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4400000030

第30章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孙策要是生在今天,恐怕也就不会生气,不会震怒到这种程度了。恐怕他简直来不及生气,而且也绝对犯不着震怒了。面对现代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于吉,他纵然是小霸王,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

这些现代于吉,无一不披着科学的外衣,无一不打着堂而皇之的旗号,而且也无一不是被官方、半官方、有识之士、有相当知名度的人士所支持、倡导,或默许、鼓励的。这些很难说是科学的或伪科学的,介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种种气功法力、万应金丹、特异功能、圣水巫术,也许有朝一日验证为确实的毫不含糊的科学;也许终究被拆穿不过是“仙人摘豆”之类的骗人骗钱的把戏。但能使众多的信徒如醉如痴,像大清王朝末年间京城到处设坛焚香、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念念有词,硬是相信会刀枪不入的狂热一样,是无法不令人为之讶异的。“于吉现象”的存在,从古至今,是可以发现很多奇怪的惊人一致之处。

孙策最后金创迸发,二十六岁死于非命,看来确实是少年气盛,未能明白“于吉现象”的出现,至少有三个因素是他不能左右的:一、翻开史书,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倘非百分之百的迷信,也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相当迷信的,明里、暗里、潜意识里服膺于神仙鬼怪、阴阳八卦、会道教门、邪术神功。于是“上有好兮,下必甚焉”,拿今天的话说,叫领导支持。二、因为中国老百姓有浓重的迷信基础,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基本上是无助的——而所有的于吉,都是以济世救人的面目出现,所以极容易招徕虔诚的信徒。黄巾的张角是施符水治病,于吉也是施符水救人万病;义和团设厂拜坛,习武练功,也是互救共济性质的。因此,有群众基础。三、从史书上看,通常是在乱离之世,人心浮动、劫覆难定的情况下,便有这种似科学又非科学,似宗教又非宗教,似组织又非组织的精神团体的出现。汉末的黄巾,清末的义和团,产生的大背景是和当时的国势相联系的。

所以孙策断定“汝即黄巾张角之流”,是有一定政治见解的,然而他敌不过“诸将互相耳语,纷纷下楼”,也就是官方半官方这种匪夷所思的态度,也敌不过从他母亲起就形成的一个迷信得根深蒂固的社会,于是,他只有死之一途了。

却说孙策自霸江东,兵精粮足。建安四年,袭取庐江,败刘勋;使虞翻驰檄豫章,豫章太守华歆投降。自此声势大振。乃遣张纮往许昌上表献捷。曹操知孙策强盛,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遂以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幼弟孙匡,两家结婚。留张纮在许昌。孙策求为大司马,曹操不许。策恨之,常有袭许都之心。于是吴郡太守许贡乃暗遣使赴许都,上书于曹操。其略曰:

和亲,作为手段,强者对强者,是一种示好,对半强者,是一种笼络,对弱者,是一种安抚。但和亲通常也不是万灵良药,决定利害关系的,最终还是实力。历来中央集权政府,都采取西汉晁错的削藩政策,免得尾大不掉。

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宜外示荣宠,召还京师,不可使居外镇,以为后患。

使者赍书渡江,被防江将士所获,解赴孙策处。策观书大怒,斩其使,遣人假意请许贡议事。贡至,策出书示之,叱曰:“汝欲送我于死地耶?”命武士绞杀之。贡家属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恨无其便。

一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赶起一大鹿,策纵马上山逐之。正赶之间,只见树林之内有三个人,持枪带弓而立。策勒马问曰:“汝等何人?”答曰:“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而倒。那二人举枪向孙策乱搠,大叫曰:“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策别无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战不退。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正危急之时,程普引数人至。孙策大叫:“杀贼!”程普引众齐上,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看孙策时,血流满面,被伤至重。乃以刀割袍,裹其伤处,救回吴会养病。后人有诗赞许家三客曰: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

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三国演义》一再宣扬的以死报主的思想,最为统治者欢迎。

他的谋士虞翻早劝过他:“明府喜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他答应过:“君言是也!”结果,说归说,做归做,以至毙命,这真值得那些言行两违者引以为戒的。

却说孙策受伤而回,使人寻请华佗医治。不想华佗已往中原去了,止有徒弟在吴。命其治疗。其徒曰:“箭头有药,毒已入骨,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孙策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将息到二十余日,忽闻张绂有使者自许昌回,策唤问之。使者曰:“曹操甚惧主公,其帐下谋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策曰:“郭嘉曾有何说?”使者不敢言。策怒,固问之。使者只得从实告曰:“郭嘉曾对曹操言:‘主公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策闻言大怒曰:“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许昌!”遂不待疮愈,便欲商议出兵。张昭谏曰:“医者戒主公百日休动。今何因一时之忿,自轻万金之躯?”

正话间,忽报袁绍遣使陈震至。策唤入,问之。震具言袁绍欲结东吴为外应,共攻曹操。策大喜,即日会诸将于城楼上,设宴款待陈震。饮酒之间,忽见诸将互相偶语,纷纷下楼。策怪问何故。左右曰:“有于神仙者,今从楼下过,诸将欲往拜之耳。”策起身,凭栏视之,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策怒曰:“是何妖人?快与我擒来。”左右告曰:“此人姓于名吉,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呼为神仙,未可轻渎。”策愈怒,喝令速速擒来,违者斩。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楼,拥于吉至楼上。策叱曰:“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于吉曰:“贫道乃琅玡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曲阳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策曰:“汝毫不取人,衣服饮食,从何而得?汝即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必为后患。”叱左右斩之。张昭谏曰:“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杀害。”策曰:“此等妖人,吾杀之何异屠猪狗!”众官皆苦谏,陈震亦劝。策怒未息,命且囚于狱中。众官俱散。陈震自归馆驿安歇。

如今,已非孔夫子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年头了,一场气功或特异功能的表演,常能达到倾城出动的程度,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

孙策要是见到现在那些满地打滚,走火入魔的信众,更不知该如何了?

孙策归府。早有内侍传说此事与策母吴太夫人知道。夫人唤孙策入后堂,谓曰:“我闻汝将于神仙下于缧绁。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策曰:“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夫人再三劝解。策曰:“母亲勿听外人妄言,儿自有区处。”乃出唤狱吏,取于吉来问。原来狱吏皆敬信于吉,吉在狱中时,尽去其枷锁,及策唤取,方带枷锁而出。策访知,大怒,痛责狱吏,仍将于吉械系下狱。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乞保于神仙。策曰:“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之威,后竟为敌军所杀。此等事甚无益,诸君自未悟耳。吾欲杀于吉,正思禁邪觉迷也。”

由此可以看到,迷信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是如何的根深蒂固。也说明历代统治者为什么宁肯老百姓永远地愚昧,而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严加防范的原因了。不愚昧,迷信无法施展,不迷信,哪还有天、神、人的崇拜呢?要大家都明白了,还有什么迷信的市场?

吕范曰:“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赎罪?”策曰:“吾且看此妖人若何!”遂命于狱中取出于吉,开其枷锁,令登坛求雨。吉领命,即沐浴更衣,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百姓观者,填街塞巷。于吉谓众人曰:“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然我终不免一死。”众人曰:“若有灵验,主公必然敬服。”于吉曰:“气数至此,恐不能逃。”少顷,孙策亲至坛中,下令:“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先令人堆积干柴伺候。将及午时,狂风骤起,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策曰:“时已近午,空有阴云而无甘雨,正是妖人。”叱左右将于吉扛上柴堆,四下举火,焰随风起。忽见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亮,雷电齐发,大雨如注,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卧于柴堆之上,大喝一声,云收雨住,复见太阳。于是众官及百姓共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再拜称谢。孙策见官民俱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乃勃然大怒,叱曰:“晴雨乃天地之定数,妖人偶乘其便,尔等何得如此惑乱?”掣宝剑令左右速斩于吉。众官力谏,策怒曰:“尔等皆欲从于吉造反耶?”众官乃不敢复言。策叱武士,将于吉一刀斩头落地。只见一道青气,投东北去了。策命将其尸号令于市,以正妖妄之罪。

这场面很容易令人想起那些特异功能表演、带功发功讲座。不过,于吉是不收费的,现代人讲实惠,不买门票,就看不到这种热闹了。

这种精神不死的自慰法,是某些人的一大发明。于是连头掉了,也不大在乎的。

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吴太夫人来视疾,谓策曰:“吾儿屈杀神仙,故招此祸。”策笑曰:“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夫人曰:“因汝不信,以致如此。今可作好事以禳之。”策曰:“吾命在天,妖人决不能为祸,何必禳耶?”夫人料劝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

任何成为社会兴奋点的纷扰现象,都兆示着政治环境中的矛盾存在。江东孙氏父子与中原渐行渐远的分离政策,显然还未取得地方实力派的认同。而服膺正朔的名门望族,也未必达成共识,于是就借神神鬼鬼来发难了。

是夜二更,策卧于内宅,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灯影之下,见于吉立于床前。策大喝曰:“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取床头剑掷之,忽然不见。吴太夫人闻之,转生忧闷。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母谓策曰:“圣人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又云:‘祷尔于上下神祇。’鬼神之事不可不信。汝屈杀于先生,岂无报应?吾已令人设醮于郡之玉清观内,汝可亲往拜祷,自然安妥。”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策顾左右曰:“汝等见妖鬼否?”左右皆云未见。策愈怒,拔佩剑望于吉掷去,一人中剑而倒。众视之,乃前日动手杀于吉之小卒,被剑斫入脑袋,七窍流血而死。策命扛出葬之。比及出观,又见于吉走入观门来。策曰:“此观亦藏妖之所也。”遂坐于观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毁之。武士方上屋揭瓦,却见于吉立于屋上,飞瓦掷地。策大怒,传令逐出本观道士,放火烧毁殿宇。火起处,又见于吉立于火光之中。策怒归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策乃不入府,随点起三军,出城外下寨,传唤众将,商议欲起兵助袁绍,夹攻曹操。众将俱曰:“主公玉体违和,未可轻动。且待平愈,出兵未迟。”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干吉披发而来。策于账中叱喝不绝。

在一个迷信思潮泛滥成灾的社会里,编出这类富于想象力的故事,而且言之凿凿,是不费难的。

次日,吴太夫人传命,召策回府。策乃归见其母。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策即引镜自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顾左右曰:“吾奈何憔悴至此耶?”言未已,忽见于吉立于镜中。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夫人令扶入卧内。须臾苏醒,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付曰:“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乃取印绶与孙权曰:“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策告母曰:“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轻怠。”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又唤诸弟嘱曰:“吾死之后,汝等并辅仲谋。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诸弟泣受命。又唤妻乔夫人谓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言讫,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后人有诗赞曰: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和孙坚一样,作为遗嘱,再次肯定东吴的国策,四个字,便是保全江东。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车哭时也,且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永。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年,众皆不及也。”

且说当时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经理未定,人报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吴。权曰:“公瑾已回,吾无忧矣。”原来周瑜守御巴丘,闻知孙策中箭被伤,因此回来问候。将至吴郡,闻策已亡,故星夜来奔丧。当下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出,以遗嘱之语告瑜。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少顷,孙权入。周瑜拜见毕,权曰:“愿公无忘先兄遗命。”瑜顿首曰:“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权曰:“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权曰:“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瑜曰:“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以辅将军。”权问:“何人?”瑜曰:“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瑜为居巢长之时,将数百人过临淮,因乏粮,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肃即指一囷相赠,其慷慨如此。平生好击剑骑射,寓居曲阿。祖母亡,还葬东城。其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权大喜,即命周瑜往聘。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肃曰:“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瑜曰:“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

孙策杀于吉,正史《三国志》未载,只是裴松之注此书引用过《江表传》中这段传闻。因与《搜神记》中于吉事不同,所以,裴注以“未详孰是”表示存疑。但这件野史稗闻,正好说明了当一个社会进入转型期后,新的文明浪潮势必冲击旧的制度,那些桎梏社会进步的人伦纲常、道德规范、章法仪式、思想意识,都濒临着礼崩乐坏的局面。于是,代表着封建迷信、落后黑暗的那一部分势力,必然要和那些面对着改革变动,或茫然失措、或顽固抵触、或不及适应、或犹豫观望的大多数人集合起来,抵制这种新的变化。而主要手段就是掀起一种世纪末的恐慌心理,使社会文化积淀中最阴暗的诸如炼丹采补、长生不老、功法道门、来世转生、风水阴阳、符咒谶语、神魔鬼怪、巫术蛊惑,猖狂地复活,并且堂而皇之打出科学的旗帜,泛滥起来。江东经孙坚孙策两代的巩固拓展以后,大量吸收逃避中原战乱的北方精华,开发本来就很富庶的经济,在政治上,吴越地区也由纷乱割据形成统一的格局。所以,处于改革变动之中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出现于吉这样的事件,是不奇怪的,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鲁肃称得上是东吴孙权的思想库,但在《三国演义》和三国戏中,鲁肃的形象,则是近乎呆气的老好人,这显然有背历史。

选择,这是最起码的自由。

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夜半,权问肃曰:“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肃曰:“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赐鲁肃,并将衣服帏帐等物赐肃之母。肃又荐一人见孙权,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邪南阳人也。权拜之为上宾。瑾劝权勿通袁绍,且顺曹操,然后乘便图之。权依言,乃遣陈震回,以书绝袁绍。

以积极进取的保全,来代替消极防御的保全,鲁肃此计,奠定了吴在魏、蜀之争中相对从容的局面。在任何情况下,被动不如主动,即使在完全的劣势下,也不应该坐等一败涂地的结局,而无所作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思想是鲁肃而非诸葛亮最先提出的。

却说曹操闻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纮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孙权大喜,又得张纮回吴,即命与张昭同理政事。张纮又荐一人于孙权。此人姓顾名雍字元叹,乃中郎蔡邕之徒。其为人少言语,不饮酒,严厉正大。权以为丞,行太守事。自是孙权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且说陈震回见袁绍,具说:“孙策已亡,孙权继立,曹操封之为将军,结为外应矣。”袁绍大怒,遂起冀、青、幽、并等处人马七十余万,复来攻取许昌。正是: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干戈又复兴。

未知胜负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孙权改变其父兄好战逞勇的形象,励精图治,张纮这番劝导是起了作用的。

邪教迷信,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之所以能够获得生存的基础,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制度所造成的普遍贫穷现象。贫穷,则落后,则愚昧;而落后,愚昧,则是邪教迷信得以滋生的最佳土壤。尤其在不可抵抗,无法预防的天灾人祸面前,深感命运之叵测,得失之难料,生死之未卜,存活之匪易,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无能,对于统治者的无奈。因此,文化程度相对低下,文明熏陶相对缺失的普通民众,最容易接受邪教迷信,来填补精神上无可依傍的心理空间。

越是无知,越是盲目,越是头脑简单,越是容易受骗上当,也越能成为最坚定的信徒,这也是我们这些年看到那些丑恶表演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下)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下)

    《文心雕龙[1]》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 鲍鹏山说老子

    鲍鹏山说老子

    鲍鹏山说,《老子》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几千年来,也一直是历代帝王推崇的治国利器。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水式管理和辨证管理,遵循自然规律,堪称永恒的管理之道。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绝宠娇妻

    绝宠娇妻

    她本是个平凡至极的女人,却在某一天遇到了四个极其出色的男人,他们个个都鹤立鸡群,却让她难以取舍。她与他是命中注定,他爱她对她势在必得,一场声势婚礼,一次怀孕绑住了她的心,谁知一次意外却让她失去了记忆,爱能否再续前缘?
  • 巫道之巅

    巫道之巅

    神也罢,魔也罢,成神之路本非易事。结局只会留给强者,弱者才会鄙视或唾骂那些过程!本该一世当家,传承家业,却被有心人算计,死后穿越一名大四的穷学生上。“我不甘心!”“等着!我会回来的!”...
  • 沧海桑田,遇见你

    沧海桑田,遇见你

    他爱她,她却不知。他笑她清汤挂面!她骂他咸菜疙瘩!他和她在爱情面前都是白纸一张。只因,他爱她十年至今。只因,她不相信爱情。当爱情频遭桃花运袭击,他终耐不住向她表白,可是结果……
  • 惹上腹黑王爷:傲慢王妃你别跑

    惹上腹黑王爷:傲慢王妃你别跑

    打个盹都能被穿越,睁开眼,凤冠霞帔,第一夜被大恶魔狠狠夺取,苍天啊~有没有如此悲惨的女主,与恶魔合作,你以为你逃得掉,假怀孕?真怀孕,带着腹中的宝宝,到处逃亡,兔子逼急了还跳墙,不要欺人太甚,看女主化身腹黑教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云国王爷,南国太子,通通靠边站,男人,姐不需要,可乖女儿也太像他爹了~怎么办?
  •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本书为你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的传奇人生,内容包括:奠斯科不相信哏泪、优秀的领导老是怎样炼成的、辉煌营销的凿后、叱咤商诲的“明珠”等。
  • 解放一江山

    解放一江山

    2005年1月18日,是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个值得祝贺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我军实现了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首次实践。这次战斗,在我军发展史上占有崭新的一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 神马妖人

    神马妖人

    神马?美貌值不可上调?系统特“赐”变成人妖?额。。。我不过就想看看比我还美的人什么样我有错么我?
  • 花开菩提

    花开菩提

    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无总梗,扁球形。花被片3-4,花柱近顶生。瘿花多数,花被片4-5。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此乃菩提。而她跟他是否会像菩提一样。盛开于春。
  • 陌上花开锁琉璃

    陌上花开锁琉璃

    也许你也曾这样喜欢过一个人,因他或喜或悲!你从来没有这样想要了解一个人,哪怕变成狗仔!你和想听他说话,就算他是在敷衍你,也会觉得幸福!当年他们在树下许下的诺言“梦若为初,必成以诺!”让我们一起看他们走过的流年,回想自己的曾经!
  • 魂之巽

    魂之巽

    命运的羁绊,少年的斗志。也许没有那令人艳羡的天赋。也许没有那令人咂舌的背景。但只要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便一定可以傲站巅峰之处。机遇往往给有准备的少年!魂之巽,魂力的世界,必将丰富多彩。(等级制度:通魂境,聚魂境,凝魂境,蕴魂境,融魂境,真魂境,衍魂境,神魂境.)我只想给大家呈现出我所想的一个玄幻世界,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