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郁郁不得志已有好多年了。
鬼谷出来的那帮同学,除了庞涓出道比较顺一点外,其他人都是磕磕碰碰的。
苏秦是这样,张仪也是如此。
张仪老家在魏国,也是贫农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离开鬼谷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自谋生路。张仪的第一家求职单位是魏国政府。当他衣衫褴褛、战战兢兢地站在魏惠王面前表示要帮助后者成就帝王霸业时,魏惠王不由自主地笑了。
一般来说,魏惠王不轻易笑的。
他只对有趣的人笑。
当然还有不自量力者。
在他眼里,张仪就是不自量力者。
所以魏惠王笑了。
笑得那叫一个气喘吁吁。
张仪在魏惠王气喘吁吁的狂笑声中落荒而逃,就像当年苏秦狼狈地离开洛阳一样。
很快地,张仪又出现在楚国政府的大门口。
唉,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从一个大门口走向另一个大门口,然后尝试去推开它。
这一次,楚国的大门被张仪推开了一条小缝——楚相国昭阳收留了他,让他做一名门下客。
门下客是什么?那只是比仆人强上那么一点儿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
昭阳有几百名门下客,却只有几位门上客——“门下客”和“门上客”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很多门下客穷其一生也不能成为门上客。
张仪却不信这个邪,他相信自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门上客,进而影响昭阳乃至于楚国的政局。
这是他人生抱负的开始,张仪对此充满期待。
但是,一块玉打碎了他的人生期待。
玉叫“和氏玉”,说起来也是人间极品了。
当时这块人间极品玉在赤山出现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发一言。
因为它的气质。
不错,玉也是有气质的。
那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气质。
那是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气质。
在一片鸦雀无声中,昭阳志满意得地笑了。
昭阳的笑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是玉的主人。
他今天带领同志们来赤山游玩,主要目的不是观景,而是观玉。
他要同志们都体会一下美玉在手的温润感,顺便表达一下对他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的景仰之情——和氏玉是楚威王所赐。楚威王之所以会赐他这块人间极品玉,实在是因为他功莫大焉:昭阳亲自带兵灭越败魏,大大提升了楚国的国际影响力。
于是在场的人个个赞不绝口。
对“和氏玉”,更是对昭阳,说他简直就是楚国的大救星。
昭阳陶醉了。
陶醉的昭阳觉得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但是,一条大鱼出现了。
事后昭阳才知道,这是一条预示凶兆的大鱼。它在赤山脚下的深潭凶狠地跃起,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人人目瞪口呆。
人人不知所措。
大鱼有一丈多长,鱼身怪异,令人顿生恐怖之感。
几分钟后,怪鱼消失。与它同时消失的还有那块人间极品玉。
因为怪鱼出现,原来有序传看“和氏玉”的人群一度出现了混乱。等怪鱼消失后,谁都搞不清楚那块玉传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昭阳的脸“刷”地白了。
兹事体大,兹事体大啊。
于是人人自危。人人自证清白。
每个人看上去都很无辜,同时以狐疑的眼光射向他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伸出了双手,表示自己空空如也。
只有一个人例外。
张仪。
因为他根本就没接触过“和氏玉”,所以他没有伸出双手。
的确,作为一个门下客,是没有资格传看这块美玉的。
尽管如此,昭阳却向他射来了狐疑的目光。
原因只有一个——张仪太穷了。
穷得让人怀疑他不做小偷是不正常的。并且除了张仪之外,举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难不成他们是小偷唯独你张仪是清白的?
昭阳的目光不再狐疑了。
开始愤怒。
在昭阳愤怒的目光下,张仪不知所措、战战兢兢。他很快明白:自己大难临头了。
张仪没有死。
尽管昭阳下令将他往死里打,张仪却始终奄奄一息,对这人间流连不已,不肯离去。
昭阳只得放了这个人。
毕竟没有证据在手。“和氏玉”在昙花一现之后,再也不见踪影。昭阳贵为国相,也不好过分地搞刑讯逼供——张仪由此被抬回了家中。
张仪老婆见状哭得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她对张仪说了很多类似于苏秦老母说过的话,希望她这个不务正业的老公从此安居务农,别“富贵舌中求”。
但是张仪张开了嘴巴。
张仪之所以张开嘴巴是让他老婆看一看自己的舌头是否还在。张仪说:只要舌头在,本钱就在。他这辈子,注定是要“富贵舌中求”了。
张仪老婆傻傻地看着张仪那根坚强而百折不挠的舌头,觉得自己的下半生,完全没有指靠了。
搞他,搞他,搞死苏秦!
张仪重新回到魏国寻找机会。
毫无疑问,魏国还是没有他立足的空间。就在此样,他听说了他的同学苏秦在赵国混得不错的消息。
消息是贾舍人告诉他的。
当时贾舍人从赵国来魏国做生意,“恰好”碰到了张仪。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贾舍人是苏秦派到魏国去专程通知张仪这个消息的,目的就是要把张仪吸引到赵国去见他。
张仪果然迫不及待了。虽然“苟富贵,毋相忘”这句话要在几百年之后才从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嘴里说出来,但张仪却早已心存此念了。
他断定苏秦同样会心存此念——他俩之间,谁跟谁啊?!
张仪就这样来到了赵国。
他是搭贾舍人的便车过去的。贾舍人大方,一路上把张仪的吃住行都给包了。
张仪觉得,他人生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苏秦则是他春天里的太阳,照得他全身暖洋洋的。
但很快,张仪就失望了。
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春天里的阳光,而是领教了冬天的严寒——苏秦同学没有接见他。
当然,此时的苏秦同学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一时不接见他也是情有可原,可要命的是,十天时间过去了,苏秦的相国府对他依然是大门紧闭。
在这十天里,张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相国府门外徘徊,幻想着会在某时某刻苏大相国从里面走出来,满面春风地将他迎进去。
没有。
这十天是冷冰冰的十天,是张仪怒火逐渐高涨的十天。
但他不敢发怒,不敢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地闯将进去揪住苏秦的狗头一顿臭骂。如果是这样的话,毫无疑问他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消失了。
他决定忍辱负重。
第十一天的时候,他的忍辱负重有了回报:相国府的大门徐徐打开了。有门卫出来告诉他——苏秦同学要接见他。
张仪笑了。
这是苦尽甘来的笑,不过这样充满沧桑感的笑并没有保持多久。
因为冷落。
苏秦对他的冷落。
苏秦传出话来,不允许张仪从中门进来,只允许他从旁边佣人、门仆出入的小门进去见他。给出的理由是张仪草民一个,不配从中门进来。
张仪苦尽甘来的笑就是在这个时候凝固的。
不过,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沉默地从苏秦给他指定的那个小门进去了。
进去之后,张仪发现,他的屈辱才刚刚开始:他被指定站在大院当中,不许乱说乱动。苏秦则在府内欢歌笑语,与客人聊天。
张仪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三个小时。这期间,没人理他。
就当他是空气。
就当他是垃圾。
个个掩鼻而过,窃笑不语。
中午的时候,张仪才得到通知,苏秦答应见他了。
等张仪摇摇晃晃地走到苏秦面前时,他再一次心寒地发现:苏秦冷漠地坐在一张国师椅上,看他走近,根本没有站起来寒暄的意思。
当然,即便到这时,张仪心头最后那根底线还是没有被突破——他希望苏秦能将自己引荐给赵肃侯,只要这个目的能达到,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什么叫忍辱负重,这他奶奶的叫忍辱负重啊!
很遗憾,张仪的目的没有达到。
苏秦拒绝了他的请求,同时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子志衰才退,不能有为,贻累于荐举之人。
正是这样的一句话突破了张仪心头最后的底线——他奶奶的,我不装孙子了,爱谁谁!
他甚至摔掉了苏秦施舍给他的一些钱,昂首挺胸地离开了相国府。
在离开相国府的那一刹那,张仪突然找到了自己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往秦国去,往秦国去,搞他,搞他,搞死苏秦!
谜底很伤感
张仪要投奔秦国完全是仇恨使然。
他要借助一个国家的力量以浇胸中块垒。
当今世界,七国之中唯秦最强。要打败赵国以达到羞辱苏秦的目的,只有秦国才有这个能力。
但是张仪寸步难行。
他没钱了。
在赵国的这些日子,没有了他人的资助,张仪过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
由于没付房钱他甚至出不了旅店。
张仪原以为,这点小钱是不足挂齿的——有老同学苏秦在,还怕付不起房钱吗?
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他又一气之下把苏秦施舍给他的那些钱扔掉了,所以穷困潦倒的张仪也就出不了旅店了。
他被店老板扣作了人质,除非有人出来为他付清房钱。
张仪闭上了眼睛。
那叫一个心灰意冷。
那叫一个万念俱灰。
在这陌生的赵国,谁肯出钱赎他呢?苏秦吗?想都不要想。
苏秦确实没来。
另一个人来了。
贾舍人。
贾舍人总是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该消失的时候消失。毫无疑问,他是张仪的大救星。
他不仅替张仪付清了房钱,还陪他一路向西,去往秦国。
事实上贾舍人做的远不止这些:他甚至出钱包装了张仪,让他看上去很好很强大,一点也不盲流。另外,贾舍人还出重金贿赂秦惠文王身边的人,让他们在秦惠文王面前替张仪美言。
就这样,张仪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了秦惠文王面前。
见到了传说中的张仪,惠文王就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人,恶狠狠地抓住这个人。
因为他再也不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