令加控制式的模式再也行不通了,它们阻碍了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破坏了现代工作所固有的易变不定和需要协作才能完成的本性。

2.面临的挑战

第一是技能。很明显,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这从全球更多的人能够平等进入生产过程和市场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唯一的、最为重要的竞争领域,也是多数商业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将是确保拥有高价值的技能。如果他们想保持目前的地位,国家和企业至少必须投资于教育和培训。

第二是信任。尽管产品生产和业务运营在多个国家的多个组织进行,但一个公司在管理、透明、机密、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标准都必须保持一致。我们需要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之间建立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建立信任的新方式。这意味着组织文化将发生巨大变化,多样化的企业和社会组成部分之间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及在管理复杂的市场时将需要新的标准。

第三是运营有效性。运营有效性虽然能够促进业绩,但它不能持久,因为竞争对手会纷纷仿效,运营有效性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全球整合企业关注以何种方式提供服务,这正是一个运营有效性的概念。如果要以此作为公司战略,那么,它将就不得不考虑,在费尽心力成为一个全球整合企业之后,能将这一运营有效性的优势持续多久。

第四是人才。鉴于公司的经营模式日益分散化,那么就要考虑怎样才能维持人们对这种模式公司的信任。公司必须以超越国家和组织边界的共有价值观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培养信任的新办法来增加人们对一个职能部门、企业或国家内部的等级制度的信心。

第五是知识产权。如果全世界不切实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一方面,盗版会剥夺了发明者的合法权利,使其丧失了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司及其伙伴、供应商及客户间的协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难以在现代创新活动以及技术和经营模式整合中充分发挥优势,全球整合经济的巨大创新潜力就会被稀释。

样本二:美国梦

如果说IBM是全球整合企业的首航者,那么美国无疑是全球整合国家的样本。全球整合,几乎贯穿着美国的全部历史。美国的道路与梦想,实质上就是一部整合全球的国家史。

1620年,一条名为“五月花”号的小渔船满载着102人,驶向了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他们中间除了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之外,还有着种种原因必须马上离开不列颠的人们,包括破产者、流浪者等因各种原因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找不到自己定位或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如果说IBM是全球整合企业的首航者,那么美国无疑是全球整合国家的样本。

缺水、缺粮、困乏,而新的大陆和新的家园已经在望。这时候,船反而暂停了,船上的成年男子不断低声讨论着:我们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依靠什么,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

最后,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达成了一致,内容是:

……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它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在此地基上,美国上下开启了一条有效的资源整合之路,使得自己迅速成长、壮大,短短二百多年就跃居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不过在19世纪中上叶之前,英国人瞧不起美国人,批评他们只会模仿英国技术,那时,英国文学作品的盗版在美国遍地都是。

但在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上,美国的麦考密克收割机、科尔特左轮手枪等先进实用技术却令英国人很酸。美国人并没有止于模仿,在这块重生之地,大量移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美国得以享用并升华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迅速完成工业革命。

1860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解决了蓄奴问题。当南北方被打通时,一派自由清新无边界之气同样福祉南方,为美国各种资源的整合扫清了障碍。在日益强大的中央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这是一次开发过程,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维也纳和会讽刺画1815年这幅作品表现了维也纳会议的全部信息:与会者的各怀心机和丑恶嘴脸,分别代表奥、普、俄、英各势力团体在此次和会中的既得利益,以及画面最右边跳蚤一样加入进来的法国代表查尔斯·塔列兰的急切。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这是帝国整合世界的一次妥协。

美国还不断为资源能有效合理配置提供制度性保障,一切皆可以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得到印证。菲利斯大转盘、爱迪生真空电灯、柯达胶卷等现代技术让游客大饱眼福,埃里克·拉森称其为“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使各种社会资源在有形之手下得到强有力的整合,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损失惨重。新上任的罗斯福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资源由两只手整合,效率大大加强,美国逐步走出困境。

接下来美国以二战为契机,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美国正是这样,从整合国内到整合国外,而使自己最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进入到“9·11”后,美国对资源整合一词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和阐释。2002年4月22日,在一次关于对外政策的讲演中,理查德·哈斯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整合主义”,哈斯对此的解释是,在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将其他国家和组织整合起来,以便能够保护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平、繁荣和正义。

这意味着,美国开始将整合由潜意识的、不成形的谋略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美国的整合渗透在各个层面,不仅外交,而且内政,如强调“良政”、“法制”、“开放贸易”等,为整合做好了“平台服务”。规劝其他大国在诸如反恐、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支持自由贸易、民主、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一致,通过整合世界来达到一己之愿。哈斯赤裸裸地宣称,整合就是要将它们锁定在这些政策中,然后用机制来进一步将它们更加紧密地规制起来。

美国的“整合主义”好处即来,当美国伸出“橄榄枝”时,其他大国就势向美国靠拢,美国由此缔造了以其为主导的,大国高层外交异常活跃,“热线”联系空前频繁,双边和多边接触、磋商更加紧密的世界“好日子”。事实上,这一切的实现,不过是美国“按照自己的喜好(旨在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乃至价值体系的世界秩序,包含了防务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全面的内容,而且是坚决排斥异己力量的扩张性政策),整合了一下各国而已”。

当美国津津乐道于“整合主义”时,它对整合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美国的整合开始渗透在各个层面,不仅外交,而且内政,如强调“良政”、“法制”、“开放贸易”等,为整合做好了“平台服务”。

2007年4月10日,美国外交协会出台报告:《美中关系:正面的议题,负责的道路》,提出了超越接触的整合战略,希望美国在共同关注的问题上接触中国;将中国纳入社会、贸易和人权的国际机制的结构当中;同时抵消中国增长的军事力量,意图将中国整合进国际社会,使中国成为全球负责任的一分子。当然这一切,都是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利益为前提的——试问当全球一切游刃于自己的股掌之间,美国不强大已不可能。

以美国整合中东为例。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开始了对中东打碎、重建再整合的剧本。

首先,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直接运用军事变更反美政权,培植亲美政权。

其次,美国通过扩大外援和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等倡议,鼓励中东国家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制度,推动中东国家向政治民主化轨道转变。

再次,在文化领域,美国加强宣传力度,并为改善其形象,进行文化捐助活动,于无形之中向中东国家输出美国的价值观。

而这所有整合的驱动力源自于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控制战略要地、攫取战略资源,使得中东这个“世界油库”受制于美国——这个整合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而且还可以制约依赖于国家能源供应的战略对手,整合中东体现了美国贯彻国家利益,武装推动全球整合的更大决心,实在是一箭多雕。

美国正是通过对各方的整合,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并使世界日益美国化的。美国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超级大的国家型供应链平台,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细节方面掌控着上下游国家。

样本三:“中国雁阵”与珠三角新局

全球整合风起云涌之际,区域整合更是万马奔腾。“中国雁阵”与珠三角新局不失为一部精彩的例证。

关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亚洲经济的崛起现象,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雁阵模式”,意指亚洲地区的经济腾飞,它是由日本带动,以日本为领头雁,以“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中国、印度等“人字”排开的雁阵模式。

如今,在中国内部,也已然出现了一个可称之为“中国雁阵”模式的格局。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先在南方粤闽两省展开,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此过程中承担了所谓“排头兵”的角色,来自香港的投资因此在中国大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更直接导致广东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优等生,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发动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政府施政的区域重心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长三角抓住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机遇,承接了1998—2003年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高潮中的最大部分产业及金融投资,长三角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发动机,在一些学者眼里也视它为最重要的发动机。

2005年左右开始,中国政府将施政的区域重心再度转向,决心淡化北京的经济中心角色,大力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以此带动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形成,辐射华北和东北地区。以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湾势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发动机。京津、上海、港深穗将出现一些有实力的产业整合者,以打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形式控制区域内的产业命脉。

在中央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天津之后,也许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就会有三个这样的雁阵,在北方是以京津为枢纽带动东北及华北地区,波及西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以上海为枢纽,带动江浙及长江中游地区,在南方则是港深穗走廊带动华南及西南地区。三个雁阵组成一个庞大的“中国雁阵”。

最终三大雁阵模式将不仅仅导致各自区域内投资与贸易的活跃,产业链的整合亦是必然结果,京津、上海、港深穗将出现一些有实力的产业整合者,以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形式控制区域内的产业命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区域内不同的省份和地区,亦将在市场系统内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

对于大珠江三角洲来说,2003年开年,是哪一声呼喊构成了其上空的最强音?是“整合”!是哪一种理念燃烧着粤港澳朝野有识之士的思维?是“整合”!是哪一个词汇像浪潮一样涌进我们的视野?还是“整合”!

2003年1月17日,在《粤港信息日报》上,记者张凡在《整合浪潮席卷大珠三角》一文中掩饰不住自己的欣喜,罗列了从2003年元旦后的15天里,与大珠三角区域整合相关的重磅新闻:

——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在深圳市委全体会议上表示:“广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圳要“加强与广州、香港的合作,加强与东莞、惠州、佛山、珠海以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月8日,深圳、香港方面同时宣布,深港之间的皇岗口岸将从本月27日零时起正式实施旅客24小时通关。

——同一天,“大佛山”挂牌,原佛山市下属所有县级市一步到位全部改为区,其中就包括“广东四小虎”中的两只“虎”——南海和顺德,空前的整合力度,使珠三角西岸的城市生态全盘改观。

——还是同一天,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专节论述“加快珠三角经济融合”。他表示,香港将强化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建立合理和规范的分工,共同拓展业务。香港将争取在2005年下半年开通深港西部通道。董建华还强调,珠江口以西地区,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港府将与广东、澳门方面协调,加快港珠澳大桥的筹建。

——1月13日,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广东省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整合珠三角,构建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有消息说,广东省政府已开始重新规划珠三角,基建等5个新规划月初已获原则通过。

——1月14日,广东省计委主任黄伟鸿在省人大会议上向传媒表示,广东省政府非常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计划,欢迎各路投资者投资建桥。同日,深圳高层宣布联通深港两地的深圳湾大桥将于年中动工。

——1月15日,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正面表态:省府支持深圳撤销“二线关”……

互补、合作、跨区基建、区划重组,短短15天,一股强大的核聚变正在加速度释放,这充分显示了大珠三角各地在区域整合方面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这显然与来自长三角的巨大竞争压力有关。近年来随着长三角的崛起,在上海和它周边的苏州等腹地形成了清晰的产业分工。反观大珠三角,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区域内的整合与协调力度机制不完善,珠三角地区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甚至无序竞争的状况,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逐渐落后于长三角。

现在,转机终于到来。首先,以往长期被自我优越感所陶醉,对内地伙伴持戒备态度的香港,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重新审视自身定位,认识到还是要通过金融商贸等服务业而非信息科技来振兴香港,“融入珠三角”成为近期香港朝野最强烈的呼声。同时,过去一直凭着特殊地位独来独往,与珠三角城市“家族”相游离的深圳,随着特殊政策优势的丧失,也日益感到必须与珠三角“家族”内的其他成员达成合作,才能以整体力量与长三角一争高下。

恰在此时,广州由于“三年一中变”的成功而奠定了一度受到动摇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大南沙的开发,更显示出独特的区位优势,各方对广州城市定位的非议大为减少。多种因素合力,香港—深圳—东莞—惠州作为珠三角东岸的产业共同体,是产业上下游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圈。使困扰大珠三角多年的龙头之争趋于淡化。

龙头之争淡出决策主流,使区域整合出现历史性的转折。一个品字形的棋局开始在珠三角显现:北部是大广州,西岸是大佛山,东岸是走向紧密关系的深圳香港,大珠三角以局部整合为突破走向全面整合的态势已经隐隐可见。

事实上,产业研究者早就指出,香港—深圳—东莞—惠州作为珠三角东岸的产业共同体,是产业上下游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圈,这既包括IT产业链,也包括家具、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链。

港深都市圈和广佛都市圈正在展开的良性竞合,正是大珠三角区域整合在近两年的最新变局。

2008年底,面对来势汹汹的企业倒闭潮,广东省政府更寄希望于整合珠三角经济圈,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与港澳经济的一体化,以复苏作为“中国引擎”的珠三角经济。

为此,广东省政府将珠三角区域城市圈的经济整合及一体化确定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在产业布局上解决产业结构雷同问题,整合基础设施以解决包括港口、机场以及高速路网、电厂等设施重复建设问题,在珠三角范围实现包括人才、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通过推进珠三角区域城市的合作,对外是带动环珠三角,对内则是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要以此作为考虑区域合作问题的关键,在东岸是优化珠江口地区功能布局,西岸则是要提升发展水平。

三个城市圈的各个城市,通过签署《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大都确定了诸如区域规划协调、基础设施一体化、主动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的扩张与城市功能的辐射、产业错位发展、环保标准统一、产学研资源共享、应急处理共商以及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合作重点。

实际上,珠三角城市群整合的脚步在行政区划上开始显现。珠三角曾有几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最大的当属南海、顺德撤市设区,并入佛山;接着又有惠阳市撤市设区,成为惠州的市区。而在早些时候,新会市也成了江门的一个区。这是为了形成更顺畅的交通、更齐备的配套和更完整的产业链条,使珠三角提升到更高的平台。

而据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并为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一直做研究、参谋工作的中山大学教授魏清泉透露,这样的调整还将继续,但不只是“并”,还有根据实际情况的“拆”。如东莞的虎门、长安、常平一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中等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发展架构,而行政级别却只是镇,管理与发展不配套,发生了错位,计划取消镇、改镇设市。

整合珠三角,除调整行政区划外,还要打破地域界限,统一布局,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广东省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心城市明确定位之后,广东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安排将根据不同城市有所倾斜。比如,深圳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与香港的衔接方面,如西部通道、皇岗口岸等,深圳地铁也要衔接香港机场,将来可能是深圳地铁连接香港地铁,与宝安机场连接起来;广州则主要加强机场、轻轨、地铁等中心城市的配套建设。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方面,加快建设以广州为轴心,以广深、广珠经济带为主轴,以广州至惠州、广州至恩平、广州至肇庆、广州至从化为发展轴,向整个珠江三角洲辐射的网络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与珠三角规划同一天发布的新闻是,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推荐方案出台。该方案共有14条线路共555公里,全部建成后,不但广州市都市区范围内可纳入线网30分钟时空圈内,南沙、顺德、佛山、南海、东莞等地也可纳入1小时时空圈内。

“现在三个经济圈的整合已经开始启动,首先是小的次区域的整合,比如交通规划的对接,打通断头路。同时一些大的整合也在开展,比如区域的产业调整规划等等。”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成建三说。

按照规划,深莞惠主要发展IT及电子信息产业;广佛肇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而珠西三城市则主要发展临海临江工业。

成建三透露,在产业整合及发展方面,广东省将会有一些规划出来,明确将要建设世界性的IT产业基地等等,同时在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尽力培育及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以此来提高整个珠三角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香港的财团,以及广东将来必然会涌现的诸多有实力的财团,将会是整个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者,这些大型公司以香港、深圳、广州为基地,首先是在东南亚,当然也在全球纵横驰骋,成为中国这个全球性大国的形象代言人。

同时港深穗走廊除了在中国内部向北作用于泛珠三角,还要向南作用于东南亚地区,成为整个东南亚板块的CBD。我们也许可以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

同类推荐
  •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安全运行的总体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等。
  •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本书内容包括:住宅经济理论述评、住宅需求、住宅的供给、住宅的价格、住宅市场与投机、土地财政与管制失灵、普通住宅的政府管制、其他住宅的政府管制等。
  • 新个人所得税实务操作与筹划技巧

    新个人所得税实务操作与筹划技巧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从纳税实务操作与税收筹划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 巧学出纳有窍门

    巧学出纳有窍门

    本书共分为7章,讲解了出纳工作必备的会计知识、出纳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并通过实例阐述了现金的收支及管理,介绍了管理银行账户和进行银行结算,以及企业相关的工商税务实务问题。
  •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文化概述、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和功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型与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优化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或模式等。
热门推荐
  • 昨夜玄风

    昨夜玄风

    她是身世扑朔的一代女皇,他是城府心机的复仇质子。炼狱般的明争暗斗,一切孽缘,竟源自于一座神秘古阁——玄风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迷茫混沌的尘世间,谁,能够寻千里,回首阑珊处的觉悟?
  • 爹地,妈咪还未婚

    爹地,妈咪还未婚

    五年前,还是小小公务员的他求婚被拒;五年前,尚是大学生的她表白未果。同样的时间地点,他和她,各自失意着;阴差阳错,酒精燃烧着情欲。五年后,他是新任市长,她是未婚妈妈;意外邂逅,爱情将会怎样进行?
  •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星女人不能嫁的火星男人

    金星女人不能嫁的火星男人

    婚姻来自爱情,但是光靠爱情是无法保证完美的婚姻的。在Mr.Right和Mr.Now之间或许你会难以抉择,但是康诺神甫会教你怎么做。
  • 庶女倾心

    庶女倾心

    前世,夫君被嫡姐所抢,正妃之位被夺,产子那日,还被逼死。重生回到五年前,她要改变一切,我的命运不由天定,就算逆天,我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夺我所有,抢我所爱,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好过的,嫡姐既然你要抢夺正妃之位,那么就让给你吧,我要成为皇上的贵妃,看是你王妃大,还是我贵妃大?爱恨情仇终究是空,姐妹斗,且看谁会笑到最后。
  • 大小姐的秘密保镖

    大小姐的秘密保镖

    孟浩天,E组织的顶级杀手,狂放不羁,身手超凡。温柔恬静的何昕,天生盲疾,内心自卑,喜欢孟浩天却不敢表达。孟浩天想要治好何昕的眼盲,又要保护大小姐脾气的集团总裁方琼,遭遇突变,周围的一切全部变得扑朔迷离,分不清敌我,努力追寻正义。孟浩天为了揭露身世之谜,与血影杀手组织对抗,保护华夏国土……
  • 唯我仙王

    唯我仙王

    曾经最为耀眼的神坛之子曾经无数人为之倾倒的绝世天才曾经可以登临武道巅峰不朽存在如今却从神坛之上跌落,沦为凡人……
  • 择日再亡

    择日再亡

    苏晨意外来到二十年之后,却发现这个时代的地球已处于末世废土。上海和东京等大型都市都已沉入海底,人们依靠打捞海底废弃的物资为生,真正主宰着地球的变成了那些变异怪物。更令他意外的是自己昔日的诸多同学已成了一方霸主,连以前温柔胆小的妹妹也成了绝世高手。“二十年后的我……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 无败神装

    无败神装

    2年B班,苏言同学,你好!请问是什么促使你在课堂上对着美丽的老师打耳光?这个问题我可以选着不回答吗?当然可以!你有权保持缄默,但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刊登在圣天日报上宣传一百遍啊!一百遍!!!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啊!…….这个?……那个!我的梦想是脚踏五彩祥云,身披幻兽铠甲,战尽天下英雄,只求无败!屠尽远古凶兽,只求无败!…….现实点不装B我们还是好朋友!好吧!我说实话,我的梦想是脚踏五彩祥云,身披幻兽铠甲,有朝一日对着曾经打我耳光的老师猛煽耳光,已报她打我五百遍耳光之仇!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我会将你还想打老师耳光的事情刊登在圣天日报上一百遍啊!一百遍!!!
  •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