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8700000016

第16章 “国如用我何妨死”

南京大屠杀后,父亲曾决意上山打游击。但请缨无路,他把爱国热忱和一腔孤愤书于纸上,写下大量半真人真事的抗日游击小说。

父亲于1934年冬由北平到南京有感而赋诗云:

不必功名等白头,早将心迹托浮鸥。国如用我何妨死,事总因人大可羞。腹俭已遭家室累,卖文还作稻粱谋。凭栏无限忧时泪,如此湖山号莫愁。

诗言志,这些掷地作金石声的诗句,就是父亲的心志,为了国家民族,他愿意牺牲一切,情愿投笔从戎,战死播场,马革裹尸!这并不是书生的浪漫情怀,而是父亲身体力行真正去做的事!《南京人报》被迫停刊后,父亲于1937年底,把全家迁往故乡安徽潜山,安顿好了以后,他抛弃了全部家产和事业,还有他多年精心收集、视如珍宝的书籍和资料,停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和《南京人报》,为了抗日,他毁家纾难,手提一只行李箱,只身入川。途经武汉时,我的四叔张牧野先生押运着装有《南京人报》的机器、铅字的木船,也到了武汉。父亲原来的计划是入川到重庆,或是复刊,或是把机器卖掉还债。可是在武汉,他看到许多爱国有心而又报国无门的人,内心充满愤慨和无奈。这时又传来了南京大屠杀的消息,父亲在震惊中更感到无比的愤怒!他虽然是无权无势的布衣,“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他有爱国的赤诚,浩然的正气,他要用可以调动的一切,投身到抗日洪流中。我的四叔劝父亲,干脆把《南京人报》的机器扔了,回故乡大别山打游击去!我的四叔虽是学艺术的,终日和点、染、皴打交道,但并非留长发穿怪衣不拘形迹的艺术家,他习过武术,练就了一身好拳脚,还保留了“将门之后”的豪气,“七七”事变时,他正在天津,参加了天津民众抗日的保安团,和日本侵略军进行过肉搏战,可以说是已经着过“杀敌的经验”。同时,武汉也聚集了不少家乡青年,他们都愿意回到家乡亲手杀敌,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的祖国。可是他们希望有些声望的父亲出面协助,好使他们能够名正言顺回家乡抗日。

这个建议,使父亲枰然心动,他想到家乡大别山层峦叠嶂,林密山险,正是打游击与敌人周旋的好地方。“国如用我何妨死”,这个愿望和诺言可以实现了,他愿意用他的声望和影响,号召组织一大批爱国靑年,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父亲虽已是43岁的年纪了,但他仍然热血沸腾了,他兴奋地同意了四叔与家乡青年的请求,他毅然决然地要投笔从戎,扔掉笔杆拿起枪杆。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父亲用他的名义亲笔写了个呈文交给当时国民政府的第六部,请认可他们的这个行动,并写明了他们不要钱,也不要枪弹,就只要第六部的认可,免得家乡人误会。呈文是递上去了,结果呢?被拒绝了!

父亲请缨无路,简直为爱国而发了狂,所以父亲入川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叫《疯狂》,就是他这种愤慨心情的发泄。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连载时受到各方面的掣肘,下笔出言,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最后写成的与原意已有很大的出入,父亲自己对此书是不满意的。我的四叔不管这一套,硬是回到家乡,在潜山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数年的游击战。父亲曾根据这支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写了一部小说《巷战之夜》,其中的景物、地名都是真实的。

事隔多年,听母亲打趣父亲这段“投笔从戎”的往事时,我们实在想象不出父亲架上老花眼镜,手托步枪的情景,不免掩口葫芦,忍俊不禁,但是看到父亲那斑白的头发,笑而不答的清瞿面孔,我们笑不出来了,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父亲在武汉时,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书。那就是恰逢“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父亲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他欣然从命。这在他是破天荒的,因为在此以前,他都是愿作“超人”,从不做官,从不参加任何党派,也从不参加任何文学团体,但是为了民族大计,为了抗日,他改变了自己过去的主张。

由于报国无门,父亲把爱国热忱及一腔孤愤,全都书之于纸上,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的抗日游击战小说,他是个“百分之百”的书生,对于军事又是个“百分之百”的外行,为了写好游击战小说,他积极地搜罗材料,并向打过游击战的朋友请教,而且《新华日报》的资料室,允许父亲任意索观有关文件。抗战初期父亲写的抗日游击战争小说有:《红花港》(发表于香港《立报》)、《潜山血》(未完篇)、《前线的安徽,安徽的前线》(发表于《立煌皖报》)、《游击队》(发表于汉口版的《申报》)以及前文说过的《巷战之夜》。

在短短的一两年内,父亲居然写出了这么多的有关游击战的小说,实在令人敬佩,尤其是《巷战之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父亲写小说从来都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综合概括,提炼升华,在他写的一百多部长、中篇小说中,都是以生活为依据,然后进行艺术创作,但是《巷战之夜》和《大江东去》却是个例外,这两部书都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加工的“半真人真事”的作品。

《巷战之夜》写于1939年,是应张慧剑叔之约而做的,那时他还未到重庆《新民报》工作,《新民报》“三张”尚未大会师。因友谊之故,父亲是不能不写的,所以就写了这部《巷战之夜》,连载于慧剑叔主编的重庆《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上。初名《冲锋》,次年江西《上饶日报》转载,易名为《天津卫》。前一书名突出的是故事中的冲锋情节,后一书名则侧重于军民同心协力保卫天津的事实。在北方,人们沿袭历史的习惯,称天津市为“天津卫”,而不是说天津市,因而《天津卫》与“天津卫”,是巧妙的双关语。1942年,该书出版单行本时,抗战已进入第5个年头,大后方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使父亲痛心疾首,于是他又增写了第1章与第14章,极力加强对“夜”的描写和渲染,从夜的巷战开始,到不是巷战的“巷战”之夜结束,首尾遥相呼应,使读者在振奋激辑之后,又掩卷叹息,对比鲜明,令人深思!

《巷战之夜》的主人公张竞存的原型,就是我的四叔张牧野先生,书中的故事,都是我四叔亲身经历的。他原来在北平协助父亲办“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任教务主任兼国画系教师,他本来是学美术的,自然是驾轻就熟,俗语说的“熟门热道”之谓也。1935年父亲被迫停办了“北华美专”,南迁以后,四叔即迁往天津。1937年7月28日,日寇侵略军将罪恶的战火燃向天津。此时四叔己将四婶及儿女送往南方,只身一人留在天津,他亲眼看到了日寇肆无忌惮地屠杀中国民众,这令人发指的暴行使他愤怒,也使他热血沸腾!于是他动员了本胡同的居民,和29军的爱国战士一起,展开了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巷战。四叔虽然是学艺术的,但是他自幼喜爱拳棒,在北平求学时,曾向著名拳师丁才老师、李四爷学过拳术、棍棒,可说是武功精湛。在巷战中,他挥舞战刀,英勇杀敌,虽然身受重伤,仍然奋不顾身。在这场战斗中,军民同仇敌忾,手刃寇兵无数,取得了大快人心的胜利!

《巷战之夜》是根据我的四叔口述的亲身经历,父亲加以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本书采用倒叙手法,第1章“周年纪念”,是在夜色中一支安徽潜山游击队正整装待发:

游击健儿,穿过了四周的树林,在庄屋门口的打稻场上集合着。这稻场上并没有别的声音,只是稻场外的水塘,青蛙像放着田缺口一般,来了个千头大合唱。它们不知道有战争,照常地唱着大自然之曲。不完全的月亮,钻出了云片,在十丈高的大樟树头上,偷窥着水塘与庄屋。在她偷窺之下,不怎么明亮的月光,照见了稻场上有几十个人,成排坐在地面休息。除了蛙曲,依然没有其他的声音,可想到这些人的沉默。水塘里的白荷花,被露水润湿了,正散布着清香。清香环绕在每个人的头上。

月色苍茫中,有人发言了:“各位同志,在去年今夜以前,我还是个教书先生,不解得打架,更不解得杀人,自从去年今夜在天津五马路上巷战之后,我换了一个人,锻炼出了我全身的气力,也锻炼出了我全副的胆量。这个故事,我已经给各位说过好几次了,无需我再说。但今天晚上,值得再提一声的,便是个周年纪念。今夜是我荣誉之夜。”

多么美好的月色,多么美好的荷香,多么美好的蛙曲,衬托出令人陶醉的静谧,殊不知在这美好的天籁孕育下,却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正义之战!在待战之前,主人公说的“周年纪念”,是个什么荣誉的周年纪念呢!自然给读者制造了一个悬念。原来这支游击队正是要去袭击潜山县的大镇源潭铺。在取得了袭击的胜利后,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游击队支队长想到:

去年今夜此时,正夹了皮包,预备离开天津,而敌机已开始丢弹了。此身未死,留得今夜,又报了一回仇,明年今夜,也许回到了天津吧?他昂头四顾大别山巍峨的影子,已在北边天脚涌出,一切大地上的低矮影子,都向大别山潜伏着。自己的队本部就在那巍峨的影子上,此时看来,仿佛那山也雄赳赳有得色了。

回看留給敌人的那焰火,还是在遥远的墙上,向上冒着成团的红烟,也像很高兴地恭祝他这个周年纪念。

读者要知道这个纪念的本事吗?下面就是。

在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张竞存,如何在保卫民族生存关头,在血与火、生与死的锤炼中,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抗日战士。由于这是四叔亲身战斗过的事,他多次向父亲详尽地讲述过,连细枝末节,也都绘声绘色地描摹,所以父亲写来格外真实具体,自然感人。书中的抗日“英雄”,并不是超凡脱俗的高人,而是一些拉胶皮车的仆役、做小买卖的商贩和下级军官等。父亲在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小马、小三子、杨老七、酱肘子铺掌柜、李排长、周班长等普通人的形象,令人信服地看到了这些有血有肉的平头百姓和兵士,在战火的冶炼中,逐步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凡夫俗子”,在捍卫自己的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的最后关头,用鲜血书写了震撼世界、永不磨灭的大字:“天津永远是我们的!”

但是令人愤慨和遗憾的是,书的末章《二周年纪念》,却是另一番情景,仍然是“夜”,仍然是这一天:第一个这一天,是在夜色苍茫中的巷战,第二个这一天,是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地偷袭,第三个这一天呢?主人公张竞存辗转来到了战时陪都重庆,在夜色下是万家灯火,他看到、听到的却是歌女彩唱《玉堂春》,酒楼宴饮,划拳猜酒;小巷深处,花园小楼,哗啦啦洗牌声响,正是“隔巷对峙,夜战正酣”的“巷战”。感慨系之的张竞存,和朋友“慢步向前走”:

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迎面而来。先是一丛灯火之光涌入眼帘。随后便看到一乘凉轿。正是刚才去的那妇人,她又转来了。这巷子颇窄,只有三四尺阔,两下相逢,无可让的。那朋友警觉,将背贴墙站了,尽量地让出空间。竞存初来此地,不曾懂得规矩。只站着略偏一点。那边是闪电式行路,轿前的短装人已涌到了面前。见竞存直挺挺站着,一个拿手电筒的两手用力将他一推,嘴里喝声滾。竞存出于不意,早被推着向后一歪,脚还不曾站稳,冲锋式的轿子又冲了上来。一轿杠正碰在竞存肩上,撞得他向地面一倒。这正是石坡路面,重重的一下,碰得大腿木麻了一阵。朋友见轿子和人如飞的去了,便跑来搂抱。竞存扶着墙,慢慢爬起来,笑道:“不要紧,跌撞一下,或伤碍不到我们这战士。我是没有想到今晚还有巷战。稍微提防一点,也不至于敗在他们手上。”

然后笔锋一转,父亲借着主人公之口,向我们扔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竞存觉得今年今夜虽没有前年夜间慌乱与恐怖,也没有去年严肃与紧张,可是精神并不安宁。他久久望着月亮,心里想着,你照见过前年今夜的巷战,照见过去年今夜的巷战,也照着今年今夜——不算巷战的巷战。一切瞒不过你,你还道人世间是怎么田事。

《大江东去》写于1939年,连载于次年香港《国民日报》,1943年出版单行本时,父亲做了改写。这部书的写作背景,也是极其富有戏剧性的。1939年冬,父亲友人陈君将有东战场之行,父亲与陈君小饯于酒楼,杯匙之间,陈君谈起了南京失陷时一位年轻军人的遭遇:由于战争,此军人虽死里逃生,但妻子却弃他而去,家庭遭到破坏。陈君问父亲可否将其写成一部小说。父亲认为故事良好,若能配合京沪线的战争惨烈及南京屠城之惨,将不失为有时代性的小说,所以就答应下来。但是父亲却迟迟未能动笔,因为他不熟悉战场,不能贸然去写。过了半年,邻居家来了两位军人,夏夜纳凉,聊天时常常谈及战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亲从聊天中获得了有关战场方面的军事知识,于是就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写了这部《大江东去》。由于当时英、日尚未宣战,所以还不能畅所欲言地揭露日军暴行,父亲原来设想的京沪战役及南京大屠杀都不能如实描绘,父亲自认为写得不痛快。谁知事有凑巧,1941年冬,一位朋友刘君约父亲去酒楼见面,并在函约中“卖了个关子”,告诉父亲千万别爽约,告诉父亲去了会有奇遇,父亲在半信半疑中欣然前往。到了酒楼,座上有一年轻军人,风姿英爽,很是健谈,刘君笑着介绍:此君与君所写《大江东去》主角,正二而一,彼即是此君,此君便是彼,而其在南京守城之战时,且参与光华门之役。父亲乘便问其光华门战役情况,某君慷慨唏嘘详述南京失陷惨状,尤其是某班长以一手榴弹挽救危城的壮举,某君说来绘声绘色,令父亲兴奋不已,当即便对某君说,如果《大江东去》出单行本,一定要将日军令人发指的屠城罪行及光华门之役中国军民的英勇行为,增写进书中。果然第二年新民报社要将此书付梓,父亲将存稿校阅一遍,删去了原稿13至16回及17回之半回,而增写了光华门之役及日军屠城的惨状,父亲从来写书都是根据生活而进行创作的,而《大江东去》则虚构成分很少。他在序言中说:“则其地名人名,即虚构亦不写出。因吾人尚未回南京之前,此等地名人名,或亦有未便写出者。纪念某班长之壮烈,国家将来自有恤典在,彼决不与草木腐。此间不实亦无妨。更就整个小说言,正如舞台上之戏剧,自不同于社会事实。若必一一加以索隐,则如伦敦小儿向某街索福尔摩斯而访之矣,不亦可笑乎?”

《大江东去》在连载时,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出了单行本后,更是洛阳纸贵,不胫而走。在当时的抗战文学作品中,发行量是最大的。需要大书而特书的则是,父亲以无比愤怒的笔触,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屠杀南京军民的血腥暴行。这些场面的如实描写,给侵略者惨无人道、嗜血成性的丑恶行径做了血淋淋、活生生的纪录。《大江东去》是首部把南京屠城这一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罪行,记录下来的文艺作品!2005年恰是抗战胜利及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虽然事隔60多年了,当我们重读《大江东去》时,仍然是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我们热爱和平,所以不忘历史,中国古训有“殷史可鉴”,所以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大江东去》及时而真实的描述,对那些想冲淡、粉饰日本侵略军侵华罪恶行径的人来说,仍然是无可辩驳的铁证!

由于《大江东去》一书的真实描述及曲折的悲欢离合,很受读者的欢迎,所以抗日胜利后,1947年,在北平的中电三厂将其改编为电影,女主角是袁美云女士饰演,拍到快结束时,由于北平的解放,这部片子未能拍完。

关于此书还有一个曾引起读者很大兴趣的问题,那就是男主人公原型是谁?我看到海内外一些涉及《大江东去》的文字,都说这是国民党元老钮永健的侄子钮先铭先生亲身之事,而且言之凿凿,不仅婚变是事实,而且为了躲避日军追杀,钮先铭藏身寺庙,假作憎人也是真。但是在父亲生前,我没有问过他,所以是真是假,我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事实,父亲和钮先生私谊不错,据说他是留法学生,文笔很好,父亲曾约他为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写过连载小说,事隔多年,书名已经忘记了,但是还依稀记得书的内容是写一位中国留法学生的罗曼史。

我最近看到一篇钮先铭先生生前在台湾发表的《我为什么写〈还俗记〉——抗战初期南京笼城战血泪史》,文中钮先生自认不讳地说《大江东去》就是写的他,附笔于此,留待有兴趣的人去考证吧。

同类推荐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一枕荒凉如旧梦

    一枕荒凉如旧梦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一枕荒凉如旧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旋、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他的《离骚》里的主人公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这位以屈原为模特的诗人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对神秘繁华的大唐盛世充满谜团,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最为隆重的一笔。他幼年熟读兵法,少年投身行伍;隋末群雄逐鹿,他与父兄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玄武门之变”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他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勤俭治国的作风更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带着景仰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千古大帝,了解隋末唐初风云变幻。
热门推荐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定要吃的家常菜288例》就是在多年來積累的美食菜譜的基礎上,加以精心策劃而形成的,适合家庭使用的新版菜譜。
  • 魔妃驾到君王快接招

    魔妃驾到君王快接招

    他是异世大陆最尊贵的君主,她是府中废材中的痴傻小姐,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一场阴谋,灵魂的穿越会让它们发生什么奇异的事情他邪笑道娘子,今天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我饿了!!饿了,饿了好啊,我现在就喂饱你,滚犊子2委屈脸,娘子这个男人是谁,我一段时间不在你就出轨了么,愤怒,,她:他是我弟弟你也要吃醋么?嬉皮笑脸,,哎呦,原来是大舅子啊,真是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尴尬脸.....
  • 灾难叛逆

    灾难叛逆

    这个叫游戏的如同一个酒吧,酒吧里,我喝着小酒,林风坐在我的后面,天正背对着我,林雪看了我一眼,还有许多人,我走了出去走到路上喝了口酒,这个酒吧?发生了许多事情也消失了许多人,我们无可挽回,那就让他消失吧......再见了我最好的兄弟,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回头,那就一往无前。天成了红色,我还记得我们一起看过夕阳,在夕阳下我还大声说我们永生永世在一起!我们还喝着酒林风你还喝醉了还说你才醉了,其实我没醉好吧,我们都醉了再见了!我的她我的未来我必须来做主。然而路上,天正还是背对着我,林风喝了一口酒,林雪还是痴痴的看着我,他们在等着我......
  • 快穿之修补时空裂缝

    快穿之修补时空裂缝

    女主被萝莉引诱到不同世界修补时空裂缝本书又名《为什么我喜欢的世界别的快穿文没有好想自己写嗷嗷嗷》1v1我还是新手写的不好有本事你咬我啊(不!)提意见啊qwq
  • 青春不说再见

    青春不说再见

    叶辰,我还是好喜欢你,叶辰,你在哪里,叶辰,谢谢你。夏梓一遍遍的默念着那个烂熟于心的名字,带着信仰来到这所高中,夏梓在学校遇见了心动的男生,交到了好朋友,却也经历了学到困难,慢慢成长,慢慢蜕变,,,,,,听,蝴蝶即将破茧而出,,,,,
  • 世界畅销儿童文学名著——小鹿斑比

    世界畅销儿童文学名著——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是奥地利作家费利克斯·萨尔腾创作的一部童话说。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快被迪斯尼拍成了名动画电影。小鹿斑比的动画形象很快在欧美地区家喻户晓,全界的少年儿童都对此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之后也引发了原的持续畅销。
  • 公主太小气

    公主太小气

    希望各位读者可以认真阅读!不论好的坏的,通通都可以提出意见!以后会努力改进!“公主?”她惊讶道,更没想到自己成为了穿越的女主角。可是公主的身份却让她爱不释手,因为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宋代,她是一个“贪钱”妹,甚至还在皇宫内开了赌场。可是却经常让被皇上派来改造她的他破坏。坏她的好事?她就要他好看,呵呵呵……她经常在心里暗暗道。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古灵精怪,喜欢跟自己斗气可爱的小公主,只不过她一直认为钱比他重要的理论让总是他伤心黯然。从皇宫到民间,从中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搞笑的穿越文,期待着您的查阅哦!
  •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教材紧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从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案例导入理论问题,又理论联系实践,突出案例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原则。
  •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本书共分四章指导读者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营养,内容包括: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饮食习惯是发育的关键、饮食营养左右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