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3000000007

第7章 《春秋》

课程资源索引

《春秋外传》:即《国语》,它和《左传》的记事涉及同一时代,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等八个部分,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其记叙范围涉及更边远的地区,体现出作者更广阔的视野。内容上也更细致、更具体地记载了列国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可补《左传》之阙,对于阅读记事简略的《春秋》也能提供极大的参考和帮助,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唐人刘知几称其为“《六经》之流,《三传》之亚”。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大事记,儒家经典之一。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对我国的史学、文学乃至政治、文化、伦理观念等方面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春秋》的基本情况

《春秋》原本是西周末期至东周时期史书的通称,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如史籍所载《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鲁春秋》等等。但随着岁月流逝,各国的记事史书都已散佚不存,而唯有经孔子修订的《鲁春秋》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一书。

为何古人用“春秋”命名史书?自从汉代以来学者们对《春秋》一书的得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其一,认为《春秋》的得名来自于“取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即为刑赏之意;其二,认为“一褒一贬,若春若秋”,即认为“春秋”暗含褒贬时政之意;其三,认为“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作《春秋》,九月,书成。以其书春作秋成,故云春秋”,即是用《春秋》的由写作到成书的时段来命名。最有影响的是西晋时期的史学家杜预的观点:“《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异同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措)举以为所记之名也”(《春秋经传集解序》),也将《春秋》看做是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同。《春秋》即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共242年间的史事,大约有一万六千余字,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其体制、内容、语言、叙事均自成一家,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春秋》的形成与周代史官文化的成熟有关。随着周初分封制的推行,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宗法礼仪体系,成为周代社会主要的政治管理制度。从西周开始,古人的信仰崇拜的对象已由殷商时期的人格神“上帝”转化到现实的人间中来,祖先崇拜成为宗教信仰与礼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周人“敬德保民”的基本思想使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为主流。而早期主要从事祭祀神灵活动的神职人员、巫者到了西周时期渐渐成为官府中的一个重要官职——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天子的言与行,“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载的对象从祭祀神灵、上帝的活动记录渐渐转变为对人事活动特别是天子活动的记录。同时,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使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各种神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怀疑和否定,殷商时期浓厚的巫术色彩减少了,周人关注的目光更多地从天上转移到了现实的人间。这种史官文化的趋于成熟对周代的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比殷商时代的散文,周代散文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对历史的关注源于对现实的关注,当神灵不再作为人们行为的动力,不再给人们指示方向的时候,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在周人眼里,史官记事的功能还可以为后代统治者提供借鉴性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更需要从历史中寻找行为的根据和经验教训。因此,西周和东周时期,不仅周朝有自己的《春秋》,同样,各诸侯国也有自己的《春秋》,记载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国君的重要言行,不仅可以为后世提供当时真实活动的记录,也可以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后世的统治提供借鉴。

孔子71岁“绝笔于获麟”,停止了《春秋》的编写,《春秋·经》载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鲁哀公十四年春天,管理山林的“虞人”和叔孙氏的仆从鉏商在曲阜西捕获一只麟,叔孙氏以为是不祥之物,便赐给“虞人”。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他认为麟是“仁兽”,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猎获,因而伤感,涕泪沾襟。于是写下“西狩获麟”这句话之后,就终止了他的记述。

二、《春秋》的成就及特点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古代史书的写作模式中,开创了编年的体制。它按鲁国国君“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的顺序分年记事,共记载了242年的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严格而系统地展现出史实发展的时间脉络。它以鲁国为主体,兼及他国,其记事不仅清晰地显现了时代背景,而且揭示了同一时代此一史实与彼一史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体例的产生,堪称伟大创举。由于《春秋》是鲁国史官所记载的当时发生的大事,其史实基本上是可信的,有很多事情可以互相印证。如它所记载的鲁国十二公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又如《春秋》共记载日食36次,除了两次的记载可能有误之外,其他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同时,庄公七年记载的“星陨如雨”,这是人类第一次对流星雨有文字的记载,而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从后世记载的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来看,与哈雷彗星的出现频率也是吻合的,这足以证明《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认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讹脱增窜之类的问题。如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三国时期魏国的张晏和晚唐时期的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多字,看来三国以后的《春秋》原文,确实脱落了不少。

与《尚书》比较,《春秋》在内容、叙事、语言等方面都有了新特点。

《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发生在鲁国和以及周王朝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有国家重要的祭奠、盟会,国君的嗣立、丧葬,各诸侯间的交往和互访,以及大量有关军事行动的记录,也有关于自然现象如日食、星陨、水旱等灾异现象的记录等等。关于《春秋》的主旨,《孟子·离娄下》曾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意思就是说,孔子作《春秋》采用了齐国与晋国记事的方法,语言的组织也与史官记事一样,但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与其他各国《春秋》只用一般修史之笔法不同,而是采取了修订《诗经》的方法——褒善贬恶。显然,《春秋》的主旨就在于其能“惩恶而劝善”,特别是对于天子、诸侯、士大夫等统治阶层进行监督与抨击,更是《春秋》记述的主要内容。司马迁曾在说明《春秋》对君臣、父子关系重要性的时候曾说过:“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并成为历代帝王的必读书目,与孔子的这一明确的修史目的及《春秋》的这种主旨不无关系。

《春秋》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极为简洁精练。《春秋》的历史叙述极其简略,往往是一事一句的“大事记”式的记录。例如,庄公二十六年“曹杀其大夫”,僖公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仅短短五个字的记载,对事件的原因、经过、人物等问题,都没有详尽的说明。《春秋》是编年体史书,它对于一年之内发生的大事的记载,往往也就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甚至是一季一条,可谓是简洁到了极点,如对庄公十七年全年活动的记载:“春,齐人执郑詹。夏,齐人歼于遂。秋,郑詹子齐逃来。冬,多麋。”似乎一年发生的活动就只有齐国抓到了郑詹一件事。又如庄公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全年就记载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去世,别无他事。除此之外,在极少的对具体事件描绘的例子中,其过程也是非常简单,如《春秋》对于一次陨石活动的记载,“(僖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退飞,过宋都”。

因为《春秋》的文字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春秋》经孔子编订而被儒家尊为“经”,对它的解释称为“传”。到汉代时,这种传已有《左氏传》、《公羊传》、《梁传》、《夹氏传》和《邹氏传》5种之多,后来《夹氏传》和《邹氏传》亡佚了,流传下来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和《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是我们读《春秋》时可以对照参考的重要著作。现存旧注本以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为最早,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本30卷。新注本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春秋左传集解》。

通过《春秋》与《春秋左氏传》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载的比较,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春秋》在语言方面的特征。如《春秋》对隐公十一年冬天的记载是“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即是说明鲁隐公于此年十一月死去,对于死去的前因后果却没有任何交代。而《左传》却将此事详细地记载下来,“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隐公代桓公摄政,但却无意留恋君位。但其手下的一个大臣羽父却野心十足,请求隐公允许他把桓公杀死,并以此求做太宰之职。隐公觉得桓公太过年轻,而自己也只是代行君职,不久就会把君位还给桓公,隐公也已经计划好了派人在菟裘营建房屋,准备在那里养老了。羽父因此害怕事情败露,就在桓公面前诋毁隐公,导致隐公被杀。这样,隐公之死的缘由就一目了然了。

《春秋》在叙事上主要的特点是“春秋笔法”。由于孔子和《春秋》的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春秋》褒善贬恶”(《史记·太史公自序》)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政治主张以及伦理道德观念,即反对诸侯兼并,反对篡位夺权、犯上作乱。孔子在周游列国、游说天下失败之后,一方面开办“私学”,一方面从事著述,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寄希望于将来。他认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是要通过修订《春秋》这一具体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是指孔子不是单纯记载史事,而要通过精心的遣词用字体现出一套褒贬笔法,这就是所谓的“寓褒贬于一字”。这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或称之为“春秋笔法”。该笔法在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对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褒贬爱憎的评价和看法,以此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春秋笔法”的特征有两个:第一,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什么该记载,什么不该记载上,《春秋》的选择是有着严格的标准的。赵匡将其归纳为三个:其一,凡即位、崩薨、座葬、朝聘、会盟等事为“常典”,所以记载要非常周全,而且能根据事情的邪正定褒贬;其二,凡祭祀、婚姻、赋税、军事、搜狩等国家大事,也是一定要录,但褒贬要根据礼制的标准看其是否合“法”;其三,凡庆瑞、灾异以及君王被弑、被执、奔放、逃叛等非常之事,也应当记录,并对其加以褒贬。因此,《春秋》主要选择那些与周代礼法规范有关的事件记载,主要还是出于维护周代礼法社会的需要,这与孔子强调的“克己复礼”、恢复王制的要求是一致的。

第二,从外在表现上,《春秋》更喜欢用一种委婉平易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孔子编纂《春秋》时,对于许多政治问题采用了曲笔,很多东西不直接写,而用一些象征、暗示等手法并非客观地记录历史、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同是记叙杀人,便有区别,杀无罪者称“杀”,杀有罪者称“诛”,下杀上则称为“弑”。再如,吴、楚之君擅自称“王”,《春秋》乃贬之为“子”。这种行文方法往往要求用词准确,选词谨慎,事件的性质、情形和结果的描述往往会流露出作者的态度。貌似客观的纪录,却是有褒有贬的,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如《春秋·文公八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朋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此段记载周襄王死后鲁文公的使臣公子遂能去与晋大夫、洛戎会盟,公孙敖到周京师吊丧,却半途而返并带着丧礼奔莒的事件,其记叙方法看似客观纯正,不加任何价值评判,但其中却包含着对鲁文公的不满,因为鲁文公对这种不合礼制的行为不加批判,实际上对周天子也是不敬的。

孔子利用“春秋笔法”表达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见解,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后人称为“以绳当世”,“立天下仪法”,“为后王制法”。春秋时期周王室式微,其地位沦落到常常要看诸侯的脸色过日子的地步。面对周王室的尴尬地位,有些事件的记述的确让孔子为难,孔子就确定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态度和做法。如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的“践土之会”,是周王应晋文公之命赴会。孔子反对这种以臣召君的做法,主张维护天下共主的地位,因而采取隐讳的书法,记载为:“天王狩于河阳”。这种寓含褒贬的手法寄托了孔子希望恢复西周时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理想。

“春秋笔法”的表达方式是把价值判断寓于看似平淡的语句之中,而平淡的背后,是三思后的定论。例如,《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虽然只有六个字,却记录了这样一件大事:鲁隐公元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不动声色,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等到共叔段发动叛乱、阴谋彻底暴露之后,他就在鄢这个地方一举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于鄢。《左传》对《春秋》这句经文隐含的褒贬用意解释道:“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春秋》中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纯客观的记录,不流露作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是有深刻的褒贬之意的。

孔子本人视其寓褒贬、别善恶的做法为著述的宗旨和灵魂,深沉地感慨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则认为,孔子这样做是针砭世事以垂法后人,虽无天子之位,而行“天子之事”,并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就高度评价了孔子“春秋笔法”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震撼力量。

杜预是这样解说“春秋笔法”的。“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是也。”即不直说含意,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思自明。“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志,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日及之类是也。”即文字并不复杂,但表达的意思却很隐晦,人们通过用词的不同,努力去获取更多的附加信息。“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避,璧借许田之类是也。”即是指避讳。从《春秋》始,避讳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个中玄妙,绝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明白。“四曰尽而不汙,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即照事实录,不加掩饰。作者给读者提供足够多的客观事实,引导读者作出作者预期的结论。由于作者没有鲜明地表明观点,又由于事实是客观的,再加上结论是读者自己作出的,因而攻击力极强,使受攻击者处境极为尴尬,想辩解都不知从何下手。“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仁,欲盖而彰,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好人就应该让他名垂青史,恶人就一定要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春秋》始,中国文人就有一种极强的责任感和是非观,即使因此受尽磨难,虽九死而犹未悔,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然而《春秋》也有明显的局限。其记事过于简略,往往一事一句,甚或有的条文仅用一字,对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的因果过程都无从知道。所以,它还远远不是成熟的历史散文。特别是它刻意“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修史态度和做法,也有悖于“善恶必书”的“实录”精神,对后世史传文学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同类推荐
  • 洒笑世态

    洒笑世态

    幽默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智慧,如果说美能拯救世界,那么幽默便能拯救美,让人与人,让整个世界在欢声笑语李祥和美满。
  •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读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以一名记者在荣、宁国府和大观园中采访的口吻,借着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访谈对话,让她们自己说出关于其自身的一些争议和未解之谜。在交谈中,还使她们道出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世事人情的感悟等,其中更包含了为人处世、经营管理、官场权谋、道学伦理、爱情真谛、生活艺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智慧精华,可谓是自《红楼梦》成书以来,独具风格与才情的一本好书。
  • 我从战场归来

    我从战场归来

    本书是著名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时,浴血深入战地,写就的中东战地见闻。带着“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的使命,他在经费紧缺、物质条件极差、生命安全无以保障的情况下,只身辗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塞浦路斯……亲眼见证美丽大地沦为焦土,交战国难民垂死挣扎,记者们在纷飞战火中肝胆相照,热血相助……本书多次再版印刷,累计销量百万册,英雄主义的正义和激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 谈文说画

    谈文说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谈文,收录了胡适、林语堂、余平伯等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下编为说画,包括张大千、潘天寿等著名艺术家的文章。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热门推荐
  • 桃花泛滥:得瑟女家丁

    桃花泛滥:得瑟女家丁

    王府后院之内,她不是小姐,不是丫鬟,居然是家丁一只?家丁就家丁,爷照样能混得风生水起。她狂,她傲,她得瑟,是因为她有这个资本,当低等家丁跃身成为朝堂权贵……衣袍一挥,睥睨天下,执剑一指,狂傲一笑,俘获无数俊男美女之心,写下最为传奇的一生。
  • 丑牛人生

    丑牛人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白丑牛,一个A大队的班长钻进学校的家伙;一个以两代三个人的命格相损来成就他的未来。一飞冲天是他的命数还是百岁老怪扭转乾坤的结果?枪托师姐芳心暗许!何仙姑态度暧昧......还有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女们......白丑牛却在等待牵牛子的到来!是谁呢?动了谁的奶酪?有人懊恼、有人欢喜,卷起江湖涌动!当其实力果真如鹏鸟直上九云霄的时候,告诉你一个什么是江湖!白丑牛,且看他如何呼朋招友携手神仙眷侣,创造共同的未来,请拭目以待!
  • 南梁之光

    南梁之光

    本书内容包括“苦难深重的南梁”、“创建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艰难的游击征程”、“开创陕甘边地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等,帮助读者了解老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
  • 古林如禅师语录

    古林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沟大军阀

    山沟大军阀

    秦奋来到天国办了一所学校,广收后生,并与冯云山结义,后来洪秀全将其逮捕,被逼金田起义,永安封王。先知秦奋,会怎样影响全世界?
  • 大脑病毒之YY人生

    大脑病毒之YY人生

    什么?我中了帅哥病毒?所以变成了超级无敌大帅哥?什么?我没有中病毒?而是卖狗饭的(mygirlfriend)是一个美女病毒?什么?上面说的都是假的?我中了大脑病毒,所以一切都是我的YY?不,这一切都不是真相。而你,不过是游戏中的BUG而已……
  • 九州剑圣

    九州剑圣

    千军围定身未乱,临友相难声凄婉。轻言破敌显神功,技现击出无二合。剑圣林凌
  • 纳兰性德词集

    纳兰性德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仇之路上的女王!

    复仇之路上的女王!

    她们,是由恨而走到一起的姐妹,她,冷漠。她,活泼开朗。她,成熟温柔。复仇路上遇到她们的另一半,是复仇,还是好好过后半生呢?
  •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