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6600000010

第10章 飞向寻常百姓家

在旧中国官本位社会里,不管什么事情,历来总是“先内后外”、“上下有序”。从凝固的眼光看,这样做按部就班,井井有条,上有圣主,下有顺民,各得其所,天下太平。然而,从宫内走到宫外,自官府流向民间,其流程却十分缓慢。请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剪水春燕飞往升斗小民家筑巢做窠,要在王谢豪门庭院荒芜、门可罗雀以后,否则是不会“飞”来的。鸦片,不是什么好东西,从16世纪中叶进入朱明王朝宫廷,直到19世纪初才逐渐在民间“普及”;清宫的玉米小窝窝头,竟到20世纪后期才在市面上“亮相”。这前后几百年,既说明“大内”对外封锁的严密,又标志着小民与官府相距的遥远。

但20世纪初民营工业的兴起,却打破了这种有板有眼的“循规蹈矩”,也许是清末民初的好汉们都忙着在战场上分高低,谁也控制不了民间走向近代化的进程,于是,在“实业救国”的大纛下,从作家文人、洋行买办、公司职员、商店伙计一直到“跑单帮”的杂货商贩、带发修行的尼姑,三教九流,纷纷进入兴办民族工业的行列。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他们顺应潮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上海滩,陈蝶仙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主编过《游戏杂志》、《女子世界》和《申报》副刊《自由谈》,作品有《潇湘影弹词》和长篇言情小说《泪珠缘》等。当时沪上有些文人爱以鸳鸯蝴蝶一类字样取名,来自浙江钱塘县的陈寿嵩,改名为陈栩,号蝶仙,别署“天虚我生”,从此上海文坛就出现了一位陈蝶仙,接着又有了许瘦蝶、朱鸳雏、闻野鹤、周瘦鹃等等。他们不是什么文学团体,只是兴趣相投,作品内容和风格相似,时人称他们为“鸳鸯蝴蝶派”。

陈蝶仙也是一位能干的实业家。他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家庭工业股份公司,自任经理。他创制的“无敌牌”牙粉,是畅销大江南北的热门产品。当时洋商的“黑人牙膏”,货少,价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相当于现在的巴黎香水,而“无敌牌”牙粉却是家喻户晓。即使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在穷乡僻壤的小镇,周围人家也都还用这种牙粉。

当时的一般牙粉都是纸袋,装潢简陋粗糙,惟有“无敌”牙粉是装在硬纸盒里,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纸盒为天蓝底色,当中两只彩色蝴蝶,右上角印有陈蝶仙小照:西装、眼镜、蝴蝶领结,派头十足,下注“天虚我生”四字,很有点“鸳鸯蝴蝶派”的味儿。

对于“鸳鸯蝴蝶派”,历来文坛颇多非议,我手头一部6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是趣味第一,主要描写婚姻问题,但他们所写的婚姻问题决非为了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而是玩弄爱情,虽然少数作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就它们总的倾向看是很腐朽的。

是否如此?不清楚。但语气严厉,很有点“公事公办”的意思。“趣味第一”,在今天算不了什么,可在当年却是性命攸关。徐枕亚的《玉梨魂》,似乎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品,这部半文不白的小说以及根据它改编、由陈燕燕主演的电影《龙凤花烛》,曾经赢得了不少市民的眼泪。从今天看来,似乎浅薄了一点,不能尽如人意,但如果说它“总的倾向”“很腐朽的”,恐怕还要借重“文痞刀笔”。

其实,世界上有鹰鹞鲲鹏,也有鸳鸯蝴蝶,还有虫豸蝼蚁,不然,就会失去生态平衡。如果是清一色的雄鹰猛雕,将其他族类斩尽杀绝,就会出现第二个“恐龙世界”。所好的,有些人只是口头上的“鹰鹞鲲鹏派”,说说而已,仅仅是摆出一种架势,私底下却比鸳鸯还鸳鸯,比蝴蝶还蝴蝶,幸亏如此,其他生物才算有了一线生机。

在文学作品中“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陈蝶仙,却是一位提倡国货、兴办企业的实干家。他的“无敌牌”牙粉一炮打响后,又于1919年投资3万银洋,在无锡创办了“中国第一镁制造厂”。镁,是一种轻金属,铝镁合金可用作航空器材;微量的镁于熔融生铁中冷却后炼成的球墨铸铁,比普通生铁坚韧耐磨。镁制造厂年产“无敌牌”碳酸镁7.54万公斤,因为当时国内仅此一家,故连年盈利。直到“欧战”以后,日本碳酸镁大量涌入,以廉价垄断市场,陈蝶仙的镁制造厂,逐年减产,最后停产,于1930年转向造纸业,改为利用造纸厂。同年,他还在浙江开设杭州造纸厂,创办《机联会刊》,宣传提倡国货。抗战时他继续在四川办企业,但成效甚微。

近代文人“下海”者不乏其人,但成功的绝有仅无。可能是文人过分看重自己在读者中的影响,以为凭借声誉和游说,人家就会心甘情愿地捧上钞票,1人1块钱,全国12亿人,不,打个对折,就是6亿大洋,乖乖!真是好事一桩。殊不知经商和从文完全是两码事,办企业需要有为消费者认可的货真价实的产品,就像陈蝶仙的“无敌”牙粉和“无敌”碳酸镁那样,否则,即使是一代文豪,也无人买账。

陈蝶仙文人办企业,“点子”新颖,匠心独具,既浪漫,又务实,其产品曾风靡一时,更多的人从牙粉盒上知道了这位“天虚我生”的大名。但他的结果,也和很多民族工业一样,小小扁舟,经不起海洋风暴的撞击,在大大热闹了一番后仍归于死样的沉寂。

和陈蝶仙相比,“煤炭跑街”出身的刘鸿生创业的气魄就大得多,陈蝶仙的“小玩艺儿”,映衬出刘鸿生的“大手笔”。

刘鸿生,浙江定海人,出生于上海,21岁进英商开平矿务公司上海办事处当跑街(推销员),收入靠业务佣金。3年后被提升为买办,英商“开平”和华商“滦州”两家矿务公司联合经营后,作为买办的刘鸿生,扩大经营范围,京沪沿线和长江下游地区使用“开滦煤”占用煤总量的52%以上;以后他又引进质优无烟的越南鸿基白煤,人称“煤炭大王”。“欧战”结束,年方三十的刘鸿生已成为百万富翁。

1920年,为收纳河南、苏北水灾难民,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他重金聘请留美化学博士林天骥为高级工程师,重点攻克火柴返潮的技术难题。他们重配火柴头上的药剂,改“红头火柴”为“黑头火柴”,改进火柴盒上容易磨损脱落的赤磷片,为企业生存奠定基础。

中国人自从有了火柴厂以来,就一直受到洋商们的挑战。因为火柴本是舶来品,俗称“洋火”,火柴市场历来是洋商一统天下,“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先是日本人、后是美国人和瑞典人,以后又组织了“国际火柴公司”,来对付华商火柴企业。小小火柴,竟燃起冲天火焰。

这里,仅举一例。20年代后期,瑞典火柴公司因企图并吞华资火柴企业未遂,就大量输入火柴,跌价倾销,到1929年,东北火柴工厂全部倒闭,广东火柴厂倒闭过半,苏浙皖也有一部分火柴厂停工。形势岌岌可危,华商呼援无门,这时刘鸿生提出“以厚集资力才力,藉图竞存”的主张,意思是,只有集中资金人才,企业上规模,才能和洋商对着干,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1930年,鸿生火柴厂和荧昌、中华三厂合并,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刘鸿生被推为总经理,从而增强了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市场,扭转了历年亏损的局面。

“大中华”站稳脚跟后,于1931年合并了九江裕生火柴厂,于1934年合并了杭州光华火柴厂,“大中华”火柴销售遍及苏、浙、皖、赣、两湖、两广及华北各省,他被誉为“火柴大王”。

1921年,上海水泥公司筹建,刘鸿生投资占股份总额半数以上,被推举为总经理。开始他重金聘请五六名德籍技师,但这些人工资高昂,技术上并不高明,且态度蛮横动辄打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刘鸿生致力于国内技术人员的培养,有的送往国外深造,从1931年起,彻底丢掉“洋拐棍”,由中国工程师主管技术。上海水泥,质量上乘,在江浙沪市场取得优势。但日本水泥大量进口,刘鸿生与启新、中国两公司联营,以抵挡日本水泥的汹汹来势。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标购水泥,三公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但1933年工部局再次标购时,日商又以更低的价格夺标,竞争可谓惨烈。

旧时北京天桥卖艺的江湖汉子,拉开场子后有几句开场白,曰:“只说不练假把式,只练不说傻把式,有说有练真把式。”昔日工业资本家处境艰难,明哲保身,有了苦水往肚里咽,只能“只练不说”;后来有些企业家,戴着“官帽”,惟恐上级不知道他这号人物,把个人知名度看得比产品知名度还重要,往往是“只说不练”。但是,靠推销起家的刘鸿生却不管这些,他向上海新闻界发表谈话,题为“中国工业与外商贸易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有说有练”。

刘鸿生在这次谈话中痛心地指出:日本水泥售价,在其本国为每桶日元5.5元,但在上海却以不到2元的价格出售,“十分明显,他们以大大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是为了扼杀中国的工业,以便垄断中国的市场”。

刘鸿生的呼吁,在当时只不过是萤火之光,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它使后人了解,不仅弱国无国防,弱国无外交,弱国也无工业,不是没有工业,而是垄断利益的驱使不让发展工业。果然,抗战爆发后,日军对上海水泥厂实行了军管,掠夺了原料设备,为侵略者生产军用水泥。

刘鸿生还经营毛纺织工业。1906年上海绅商集资开办的日晖织呢厂,几经周折,因产品质量差,销路清淡,多年停顿。1924年被军阀将该厂地皮盗卖给日商三井洋行;1926年日商又卖给刘鸿生。

日晖织呢厂地处浦西日晖港,面临黄浦江,是个沿江深水码头。刘鸿生买下“日晖”后,将码头地皮以高价卖给开滦矿务公司,作为煤炭码头。将“日晖”设备拆迁到浦东周家渡,开办章华毛纺织厂。“章华”于1930年7月开工,当时,英国哔叽花呢独霸中国市场。刘鸿生聘请学习毛纺织专业的比利时、法国留学生李耘荪、乌家桢来厂担任要职,2年内4易经理,最后物色到经营能手程年彭,刘鸿生这个大忙人,霎时间也成了“毛纺迷”。

在外呢垄断、连年亏损的情况下,终于在1933年研制成功薄哔叽、直贡呢、马裤呢、华达呢、西装呢等细呢产品,特别是薄哔叽,质量好,颜色雅洁,适合于裁制男中装和妇女旗袍,他们取名为“九一八薄哔叽”,当时正值全社会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高潮,“九一八薄哔叽”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产品质量的提高,加上举国一致的爱国运动,使章华毛纺织厂从1933年起开始扭亏为盈,到1936年,“章华”的盈余额达到50万元之巨。这家30年的毛纺老厂,清末官僚经营过,北洋政府经营过,只有到了刘鸿生手里才有了盈利。这是偶然的机遇吗?不是。要能够在当时外商控制铁桶般严密的毛纺市场打开一个缺口,这需要内抓管理、质量、创品牌,对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这是市场要求企业家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不是任何只会吹吹牛、送送礼、敬敬酒的人,都当得了企业家的。

刘鸿生出身煤炭推销,对港口码头有着天然的感情。他于1919年建办南京码头,1925年建镇江码头,1926年又建江阴码头。他将上海浦西日晖厂旧址出售后,自己则在浦东董家渡沿江地段建立码头、堆栈和仓库,码头吃水深,能停泊万吨远洋轮船。他慧眼独具,是最早重视浦东优越地理条件的企业家之一。1926年他又兴建占地250亩的浦东周家渡码头。1927年,合并所有码头、堆栈、仓库,成立中华码头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

上海码头仓库事业一向控制在洋商手里,设备先进,他们经营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华人办码头,谈何容易?刘鸿生施展出浑身解数,他聘请英商壳件洋行的霍金斯为码头经理人,所有洋轮货源由英人负责联系,国内货源则由公司跑街向各行各业招揽。他们时刻注意码头的维修和疏浚,保证船舶安全停靠,及时装卸货物,不误轮船启航日期,改善仓储条件,防止货物霉损。所以,在那洋商码头占压倒优势的年代,中华码头公司历年盈利,仅1927年一年,盈利就达29万元。

但从1931年起,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上海百业萧条,码头业竞相降低仓租、力资,跌价竞争。从1934年起,中华码头公司连年亏蚀,到1937年积亏达35万元。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中华码头公司所属码头先后被日军占领。

抗战期间,刘鸿生从香港孤身转往重庆。他在重庆办了华业和记火柴公司和中国毛纺织厂,在四川长寿县创办中国火柴原料厂,以后又在昆明、贵阳建办两家分厂。他还在甘肃兰州开设西北洗毛厂、西北毛纺织厂。他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或颠簸于险路山道,或周旋于官场权门,或受挫于山城,或遭难于畏途,或抢运设备全被掠夺,或含泪强笑向官方低头……终于,刘氏企业集团冒着抗日烽火,在偏远西部留下创业的脚印。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今日重提开发西部时,人们会想起前人在这里洒下的心血汗水,想起他们艰难创业究竟给后人留下多少值得记取的东西?从而陷入深深的反思。

在中国工业资本家中,一般都创业维艰。但其中创业特别艰苦的,大概要数刘国钧。

刘国钧出生在苏北靖江一个名叫生祠堂的小镇,他只读过半年书,10岁就提篮叫卖,卖苹果、酒酿,13岁开始打工,先在道观打杂,后到糟坊做工。15岁时,他向同乡借了10块银洋,跑到武进县奔牛镇一家京货店当学徒。

旧日学徒是底层小厮,要给老板涮烟袋,倒尿壶,沏茶盛饭,敲腿捶背;要为师娘挑水打扫,带小孩,淘米洗菜……但对农村贫寒子弟来说,学徒满师后做店伙,已是一条值得羡慕的出路。不过,刘国钧满师后并没有留店做店伙计,因为店伙微薄的工钱养不活他的母亲和常年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他回家结了婚,就做起丝线买卖。

当时是清朝末年,男子都梳长辫子,辫子的末梢,系有丝线编结的“辫须”。刘国钧从常州买丝线回到靖江,由母亲和妻子打成“辫须”,再背到奔牛小镇去卖。一个“辫须”,只卖几文铜钱,一般青年不屑一顾。但他长年累月,集腋成裘,几年以后积下400大洋,又摇到一个“会”(民间银钱互济的一种形式)得到200元,凭这600元本钱,和他人合伙,在奔牛镇开设了和丰京货店,兼营土染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镇上殷实店铺的老板们怕打仗,纷纷歇业避难。刘国钧先窖藏500银洋,店铺照样营业,生意却出奇兴旺,当年赚了一千多块。于是他盘下镇上的同丰京货号,成了两家铺子的老板,几年内积累资金上万。

各地掀起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到处抵制日货。1915年,刘国钧以3万元盘掉两爿店铺,到常州与人合伙开办大纶机器织布厂,筹资9万元,他投入1万元。布厂头年亏蚀,次年获利填平,第三年就盈利万余元。1918年春,刘国钧收回大纶布厂投资,独资创办广益布厂。

初创的广益布厂是个大作坊,只有80台木机,刘国钧请母亲管摇纱,妻子管布机兼炊事。全家人胼手胝足,勤俭经营,开工不到一年,就盈利3千余元。

这时欧战刚停,列强忙于势力重新划分,洋货进口锐减,给了中国民族工业以喘息发展之机。1922年,广益布厂添置木机180台、铁木机36台,以及浆纱、锅炉、柴油发电机等设备,扩建了广益二厂,成为常州最大的布厂。1927年,刘国钧将广益两个布厂合并,淘汰木机和铁木机,改用丰田式电动机,增加染整设备,开发了漂布、绒布、皱皮布、直贡呢和哔叽等新品种。1930年,他买下大纶久记纺织厂,集股组建大成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1933年春,他将独资经营的广益布厂并入“大成”,定名大成二厂。1936年,他购进瑞士纱锭、日本丰田自动布机,创建大成三厂。同年,又与汉口震寰纱厂合作,在汉口开设大成四厂。

刘氏大成纺织企业集团生产的丝绒、灯心绒,在我国纺织业独树一帜,是我国民族工业中最早生产丝绒、灯心绒的厂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两个深受市场青睐的品种始终是“大成”的“当家产品”。

刘国钧从提篮叫卖的小贩到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他的前半生几乎全部致力于积累资本,他从卖“发须”起步,到开小镇店铺,进而开办作坊式的小厂,这需要勤俭,更需要坚忍,他的艰难刻苦,使常人难以想像。这使我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沿海农村的一批乡镇企业家,他们在创业初期,有的只是一个小裁缝铺,有的是冷作坊几块铁皮敲敲打打,有的靠一支电焊机焊焊接接,一天三餐烂面条咸泡饭,将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添置设备扩大再生产,为集体创立家业而自己并未“富得流油”,年老离厂时仍是两袖清风,靠乡财政支付的数百元工资安度晚年。这和刘国钧的创业道路,几乎是“异曲同工”。

但到了第二代手里,就渐渐追逐“气派”、“排场”,赚来利润大把大把地讨好上司,广结善缘,编织关系网,等到设备陈旧、产品过时、企业难以为继的时候,他们的私囊已经塞饱,有了别墅汽车,还美其名曰“生逢盛世”,真是如湖南俗话:“崽卖爷田不心疼!”有人说他们是败家子,也有人说他们是幸运儿,成为值得艳羡的对象,那就更是时代的悲哀!

在清末民初众多办厂者中,有个尼姑办厂的故事,在江南广为流传。

无锡城北郊京杭大运河边有座尼庵,淙淙的运河水日夜流淌,千年不息;尼庵古老而破残,庵名刻字早已剥落,只有门前篱笆内的一畦菜地生机盎然。庵中仅师徒二人,徒弟名荣茹,自幼父母双亡,被老尼收养,老尼见孩子机灵手巧,俗根很深,没有给剃度,要她带发修行。师徒相依为命,周围村落的农妇少女,农闲时节常来此烧香拜佛,给几文香火钱,平时则门庭冷落。她们青灯黄卷,吃斋念经,还种了一块菜地,生活就像运河水,不紧不慢地流着……

老尼病故,28岁的荣茹继承了庙产。辛亥革命爆发,民智渐开,很少有人到这小庙烧香,萧寺荒芜门庭冷落,香火钱少了。荣茹以手工织布维持生计,以后又招来同伴,增加了几台布机,织成土布卖给布商。土布生意不错,她们逐步增加到12台布机,日夜加班,从织制白土布发展到色织改良布,她们将这手工织布工场定名为“新盛织布工场”。

如果在今天,荣茹会成为企业家女强人,出入于酒肆茶楼,频频敬酒,插科打诨,顺便谈谈业务,重点跑跑上司府邸,如今的有少数所谓“女企业家”,不就是这两下子吗?但荣茹没有这种幸运,她多年受庙规约束,古板守旧,经营了两年多,常感流动资金不足,她说:“车上一根纱,要有五根纱的本钱才能周转。”说明她的经营头脑丝毫不逊于今人,只不过是不够开放而已。所幸她多年到布店卖布,结识了几家布商,这些布商看到织布工业有利可图,愿意投资,于是增添资金,织布机增加20多台,改名为“冠华布厂”,布厂仍旧是手工生产。

冠华布厂从1913年到1916年经营了3年,因股东意见不合而拆伙,荣茹仍然保有工场设备。这时“欧战”正酣,商界有识之士看到这一大好时机,无锡城里著名的九余绸布庄大股东唐骧庭和程敬堂,有意投资新兴工业,经人撮合,决定与冠华布厂创始人荣茹合作,凑资1万元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改进生产品种,于1917年正式成立“丽华号染织布厂”。

丽华布厂办了两年,股东分得红利之外,再将资本照原股增加一倍,产品畅销,买卖兴隆,不久就开设丽华二厂,共有木机152台、铁木台机42台。因九余布商资力雄厚,经营上精明干练,当然工厂大权落入唐、程二人之手,荣茹只是负责部分工场管理,生产仍是手工方式。

1919年丽华布厂改组,吸收新资,另建丽新布厂。他们向外商订购新式设备,开发提花布、丝光条格、线呢、泰西缎等新品种。以后发展为自纺、自织、自印染整理的全能厂,并在国内率先使用电力织机,产品闯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力挫群雄,令洋商侧目而视,此是后话。

“不在三界中,跳出五行外”的荣茹,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显然,她是个过渡型人物。但是,她从一位清净佛门以织土布为生的劳动妇女,到不断增添设备粗创工厂雏形的工场主,其自力更生的生活勇气,令人可钦;其开拓进取精神,使人可敬。

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我国民族工业勃起的年月。从财政总长到煤炭跑街,从宰相子孙到文人墨客,从钱庄老板到丝线商贩,从外洋留学生到小庙尼僧,纷纷投身于创建机器工业的新潮。他们是为了赚钱?是的。但又并非完全如此,在社会大变革的转折点,或为前程谋划,或为生计着想,每个人都需在变革后的大环境里觅求自己的重新定位。他们没有“大锅饭”的仗恃,他们谋生的韧性似乎比今人强劲。一边吃“大锅饭”磨洋工,一边“吃肉骂娘”的现象,他们会视为“海外奇谈”。

这股“办厂热”,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气”。一个古老的民族被侵害受凌辱到忍无可忍之际,“睡狮”也会发出怒吼。有投笔从戎喋血黄土的英雄,有唤醒国人为民请命的志士,有呕心沥血振兴科技的书生,当然,也有面向市场引进现代工业文明的企业家。于是,状元办厂,总长开矿,书生理财,苦力筹资,五彩缤纷,对他们,今人总是怀着谅解之情崇敬之意。

虽然,有一个时期英雄好汉们对当年“实业救国”这个口号,往往投以轻蔑的一瞥。但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折腾,人们又重新拾起了这“过时”的话题,纵然此一时彼一时,此企业已不是那企业,但企业仍是企业,地球仍是地球,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不彻底摆脱小农经济束缚走向现代工业文明,毫无其他出路。

今日工业巨子,可以吩咐秘书随时从电脑中查询各种数据;从电子屏幕上了解各科室和车间职工的运作,对产品产量、质量、机器性能一目了然;以电传和外地联络并掌握各地的销售信息,真可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俨然是主帅风范。可是当年民族工业的老板们创业时的境遇,与之相比,却是天壤之别,他们既是老板,又是学徒,既是跑街,又是工匠。

南社诗人周实在一首《感事》诗中写道:

薪胆生涯剧苦辛,莫忧孱弱莫忧贫。

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棘天荆地”里的“薪胆生涯”,来形容实业家们早期初创时的备受艰辛,确实是非常恰切的。

同类推荐
  • 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中国超过美国需要多少年?摸不着门道的话,两百年都不行。美国经济的强大在于虚实结合,金融业、娱乐业、知识产权及品牌经营成为全球敛财的经济手段,而中国经济太实在,导致自己不断被美国的虚拟产业剥削。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国企改革新思路

    国企改革新思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密切关联。本书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厘清“什么是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再从分配、思路、垄断、效率、体制等方面,论述改什么,以及如何纳入“顶层设计”体系;最后从分类管理、统一出资、行业监管、阶段推进、产权到民几个方面,论述怎么改。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国企改革感兴趣的政府官员、企事业管理者、个人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多么幸运遇见你

    多么幸运遇见你

    浅沫沫短时间就成了公认校花,当原创遇上美丽的插班生,她们居然。。。成了闺蜜!闺蜜的哥哥居然还是。。。
  • 苍岚印

    苍岚印

    厌烦了无穷无尽的争霸?受够了血染来路的杀伐?看腻了夺宝升级的功利?且看小小法师如何游历大陆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脑洞向,清新冒险文,新人新书,请轻喷书友群147249436
  • 天价诡计:养鬼的,帮个忙

    天价诡计:养鬼的,帮个忙

    拥有亿万身家的集团CEO竟是个会见鬼的阴阳眼!神秘而古老的欧式别墅,暗夜中如幽灵般的身影。各种鬼怪粉墨登场,让人恐惧的却不是它们,而是永远猜不透的人心。这是一部披着惊悚悬疑的都市爱情喜剧。霸道不失温柔的商界鬼才VS可爱又迷糊的女神经。习惯难改,爱你成瘾。
  • 冥冥之诡异凶案传说

    冥冥之诡异凶案传说

    郑少扬是警界的刑侦精英,屡破大案,事业小有所成,却只有两个朋友。青梅叫朱天雅放着好好的医生不当,跑去做八卦杂志的编辑;竹马叫王梓晗花了大笔时间金钱留学回来,却立志要以跳大神为职业。朋友虽说有点不靠谱儿,但关键的时候却很有用,特别是当郑少扬遇到一些离奇诡异完全不能用正常逻辑来解释的奇案。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有些经历即便真的经过,也只能当成一个传说。
  • 影子恋人之落幕的爱

    影子恋人之落幕的爱

    一次意外,拆散一对良人。她一无所有,为他失去了一切;他移情别恋,为另一个她而去伤害她。明明这一切都可以放弃,她却坚持。当他把她的爱消耗殆尽时,她也只是说了一句“我放弃了”,可他又回来了……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男大作战:女王驾到

    美男大作战:女王驾到

    女王回来啦!她是从美国回来的问题学生苏末离,他是亚洲第一舞王韩泽熙,他遇上她注定不会太平...亚洲舞王?NO,那不是她的对手!邪魅校草?NO,那也不是她的对手!她最爱的还是她的师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真的是她的他吗?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青春短暂..好好珍惜..
  • 特工少年

    特工少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冒险故事,在故事的每个细节部分,都充斥着阴谋与惊险,奇异与梦幻。可谓情结紧凑,环环紧扣,令人目不暇接。这也是一个发生在五个小特工身上的冒险故事。当他们来到陌生且神秘的特工学校——夏洛斯,学习特工技术时,在他们不循规蹈矩的年纪里,他们误打误撞,闯了不少祸端。同时他们也擅长一些奇异的本领,斗败过魔灵飞象、吹响了天维魔哨、保护了长生不老药、找出了暗藏在学校里企图摧毁夏洛斯的真凶。。。
  • 次元援助公司

    次元援助公司

    次元援助公司在这里为您效力。还在担心,穿越后遇到麻烦没法摆平吗?我们有最优秀的战士为您效劳。还在因为穿越后想不起来各类小说漫画的内容而苦恼吗?一点电话我们立刻送货上门。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咳咳!说错了,一个电话解决您的一切烦恼。我们不要1000,只要999.(书友群,310313649)
  • 若你爱我如初

    若你爱我如初

    萧航因为新宠小情人的一句话,踢死了我肚子里面的孩子。我心如死灰,提出离婚,而他却疯了一样死活不肯。为了报复他,我开始不断的出轨。他找女人,我找男人。我不阻他,他却拦我。三年后,我对萧航说,我有了,但孩子不是你的。说完笑着转身,投入奸夫陆东霆的怀抱。在爱上我之前,陆东霆对我不屑一顾,说他最不喜碰的,就是别人的女人。爱上我之后,他为了碰我,千方百计的逼萧航跟我离婚,什么阴损招儿都使上了。事后我笑着问他,陆东霆,打脸打的疼吗?这人啊,千万别把话说的太死了,说不定哪一会儿,你就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