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2100000051

第51章 散文的可能性

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评朱耀伟《“香港散文”与本土认同》讲评

《“香港散文”与本土认同》力图审视香港回归中国前后“香港散文中的本土时空,一方面寻找散文中的香港,另一方面则带出本土当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凭据《香港岁月:百家联写》一书和马国亮的《荃湾的童年》的阅读,认为“‘香港散文’所隐含的本土认同其实并不是稳定单元,重点在于不同读者在文本中游走时所体现的灵活多元、和而不同的本土认同”。

复杂性、不定性和多元性,的确是香港文化的特点。

在殖民地的、边缘的空间谈论香港的“本土性”是一种冒险。港岛在一百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而香港有“割地”,有“租界”,华洋杂居,语言混杂,是各种文化交汇、多种势力角逐的场所。作为近代一个经典的移民城市,“本土”是什么?无论如何,与全球化相对的“本土”理念,不能不考虑历史、语言、文化传统等因素。香港的“本土”凝聚了哪些基本的质素?倘若不同作者与读者“阅读香港”时莫衷一是,是否恰恰说明香港是一个“全球化”的城市,而非原乡主义的“本土”?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确有一股怀旧潮,不仅散文,亦每每见之于诗歌、小说、电影和流行歌曲。然而,面临回归大限演绎的种种怀旧本事,究竟与“后现代的消费主义”的关系更为密切,还是主要缘于对未来的焦虑?深入后者,是否更能勘探怀旧潮背后的历史意识形态?

《荃湾的童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像是香江渔火中传出的一支哀丽的挽歌。几年前我初读这篇作品,竟想起沈从文的《边城》。当然,它与《边城》的不同,不是边城的传奇,而是个人记忆中的香港沧桑。文中的叙述观点,与其说是怀旧的,不如说是反省的。然而这篇散文反省的重点,正是人与现代“历史大叙述”纠缠迎拒。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社会进步”与“垃圾越来越多”进行后现代式的拼贴,是典型的城市感性戏谑。

谈论文学中的香港,“本土”的内涵与外延过于吊谲。

黄维樑《散文与结构》讲评

《散文与结构》的一个贡献,是澄清了流行甚广的“形散神不散”的理论观点,让它尘埃落定,不再谬种流传。文章认为“‘形散神不散’说乃源自对散文的‘散’字的误解”,并对产生误解的原因做了中西两方面的纵横追溯,广征博引,采撷众长,让人联想到作者写作《中国诗学纵横论》、《中国文学纵横论》的宽阔视野。在此基础上提出散文写作须重视结构的经营,既顺理成章,也激发人更多的思考。

作为一篇解蔽的论文,它是有力的,对于散文理论建构,作者提出散文佳作都讲究结构,所言甚是。不过散文结构在文类理论上有何特质,似可展开更多有意思的话题。

在各文类形式理论的探讨中,散文形式美学的结构探讨最为薄弱,在这方面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其《建设理论集》、《文学论争集》收了那么多诗歌、小说的理论文章,却罕见散文的理论争鸣。而西方的散文理论也似乎不如诗歌、小说的理论发达。然而任何一种文类,倘若没有形式美学上的自觉,创作和批评必然会受到影响。苏东坡在《答谢师民书》提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在《文说》中又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现代散文理论能否找出其“行”、“止”的规律?

散文结构规律的确不容易探讨,这一方面恐怕因为它是包揽种类最多的一个文类,另一方面又是最自由、最个性化的文类,不像诗歌可以从音、意、象方面展开讨论,小说可以从叙事入手展开形式理论的探讨,也无法从散文经典中抽象它的形式美学。我尝试性的建议是:一、如果文学有“造境”与“选境”两种,散文是否更侧重“选境”,因为它主要以真实的个人经验作为描写的基础。二、更多考虑散文运用语言的方式。这方面我们似乎可以从诗歌研究史中得到启示。《诗大序》曾提出:“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但作为诗体分类的“风、雅、颂”后来已不再流行,而作为诗歌修辞学体系的“赋、比、兴”却成了重要的诗学概念,被后人反复探讨。散文由于前面提及的特点,是否可从运用语言的方式上多做探讨?比之诗歌、小说,散文似乎缺少明显的形式美和装饰性,媒介(语言)是透明的,缺乏朦胧的表现力和艺术的纯粹性。拿瓦雷里的话说:“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散文语言更关心所指,注意力在思维的运动,像船在海面航行,不那么重视语言的姿式和能指的意义。但我认为散文是一种文学类型,因为它是自由的、个人的,它在艺术修辞美学方面的一些牺牲,在内容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补偿。

最后,由梁实秋等人的见解出发,作者倡导散文结构的“有机统一体”,援引的也是权威的观点。但这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比喻,在理论上难以成立。文字究竟是一种人工制造品,不仅是人为的,而且也是有赖读者参与才能产生意义的活动。文学和一切论述最大的不同,或许就在它有“题旨”之外的丰富性,因此巴赫金能从中发现其嘉年华品格,而李欧塔则看见了“大叙事”中“小故事”的意义。小说尚且如此,散文没有闲笔趣笔,就不是散文了。

龚鹏程《吃喝拉撒睡:散文的后现代性》讲评

《吃喝拉撒睡:散文的后现代性》从骈与散、文与笔、古文与“今文”的辨析入手,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而后将散文之所指归结为“其实是具有世相化(写日常琐事,世俗社会生活)、技艺化(义归乎翰藻,讲究文采)、俳谐化(文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不那么正经。有一点趣味、一点情致、一些滑稽幽默、一些戏笔,庄谐并作,鱼龙曼延)的那些文章”。这样阐述散文的基本品格,颇能让人认同。散文,与其他文类一样,其实是很难与时代(语境)脱节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说过:“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随着人类生活的现代化,散文早从中国文学的主流(“正宗”)走向边缘,具有“后现代性”了。

然而从“吃喝拉撒睡”谈散文的“后现代性”,似乎“后现代”得不够。一是“吃喝拉撒睡”为人之本能,“古已有之”;二为现代散文提倡个性与自由,强调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引车卖浆,皆视为可作为散文的题材;三为“后现代性”作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美学风格,已熏染各种文类,诗歌、小说、戏剧中比比皆是,不唯散文独领风骚。论文最后所举的洛奇的《小世界》,就是篇有名的后现代小说。

无论散文作为一个“文类”多么纷繁吊谲,从古代的粗分也罢,现代细分也罢,它在文学中的存在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无以名状是一回事,它已经存在并将不断有人写它、玩味它又是另一回事。我的意思是说,散文作为“文类”是否成立,绝不是我们坐在这里开会的几个人说了算的,甚至也不完全由写散文的人说了算,它须由作者与读者(学者和批评家也是读者)共同来决定,而作者与读者也不仅是现在的作者与读者,也包括历史的作者与读者。再者,即使人们无法为散文确定范畴,划出边界,提供明晰的理论概念,也丝毫不会降低散文的存在意义。或许散文之妙、之自由就在于理论上难以界定,因而可以游弋于种种文类的边缘,以“小说”质询“大说”的虚妄。

我愿以散文的“边缘性”,呼应龚教授的“后现代性”。

霍秀全《论朱自清的小品散文理论》讲评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文学史已有公认,他散文理论上的贡献却罕见有专文论述。《论朱自清的小品散文理论》深入朱自清数量众多、文类各异的写作,参照具体的历史语境,比较同时代的散文理论,辨析他散文理论的意义,做了非常认真扎实的研究。我认为这篇论文,无论对朱自清研究,还是对现代散文理论的研究,都不可忽视。

论文提出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朱自清在现代散文源流问题上不同意周作人的观点。这个问题很重要,我想做些补充、引申和对话。

朱自清不同意周作人现代散文的源头在明末公安、竟陵的观点,一是认为渊源更为久远,二是觉得现代散文主要受外国的影响。这表面上看是很有道理的,前者可以从鲁迅身上明显感到魏晋的风度,后者更是一种时代流行的见解。但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受外国的影响,诗歌、小说更为突出,何以“五四”初期,散文、小品的成就反在它们之上?我认为这里可以提出的一个讨论性的观点,就是“五四”散文更多提取和利用了本国文学的传统资源。因为不用一切都推倒重来,能够“内应外合”,上路便自然快些。

至于周作人的现代散文源头之说,情形可能比一般人引述的要复杂得多。周作人在谈及新文学的历史关联时,每每不忘明末的公安、竟陵,与他重视人的自由,倡导“性灵”,反对文学“载道”,主张“言志”有关。周作人从来就是一个文学的“言志”论者,他对明末散文的推崇,也是放在“言志”传统的框架中的。因此他谈新文学的“内应”,明指“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在这个意义上,周作人说公安、竟陵是现代散文的源头,是指其直接的(或最近的)源头。这一点,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阐述得非常清楚,他甚至认为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就是“言志派”与“载道派”循环交替的历史:从晚周开始,言志派崛起,到汉代,载道派取而代之;魏晋南北朝时,言志派死灰复燃,及至唐,载道派又起来压制,这种规律演进到明末,言志派又有了出头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朱自清与周作人在明末散文上的歧见,还反映出他们现代散文的不同理念。朱自清看中国古代的散文传统,角度与胡适相近,偏重言与文的对立,而它的散文,也越来越趋向谈话风。周作人却不那么单纯,他主张散文要“简单味”与“涩味”并重。他推举明末散文,但对公安、竟陵两派又还有区分。他认为公安派以简洁流利著称,而竟陵派则以奇僻生辣闻世。公安派的文学运动,正如胡适倡导的“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必然导致竟陵派的反驳。

周作人散文理论有很复杂深刻的一面,可以成为胡适进化论文学史观的一个参照,由此似乎也可照见朱自清散文理论的某些不足,因为他的“历史的背景”论,实际上是时代背景论,而文学的兴衰沉浮,与“现代化”并无契约关系。

余丽文《书写旅行与城市形象》讲评

原也以为旅行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感受到现代旅行方式、目标的变化,但《书写旅行和城市形象》一文,超越一般的经验与视野,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展望:譬如旅行与消费、娱乐、移情、对“他者”的阅读、理想寻求和对自己文化的反观,等等,总之如文章“总结”所言,旅行已经“不是旅行”。在“旅行就是一种Shopping(购物)”的定义中,你当然也不会期待徐霞客或欧文式的游记了。

这篇论文对旅行及其旅行书写的展列十分丰富驳杂,它的好处是能容纳各种话题和材料,但往往也干扰了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譬如旅行经验与对旅行的书写,导游指南与游记散文,分属不同范畴,尽管交叉重叠之处甚多,但仍然需要用不同方法进行探讨。

文章主要探讨现代人在现代城市中的旅行书写,或者说现代人对异己城市的经验和想象,它如何拓展了新的空间,为游记写作铸造了什么新质,这些问题很值得深入讨论。

论文提到现代旅行也是一种文化旅行,并认为黄威融的文本把本雅明提出的“游荡者”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城市的旅行者(主要是中产阶级)与本雅明说的生活在城市又疏离城市的“游荡者”,在精神文化上恐怕难以等同:在本雅明的理念中,特别是在他的《波特莱尔与十九世纪的巴黎》中,“游荡者”这个名词是与他使用的“文人”一词互为换喻的。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是出入于群众之中、混迹于社会边缘的“文人”,他们与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以写作谋生却不“职业性地”读书作文。他们不是专业的“知识分子”,而是孤独自由的“闲人”;写作不是他们的“工作”,相反,他们“不工作”,因为“在街头展示其闲暇懒散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同时,这个“游荡者”又是在城市“东张西望”的人(可又不是旅游者的好奇),他们与“人群中的人”不一样,他们没有具体的目标,他们也不用相机把目见影像化,他们沉思默想,“有一个回身的余地”,然而正由于这个“余地”,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培养,进入了一个充溢灵魂和想象的天地。本雅明认为,大城市其实不是由建造它的那些人书写的,而是被这些穿过城市、沉思默想的人揭示出来的。

浮光掠影的城市旅行者,有几人是波特莱尔式的“游荡者”?

叶瑞莲《大叙事与建国散文(1949-1956)》讲评

在大陆文学研究界,对当代中国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已有不少深入的研究,运用欧美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等新进理论重读当代文学,也不算新鲜。但以李欧塔对于后现代的论述,专论散文文本与新国家神话的营建,《大叙事与建国散文(1949-1956)》可说是找到了一个有力的切入点。同时,本篇论文的写作参考了诸多的论文,广征博引(一万多字的论文,有一百二十个注释),仅就提出的参考文献,也足以使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大叙事与建国散文”真是一个好题目,它的妙处不是“大叙事”这个名词能赶后现代的时髦,而在它与散文之间的矛盾张力。现代散文的理念,从内在精神上说,是自由思想着的人格、情趣的表现,从形态上看,是“散”(按龚鹏程教授主题演讲字疏义释得出的结论,“只不过散人杂语”而已)、杂(杂文、杂感)、小(小品、“小摆设”)、随(随笔),鲁迅说:“我看散文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要紧。”它不是很容易跟文治武功的建国大业“接轨”的。然而,当代中国散文(不仅在1949-1956年,至少到1978年)又的确是新社会历史“大叙事”的体现者,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人断言:“今天我们文学的价值,是看它是否反映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我们国家的时代面影,是否完美地、出色地表现了我们国家中新生的人、最可爱的人为祖国所作的伟大事业。”(丁玲:《读魏巍的朝鲜通讯》)

深入“小叙述”文类与“大叙事”论述,正可以解读“建国散文”中的意识形态,让李欧塔、福柯等人的理论得到有力发挥;而如果在材料的选择和文本的透析上更上一层楼,则会更具问题论述的针对性。

论文的征引虽然广博,但他人论说的引述,似不能替代有关论述对象之文本的阅读和分析,尤其是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文本。具体作家的著作且不说,谈论1949-1956年的散文,至少要注意《散文特写选(1953年9月-1955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散文小品选(1956年)》(作家出版社,1957年)、《特写选(1956年)》(作家出版社,1957年)这些选本即使在编选原则上也呈现出某些值得注意的动向,如散文、特写(通讯、报告文学)并提、并重,反映出社会化的叙事形态。实际上,20世纪50年代初“大叙事”散文的突出面貌,不仅表现在取材上、描写方式上,也在形式上有突出表现。

至于论述的完成,散文所叙内容的直接举证固然为一种论述手段,但终归表面,人们也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早有警惕,例证的平行展列是对批判性分析、思辨的逃避。而就“建国散文”而言,“大叙事”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运作比它伸长脖子直通通地高唱“颂歌”、“凯歌”、“战歌”、“高歌”要复杂得多,往往“内化”成了某种僵硬的风格,形成了一套结构模式和“升华”机制。当代散文“大叙事”现象的研究,能否深入到它的“内部”层面?解构主义批评阅读文本中的矛盾,驱使其自我解构,新历史主义经由表层文本发掘“潜文本”,这些批评和研究方法是否值得参考?我在香港的朋友、浸会大学的黄子平,运用这些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的“革命历史小说”,就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我基本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在谈论某个事物,就要尽一切可能,进入该事物的内在理路;而如果是谈论文学中的国家意识形态,较为理想的状态,也要经由文学的“中介”状况,勘探意识形态在文学中是如何运作的。

2000年11月

同类推荐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月下的回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月下的回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热门推荐
  • 家居植物摆放宜忌

    家居植物摆放宜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家居生活也越来越讲究,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己家的庭院、天棚、阳台、客厅、卧室栽种或者摆放一些植物品种,这样既可以给家居生活增添无限的绿意,又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家居调剂作用。植物的品种繁多,如何选择适宜栽种的植物,对每一个喜欢栽种植物的家庭都十分重要。植物不仅具有绿化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家居风水植物来应用,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风水植物,这就需要认真的分辨和区别。就目前的需求来看,家居植物风水类书籍应该是一种非常有市场的书籍。
  • 仙魔皇尊

    仙魔皇尊

    上古仙庭和魔界崩毁,仙魔散落人间,仙魔文明昌盛。神猿战天,战龙灭生,仙凰焚世。杀之剑战尽敌寇。喜之卷翻天覆地。哀之琴音摄天下。怒之刃一往无前……仙魔术法,七情六欲,身在红尘,梦回万古!
  • 关于我突然成为游戏测试员之后

    关于我突然成为游戏测试员之后

    新人试水作一个关于一群人被修改记忆之后去测试还未发售的次时代游戏机上的游戏的故事。测试员们一次又一次地恢复记忆,却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修改。介于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各种纠纷,各种峰回路转,各种阴谋。30种游戏,30种不同的玩法!【内容以实物为准】(笑)注:作品在其他小说网站上书名为《关于我突然成为测试员之后》
  • 天老神光经

    天老神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初二的夏天

    初二的夏天

    在一个炎热的初夏!两个灵魂激情的碰撞,开始一段忘我的爱情
  • 邻家姐姐爱上我

    邻家姐姐爱上我

    19岁兵王天狼重回都市,意图放下利益争夺重回校园,寻找校园风情。邻家姐姐是美女,竟然是自己小时玩伴。身怀异术不满足,再获前世修真宝物。天狼,再次逆袭。初到校园惹麻烦,学习成绩当儿戏,重拿兵王气势:娇艳教师欲哭无泪;校花清纯又傲娇;邻家姐姐投怀送;倾世美女是歌星;善心总裁是黑丝;怯生小妹犯花痴。看天狼收复美女,解决美女逆袭,处理后宫佳丽。我们的青春再次起航,怀念青春,追忆似水流年。致我们无法忘怀的青春。
  • 重生实验体

    重生实验体

    前世,她惨遭毒害。一朝重生,她决心过平淡一生,但上天却仿佛同她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神马!重生实验?!神马!别人的身体?!”“算了,本姑娘心态好,能接受。可是,谁能给me解释一下这一只只扑向我的小鲜肉是what鬼吗?!”“尤其是那边某只高冷腹黑的不要不要的黑客,不要压我身上啦!!!”【天才黑客】,【温柔校草】,【阳光少年】and【高冷神祗】
  • 重生穿越:独宠王妃

    重生穿越:独宠王妃

    殴打小三,被雷轰死,这么烂的事情发生在了她的身上,醒来发现她竟身在荒郊野外,我滴乖乖,竟发现了这个身子竟然会跟动物讲话。被迫离家出走,在花楼收拾了一个不知好歹的肥猪,真是不要脸。“喂,南宫雨柔,本王今天就和你成婚。”从未过面的三王爷竟让她嫁给他,我可不是什么好吃的肉。新婚当天逃婚,招惹上了三王爷,哇啊啊,快逃、四处逃行,竟然遭遇来抢劫让她成婚做压寨夫人和抓她回京城成婚成为三王妃,两大势力一较高下,谁,才能真正抓到她。穿越回归,爆笑来袭,看她怎样惊动紫禁城,玩转京城.....
  • 暖暖优夏很天真

    暖暖优夏很天真

    一段封尘的过去,唤醒另一个自己,何优夏迷雾重重的曾近,虚无缥缈的现在,竟然一切的一切在一个圈套之中!失忆的女主遇到了谜一样的他,两个人校园之旅,欢喜冤家时时的暖心之恋,看似美好的一天竟然一直活在假象里!“纵然世界负你,我也绝不会离你而去!””穷尽一切,只为挽住最真的你······“”我从不相信缘,直至遇见了你。“”我的世界明朗,只因为你的微笑点燃了光。“选择做回自己傲娇黑道大小姐,还是继续沉溺虚幻里······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