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2100000035

第35章 “福建文化课”的奉献

《福建文化的历史传统》这门选修课,主要是想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根据文化形成的隔离机制的原则,考察民族文化中地域、语言、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图腾、民风民俗等各种因素对于区域性文化特点形成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探索本区域在历史长河中沉积凝聚下来的文化心理、思想情感的特征,以及感受方式和想象方式的特点,为福建文化(主要是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这门课已经开过三学期了,许多同学希望我把这门课的讲稿印成讲义。我想这虽不排除有些同学的确对这个问题有兴趣,但更重要的,大概还是因为我每次都未能把这个题目讲完,同时由于口拙未能把我思考过的东西说得清楚吧。

然而我不想把讲稿印成讲义。“白底黑字”倒不在乎,主要的是这门课还是一种未完成的探索。我的目的并不在于为福建文化的历史传统提供简单的研究的结论,而是描绘它的种种复杂关系,提供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参照体系,多提出些问题和思路,剖析几个较为典型的实例,与青年朋友们一起去检讨历史,探寻福建文化的前途和出路。

我觉得,结论并不重要,任何结论都不过意味着基于个人种种复杂条件的某个角度和某种价值感的有局限的认识,它终究要被怀疑、补充、否定或者超越。每一个结论都将受到后人的重新审查。我们倘若全神贯注于事实上不可能达到的终极结论,不啻是像堂·吉诃德那样与风车作战。以自己虚妄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是可笑的,正如以一代人的经验代替另一代人的经验是可怕的一样。在近代未与世界发生联系之前,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其中一个十分值得我们警醒的东西就是时间关系上的空间化:这是一个经验性的社会,周而复始地抄袭祖先的经验应付一切。但是实际上我们人人都不是希伯来的先知,并不能预知人类未来的生活性质。作为教师,他的任务主要不是为学生提供结论,而应是帮助他们提高对未来变化的时代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因此,提供青年学生在关注福建文化现象时做出的“有效反应”远比提供我的结论有意义。在这期《大学年华》发表的三篇文章中,读者将感受到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切和思考,这种思考当然还是初步的,不充分和不完全成熟的,甚至由于刊物篇幅的限制,我不得不忍痛舍弃一些更深入、更有见解的长篇作业。但即使从刊用的这组作业,也不难看出他们对于脚下土地的热爱、不满和希冀。我特别欣慰的是他们的爱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他们认真地挑剔着其中的局限和不足。这使我有理由相信,福建文化的历史经过曲折的道路之后,在年轻一代的手中会有更完好的发展。

也许我还是不想把讲稿印成讲义,但我近年内一定会把这门课历年积累下来的优秀作业辑成一本,奉献给热爱和思考福建文化的历史,并为它探寻通路的青年朋友们。

1986年11月

同类推荐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运用文体学研究方法,探讨构成诗歌与辞赋的文体诸要素的来源、演变,以及赋与诗的相互关联等问题。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雷平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雷平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雷平阳曾说过:“我希望能看见一种以乡愁为核心的诗歌,它具有秋风与月连的品质。为了能自由地靠近这种指向尽可能简单的‘艺术’,我很乐意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的确,雷平阳诗的风格很特别,自成一家。在于坚与海子两个极端诗歌话语权的争论中,他开辟了第三条道路,并且走的很远。从早期的《亲人》、《父亲的老虎》到《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再到《秋风辞》,作为一个阶段的诗歌特征,都再现了高原品质的内在张力,在精炼的语言与叙事技巧背后都凸显了对云南故土的赤子之心,而且爱的那么真实,那么狭隘与偏执。本书为该“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中的一本,系统收录了雷平阳先生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人族不灭

    人族不灭

    全球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灾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电力无法在使用了,人类文明一下子从信息时代,变成了蒸汽时代,生产力大幅度下降。面对70亿的人口,各种资源应付相形见拙,地球村也不再是地球村。交通、通讯工具落后的隔离,使得地域分化也日益显著。以此同时人类也遭到外来种族的入侵.........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轮回武帝

    轮回武帝

    看一个少年拿着一柄黑戟如何逆反路上的敌人,最终登上神位,逍遥人间的故事
  • 天狼書

    天狼書

    若当初狼女选择抱走的孩子是重华而非瑶光,那这对双生子的命途会否就此互易,谁该是千岁,谁又该是万岁?一个自幼流落民间,尝尽炎凉。练就一身奇术,驾驭群狼。一朝青云直上位极人臣,心机深掘天地,智谋无双;一个生来注定成为大渊少主,深宫浮沉无所依傍,终长成为杀伐决断间云淡风轻,心意莫测的帝王。他是跟随在一代国师身旁的顽劣小徒,身世离奇,品性纯良。万丈光华遮隐下却自有一副温润玲珑心肠。她是南府舞姬,惊鸿照影萧月瑟,一场半面之缘,捐弃来生皆不顾;她是观音娘子苏妙声,青楼艳帜冠绝京华,随他半生红粉沙场,终不过镜花水月成殇。一场风云跌宕,谁能全身而退?世情万象,罄竹为书。说书人画骨师为尔娓娓道来。
  • 诸王的颂歌之狂风将至

    诸王的颂歌之狂风将至

    一场屠杀改变了两名孤儿的命运,这是偶然还是宿命。请握紧手中的剑,不断的向前进击,即便身后血流成河,积尸如山,因为我们都已经回不了头了。
  • 20,30,40,男女心理天平

    20,30,40,男女心理天平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许多潜在幽深的情感问题,会把握许多稍纵即逝的成功机遇,并在错综复杂的生活契机中,开发最适合自己的心理自助方法。本书亦破解了当前公务员考试和企业招聘中各类心理测试的出题秘密,帮助你全面提高相关的应试技巧,进行能力训练。
  • 萌娃当道:废材娘亲很嚣张

    萌娃当道:废材娘亲很嚣张

    【YY爽文+女强男更强+N美男靓女】穿越而来正统继承人变成私生子!有没有天理?还是一个废物?怎么可能?她要扭转时空!腹黑男的出现,带着她重新成为了修炼的天才,天才中的怪才!顺带带来了一个儿子,“不会吧?我才十五岁啊!就有一个儿子?还让不让人活了?”某儿子:“娘亲,我可是从你肚子里面蹦出来的,货真价实!不要再抵赖了!”某腹黑男“夫人,亲爱的,我能作证,是我把这臭小子塞进你的肚子的!”某女:“……”某腹黑男:“儿子!好好看着你娘亲,爹爹回去了,不要让你娘亲弄个后爹回来,不然,你以后的日子就惨了,亲爹比后爹可要好啊!”某儿子:“后爹?还后妈呢,你也别给你儿子弄出一个后妈来,不然,亲妈要发飙!”
  • 修缘宝镜

    修缘宝镜

    一个平凡的山村少年,却因为身上携带的一个旷世奇宝,让他的经历显得十分的起伏曲折。经过种种磨难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努力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在爱情面前,他又该如何取舍?这都将是个谜题。
  • 神医娘亲药师宝宝

    神医娘亲药师宝宝

    她,一根金针定格生命,一弦蚕丝拿捏生死;他,人小鬼大,药理天下。她是母亲,也是神医,未婚先孕带来一段千差万错的病缘;他是宝宝,也是药师,机灵可爱辨识万千药方、自成药典。而他,冷酷的王,邪魅的魔尊,是否能和神奇母子破镜重圆?且看这母子搭档医人医圣能医心否?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