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深陷在“事大义而不顾小节”的处事误区之中。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作法。
有三个女生去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她们当中一人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一名毕业于某著名商学院,而第三名则是一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很多人看来,这场应聘的结果都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事情可能与你想像的恰巧相反。应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的却是那个民办高校毕业生。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她们经过一番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题目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
“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30元吧!”答者对应如流。
但总经理却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对此她解释道:
“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地没表态度。
但当他拿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
“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该同学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4.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收起她们的试卷,说:
“好吧,今天就到这儿,明天通知你们面试的结果。”
结果是来自民办高校的第三名女生被录取了。
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上抓吧,我们只能注意细节。”作者还借小说主人公的话作了注脚:“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细节来得有意义。”
细节,就是小节,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真实,更具有生活的真实。也许是生活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我们读小说时,总为作家笔下的细节,如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所激动。
生活就像无限拉长的链条,细节如链条上的链扣,没有链扣,哪有链条?历史就像日夜奔腾的江河,细节如江河边的支流,没有支流,哪有江河?回味生活,翻阅历史,我们为什么不从真实的细节做起?我们头上三尺如果真有神灵的话,它或许绝不只把大事留给自己,而把小节留给人类。因为神灵也知道,没有小节,哪有大事?从细节做起吧!
有时候,公司老板或业务员要出差,便会安排员工去买车票,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可反映出不同的人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及其工作的能力。
秘书和,同时服务于某公司的行政部门,职位相当。但半年后,秘书升为办公室主任,秘书成了她的下属。
当秘书和B在同一职位时,秘书接到买车票的任务后,将车票买来,总是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秘书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起程、到达时刻。只在信封上写上几行字,却使人省事不少。按照命令去买车票,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工作,但是一个会工作的人一定会想到该怎么做才会令人更满意,这就是用心注意细节的问题了。
工作上细心不容忽视。注意细节所做出来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虽然在当时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会成为大人物的人,即使要他去收发室里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会跟别人有所不同,这种注重细微环节的态度,就是使自己发展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