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8700000022

第22章 举家东归一路福星

抗战胜利,举家东归。一路舟车行程,颠簸数千里,穿越川、黔、湘、鄂、皖、苏。全家安全无恙,一路福星,到达目的地,当然值得庆幸。

抗日胜利了,终于熬过了那漫长的8年岁月。苦难过去了!全中国沸腾了!小小的南温泉山村也沸腾了!可以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可以和亲人团聚了!人们敲锣打鼓,奔走相告,有的甚至拿着脸盆敲打着拥向街头,跳着、笑着,尽情地倾泻着心中的狂喜,南温泉乡镇的街头,成了喜悦的海洋。父亲、母亲也像小孩一样,抢着我们的鞭炮放。这样一种狂欢的场面,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宛如昨日。父亲于1946年8月15日,即抗日胜利一周年纪念日之际,在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写了一篇文章,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我们详尽地描述了60年前我们那喜极欲狂的情形。2005年恰恰是抗日胜利60周年纪念,这篇文章是件非常难得的历史文献,把它摘录一段,献给读者:

不是小说

北望斋之一夕

十二点钟了,山谷里少有的事,家家亮着灯火,门户洞开,龙门阵散罢。我衔着一支烟卷,在屋子里不住地徘徊,完了一支再吸一支,除了菜油灯芯,再剔得亮一点,我没有其他的动作,只是徘徊。门外一阵脚步声,她带着小孩子们回来了。她脸上带着比和清一条龙的牌还要高兴的笑,吹着灯笼,一面笑说:“你真成,在家里待得住。”她放下灯笼,在我手上取过烟卷去吸一口。我问:“街上有什么热闹?”孩子们答:“人多极了。”小女儿忘了我的禁条,操着川音:“哪个人把罐罐顶在脑壳上打。”她用十个小手指捧着童发。儿子小全说:“还用说?老王没得啥子耍,拿一口破锅吓实敲,吓实敲!”他不说川话不够劲,两个手还比着。儿子小伍说:“那个外国人真好耍,他伸出两个大拇指,遇到人就叫顶好,乱吼一阵。格老子。”她笑了:“别乱说,该挨揍了。睡吧,半夜了。”我问:“到底怎么热闹?”她说:“其实没什么,就是人起哄。学生打着锣鼓,老百姓家里有什么拿什么出来敲,洗脸盆、铜盘子、破锅,全是乐器。人一群跟着一群,灯笼火把,高举过脑袋,在街上跑来跑去。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小学校歌,打回老家去,发了狂一样,大家乱唱。没有火把,把扫帚点着。还有那个玩票的高太太,也跟在人群里跳着唱,我瞧了都有点过分。孩子们吵死了,要买爆竹,我只好去买爆竹,可是杂货铺里爆竹卖完了。”我坐在黄竹子太师椅上昂着头:“此天籁非人籁了。”她说:“那末,你为什么不发一发天籁?”我道:“我的理智,还定服得住感情。也许今晚睡不着。”“咱们什么时候离并四川?”她笑着问。我取出纸烟,给她一支,自吸一支,我擦着火柴先给她点上,然后自吸。沉默着喷出烟来,“我想得久了,第一个月交通恢复不了,第二个月走,没有我们的份。第三个月,在四川的一切事情,也许结束了,第四月也许可以走。大概这个阴历年在故乡团圆了吧!我见着我的老太太,也见着你的老太太。”她又是一笑,不是比和清一条龙了,在菜油灯下,我想起除了她做新娘子那晚上,没有哪次笑容比得上这次脸上的愉快。

虽然这已是将近20年的年月了。

父亲、母亲都是滴酒不饮的人,但是在那一晚,他们各自斟满了一杯白酒,笑着一饮而尽,脸红了,在菜油灯一闪一闪的照映下,他们充满笑意的脸,辉映出了美丽的红霞。

果不出父亲所料,重庆的机关和下江人,纷纷都在作东归计。《新民报》也拟在内地大发展,除已有的重庆、成都两社外,还将在南京、上海、北平开办新社。陈铭德、邓悸惺两先生,因父亲在北平有人缘儿,又熟悉北平,再三恳请,为了8年患难与共的抗战友谊,打消了到南京恢复《南京人报》的原意,忍痛割爱,将《南京人报》让给张友鸾叔办,自己到北平,创建《新民报》的北平版。这样我们一家于抗日胜利后第三个月,离开了南温泉三间茅草屋,搬到重庆,暂住在陈铭德老伯家,等待东归。

我那年刚刚8岁,从我记事起,就住在山沟里,从未到过大城市,虽然父亲50岁大寿时,报社的父执们,把我们一家接到重庆,不过只有一天,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瞥,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次不同了,我们在重庆住了近半月,是真的享受了大城市生活。陈老伯的家很豪华,电灯、电话、沙发、卫生间、洗澡间样样俱备,我这个从未离开过山村的野小子算是开了“洋荤”。街上车水马龙,商店林立,稍有印象外,有两件事,让我看到“稀稀罕儿”!第一件是在一家商店门口,看见悬挂着一个木盒子,里面正唱着京戏,而且也有说话,令我称奇不已,左看右看也不知所以,回到家一说,母亲告诉我,那叫无线电收音机,好的可以收听到几千里外北平的声音,我听了以后,感到匪夷所思,不可理解!第二件是看电影。因为我从小至今,从没有看过电影,老听人说,电影有多么神奇,一张白布上,可以出现千军万马,人可以说话,可以跳舞,可以上天入地,腾云驾雾,简直是无所不能。所以我对于看电影,可以说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愿望,这回来到了重庆,可以了却这个心愿,心里异常兴奋。我在报纸广告栏上,选了一个电影《月宫宝盒》,这家电影院离住处并不远,征得母亲的同意后,我便高高兴兴独自去看电影,按照看戏的惯例,我买了一张“最好”的票,第一排中间位置,不料这个三级电影院,没有银幕,只是用白粉刷墙,而第一排椅子离墙只有二尺之遥,放出来的影像,硕大无比,奇形怪状,因为离墙太近,还得仰头高看,一场电影下来,脖子酸痛无比,回到家一说,父亲、母亲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母亲说:“真是乡巴佬,看电影要坐在后面或是楼上,才看得清,也赖我没说清楚,让你出了一个大洋相!”

由于东下的人太多,轮船票很难买到,飞机票,对于我们这拖家带口的“凯旋之民”,那是不敢问津的,《新民报》就包租了带蓬的卡车,载报馆人东归。在我们即将出发之际,父亲满怀深情地写了《告别重庆》一文:

不知不觉,在重庆躲过了8年的暴风雨,现在要走了,我实在有点依依不舍。以往8年,每在爬坡喘气,走泥浆路战战兢兢余,就常和朋友说,离开了重庆,再也不想来了。到了于今,我不知何故,我不忍说这句话了。人和人是能够处出感情来的,人和地,又何尝不是?嘉陵江的绿水,南温泉的草屋,甚至大田湾的烂泥坑,在我的生命史上,将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南京失陷,家乡吃紧的时候,我提一只皮箱,悄然到了重庆。重庆的雾和山洞,保护我度过7年的轰炸,重庆的平价米,充了我6年的饥,南温泉的草屋,为我挡了8年风雨。南温泉的山水,温暖了我8年的襟怀。不是这一些,怎样活到今天,我又怎能不加以感谢?

……

我记得我初在本报写的一篇短文,题目是《新街口是我们的》。这一炮算没白放,今天我回到南京,可以徜徉在新街口,新街口到底是我们的,这是我回去最高兴的一件事。我怀着一腔满意的心情离汗重庆,我是更加高兴地向重庆人告别。再会吧!朋友们,恕不一一登门告辞了。

就在我们等待启程之时,《新民报》的陈铭德、罗承烈和父亲三人,都得到了国民政府颁发的胜利勋章。

终于盼来了东归的日子,在离开重庆的前夕,父亲带着我们一家,在细雨霏霏中,渡江投宿在海棠溪的小旅店中。当夜阑人静,父亲独自来到江边,没有打伞,没有戴帽,一任斜风细雨的吹洒,长久凝望着对岸的重庆,在烟雨笼罩中的山城,灯火闪闪烁烁,父亲默然伫立,不作一语,不知他在想什么?不过我却知道他当时满怀感情地写下了一首七律诗:

壮年入蜀老来归,老得生归哭笑齐。

八口生涯愁里过,七年国事雾中迷。

虽逢今夜巴山雨,不怕明春杜宇啼。

隔水战都浑似梦,五更起别海裳溪。

我们乘坐的东归运输工具,是由五辆带篷的卡车组成的车队,《新民报》社包租其中的一辆。车中两旁放置木板、条凳,中间叠摞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网篮、包袱堆在一起,行李狼藉中央,前面还放着三个大酒精桶,人无插足之地,就在这像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人挤人地坐在木板条上。本来车中的空气就恶浊,再加上弥漫的酒精味,就叫人不堪忍受。当时的公路本就凸凹不平,车一开起来,上下颠簸,人就像摇煤球似的,忽而东,忽而西的左摇右摆,车行不久,车上人便有晕车的,呕吐的,呻吟的,乱成一团,母亲几乎昏厥。次日同车人将行李重新归整,才算有些整齐的样子,母亲因体弱带着小妹妹坐在驾驶厢的司机旁,这就是给予特殊待遇的头等商务仓了。只有我和哥哥、大妹妹三人,毫不觉得旅途的劳顿,坐在行李堆上,一路上看山看水,开心极了,困了,就蜷缩在行李堆上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则又是一个新的镇集了。

我们的车队是12月4日从海棠溪出发,穿过贵州省,12月16日到达湖南省衡阳,走了半个月,人也就颠了半个月,到了目的地,骨头都散架了!

川黔湘公路,途经几座大山,山势险峻,风景奇绝。我们的汽车从松坎进入贵州省境内,就要爬越有名的七十二倒拐,只听这名字,就叫人心惊胆战。这一段公路是盘山逶迤而上,山上云雾重重,天地相接,公路沿山崖而上,汽车在崖边盘旋而上,在这七八层的盘梯上,汽车时而朝东,时而朝西,山愈高,雾愈重,汽车一会儿被云层吞没,一会儿被浓雾吐出,抖抖颤颤的爬到最高峰华楸坪,浓雾云团,我们几疑已入半天云上,三四丈外不见人,车队互相按喇叭示意。整个环境,都是在云雾里,车窗外的雾,卷了白丝团,在车窗外跑过,而且云雾里落下了雨点,“卜笃卜笃”,打着车厢响。车子爬过了最高峰,屈曲着绕山向下盘,大约盘过了七八十个屈曲,才有迳直向前的公路,回首望去,山峰已被白云封锁,巍巍地露出些青影,正是“只道出门偏遇雨,不知自入雨中来”。入贵州省投宿在松坎,这是一个小村镇,车停站时,正碰上乡民来赶场,也就是江南华北称之的赶集。当地的百姓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凡是成年男子,一律用白布缠头,并无杂色,赶场的乡民,把狭窄的街头塞得水泄不通,远远望去,只见白浪滚滚,蔚为奇观。从前的贵州旧谚有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从街市上交易的商品来看,只是些少数的农产品,一切现代的城市商品,根本没有,从中可以看出旧社会的贵州,的确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在西南还流行一句话:“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倒是旅行贵州旅客必要知道的经验之谈。因为贵州多山,山路崎岖,道路难行,天还未黑,便要投住旅店,又因贵州多雨,翌晨拂晓,便要看天气如何,天公作美,就要多多赶路。所以我们的车队,不管雾如蒸气,也还是赶早出发了。当车经过独峰关娄山关时,公路在两峰夹峙下,如蜿蜓一线,汽车穿山越谷而过,危险已极,父亲说自己平生经过险地甚多,以嵯谷函关之险,和这里比起来,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贵州的山势虽险,然而风景奇佳,峰峦挺立,层层环抱,兼有桂蜀两地山峦之长,可称得是鬼斧神工,极尽造化之妙!父亲后来根据这一段旅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一路福星》,其中是这样描写贵州的山峦的:

虽然,这是冬天,却没有什么落叶子的树。仅仅是绿树丛中,有几丛带了赭红色的树叶,点缀了冬景。这山之外,又是一座山,连串地排下去,全是平地直起,尖峰插天。它不像四川的山,峰峰相连。也不像广西的山,小小独立的峰峦,陷于孤立。它是山下面相连的,而峰尖却各自为政。公路在所有的山峰脚底,像一条线似的,在绿巷子里穿过。车子到了两山极逼窄的地方,抱了山峰猛可的一转,四山之间,显出了一块两亩大的耷场,非常的像大都市旧有的月城。

我们抵达息烽那天正是中午,连吃饭带休息只有两个小时。在吃饭时父亲低声对母亲说:“张学良就关在这里,我很想去看他,但是他们也不会让我去见他的。”父亲想起了和张将军的友谊,为之叹息良久。

经过一路颠簸,车队于8日中午到达省城贵阳,总算是到了一个大城市。刚进城,正巧听到工厂放午休汽笛,我和哥哥、妹妹一听笛声,以为又是空袭警报,吓得要找防空洞。父亲感慨万端地对我们说:“这是汽笛,你们不要害怕,我们胜利了,从此天下太平,再也不会躲警报了!”

在贵阳,我们投宿在贵阳市招待所。这个招待所环境优美,屋舍清洁,舒适幽静。一路上我们住的都是破陋的山村小店,点的都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桐油灯,寒风习习,破烂的窗户纸,被吹得唰唰作响,父亲大都和哥哥及我,展被于地而睡,这时有了这样好的房间,身心为之一爽。如今,事隔60年,贵阳的市容,我已完全记不得了,但有一件事,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我第一次坐马车。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很多人说起马车,这次不仅看到了,也坐上了,有些多年夙愿,一旦得尝的感觉。那种马车是轿式的,说是“轿”,倒也名实相符,车身比轿短,又比轿略宽,下面安放两个汽车轮子,一匹瘦小得和毛驴差不多大的马,慢腾腾地拖着这个轿身,一走两三颠,我和哥哥坐在里面,看着外面的街景,真是得乎所以,不亦快哉!

在贵阳,承蒙当地父老厚爱,挽留父亲在贵阳市多作一日逗留,并由他们与车队方面商洽。盛情难却,我们的车队就在贵阳放假一日。至于在贵阳逛了那些名胜,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但我依稀记得父亲指着一座大房子对我们说,吴三桂在贵阳建过皇宫,就是这里。那座房子好像是当时省政府所在地。

在贵州境内,过玉屏县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了,因为父亲告诉我们,这里的箫是最负盛名的了。据说在这县境里,有个地方的竹子做洞箫最好,由头到尾共五个节,每节的尺寸,都长得一样长短。可惜这个地方的竹子,每年只出一二十根。其余的竹子虽然可以做洞箫,就不如这个山上的恰到好处了。当年的玉屏箫,还是贵州省进贡的最好贡品。

父亲在玉屏县亲手挑了几支箫和笛,回到北平,每当晚饭后,月清风和之际,他就在院子里吹上几曲,箫声悠扬,很有味道,比起他的胡琴来,可强多了。父亲不在时,我也在那支箫上胡乱地吹出了声,咿咿哑哑的,感到非常有兴味。

父亲幼年读私塾时,在读过的地理教科书上,有讲述镇远的一课。书上说它是西南咽喉孔道,而且配有插图,以助理解,画的是水怒欲飞,舟逆难行。在父亲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有何时一游的憧憬,不过他认为根本不能实现,因为前清时期交通不便,远游云贵犹如登天,不过就是想想罢了。当我们的车队于11日傍晚,于数家灯火中(父亲说实在不能称为万家灯火)到达了父亲心向往之的镇远时,40多年的夙愿偿于一夕,那种喜悦之情难以名状。他匆匆地找了家小旅馆,又急急地吃了晚饭,顾不上喝水,便策杖独行,徜徉徘徊在灯火寥落,细雨如烟的边城小道上,不知他在寻诗,抑或在回忆童年的绮梦?

过了玉屏的龙溪乡,便进入了湖南了。该乡东口人家粉壁墙上,有三尺见方的大字:“湘黔锁钥”,这是两省交界处。12日下午抵达晃县。关于晃县景物,我已完全记不得了,不过有件事,至今未忘,那就是“吃大鱼”。说来可笑,我们在南温泉的乡居8年,经济拮据,生活是很清贫的。我始终搞不明白,重庆是江边城市,稻田水塘也不少,但是不产鱼虾,偶尔有鱼卖,也是价格昂贵。我们家平素连肉都很少问津,惶论吃鱼了,所以我的童年和鱼无缘,真个不知鱼的滋味。哥哥也是不到4岁入川,两个妹妹都是“川娃儿”,更不知鱼为何物了。我们在车上就看见饭店门外悬有尺多长的大鱼,因而刚进旅馆安顿好,就一起嚷起来:“吃鱼!吃鱼!”父亲带我们吃饭时,特点二菜,一为红烧青鱼,一为炒湖南腊肉。可能是我平生第一次吃鱼,哥哥和我及妹妹,都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荽时间就是汤汁淋漓,杯盘狼藉了,父亲看了不禁感慨良深地说:“抗战8年,我卖文重庆,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但是以今天这顿饭己经获得胜利之一分了。”后来他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晃县吃大鱼》的文章。我们的车队终于在1945年12月16日到达终点——湖南的衡阳。下面的旅程该换车了。湖南的情况,与川、黔不同,可以说是“劫后余生”。1943年湖南的几次保卫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寇的暴行也处处可见。一路行来,满目疮痍,断壁颓垣,触目皆是,衡阳经过了45日的塵战,原有的9万户房屋几乎被炮火轰击殆尽,剩下的不过是几户而己,这些都是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罪行铁证!

我们在衡阳等待数日,排队买“车”票。因为我不能告诉读者是什么车的票,到现在我也不清楚把这种车归纳到那种车内,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车种”了。从衡阳到武昌应该是粤汉铁路,但铁路己经被破坏,为了及早通车,有关当局,便急就章般地修筑了狭窄的铁轨,而在窄铁轨行驶的车头,是任何人想不到的,乃是把普通的四轮卡车,去掉橡皮轮子,代以凹进去的钢轮,其后引三节车厢,所谓车厢也者,不过是用木板围起,上覆席篷或黄布幔,车厢中设置木板8条,每条规定坐5人,行李则放凳下,没有软卧硬座之分,不分老幼贫富,一律平等。车轮小,其高度距钢轨不过一尺,小孩也可以攀登,有意思的是,此车行驶前也和火车一样要“鸣笛示众”,不过无笛可鸣,只不过像征性地按喇叭,当地交通部门为此车取名“轻便快车”,父亲则称此车为“今古奇观”!

我们22日登车,次日下午4点半到达省城长沙。英勇的长沙军民在抗御日寇的侵略中,竟遭三次大火焚城,焦土一片,全城已是瓦砾成堆的废墟。晚饭后随父母上街,看一看劫后的长沙城,是夕,如烟细雨,迎面扑人,愈见凄凉。商店全是临时搭建的木棚,不过在简陋的商店里,竟看见一幅绣有龙凤的华丽被面,母亲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湘绣,我也算开了眼界。

“轻便快车”行驶三日,12月25日到达武昌,父母带我们去看了闻名已久的黄鹤楼,便去了汉口,下面的行程将是弃车登舟,虽然颠簸数千里,穿越川、黔、湘、鄂,大家安全无恙,一路福星,到达目的地,当然值得庆幸。父亲根据这段行程写了长篇小说《一路福星》(未写完,发表在《旅行杂志》上)和一组散文《东行小简》。

在汉口赶上了1946年的元旦,可能是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吧,热闹极了,耍龙灯、走高跷、放鞭炮、燃烟火,敲锣打鼓,万人空巷,整个汉口市,都沉浸在欢乐中。

在汉口买车、船票也是非常困难的事,几经周折,最后还是经王耀武先生介绍,才得以乘江亚号轮船到南京,然后再想办法回老家安徽安庆。记得起程那天,狂风大作,长江波涛汹涌,巨浪排天,江亚号停泊在江心,我们一家人乘小木船渡往江心的江亚轮上。小木船在浪涛中时上时下,忽而拥上浪顶,忽而又被掀入浪底,突然一个大浪卷来,小木船猛颠几下,摇摆要翻,小妹妹吓得大哭起来,我也吓得心惊胆战,怕是一命休矣。大浪过后,浑身都被打湿了,好不容易到了轮船上,大有死里逃生的感觉。

江亚号轮是一艘吨位很大的客船,壮观漂亮,我们住在头等舱,条件很好,但这条船被国民党政府征用,运输军队,全船除我们一家是布衣百姓,其余的乘客全都是军人。我和哥哥、妹妹在舱里闷坐无聊,便整天在甲板上玩。船行极其平稳,可以饱览江景。长江两岸风景秀丽,远处青山如画,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如梦如幻,近处沙滩洲渚,芦苇丛丛,江鸥逐船而飞,渔舟随浪起伏,白帆点点,飘飘盈盈,晚上,水浪击岸,发出有节奏的冲撞声,闪闪渔火,与岸边茅舍灯光,相互辉映,极富诗情画意。有时父母也到甲板上来看江景,给我们讲大孤山、小孤山的传说故事。船经过安庆时,父亲又激动又兴奋,指着一座面江而立的髙塔对我们说:“这是迎江寺的镇风塔,我们的家就在后面!”他一直凝眸注视着那高耸入云的塔,直到塔和江水合一地消失在远处,他才步回船舱。

到了南京,我们暂住在陈铭德老伯的新府,我这个在南京出生的人,在襁褓中离开了它,经过8年的战争岁月,才算是真正目睹了我的出生地风采。父亲看到经过战火洗劫的南京,百感交集,有句云:

乍入都门涕欲零,荒郊战骨已难醒;旧邻遍觅无人在,断砌苔痕数尺青。

当晚新闻界盛宴欢迎父亲,要他写点感想,于是他即席口占数绝,以诗抒怀,其中一首是:

收拾行囊探老亲,七千里路冒风尘;

驱车又过新街口,枯柳婆娑是熟人。

同类推荐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紧之事是要做圣贤之人。他敢于触怒奸臣,被贬龙场,却悟出了全新的真谛。疾病半生,用出神的兵法,以文人之身,巡抚赣南,屡次平定边疆匪患。他一生倡导“知行合一”,将心学发扬到极致。各地学子涌入他的门下,又将万物与心的和谐带到了世界各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他在世上留下的最后警句。从此圣贤的领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他将短暂的人生活成了一场辉煌的传奇,永远绽放在大明朝的史册。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梅花上将张自忠

    梅花上将张自忠

    本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写了张自忠将军亲身经历的“北京政变”、中原大战、长城抗日、卢沟桥事变等重大事件。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另类兽王

    另类兽王

    不一样的人生,另类的小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元素师

    元素师

    水天羽,前生现代社会职场里的小白领,鬼使神差的睡了一觉,再次醒来竟然穿越到了光怪陆离的元素大陆。看她如何翻云覆雨,踏遍五行,成就新世界第一代五行元素师,创造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另类神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英贼

    英贼

    吐一口秀气,便是半个锦绣山河。八百乾坤,三千世界,英雄美人,浮生若梦。谁人与我一同醉,请君共饮三千杯!林某人说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俗,即是他奶奶的大雅!(醒世格言:做无耻的君子,写风骚的故事)。
  • 天地逍遥客

    天地逍遥客

    最近江湖上出现一位自称“逍遥公子”的年轻剑客,他武功高强、衣着考究,却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从哪里来,师承何派,他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在江湖上打响的名号,因为他喜欢为别人解决麻烦,而且价钱很高。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冷血杀手,他有自己的行事风格,不喜欢别人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情!而这一切仅仅只是这样吗……
  • 菜九段师友集

    菜九段师友集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朋友的教导引导,铭感五内,发而为文,以示感谢。
  • 她们为复仇归来

    她们为复仇归来

    她们曾经是名门千金,曾经的活泼可爱直到现在的冷酷无情,为了复仇她们踏上了「毒亡岛」进行魔鬼训练,十年之后她们为复仇而归,她们创造了世界第一大宫'玄灵宫'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冷酷嗜血的杀手。她们来到樱爵学院开始实施复仇计划却不曾想遇见了他们慢慢的陷入到爱情的漩涡中。
  • 百合盛放的时节

    百合盛放的时节

    我们选择的路,比一般人走的路更加艰难,但我们,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坚持下去。
  • 末日之丧尸复活

    末日之丧尸复活

    病毒爆发,不幸的变成丧尸,又幸运的注入抗体。会变成什么呢?
  • 天人间

    天人间

    一个少年,一只通灵神猴,一条黑棒,一段传承!且看少年在这世间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