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0300000031

第31章 [四]知足常乐

《景行录》云:知足则乐,多贪则忧。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景行录》中讲:知道满足人心就会快乐,过多贪求就会有忧愁。知足的人即使贫贱也会快乐,不满足的人即使富贵也会有烦恼。

“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做人的原则之一。《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步一进取,一步一登天?但是想归想,未必都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镇日忙忙为的饥,才得饱来又思衣。衣食俱得双份足,家中没有美貌妻。有了娇妻并美妾,出门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田万顷,无有官职怕受欺。五品六品嫌官小,三品四品也嫌低。当朝一品为宰相,又想面南做皇帝。”这是不知足者的真实写照。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自古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要想兼顾,总是很难的。在得失之间,应该重权衡、选择,一旦认定目标,就要追求该追求的,对于失去的东西,尽量假装糊涂,不要过分重视了。

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往往斤斤计较,瞻前顾后,鱼和熊掌哪一个也舍不掉。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患得患失的生活态度。我们讲一个古人的故事,以说明这种人的可悲。

却说曹操得知刘备得了徐庶,很想召来为自己所用,苦于没有办法。一位谋士献计说,徐庶是大孝子。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堂。丞相可派人把徐母骗到许昌,让她写信召儿子过来,徐庶一定会来。

曹操依计而行,厚待徐母,并让她写信给徐庶。哪知徐母深明大义,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就是不写。

后来赚到徐母笔迹,曹操的人就诈书一封,差一心腹人,持书径奔新野。徐庶接书,见信上说自己被曹操逮住,如果你能投降曹操,可免我一死。你应当念我十月怀胎抚养操劳之苦,星夜赶来。徐庶读完,泪如泉涌。告诉刘备,刘备也不好相拦,只得忍痛离别。徐庶走时,不仅给刘备推荐了良才,又发誓终身不给曹操出谋划策。赶到许昌时,曹操远远接住。见了母亲,泣拜于堂下。徐母大惊,问他为什么来这儿。徐庶答:“因得母亲的书信,所以披星戴月赶来了!”母亲一听,即知受了曹操的骗,不禁拍案大骂徐庶,说他不知大义,被一封伪书所骗,与曹操为伍,有什么面目见祖宗呢!说罢转入屏风后去了,在梁上自缢身亡。徐庶不胜悲痛,对曹操切齿痛恨,凡曹操送来的东西,一点都不接受。

从此以后,徐庶沉默寡语,既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又逃不出去,郁郁而终。

徐庶在忠孝上,选择了后者,但却逼死了母亲,成了大不孝。如果他不患得患失,他和他母亲的结局可能都会好些。

世事如庭前花,花开亦有花落,趋炎虽暖,但暖后会更觉严寒之威。古人云:“勿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方信闲人是福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斧必伐之,则此木必长于众目所瞩之处。只有藏于深山之中,自生自长,无人利用,最后倒成了一株珍稀的古木。得失之间,又何必锱铢必较呢?它们原本就是对立存在而又互换的。更何况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是“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而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既明白此,患得患失,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人生态度了。

知足常乐

谋求幸福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是对于中国哲人来说,如果保持处于幸福状态之中,远比去谋求幸福更为重要。所以他们总是小心谨慎地保护着他们所得到的幸福。于是,他们就为我们留下了例如“知足者常乐”“知足不辱”“有福者莫享尽”之类的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如何珍惜得到的幸福。而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宗旨,就是凡事都不可发挥到尽头,适可而止——这可以称为一种“半的哲学”——这种“半”的哲学,是建立在中国人文主义传统之上的,即,一,对人生的目的有着非常确切的认识;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式;三,基于前面两点认识,这种实现方式是一种无过不及的中庸态度。

凡事不将它们发挥到极点,而是在恰到好处时便充分地享受这种“恰好”的趣味——这是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林语堂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尽管这种说法值得我们再三推敲,但是,像我们所常常说的,能源应当节省,还要考虑到为后世子孙造福、生活不能穷奢极欲、处处要为别人着想等等,也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渗透着这种“半的哲学”。所以在今天如果说这种“半的哲学”对现实生活还有一些现实意义,就在于能使自然界的能源、人生的财富以及自我行为,为人类的幸福服务。

或者退一步说,凡事都不过分,却总不至于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古人岂不是常说,好酒饮到半醉时,而好花亦须看到半开时么?酒饮到半醉,则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酒,当我们过量的饮用时,也是一种受罪,有损于身心;一朵美丽的花在它怒放之后,随之就是衰败,其凄凉,又岂仅只是多情者为之伤感呢?

天堂上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并不知道,虽然那一定非常快乐;地狱之中的生活,我们也并不知道,虽然那一定非常痛苦——所以,只有在人世间的生活,才最值得我们留恋。这就像林语堂所说的:“我们终究须在这尘世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必须把哲学的天堂带到地上来。”如果问什么是“哲学的天堂”的话,那么,这种“半”的哲学,怕是最为长久受用的哲学吧。

现代社会使人个个都聪明起来,工于心计,在中国社会更是如此,人际关系很难处。人们把心事都用于这种功利之争上,但实际上这种聪明对人并不是十分好的。《庄子》里有这样一则寓言:庄周到雕陵的栗园里游玩,走近篱笆,忽然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碰着庄周的额角飞去,停在栗树林中。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而不能远飞?”于是,拿着弹弓窥伺它的动静。这时,忽见一只蝉儿,正着美叶荫蔽,而忘了自身,就在这刹那,有只螳螂借着树叶掩蔽着,伸出臂来一举捕住蝉儿,螳螂意在捕蝉,见有所得而显露自己的形迹;恰巧这只怪鹊乘他捕蝉的时候,攫食螳螂,怪鹊见利而不觉自己性命的危险。庄周不觉心惊,警惕着说:“唉!物与物互相累害,这是由于两类之间互相招引贪图所致!”想到这里赶紧扔下弹弓,回头就跑,恰在此时,看守果园的人以为他偷栗了,便追逐着痛骂他。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有名的典故就是从这则寓言出来的。由这则寓言引申出一个结论:成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

因而,唯有泯除心计,才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斗争中。

然而他人却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这就是庄子所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惟欲念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观点,现代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淡泊知足并非是一种消极避世或与世无争的思想,而是包含着慎重的意义。《老子》中认为知足常乐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仁慈,二是勤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述三点,就可以成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

有人将英国人与另一国家的人做了比较,结论是英国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利己主义与他人的利己主义不发生冲突,各不相扰;而另一国家的人却不能将自己的喜悦与他人分享。因此不是过犹不及,就是太爱钻牛角尖了。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缺点。事实上,无视对方的立场与利益,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样做也许暂时畅行无阻,但决不能行之远矣,终有一天会遭人反击。

《老子》中极力强调绝不可能有这种心态。“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的含义是,天下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天下最大的过错是贪得无厌。过于执着于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其损失也一定很大。过于积存物质财富的人,其享受方面也远不及别人。只有知足才不会感到屈辱,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走向极端。这就是《老子》中所讲的“甚爱不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凡事看得开,就能拿得起、放得下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胜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时的状态;而“做一个人”,便是“放得下”时的状态。一个人若是能活出这种状态,便可谓是一个潇洒的人、一个糊涂的智者。

有一个人一手拿着一只花瓶前来拜见三祖寺的宏行法师。

法师对他说:“放下!”

于是,那个人把他左手拿的那只花瓶放下了。

法师又说:“放下!”

于是,那个人把他右手拿的那只花瓶也放下了。

法师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法师,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您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法师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心中的杂念。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填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这才恍然大悟。

宏行法师最后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人真正做到‘放下’呢?”

不要感叹自己缺少什么,能够放下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非洲土著人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所以,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狒狒。

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有些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弃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结果常常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和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与神为友》一书中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放掉’!”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的很多悲剧,往往就是由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该执著的执著。

然而,如果你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你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更何况,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东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将很快就没有空间去搁置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与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就是一种度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要多年磨炼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做人的真谛。

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常常会暗自庆幸自己拿了多少。事实上,他们才是最糊涂的。拿得越多,说明放不下的也越多。那么,背负的也就越多,活的也就越累。

放下负担自然豁达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只要自己的季节没有严冬,即使风凄厉冷,即使大雪纷飞。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朝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胆中蕴涵了鲁莽,在谨慎中伴随着犹豫,在聪明中体现了狡猾,在固执中折映出坚强,羞怯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温柔,暴躁会表现一种力量与激情。但无论如何,豁达,对于任何人,都会赋予他们一种完美的色彩。

一般认为,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豁达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有一个人,他的性情并不很开朗奔放,但他对待事情几乎从不见有焦躁紧张的时候,这并不是他好运亨通。细细观察体会,会发现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应方式:比如,他被小偷扒走了钱包,发现后叹息一声,转身便会问起刚才丢失的身份证、工作证、月票的补办手续。一次,他去参加电视台的知识大赛,闯过预赛、初赛,进入复赛,正洋洋得意,不料,却收到了复赛被淘汰的通知书。他发了几句牢骚。中午,却兴致勃勃地又拜师学起桥牌来。这些,反映出他的一种很本能、很根本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承认事实。事实一旦来临,不管它多么有悖于心愿,但这毕竟是事实。大部分人的心理会在此时产生波动抗拒,但豁达者,他的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这种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转到下边该做什么的思路上去了。

事后,也的确会发现,发生的不可再改变,不如做些弥补的事情后立刻转向,而不让这些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这堪称是一种最大的心理力量。

豁达的人,每每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很大。

观察分析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你往往会发现,他的思维习惯中有一种自嘲的倾向。这种倾向,有时会显于外表,表现为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自嘲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之,心理便成为脆弱的了。一个拥有自嘲能力的人,却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动察觉自己的弱点,他没有必要去尽力掩饰。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尴尬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只是因为它使你感到尴尬。要摆脱尴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极大的努力,但自嘲却为豁达者提供了一条逃遁出去的轻而易举的途径——那些包围我的,本来就不是我的敌人。于是,尴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取消了。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但一旦超出某种极限,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两种反应方式。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不小心差点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为什么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破了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脱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不过分苛求自己

做事做人都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所谓的完美标准。过分地追求完美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龙王住在海底深处,传说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的一切动物都是它的臣民。龙王还能呼风唤雨,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民间百姓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民间的百姓虽不是水族动物,也同样对龙王顶礼膜拜。

一天,龙王出外巡游,在海滨遇上了一只青蛙。龙王和青蛙相互致意后,便友好地攀谈起来。

青蛙问:“龙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呀?”龙王说:“我住在宫殿里,那不是一般的宫殿,那是用珍珠宝石建造的,里面珠光宝气、金碧辉煌。”接着,龙王又问青蛙说:“那么你的住所又是什么样的呢?”青蛙说:“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间小溪边,那里有绿色的苔藓和碧绿的青草,还有清亮的泉水和洁白的山石。”

龙王说:“你为什么不弄成我那样的宫殿呢?”青蛙笑笑说:“那我也太苛求自己了吧!我现在住的地方很美丽,心情也不错。您的宫殿虽然完美,却不是我的理想。”世上万事万物的差别是很大的,没有必要强求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一味追求完美,或者苛求自己,只能害了你自己。

苏珊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虽然这对她的工作有帮助,但这种品质使她对自己要求太严,并且在根本无法接受错误时就对她造成了伤害。

苏珊总是力求完美,一直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旦犯了错误,她就放不下,这个错误会使她感到丢脸、烦恼、彻夜失眠并且回避他人。

设定高标准、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当这种高标准让你在情感上无比痛苦或让你无法得到成功或幸福时,那就是苛求自己,就是错误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富有个性的方式而自由的存在,从而构筑了千姿百态、纷繁复杂、气象万千的人类社会。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但没有后台,没有化妆室,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没有策划,也没有灯光、道具、音响、烟火,每个角色都以自己的本色露脸。

你可能显赫、富有,但并不表示你拥有美满的生活。如果你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个温柔而且贤惠的妻子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爱你,就像你爱他们,那么,一切已经足够,我们并不需苛求自己追逐过剩的名利。

做人,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看开点,随缘任性才能活得潇洒,才能得到内心的快乐。

有家公司里有一位陈经理,同事都很羡慕他,羡慕他活得比较洒脱,对他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事是难事,没有什么事可以影响他的好心情。

他今年已经50岁了,但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完全像是一个年轻人,很多同事经常问他保养的秘诀,他都只说一句话“别为难自己”。

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太多的哲理。你看看身边的朋友,经常为了收入低、工作忙、买房子而愁颜不展,苍老了一颗年轻的心。

别苛求自己,不是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思进取,也不是纵容自己、姑息自己,而是为人立世豁达一些、随和一些、开朗一些、洒脱一些、宽容一些,要学会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

假如真的困了,倦了,不妨听听音乐和流行歌曲,读读报纸杂志,参加朋友的聚会,唱唱卡拉OK,跳跳舞;假如感到苦恼,感到压抑,不妨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和掠过头顶的小鸟,或到野外走走,散散心,闻闻泥土和庄稼的清香,再采一束野花送给自己。

不可太过计较得失

巴特勒说过:“除了人类之外,所有的动物都知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在于享受生命。”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钱,是挣不完的,只要够用就行了。

那些拜金主义者只知道钱,玩命地斤斤计较于意外的得失。对意外得到的,他们忧心忡忡,怕有一天会突然失去。一旦失去了便摆脱不了忧郁和烦闷。他们巴不得自己天天被天上掉下来的金钱淹没才过瘾呢!

若不留些时间和空间来享受真正的快乐生活,那么自己的生活也将失去意义。

有一个名叫韦格的奥地利女孩,天生丽质,聪慧可人。她在一所大学专修油画,她的男友正为她筹备个人画展。当经济出现危机时,男友鼓励她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因为初赛的奖金高达五千美元。她去了,而且一路选到了拉斯维加斯——她成了1987年度的世界小姐。

韦格以前最大的愿望是开画展,可现在她已经不需要画展了。韦格以前希望拥有自己的家庭,想和男友浪漫缠绵,可她成为世界小姐,成天被那些阔佬阔少们包围着,顺理成章地接受他们对她的大献殷勤,她再也不缺少浪漫了。身为世界小姐,一下子站在了荣耀和财富的顶端,以前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

韦格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由于世界小姐的光环所带来的名目繁多的、意外的“财富”。

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患上了一种名叫克里曼特的综合症。

这种病症的最大危险在于,双眼视力逐渐衰退,直至失明。韦格几乎是绝望地陷入黑暗之中了。

她的情绪一下子从高峰跌到了谷底,她甚至诅咒上帝,不应该把她的那些“意外收获”在“一瞬间”统统抢走,她觉得是上帝在妒忌她的天生丽质。她的怨气没办法平息。

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韦格病重的消息传出不久,一位名叫帕迪的南非小男孩给她寄来了一包土,说他们那里的人用此治病。韦格不相信那包土,怀着姑且一试的想法用了,奇迹却发生了,她康复了。

又是一次意外,令她欣喜若狂,她所有的财富再次回到了她的身边,她发誓要抓住“意外的财富”,决不撒手。

韦格后来嫁给一个美国富翁。

她先后嫁了六次,可是没有一个男人令她倾心。终于在一个深夜,她发觉她看起来拥有了一切,其实还是一无所有,她这辈子白活了,她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个故事,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说法,可我要告诉你的是:

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赚到财富,也可以用自己不相信的药治好病,但你无法从自己不爱的人身上获得幸福。

在我们所追求的所有东西中,幸福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难得到的。你看这位世界小姐,她得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幸运,却没得到她所追求的幸福。

人们不应当对意外的得失斤斤计较,应该把心思放在寻找真正的幸福上。

一个老农民中了彩票,一夜之间暴富,立刻买了一辆豪华汽车。

他每天都会开车去附近又热又脏的小镇一趟,他希望看见每一个人,也希望别人都看见他。他喜欢炫耀,总是“开着”车左弯右绕地穿过小镇,去和每一个人说话。但他总是慢吞吞的,比自行车还慢。原因很简单,这辆大而美丽的汽车是由两匹马拉着的。

其实,并非汽车引擎有毛病,只是老农民不知插进钥匙去发动它。

从此以后,他的朋友越来越少,连他的亲戚都不搭理他了,见了面顶多巴结他两句,虚情假意地奉承他。老农民的虚荣心得到一时满足,但不久,他倒觉得生活越来越没趣,最终他又回到田里种地于活,这样至少过得充实。

意外中大奖,本是一件好事,却向庸俗的方向发展,显得很无聊,无怪乎有人感叹:“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过程,而你所要注重的就是去经营这个过程,对那些意外的得失也不必太在意。对意外得到的,无需为此发狂;对意外失去的也无需过分悲伤,顺其自然地接受就是了。

不可太过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人们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心理产物。这样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应该说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解决问题,才使得自身脱去了赖以遮羞的树叶,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如果人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大概也只能在森林中爬行。

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到了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形成阻碍发展的桎梏。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事何物,都不能不可为而强为。为达到想象中的彻底完美便誓不罢休,那就是在和自己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而且会系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紧。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因为我们的心理像是一根树枝,即使再坚硬,也会逐渐承受不了我们自己找来的日趋沉重的负担。开始,我们崇尚这样的谚语: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认为这些负担是一颗美人痣,可以使自己受到锻炼。但过分地追求完美就像我们脚下的泡,磨得我们生疼。正如古语说的那样:过犹不及。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总有许多完美主义者。他们常常对自己和别人都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要做得尽善尽美,没有任何缺点,这样的要求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现实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碍。任何事情在想象中都是顺水的船,顺风的帆,似乎可以一蹴而就,似乎可以做得漂漂亮亮的,但是,想象中的东西毕竟只是一个设想,这种设想和实践中所能达到的程度还有一段距离。因而,完美主义者得到的常常是失意的泪水,而不是甜美的成就感。

有一位平时做得不错的制造公司的总经理,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凡事一定要做到完美,虽然他们公司的销售还不错,但离他的高标准却有些差距,他因不能忍受而跳楼自杀。有一位软件设计工程师,在编辑程序时要求自己像写古诗一样把字节写得都一样长,使其看起来有一定的美感和节奏感,结果他日日地冥思苦想,最后伤透了脑筋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有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利用所有时间学习,不能贪玩,他们总是在督促孩子学习,结果孩子很反感,产生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厌学逃学,最后反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所以,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应该尽快走出完美主义的阴影,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目标订得适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方法订得灵活一些,而且最好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完美主义者不仅仅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而且对别人也非常的苛刻,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对任何事情都非常挑剔。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不喜欢和别人来往,经常变换工作单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追求完美的人常常用自己完美的眼光来衡量别人的言行,所以经常是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主要优点,这些人总是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有一点点紧张,一遇到公众场合中发言时就拼命地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

另外,完美主义者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自负,但是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他们不会满足任何事情,总是不知足,这样他们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痛苦也就常常跟随他们。

同类推荐
  • 办公室高人:远离职场麻烦的超

    办公室高人:远离职场麻烦的超

    最实际的就是解决麻烦,好员工的最高等级,就是做到“非你不可”!你的位子不是活动的,不是顺便找到人可替代的,这份事只有你才能做!这种境界,老板即使要节约成本裁人,也不在你头上打主意,而且为了防止猎头挖角,还要用高薪厚职留人。那么,本书就为你揭示麻烦缠身与远离麻烦的真相!
  •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经商其实就是经营人脉,经营头脑,通晓时势与政策,洞悉由人性决定的规则甚至是潜规则。30个立体化创富故事的精彩演绎,让国学经典指导生意。本书让你在提高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深层次理解财富的基础上,建立性价比最高的投资理念,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财之道。
  •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经典的奇联妙对,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故事,从中反应了人们的才能智慧,也体现了我们语言的魅力。
  • 失败者缺什么

    失败者缺什么

    本书从成功学角度出发,列举了16个成功所需的人生底牌,只要你抓住了这16个关键的底牌,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 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

    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人永远是社会的主流,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你就应该奋力拼搏,不甘平庸。《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主要有雄心、不甘平庸的年轻人、会做人、讲信义的年轻人、有闯劲、敢于拼搏的年轻人、善于交际、有人脉的年轻人、抓住不放,善于把握机会的年轻人、打不垮,永不服输的年轻人、头脑灵活、有点子的年轻人、有信心,敢于迎难而上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有见识的年轻人、懂得理财、善于投资的年轻人、精明能干、善于琢磨的年轻人。
热门推荐
  • 奇幻无穷

    奇幻无穷

    幻包含幻阵,幻术,幻法。亦存在一种变异之物,幻灵,战斗之灵,辅修之灵,生命之灵~每创一种幻,皆要领悟天地间的理!修至高强,画地为江河,摄土为山岳,嘘呼为寒暑,喷嗽为雨露。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末法时代的剑修

    末法时代的剑修

    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个末代修剑者的成长之路。
  • 一宠成瘾:腹黑Boss求放过

    一宠成瘾:腹黑Boss求放过

    悲剧,苏苏此刻只觉得自己的人生只能用“悲剧“两字来形容。自己不过是去兼个职,赚点生活费而已,竟然也会碰到上次害她差点被众人“就地正法“的混蛋男人。而这个男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大BOSS。当她看着眼前这位秀致佳绝,俊逸潇洒的大BOSS用一种高深莫测,极具危险气息的眼神盯着自己时,她突然有种想要夺门而逃的冲动…
  • 大秦特种兵

    大秦特种兵

    特种兵秦啸,无意跨越千年历史,原想改变世界,却忽然发现历史不是史书写的童话。商鞅为何车裂而亡,张仪为何客死他乡,一代名将白起为何不得善终。这是帝王们出于权术的考虑,还是无法驾驭臣子的悲哀。帝王将相,争相上演一出出一幕幕炫丽的舞台。在他们身后是白骨累累的盛世。战国是诸侯们博弈的舞台,可他们博弈的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枯骨,创造文明的同时,却把生命当做草芥。既来之,则安之,本就是胡国安民之人,时光荏茬,岁月变迁。心依然永恒,既然不得安宁,那就打出个朗朗乾坤。
  • 宛署杂记

    宛署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非良人怎知我情深

    你非良人怎知我情深

    一个记载着爱与痛的故事!女主苏颜虽有很多良人,但一个个都渐渐离她而去!当她活在自责与愧疚中时,他回来了!
  • 纪爱虽爱,莫诗已失

    纪爱虽爱,莫诗已失

    她和他的相遇,没有什么惊喜,平平淡淡,细水长流,渐渐地相爱,只源于她对他的心疼,可惜,有些东西,并不是幻想就可以实现,因为爱,她选择了放手,即使一个人心痛了十几年,也还是依旧。因为她坚信,爱与在一起,并没有什么关系。
  • 九幽阴月阁

    九幽阴月阁

    她生于高门,出生时就注定了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封印了数千年的昆仑镜,因为她和妹妹,被解开封印,被封印了上万年的上古神兽,同样因为她和妹妹,获得重生,最后为了救进入了昆仑镜,在姐姐和妹妹中间,她会选择谁
  • 人间妖志

    人间妖志

    我于人间行走,拾起那些散落的花瓣,将它们浸入一杯名为“彼岸”的酒,酒中有妖、有情、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