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02

第2章 从小喜好切脉诊病,天生是做医生的料

在宁波还没有被称为“宁波”,鄞州被称为县、医生被称为“医工”,医事不如巫事盛兴的年代,鄞地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

他叫陈藏器,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称他为“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出生于约唐垂拱三年(687),唐至德二年(757)去世,享年约70岁。

《浙江历代医林人物》载:“陈藏器……四明人,为唐代著名药物学家、方剂学家。”民国《鄞县志·文献志》载:“陈藏器于唐开元中,任京兆府三原县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的作者爱德华·谢弗(Edward Schafer,1913~1991)称陈藏器为“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

在中国医药史上,像陈藏器那样出类拔萃的也有,但不多。比他名气更大、影响力更广的也有,但屈指可数。誓如发明医药遍尝百草的神农氏……

有人认为,神农氏是采集中草药的,《神农本草经》是药书,《黄帝内经》是医书,黄帝才是中国医家第一人。其实不然,中国医学不同于西方医学,更不同于现代医学,是先有药材,后有医事,再有医生的;不知药者不懂医,知药者必然懂医。《纲鉴易知录》说得一清二楚:“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乃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历史上,人们习惯将陈藏器这一类医者称为儒医,即由儒转医或亦儒亦医之医者。神农氏之类自当别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居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华夏医林中,儒医的地位也至高无上。凡儒医,均先儒后医。先夯实儒学基础,后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药著作而成为医生。

如有被称作儒医的,大多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对医事、医药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喜好著书立说;大多师古而不泥古,在当地医药界,或同科目临床实践中独树一帜,其中不乏一门一派的一代宗师或奠基人。

陈藏器就是鄞地医林中这般人物群里的一人。

儿时的陈藏器与众不同,不仅天资聪颖,遇事能无师自通,举一反三,而且记忆力惊人,凡父辈、祖辈的旧友故交,只要让陈藏器见过一面,再次相遇,就不需要再提醒,定然分辨得一清二楚,而且能清脆响亮地叫一声公公、婆婆、舅公、舅婆、阿叔、伯伯、阿姆、阿婶……

不知是出自天生的爱好,还是家庭熏陶的原因,陈藏器从小就喜好医药。凡集市贸易之日,只要见到有人设摊铺切脉诊治疾病与卖药,或者打街拳卖药,在摊铺四周的围观人群中,总能找见幼小的陈藏器。不是躬着背在使劲——从人缝中向人圈前钻,就是站在最前排,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观看着。

那时候,鄞地集市贸易的持续时间都不长,太阳露脸不到一个时辰,那设摊置铺的、就医看病的、观看热闹的、赶集买卖的人就开始渐渐散去,熙熙攘攘的集市贸易场所也很快空荡起来,而陈藏器,只要医生还在、药铺没撤去,就诊的病人依然坐在医生的对面,是决然不会离开的。除非是已近中午,或者到吃午饭的时间家人找过来了。

路过家附近的药店、常设的药铺,只要发现有人在买药,药店倌在抓药、称药、包药,坐堂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陈藏器也常常驻足观望……

为人切脉、给人治病,是陈藏器儿时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陈藏器总是一会儿向伙伴们提出“要当医生”,一会儿提出“要做病人”。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小男孩,装扮成医生时,就真的像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满脸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装扮成病人时,又好像不是一个健康人,步态不稳,坐姿不正,衣衫不整,面容憔悴……引得街坊邻居或倚门,或推窗,甚至踱步过来观看;惹得过往路人,无论男女老少,驻足观望一会儿才离开。

“哈哈哈……”瞧一眼陈藏器这副如痴如醉的逼真模样,都说:“这孩子天生是为人搭脉诊病做医生的料。”

“这孩子,念书识字了,依然这样……”陈藏器的长辈们虽认为凭着天赋与这近似于“痴”的偏爱,长大后的陈藏器不仅能当成医生,而且一定是个好医生、名医生,但长辈们对他的期望值更高。陈藏器的爷爷常常这么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得好好管一管了,要不,就只是当一名医生了!”

应该说,当医生,是不错的职业,既体面又实在。两宋期间,因为宋太祖重医,宋太宗也喜好医术,收有医方1000余首,其后的宋朝历代皇帝个个效仿,民间更是把医生这一职业捧得天高。“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典故,就出自北宋范仲淹身上。儒而知医在宋代是一种时尚,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耻。连被人誉为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鄞县知县三年(1047~1049)的王安石,在与人交谈时也都这么自我标榜:“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子,无所不问。”

其实,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医药大发展的时期,重医更是唐朝历代皇帝的一大特色。如显庆年间(656~659),为编著《新修本草》,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有李、苏敬等诸多重臣参与。编写前,朝廷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并要求画成图形,并附以图注说明;编写时,向全国征集各地所产的药材标本,并要求按标本绘制图谱。

不过,陈藏器的长辈们认为,与为官相比较,为医毕竟等而下之。而且,凭着陈藏器之聪慧,为官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陈家需要有人出人头地,需要有人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医儒有相通之处,只要儒学有成,退一万步说,就是当不成官,再为医也不晚。”一天,因病卧床的陈藏器的爷爷将儿子叫到床前,郑重其事地训导说:“起先,之所以未予理会,是因为藏器尚年幼,任由他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地过。如今,岁数大了,依然如此,就有点儿意外了……玉不琢,不成器呀,再不管教可要耽误藏器的前程了……藏器藏器,决然不能成为陈家深藏之大器,而应是众人仰慕之大器也……要令天下皆知陈家所藏之大器!”

此后,陈藏器的父母便开始遵循父辈的意愿,有意识地强化少年陈藏器的功名利禄意识,经常讲述苏秦、孙敬刺股悬梁的故事……

逐渐长大的陈藏器十分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在集市贸易日上街看医生切脉诊病,也不与小伙伴一起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不去药铺、药店观看他人买药、抓药、称药、包药和坐堂医生替人切脉诊病等等。一心一意攻读诗书,走科举之路。

陈藏器变了,小伙伴们却没有变,依然隔三差五来找陈藏器玩游戏。碍于长辈之命与自己的志向,陈藏器总是婉言拒绝,或想方设法回避。几次三番不去,伙伴们的热情自然渐渐减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们也有了自己该做的事,或去干活,或去念书。不过,街坊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念书或干活之余,难免有相逢之时。一碰面,儿时的伙伴偶尔也会回忆一番“医与病”的游戏。

有那么一个中秋的傍晚,少年陈藏器又与这些伙伴们相逢了。谁知相聚不到一会儿,一个叫陈大的小伙子居然呵欠连连,想回家去睡觉了。

“白天要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常常天黑才回家,夜里又睡不畅,呵……”说着,陈大又打了个呵欠。

“哈哈,”有人开玩笑,“家里有老婆了吧?”

“什么老婆呀,是我爸呀,天天半夜三更咳嗽,”陈大说,“咳嗽起来声音还特别响,‘咳咳咳咳咳’连眠床、地板都在震动,椽子缝里的灰尘也被震下来了。”

“那得去看医生呀?”陈藏器说。

“铜钿呢?”陈大说,“我娘也劝我爸去看医生,可我爸说‘看医生看医生,医生看过就马上好了?咳嗽就咳嗽,咳嗽又不会死人’!”

“你爸的咳嗽,是痰多,还是痰少?”

“这……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看到,我娘是每天早晨帮我爸倒一次痰盂罐的。”

“那么……”陈藏器思索一会儿,又问:“你去与你爸说说看,先用半夏试试看?”

“半夏……”陈大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半夏?”

“半夏是一种草药,我看到过,你家屋后有……”陈藏器告诉陈大,半夏性温味辛,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在夏秋两季采挖的,主要用它的块茎。挖出来后,要洗干净,再去除外皮及根须,晒干后切成片或捣碎,加一点生姜,用天水煮,可以直接作为茶水饮。“我也是从书本里看到的,你爸的咳嗽可以试一试。”

“试试就试试,反正是不花铜钿的事。”陈大说,“不花铜钿治病,我爸咋会反对呢?不用去问他。”

“那好,趁这会儿天还没有黑,马上去采药……”陈藏器拉起陈大的手,也对其他的伙伴说:“走,大家一起去帮忙。”

谁知,药到病除……

这真叫一不小心,事情搞大了,接踵而来的是陈大的爷爷。他由陈大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推开了陈藏器家的门。

陈藏器的父母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在外面惹了事,连忙搬凳子倒茶。把茶送到陈大爷爷的手中,陈藏器的母亲才怯生生地问:“公公,你是……”

“我是专门来找藏器这孩子的,想请他为我搭搭脉……”陈大的爷爷满脸皱纹,老筋一抽一抽地说。

“您老是叫藏器搭脉……”陈藏器的父母顿时如坠入云里雾里。“藏器会搭脉治病?”

“是的,这孩子不一般啊,我儿子的病就是他给治好的……”陈大的爷爷的嗓音连同手上的茶杯一起颤抖着。“今天,特意过来,想请藏器为我搭一下脉,然后再让他说一句,我还有几天人可以做,能不能挨得过今冬明春。”

“……”陈藏器的母亲听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地回过神来:原来,在攻科举的同时,藏器看上了家藏的“闲书”。

陈藏器的父母是通情达理之人,不但了解、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对自己的儿子一直充满信心。他们认为:藏器至善至孝,绝不会轻易违背父母的意志、改变自己的志向,既不可能放弃科举,也不会在“闲书”上下工夫;至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病时相求,是应该帮忙的,不能借故推却或敷衍了事。陈藏器的父亲还这样开导自己的夫人:“藏器聪明,年轻,记性也好,花上这么一点点时间,应无大碍……”

“是的,我也这么想。”陈藏器的母亲说。

也许,是四亲八眷、街坊邻居的“一点点”太多,而且越来越多,累加起来,占用了陈藏器不少时间。也许攻诗书、求功名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是像陈藏器这般聪慧之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是唐时有关科举仕途的一种说法。其意思是,如果30岁考到明经,就显得太老了,而能在50岁考到进士的人不但不显老,而且非常的少。

在陈藏器求取功名的岁月里,科举考试的形式、科目等尚未形成定制,有制举和常举之分。制举,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书并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试,每次录取的人数全国仅一二人,最多五六人,而且是不定期的,隔年或隔几年举办一次。常举,虽说每年举办一次,但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三传、道举等几十个科目,在众士子的心目中以进士为贵、唯进士以求,各地有资格应试者多达数千人,而经过乡试、会试,最后录取的进士全国也不过30人上下。由于考取进士的难度高,因而到50岁考取进士的人还是非常少。

经逐级应试,逐年、隔年或隔几年再应试,直至开元(713~741)中,陈藏器才“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获得了三原县县尉之职。

那时候,陈藏器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当时鄞地颇有名气的医家,也开始了《本草拾遗》的撰写……

县尉是九品芝麻官,其职责是掌握、负责一个县的治安与盗贼的抓捕,大体上相当于现今的县级公安局局长。其级别,在县令之下,相当于现今的副县(市、区)级。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初任之官,京畿县尉之职位尤重,而且毕竟没有辜负祖父和父亲的期望,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给大半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画上了句号。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科举之路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到其中的甜酸苦辣与考中后的心情。

那时候的陈藏器,有点儿踌躇满志了。

经过一番准备,陈藏器离开了鄞地。坐船骑马,赶去千里之外,当时京城长安所在地京兆府辖下的三原县上任。临行之时,陈藏器没有忘记携带攻科举时解困减压的三部药书——《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以及还未成稿的《本草拾遗》。

同类推荐
  •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卢梭

    卢梭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感受袁世凯“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骇世人生,体味袁世凯屡屡受挫,却始终能逢凶化吉,并最终登顶权力巅峰的为官处世“厚黑”之道,终极解密袁世凯“强国”之梦与“利己”之路的人生悖论。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

    《图说世界名人:富兰克林(伟大的美德诠释者)》介绍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热门推荐
  • 《终有浮云罩巫山》

    《终有浮云罩巫山》

    年少时总有一个人,我们甘为他飞蛾扑火、宝刀屠龙。可这一生还会遇见很多人,终有一人会取代他的位置。苏意唯从未想过,她的名字有天会出现在尚子君喜帖的宾客栏上。可仍感谢命运,让她在那天遇见傅司南。尽管两人之间隔着她已为人夫的前男友、碍着他昔日的同性爱人,但仍难阻她为他遮避风霜刀剑,他为她赴汤蹈火。在傅司南父母接连死于意外后,为救他于家族斗争之水火,苏意唯明知是“形婚”却甘愿嫁他,可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下又被迫跟萧逸远走他乡。再重逢,丈夫身边已有新人,前男友则为她命悬一线……一场离婚发布会,一张双人机票,两个挥之不去的男人,她会择前者,还是选后者?沧海弱水,终有命定一瓢;除却巫山,浮云亦可入梦。
  • 谋国者

    谋国者

    引文一“所谓王公,不过一群脑满肠肥的竖子,不足于谋。”云景道:“那你倒说说,谁人可与你一谋?”男子从飞檐上跳下,负手而立:“心怀天下者。”“却不知阁下,指得是谁家的天下?”男子跨步入室,立于门口,望着倚靠在窗边的云景:“一个全新的天下!”“好一个全新的天下!”引文二“不知阁下准备怎么谋国?”韩信忽然站了起来,双掌相叠,收于胸口,缓缓向前推出,身子随势弯了下来,行了一个恭敬的朝礼。礼毕,韩信正声道:“谋国者,先拜明主!”引文三“难道就这么坐着等死吗?”随奴不甘心。云景抬头看了看天空,一只苍鹰横飞过天际,消失在云层里。“你们看,若是有来世,做一只苍鹰倒也不错,可以自在的遨游这天地六合!”
  • 巫族天女俏若曦

    巫族天女俏若曦

    巫族天女是五大元素的主,但在她四岁那年被拐走了,直到16岁那年......第二部预告:妖王造孽,妖圣寻爱人,若曦帮助,若昕复活,亮点不停
  • 读懂徐志摩

    读懂徐志摩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雷霆万分

    雷霆万分

    陈冰一个单亲家庭的儿子,自幼有妈妈养大,在这个家庭妈妈承担了所有的屈辱,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痛苦,在他八岁时的一件事情改变了陈冰的一生,使他懂得人生的孝,义,忠。在学校成为人人崇拜偶像大神,在家却是个乖孩子。且看我们大神的成长轨迹。。。。
  •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上一世,她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他谋尽一切,功成枯骨,终助他登上皇位,许她凤临天下。可一转眼,她就落得被嫡姐做成人彘,被渣夫害死儿女的悲惨下场,囚禁冷宫十八年,最终被赐蒸刑收场。一朝醒来,她浴血重生,洗尽善良。斗嫡母,治嫡姐,惩渣男,再布一局天下棋。风云会聚,乱世将起,且看她纤纤素手,染指这万里江山皇图霸业!什么,这俩皇叔都要娶她?选谁好呢?
  • 寒冰之恋:高冷少爷的萌萌哒公举

    寒冰之恋:高冷少爷的萌萌哒公举

    她,皇甫梦冰,是皇甫家族的千金,在7岁是遇上了他。他,南宫寒,是南宫家少爷。他和她,拥有n种神秘身份。第一次,他们在蓝色妖姬田玩耍。再一次重逢,便是10年后了,他们同居了,并且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段,同一个班级学习。他们在得知彼此身份后相爱了,并拥有了爱情的结晶。
  • 谁说青春不迷茫

    谁说青春不迷茫

    一群为梦想拼搏的少年少女,对梦想极其热爱的他们,在青春路上受尽挫折的他们,能否如愿以偿
  • tfboys王俊凯之欣然凯旋

    tfboys王俊凯之欣然凯旋

    本部小说主要写了男主和女主的相识,相知,相恋,和女主的身份蜕变,之后……想知道就进来看吧。
  • 胆剑

    胆剑

    雨夜,消失了数月的乌苏慕浑身是血出现在长安堡门前。几月前,他曾与裴惜迟一起击退大漠中的突厥追兵。突厥乌迈部族的圣物遗失,线索直指伊水之东吉祥寺的七宝台会。当裴惜迟赶到吉祥寺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身残的富商、权倾一方的官员、清秀的少年……这些人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当真相一个一个揭开,最后的谜底似乎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千里之外草原上的突厥王庭,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咳咳,其实应该是天然呆善良大少爷宅斗和美貌的小骆驼宫斗一路升级的故事。坚持1V1,坚持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