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1500000063

第63章 美国V-300轮式装甲车

总述

继康曼多V-150装甲车之后,美国卡迪拉克-盖奇公司又投资研制了康曼多V-300(6×6)装甲车,以适应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对轻型车辆的要求,用于装备快速部署部队。

1979年完成两辆样车,1983年投产。1982年巴拿马订购了12辆,其中除在型车外,还包括有火力支援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抢救车,于1983年底全部交货。1984年科威特订购了62辆。

该车可用于多种用途,如指挥车、装甲人员输送车、救护车、装甲侦察车和抢救车等。上述车辆均可用运输机或直升机空运。

结构特点

该车采用全焊接车体,选用特种高硬度卡德洛伊防弹钢板,可防轻武器和弹片。基型车的武器仅有1挺7.62毫米机枪。

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单扇方形舱盖,装有3个前视潜望镜,其中之一可换成被动式夜间潜望镜。在驾驶员左侧车体上有1个防弹观察镜和1个射孔,再往后是1个小门,可向后打开,门上也装有防弹观察镜和射孔。

动力舱在驾驶员右侧,顶部有空气进口和出口,排气管在车体右侧,动力经过MT-643型自动传动装置传递到主传动轴。双速分动箱通过花键连接套与驱动轴相连,以斜齿轮啮合时为直接驱动,用滑动正齿轮啮合时为低速,传动比为1.98:1.前桥的结合和分离由驾驶员控制。

车体前上甲板带有安装挖土铲和驻锄用的轴耳。车首下方装有1个液压绞盘,最大拉力为89千牛,钢绳直径为12.7毫米,长度为45米。

载员舱在车的后部,两侧车体上各有3个防弹观察镜和射孔,顶部有2个矩形出入口。步兵从车后的2个车门出入,门上都有1个防弹观察镜和射孔。

该车采用整体摆动桥和独立螺旋弹簧悬挂,整体式前桥在纵向受定位拉臂限制,横向受连接前桥和车体的稳定杆限制。

两个后桥都有短的驱动轴、连接差速器和各个装有定位拉臂的独立悬挂车轮。6个车轮都装有垂直螺旋弹簧和减振器,车轮总行程达300毫米,压缩行程为175毫米,回跳行程为125毫米,越野性能较高。所有摆动式桥都是顶装双向衰减型。前后桥装有刚性闭锁(无自转)差速器,以保证越野时车辆的附着力。中间桥装有桥间差速器。

制动系统配有双室主油缸,通向每个车轮的双路液压主制动器,该系统能使以32千米/时车速行驶的车辆在10米内停车。液压主制动器出现故障时,可使用备用蓄能器实施制动。车上装有手操纵的停车制动鼓和制动瓦。前轮转向采用动力助力。各车轮均装有可漏气行驶的无内胎轮胎,并具有自清洁胎面花纹,可减少行驶时扬起的灰尘。

该车不需准备即可浮渡,水中行驶和转向靠车轮划水,航速4.8千米/时。

任选设备有夜视仪、加温器、空调系统、三防装置、驾驶员刮水器和备用钢绳等。

主要变型车

安装双管机枪单人炮塔的V-300车

该车炮塔上装有双管7.62毫米机枪或1挺12.7毫米机枪与1挺7.62毫米机枪或1个40毫米榴弹发射器组合,利用卡迪拉克电动方向机驱动炮塔旋转,具有快速调炮和精确瞄准两种速度。武器俯仰范围为-10o~+55o,可电击发或人工击发,载有400发待发弹。

安装20毫米机关炮双人炮塔的V-300车

该车塔上装有1门厄利空204GK式20毫米自动机关炮及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系动力驱动,回转速度可达60o/s,跟踪速度是1密位/s,火炮俯仰范围为-8o~+55o。塔内有液压装弹机、射速控制器和两个射击控制器,机关炮射速可达每分钟1000发。车上载有200发20毫米炮弹。

安装25毫米链式炮双人炮塔的V-300车

该车炮塔上装有休斯25毫米链式炮和7.62毫米并列和高射机枪,称为轻型突击车。机关炮俯仰范围-8o~+60o,炮塔旋转360o需时12秒。塔内载有625发25毫米炮弹(其中225发待发弹)和500发枪弹。

安装76毫米火炮双人炮塔的V-300车

武器为英国皇家兵工公司的L23A1式76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其中1挺为并列机枪,另1挺顶置在指挥塔上。火炮从+30o~-10o俯仰一次不到2秒,旋转360o需时8秒。炮塔驱动方工芬为动力和手动两种,炮长或车长/装填手都能操纵炮塔和击发火炮,装有10发76毫米碎甲弹和800发7.62毫米枪弹。

安装90毫米火炮双人炮塔的V-300车

该车装有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生产的双人炮塔,武器为柯克里尔MK3式90毫米火炮、7.62毫米并列机枪和车长机枪。旋转360o约需12秒。炮塔驱动方式有动力和手动两种,载有8发90毫米空心装药破甲弹或碎甲弹以及600发7.62毫米枪弹。炮塔都可加装稳定系统,赋予车辆行进中射击的能力。

陶式导弹发射车

共有两种车型,一种的导弹发射架与M901改进型陶式导弹发射车上的相同,有两枚导弹处于发射位置。另一种则采用车外顶置摇摆式导弹发射架,可360o旋转,俯仰范围为-10o~+30o。车上载有10枚陶式导弹,枢轴式安装的7.62毫米机枪配有2000发子弹。

81毫米自行迫击炮

该自行炮在车顶开门,车内安装的81毫米迫击炮可360o旋转、射击仰角为+42o~+85o,射程在150~4400米之间。车上载有炮弹62发和7.62毫米机枪弹2000发。

救护车

无武器,车顶增高,车后安装2个跳板式大门,便于伤员担架上下车辆。其他如在V-300车上装105毫米火炮的变型车,现称V-600装甲侦察车。

康曼多V-300乘员3~9(最多)人,驱动型式6×6,战斗全重14515千克,单位功率13.7千瓦/吨,车长6.400米,车宽2.540米,车高至车体顶1.981米。

最大公路速度95千米/时,水上5千米/时;最大行程700千米;浮渡能力有,爬坡度60%,侧倾坡度30%,攀垂直墙高0.609米;最小转向半径10米。

传动装置为自动传动,分动箱2速,以花键连接套与驱动轴相连,转向装置类型动力助力,悬挂装置类型整体式前桥、中桥和后桥,用螺旋弹簧独立悬挂,各轮均装有筒式减振器。

制动装置类型为液压助力制动,停车制动器为手操纵制动鼓和制动瓦,电气系统电压24V,蓄电池数量2个。

战车的问世与发展

战车除运输车辆外,坦克就是最重要的成员了。坦克不仅具有比碉堡更坚硬的壳体,并且还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在冲锋时能够高速进攻,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原地作360°转弯,还能在高速行进中准确地射击并摧毁目标,因而成为一座活动的钢铁堡垒,具有强大的攻防能力。

现代坦克的主要结构部件有:装甲车体和炮塔、武器系统、动力装置、传动及操纵装置、观察及瞄准仪器、电气和通信设备、灭火和防护装置等。

国外现在装备的主战坦克,炮塔前装甲厚达200多毫米,车体前装甲一般达100~110毫米,车体两侧装甲为70~80毫米,底部和顶部装甲厚为20~30毫米。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国家采用了复合装甲、爆炸式装甲、屏蔽装甲,抗弹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抗阻威力很大的炮火袭击。

坦克还装有火力强大的武器。一般有一门口径为105~125毫米的火炮,配有40~60发炮弹。还装有两挺机枪和一挺高射机枪,用来射击步兵及空中飞机。

有的坦克装有战术导弹,可以击毁远距离的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的主战坦克有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计算机及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或微光夜视夜瞄仪、火炮双向稳定器等设备,坦克手能够迅速实施瞄准并且摧毁目标。

此外,坦克一般都装有功率强劲的柴油发动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达515~1103千瓦。一般在公路上每小时能跑40~8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70多千米。强大的动力使坦克成为战场上机动性最好的主战重型武器。

坦克是一位名叫E·D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在战争中,他看到一批批英军由于没有防护设施而在进攻中死去,突然想到可给拖拉机穿上厚厚的钢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机枪和炮火的射击,又能进攻敌人阵地。他建议将一种“霍尔特”型履带式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

英国政府于1915年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很快就在英国的工厂里生产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坦克。为了保密,英国的研制人员称这种武器为“水柜”(Tank),“水柜”的中文音译就是“坦克”。制造出的第一辆样车称为“小游民”。

由于该车机动能力不能满足要求,1916年初又制造了第二辆称为“大游民”的坦克样车。该车定型投产后称为I型坦克,分“雌”、“雄”两种。

“雌性”坦克装有5挺机枪,而“雄性”坦克火力强得多,装有2门口径为57毫米的火炮和4挺机枪。这种坦克装甲厚度为6~12毫米,最大时速约为5千米,最大行程为24千米,越壕宽度约为4米。

I型坦克是由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改装的世界上第一批坦克。它采用履带行走,就像给坦克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之可以在满是沟壑弹坑、泥泞起伏的原野上机动作战。

履带的接地长度达4~6米,扩大了坦克的接地面积,因此对地面的压强比轮子小一半多,增大了坦克在松软、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坦克发动机工作时,驱动装在车尾部两侧的主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履带板移动,在诱导轮的支撑下呈四边形形状进行转动,坦克自身重量经负重轮传给履带。

履带运动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力,由于履带板上有花纹并有履刺,所以在雨、雪、冰等路面上或上坡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滑转。又因为诱导轮中心位置高,所以通过壕沟、垂壁的能力较强,一般坦克的越壕宽度可达2~3米,可通过1米高的垂直墙。履带还可以使坦克过河时在河底软泥中行走,若是浮渡,履带可以像螺旋桨一样产生推进力,驱使车辆前进。

坦克

旧称“战车”。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能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武装甲战斗车辆。它不仅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而且大多数还可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情况下作战。

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打击敌坦克及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摧毁敌反坦克武器与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等。

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等任务。

武器系统多装有口径105~125毫米的火炮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力控制系统及大口径机枪等,炮弹使用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的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

推进系统多采用功率为551~1103千瓦的多种燃料发动机、动液传动装置和扭杆式悬挂装置。有的安装燃气轮机,采用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坦克的越野时速达30~50公里,最大行程300~500公里。

防护系统中的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并配有性能良好的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灭火、伪装等特种防护装置和器材。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坦克。

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85毫米;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105毫米;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按用途分有主战坦克。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扫雷坦克等等。

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斗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发展演变成的一种具有现代先进技术特征的坦克。

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1A2、M1,俄国的T-80、T-72,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

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或其他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

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

主战坦克的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65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水陆两用坦克

简称“水陆坦克”,是可在水上和陆上行驶的两栖坦克。

主要用于在水网稻田地带、强渡江河和登陆作战。一般体积较大,车体密闭后可浮在水面。乘员24人,战斗全重从几吨到十几吨不等,有的达30吨。装甲较薄,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铝合金制成,可防枪弹和炮弹破片。

坦克上装有水上推进装置,利用它可使坦克在水上前进、后退和转向。水上推进装置通常有履带式、螺旋桨式和喷水式。履带划水最大时速3~7公里,螺旋桨式和喷水式推进时,最大时速7~13公里。

扫雷坦克

扫雷坦克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主要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坦克上安装的扫雷器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机械扫雷器又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3种。

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

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现代一些国家在坦克上安装了挖掘与滚压相结合、爆破与挖掘相结合的混合扫雷器。由于磁感应地雷引信的出现,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磁感应扫雷器。

中国东风系列

东风系列第一款产品型号为EQ240,首次服役是在1975年。最初,EQ240使用EQ6100汽油发动机。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多次的升级和更新后,使用EQ6100-1B汽油发动机,型号为EQ2081E。

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采用了新的机动车辆标示系统,于是改称为EQ2081.当前,在EQ2081的基础上产生了东风EQ2082、东风EQ2100和东风EQ2061等主要车型。

东风EQ2082E6D采用康明斯6BT5.95.88升柴油发动机。

东风EQ2100663.5吨系列卡车与其前身EQ2081系列非常相似,体积稍大。其最新型号EQ2100E6D采用康明斯6BT5.95.88升增压柴油发动机。

早期的EQ2100E采用EQ6105-1汽油发动机。

东风EQ2061E44源自EQ2081,是一种人货两用卡车,载重量为1.5吨。

东风EQ2102663.5吨卡车是一种第二代高机动性车辆,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用于替代1980年前进行服役的车辆。不同于以上提及的型号,EQ2102是一种COE设计结构。

另外,东风公司还生产EQ1093F6D445吨卡车,该型车辆也被大量使用,其外形酷似东风其他民用42卡车。

中国东风系列导弹发射井古代的战车

提起坦克,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它驰骋黄沙黑土的钢铁英姿,但是,人们或许并不知晓,早在4000年前,现代坦克的鼻祖就出现了。

现代坦克的鼻祖是古战车。据史料记载,我们华夏的始祖黄帝最先使用了车。到了夏代,一个名叫奚仲的车辆管理官(当时叫“车正”)对原始车辆进行了改造,使车的行驶性能大为改进,所以,民间将他奉为“车神”,认为他是车的发明人。

大家都知道,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争夺食物和领地,就相互进行攻击。最初使用的武器是天然的石块和树棍。后来,人们发现火,并能用石头“造”火,于是出现了青铜器,进而出现了刀、矛和弓箭。

刀、矛和弓箭都是进攻性的武器,可是人们发现,在战场上不光要巧妙进攻,更要灵敏防守,于是出现了盾。盾是一种防御性武器,那时的参战将士都是一手拿刀、一手拿盾牌,用刀去进攻敌人,用盾防卫敌人的进攻。

然而,人们发现这种“一手拿刀、一手拿盾”的战法很不方便,迫切希望发明一种既能向敌人发起进攻,又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武器。

这种武器在夏朝诞生了,人们将狩猎用的田车改成了马拉战车,并很快成为主要武器。据资料记载,夏朝的第二代君主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斗就是战车之间的战斗。

战前,夏启向待命而发的将士发出庄严的战斗誓言,誓言中规定了每辆车上的车左、车右和御者的职责。在商汤灭夏的战斗中,商王成汤率战车70辆和敢死士6000人参加剿杀,大败夏桀(jie)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

商代战车已经比较先进,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在河南安阳就曾发掘出一处商代车马坑,战马的遗骨和战车的轮廓清晰可见。

这种战车是木质结构,只在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车厢为方形,独辕,两个车轮,车轮的直径较大,每车有“车左”、“车右”、“御者”三人,“车左”是一车的首领,手拿弓箭;主管射击;“车右”手拿长矛,主管击刺,并有为车辆排除障碍的任务;“御者”主要负责驾驶车辆,只配供自卫用的随身短兵器。

公元前1066年,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打响了。当时正值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行劣政,杀害老臣比干,宠爱妃子妲已,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帮助下,亲自率领300辆战车和3000名武士、45000名甲士进攻商朝的首都,两方军队在牧野发生了激战,周武王借助战车的威力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在周朝,几乎所有的作战均使用战车,战车成为当时军队的主要突击力量。

部分历史学家甚至将夏、商、西周直至春秋绵延达千年之久的时间称为战车时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祖先创造的象形字“军”、“阵”等字中均能找到“车”的痕迹。

《说文·车部》对“军”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军,兵车也。”《玉篇》和《广韵》又将“阵”解释为:“阵,旅也”,“阵,列也”。把战车按一定作战意图排列起来,叫做军阵。由此更可看出战车在军队中的地位。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诸侯间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战车的发展达到鼎盛。“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万乘之君”(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君)等都是表示了这些国家的国势强大。春秋末期的晋和楚;拥有战车的数量已达4000辆以上。

公元前505年的柏举战斗中,秦、楚军与吴军交战双方出动的战车约2000辆以上,可见当时车战规模之大!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就曾多次提到战车及其车战。

例如,在《作战篇》中,孙武就曾这样写道:“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在这里,孙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无比壮阔的古代车战,你看,“驰车千驷”中的驷指的是四马战车;“革车千乘”的革车指的是用于后勤保障的车辆;“带甲十万”指的是兵卒十万。

然而,当时的战车太庞大、太笨重,——辆战车宽约3米,架上4匹马后,全长超过3米,这样,一辆战车占地面积就达9平方米,因而,必须在广阔平坦的地面上才能进行车战。

战国时期,弓箭的射程日渐增大,机动作战能力日益提高,目标高大的古代战车门渐失去优势。

当然,战车退出战争舞台的过程是相当漫长和持久的,到战国时期,仍不时发生大规模的车战,如《史记·张仪列传》中就曾记载秦军“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当然,这时战车的主要地位已开始让位,尽管如此,一直到秦汉时期,战车在战争中仍发挥一定作用。

到汉代,汉王朝为了与匈奴军队作战,大量发展了骑兵。敏捷、机动的骑兵很快就崭露头角,日渐取代了战车的主导地位。

昔日驰骋疆场、如排山倒海之势的凛凛战车终于被各种地形上均能机动作战的步兵和骑兵所取代。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车,但不是战车的最先使用者。约在公元前26世纪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先使用了战车。苏美尔人的战车为木质,4辆,由2头驴牵引,车轮是很重的实心小轮,行驶速度很慢。

公元前2000年前后,辐条式车轮和马拉战车出现了,战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辐条式车较轻便,马又比驴要敏捷得多,故战车的机动性大增。公元前1674年,希克索人运用机动的战车和投枪、弓箭入侵埃及,以至于埃及人自认为“未经战争”就被希克索人征服了;

之后,希克索人统治埃及长达一个世纪;最后,埃及人仿效希克索人,秘密制造出自己的战车,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并称雄于中东之区。

古埃及的马拉战车有2或4个车轮,由1匹~3匹马牵引,车上有2名士兵,其中,一名是驭手,一名是兵器手。兵器手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或投枪,士兵身着铠甲,作战时,车马飞奔,直向敌阵冲杀。

埃及战车使古埃及国威、军威大振。公元前14世纪末,埃及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调集20000余人,战车2000辆,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与小亚细亚的赫梯国王在卡迭石地区展开了会战,赫梯人也调集了20000余人,战车2500辆。

起初,拉美西斯二世中计进入赫梯人的埋伏圈,险些全军覆没。后来,埃及的援军以严整的队形三线配置(一线为战车并有轻骑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车各半),每25辆战车编成一个中队,猛攻对方侧翼。由于赫梯人的战车也较为先进,双方征战多日未分胜负,在之后的16年中,双方不断征战,但都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由此足以可见赫梯战车的性能也极其优良。赫梯战车比埃及战车稍重一些,每辆战车上有3名乘员,第3名乘员是盾牌手。

公元前10世纪后,亚述帝国取代了赫梯人的地位,成为西南亚的霸主。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亚述帝国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其军队兵种较为齐全,包括有轻装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其中,战车兵配备的重型撞城车是攻坚破城的有效武器。

撞城车的车头有巨大的金属撞角,车体外有金属或棉被保护层,顶部很像现代的坦克,里面的弓箭手可以向敌人射箭。亚述战车较重,由牛牵引,有一名驭手,一名~两名弓箭手\两名盾牌手。在100多年的征战中,亚述战车与骑兵、步兵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取代了亚述人,成了横行西南亚的霸主,波斯人进一步加强了骑兵的力量,使战车兵开始退出战场,尽管马拉战车开始在波斯销声匿迹,然而,波斯攻城车却独具特色。后面的章节,我们将专门介绍几种独具特色的攻城车。

到公元前3世纪,战车已被骑兵和步兵取代,然而,各大会战(如公元前333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世三世的伊苏斯会战)仍投入了相当数量的战车。

到公元前1世纪,尽管在欧洲还有少数国家使用战车,然而,从总体上讲,骑兵已成为当时战场的主宰。

将车辆用于战争,是战争的一大进步,战车从战场上消失,也是战争的进步,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之后,坦克这一类似战车的热兵器出现,更是战争的进步,这就是军事辩证法。

战车

战车的问世与发展

战车除运输车辆外,坦克就是最重要的成员了。坦克不仅具有比碉堡更坚硬的壳体,并且还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在冲锋时能够高速进攻,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原地作360°转弯,还能在高速行进中准确地射击并摧毁目标,因而成为一座活动的钢铁堡垒,具有强大的攻防能力。

现代坦克的主要结构部件有:装甲车体和炮塔、武器系统、动力装置、传动及操纵装置、观察及瞄准仪器、电气和通信设备、灭火和防护装置等。

国外现在装备的主战坦克,炮塔前装甲厚达200多毫米,车体前装甲一般达100~110毫米,车体两侧装甲为70~80毫米,底部和顶部装甲厚为20~30毫米。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国家采用了复合装甲、爆炸式装甲、屏蔽装甲,抗弹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抗阻威力很大的炮火袭击。

坦克还装有火力强大的武器。一般有一门口径为105~125毫米的火炮,配有40~60发炮弹。还装有两挺机枪和一挺高射机枪,用来射击步兵及空中飞机。有的坦克装有战术导弹,可以击毁远距离的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的主战坦克有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计算机及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或微光夜视夜瞄仪、火炮双向稳定器等设备,坦克手能够迅速实施瞄准并且摧毁目标。

此外,坦克一般都装有功率强劲的柴油发动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达515~1103千瓦。一般在公路上每小时能跑40~8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70多千米。强大的动力使坦克成为战场上机动性最好的主战重型武器。

坦克是一位名叫E·D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在战争中,他看到一批批英军由于没有防护设施而在进攻中死去,突然想到可给拖拉机穿上厚厚的钢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机枪和炮火的射击,又能进攻敌人阵地。他建议将一种“霍尔特”型履带式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

英国政府于1915年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很快就在英国的工厂里生产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坦克。为了保密,英国的研制人员称这种武器为“水柜”(Tank),“水柜”的中文音译就是“坦克”。

制造出的第一辆样车称为“小游民”。由于该车机动能力不能满足要求,1916年初又制造了第二辆称为“大游民”的坦克样车。

该车定型投产后称为I型坦克,分“雌”、“雄”两种。“雌性”坦克装有5挺机枪,而“雄性”坦克火力强得多,装有两门口径为57毫米的火炮和4挺机枪。这种坦克装甲厚度为6~12毫米,最大时速约为5千米,最大行程为24千米,越壕宽度约为4米。

I型坦克是由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改装的世界上第一批坦克。它采用履带行走,就像给坦克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之可以在满是沟壑弹坑、泥泞起伏的原野上机动作战。履带的接地长度达4~6米,扩大了坦克的接地面积,因此对地面的压强比轮子小一半多,增大了坦克在松软、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

坦克发动机工作时,驱动装在车尾部两侧的主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履带板移动,在诱导轮的支撑下呈四边形形状进行转动,坦克自身重量经负重轮传给履带。

履带运动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力,由于履带板上有花纹并有履刺,所以在雨、雪、冰等路面上或上坡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滑转。又因为诱导轮中心位置高,所以通过壕沟、垂壁的能力较强,一般坦克的越壕宽度可达2~3米,可通过1米高的垂直墙。履带还可以使坦克过河时在河底软泥中行走,若是浮渡,履带可以像螺旋桨一样产生推进力,驱使车辆前进。

坦克

旧称“战车”。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能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武装甲战斗车辆。它不仅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而且大多数还可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情况下作战。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打击敌坦克及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摧毁敌反坦克武器与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等。

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等任务。武器系统多装有口径105~125毫米的火炮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力控制系统及大口径机枪等,炮弹使用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的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

推进系统多采用功率为551~1103千瓦的多种燃料发动机、动液传动装置和扭杆式悬挂装置。有的安装燃气轮机,采用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坦克的越野时速达30~50公里,最大行程300~500公里。

防护系统中的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并配有性能良好的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灭火、伪装等特种防护装置和器材。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坦克。

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85毫米;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105毫米;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按用途分有主战坦克。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扫雷坦克等等。

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斗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发展演变成的一种具有现代先进技术特征的坦克。

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1A2、M1,俄国的T-80、T-72,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或其他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

主战坦克的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65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水陆两用坦克

简称“水陆坦克”,是可在水上和陆上行驶的两栖坦克。

主要用于在水网稻田地带、强渡江河和登陆作战。一般体积较大,车体密闭后可浮在水面。乘员24人,战斗全重从几吨到十几吨不等,有的达30吨。

装甲较薄,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铝合金制成,可防枪弹和炮弹破片。坦克上装有水上推进装置,利用它可使坦克在水上前进、后退和转向。水上推进装置通常有履带式、螺旋桨式和喷水式。履带划水最大时速3~7公里,螺旋桨式和喷水式推进时,最大时速7~13公里。

扫雷坦克

扫雷坦克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主要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坦克上安装的扫雷器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机械扫雷器又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3种。

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

现代一些国家在坦克上安装了挖掘与滚压相结合、爆破与挖掘相结合的混合扫雷器。由于磁感应地雷引信的出现,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磁感应扫雷器。

装甲输送车

也称“装甲人员输送车”,是车内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

装甲输送车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由装甲车体、武器系统、推进系统、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装置等组成。车后有一个可密封的舒适的载员舱。

车尾门较宽,便于载员迅速隐蔽地上下车。这种车装甲较薄,只可防普通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武器主要是机枪或小口径机关炮。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战场上运输步兵,也可运输弹药和其他物资,运输伤员,执行侦察、行军警戒和巡逻任务。

大多数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6~16吨,乘员2~3人,载员8~13人,最大爬坡度25~35度,最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55~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00~500公里,越壕宽可达2.7米,过垂直墙高0.5~1米;轮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可达1000公里。大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陆两用。

步兵战车

简称“步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

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执行任务。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较强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现装备的主要是履带式,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后车门较宽大,多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

战车全重12~28吨,乘员2~3人,载员8~9人。多数能水陆两用。陆上最大速度65~7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600公里,水上最大速度为8公里/小时。车体和炮塔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最大装甲厚度30毫米,正面可防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防普遍枪弹和炮弹破片。

车上通常装有口径为20~30毫米的高平两用机关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在机械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

现代战车

战车是机械化步兵或摩托化步兵的主要装备。它包括轻型坦克和装甲运输车,有的还能起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作用,具有攻击、运输、发射三种功能。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已经普遍运用四驾战车。一辆战车四匹马三个兵,一人驾马,两人挥戈,纵横自如,用于攻击和运动。

后来欧洲和波斯国也有了战车,形状像巨型马蹄,两只轮子的后轴上装有两把锋利的大刀,弯弯的像把特大的镰刀;战车用两匹马拖着,士兵们在车内驾驭着马,待冲入敌阵,猛地砍杀敌人。现代战车实在蒸汽机发明之后产生的。这种车有良好的密闭、通讯和滤毒装置,能在染毒区和沾染区行动。

现代战车火力较强,安装有20毫米以上口径的机关炮、反坦克导弹及机枪,多种武器构成车体环形火力,不但能杀伤步兵,还能够袭击轻型装甲车目标,也能用导弹摧毁主战坦克。

现代战车越野能力强,能爬30度的坡,越过两三米宽的堑壕,还能浮渡和强渡江河。登陆战车中,能直接抢滩登陆和参观纵深战斗。

现在,世界上著名的战车有德国的“黄鼠狼”、“秃鹰”战车,法国的AX-10RP战车,南非的“獾”式战车等。

中国“勇士”混合动力越野车

该车基于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二代军车“勇士”开发而成,整车搭载了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DCM机电耦合动力传动装置、高功率密度NiMH动力电池组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采用柴油机、电动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油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方案,无需外充氢气,整车综合燃油经济性改善达到15%。

勇士混合动力版的电池位于地板下,实现了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技术,主要集成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一体化起动机/发电机和双离合器以及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

勇士混合动力版采用特别的外观迷彩喷涂,与一般车款有所不同,同时在车侧转向灯位置还带有“Hybrid”标识,以便让人们知晓它的特殊身份。

虽然是混合动力车型,但在越野能力上没有丝毫“省略”,越野能力依旧强大,而2.8L柴油机配上电动机之后,动力性能方面仅在0~100千米/时加速时间上缩短2秒,但这对于一款越野车来说自然不是重要的。

德国鼬鼠1战车

概述

“鼬鼠”1空降战车是前联邦德国国防部为装备特遣空降部队而由德国波尔舍公司设计制造的。该车的研制用了约20年的时间,1990年8月,首批“鼬鼠”1空降战车交付部队使用。该车战斗全重仅有2.75吨,是目前世界上现役装备中重量最轻的装甲战车。

“鼬鼠”1空降战车为履带式,因安装的武器不同而产生两种车型,即机关炮型和导弹型。机关炮型空降战车乘员2人。该车主要武器是1门20毫米机关炮,安装在单人炮塔上。

炮塔上装有机械式方向机和高低机,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10度,高低射界为-10~+45度,弹药基数400发。该车主要任务是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软目标。

“鼬鼠”1导弹型空降战车乘员三人。主要武器是美国休斯航空公司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发射管的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5度,高低射界为-10~+10度,导弹基数7枚,其中两枚为待发弹。导弹射程65~3000米。该车的主要任务是对付重型装甲目标。

“鼬鼠”1空降战车是一种动力装置前置式车辆,发动机纵置于车体前部左侧,传动装置横置于发动机前方。发动机是大众汽车公司的5缸4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64千瓦。

与发动机配套的ZF公司的3HP-22型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包括自动变速箱、转向机构和制动器等。该车具有良好的陆上机动性,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7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能爬31度的坡道,跨越1.2米宽的壕沟和0.4米高的垂直墙,借助浮渡设备,还可以克服水障碍。

“鼬鼠”2空降战车是在“鼬鼠”1的基础上车身稍微加长(“鼬鼠”1为3.469米,“鼬鼠”2为3.77米),车重稍有增加(“鼬鼠”2为3.6吨),行动部分增加了一对负重轮。

“鼬鼠”2除了仍可装2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作为武器平台外,因其战斗室较大,还能搭载3~5名步兵,变型为一辆小型装甲人员输送车,也可变型为侦察车、指挥控制车、迫击炮车和救护车。

“鼬鼠”1没有三防装置,而“鼬鼠”2空降战车可根据需要装备三防装置。该车的动力传动机组采用了民用汽车技术,包括1台奥迪5缸TD185千瓦发动机和1个ZF4全自动变速箱,通过静液转向机构实现车辆中心转向,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该车可由CH-47D、CH-53直升机或运输机空运,也可由CH-47和CH-53直升机吊运。

变型车

1.20毫米机关炮的鼬鼠车

装备库卡公司的E6-11-A1型单人炮塔。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的20毫米双向供弹火炮,俯仰范围-10°~+16°,左右旋转50°。装备有蔡斯PERIZ-16潜望瞄准镜,被动夜视仪。

鼬鼠陶2导弹发射车

装备休斯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可水平旋转45°,俯仰角度范围为10°。

鼬鼠指挥控制车

全封闭车体,3名乘员,装备远距离通信设备和1挺7.62毫米MG3机枪,为设想车型。

鼬鼠战场雷达监视车

2名乘员,RASIT战场监视雷达安装在液压杆端,装备一挺7.62毫米MG3机枪,为设想车型。

鼬鼠针剌式指挥车

2名乘员,装备有4枚针剌导弹和7.62毫米机枪的单人炮塔,为设想车型。

鼬鼠霍特导弹发射车

2名乘员,安装霍特炮塔,装备2枚霍特导弹和一挺7.62毫米机枪。炮塔为电液操纵,带被动夜视仪。

BTM208侦察车

装备法国BTM208炮塔,有7.62毫米和12.7毫米机枪各1挺。

鼬鼠支援车

作为向鼬鼠陶式导弹发射车补充弹药的补给车,装有14枚导弹。

鼬鼠抢救车

2名乘员,安装回转式起重机和电焊设备,牵引钢索、液压千斤顶等各种抢救用具,为设想车型。

鼬鼠地空导弹发射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一个双轮缘负重轮,装备博福斯的RBS-70地空导弹系统,为设想车型。

侦察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一个双轮缘负重轮,装备莱茵金属公司的TF20.15型炮塔,为设想车型。

救护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一个双轮缘负重轮。两名乘员,可载两副担架和一名坐姿伤员,或4名坐姿伤员,为设想车型。

装甲人员输送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一个双轮缘负重轮。两名乘员,6名载员。全封闭车顶上安装一指挥塔。为设想车型。

德国“克虏伯”一号战车

早在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古德里安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因此,在1932年德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早期的一些“秘密”项目和与瑞典公司的合作计划。

1933年,开始发展一种4~7吨的装甲车辆,为了不违反凡尔塞和约,计划被伪装为一种农用拖拉机的设计。通过竞争,Krupp公司的设计(LKA1)被选中。该设计源于英国的MK。IV小型坦克底盘,德国在1932年从苏联秘密的得到了两辆该型坦克。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德国与苏联在苏联的卡马河附近密切的合作发展装甲车辆。苏联在1929年从英国购买了两辆MK。IV坦克,并以其为基础发展了T-27坦克。Krupp的设计又做了适当的修改,在1933年夏,生产了五辆LS底盘用于测试。随后,为其安装了炮塔。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德国埃森和克虏伯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坦克影响甚大,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

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PIModelA。改进后的ModelB型推出后,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至1935年10月,三个装备一号坦克的德军装甲师组建完毕。

一号坦克是一种小型的双人坦克,即使以当时的观点去评价,它也无法符合最基本的坦克设计原则。车身装甲极薄,且有许多开口,缝隙和接合处,使得这种坦克很不经打。引擎的马力也不足且又采用连杆式减震系统,这又使得该型坦克的机动型不甚了了。由于车身尺寸被尽可能地缩小,使得乘员待在里面很不舒服。驾驶员由车旁边的舱门爬进去,而车长则从炮塔上方进入。

由于在舱盖合上的情况下,车长的视野非常糟,故车长通常都要将半个身体完全暴露在外面,这是极其危险的。不过,大多数的一号B型坦克已用无线电联络,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当时许多国家的坦克之间都用手势和旗语联络,甚至连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很多T-34/76坦克分队都是如此)。

一号坦克首次在实战中登场是在1936~38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大约100辆(A/B)型坦克随“秃鹰军团”和佛朗戈的军队作战。但实战中发现它远非T-26和BT-5的对手。部分坦克被缴获,并改装了法国25mm火炮。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一号坦克都装备的20mmBreda火炮,德军最高统帅部利用西班牙内战的机会测试它们的新武器和闪电战术。一号坦克经实战证明,它的装甲太薄,仅能防护一些轻武器,它装备的双管火炮也威力不足,无法与步兵部队对抗,在战斗中它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一号坦克的两种主要型号A(1934)和B(1936)在悬挂系统和发动机上有区别。在1935/36年,实验了在A型上安装KruupM601柴油发动机,但它提供的马力太小,最终没有能采用柴油发动机的计划。

从1938年末起,认识到I号坦克作为主战坦克以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开始改变发展方向为一种快速的侦察坦克和轻型步兵坦克。新发展的C型和F型几乎是全新的设计,除了采用了少量的B型的部件外。C型从1942年末到1943年初仅生产了40辆。

D型是C型的改进型,生产数量也很有限。F型从1942年4月到1943年2月仅生产了30辆。1943年中,少量的C型和F型随第1和第2装甲师在东部前线进行了实战测试,后来在南斯拉夫服役。

1944年,在诺曼底,大部分I号坦克损失已尽。C/D/F型没有大规模生产。在1939/40年,100辆A/B型的I号坦克被改装为载弹车。它们主要装备工程兵部队,参加了西线的闪击战,部分也参加了在苏联的战斗。基于I号坦克的变形车有装备了20mm高炮的FII型,生产了24辆,装备第614高炮营的三个炮兵连,每连8辆,在1943年1月的斯大林格勒全部损失了。同FI型一样,还有装备了15mmMG151/15重机枪的变形车,在1943年的东线曾缴获到该型车。

总体而言,一号坦克是作为装甲师的轻型训练坦克并没有打算运用于实战,但实际上它一直被用于一些小规模战斗直到1942年。

在1942年初,一号坦克退出一线部队,转入警察部队和反游击部队。没有炮塔的I号坦克被用于NSKK部队的训练,一号坦克的炮塔用于了大西洋防线等的防御工事。一号坦克为德国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以设计以后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

尽管一号坦克不是一个有效的战斗坦克,但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坦克,到战争结束时大量的装甲兵都是通过它训练的,不少装甲兵都是驾驶它第一次参加战斗。但是由于该型坦克的多种缺点,它很快在战争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训练和改装成其他车型。较为成功的改装车型是一种一式指挥车。曾经有约200辆一号坦克被装上一门47mm反坦克炮,成为型自行反坦克炮。还有机少数的被装上了一门150mm的大口径榴弹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装成装甲指挥车就随机当弹药搬运车使用。事实证明,用一号坦克改装成的车辆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德国“克虏伯”二号战车

1934年,陆军武器局招标发展10吨重配备20毫米炮的装甲车。在1935年初,许多制造商包括“克虏伯”,MAN(只投标底盘),“亨斯彻尔”(只投标底盘)及“戴姆勒-奔驰”都提供了他们的原型车LaS100-农业拖拉机,由陆军进行评估。新型车同时也被称为2厘米机枪装甲车或试制摩托化车622.

“克虏伯”是首先提交他们的设计的工厂,他们的设计其实是LKA1版本的放大型,只有很小的改动并配备不同的武器,他们的设计没有被采用。于是陆军决定使用MAN设计的底盘及“戴姆勒-奔驰”的车体。

在1935年后期,首批10辆LaS100坦克,后来被命名为改进型A1在MAN生产出来。它比一号坦克大,但仍被做成轻型训练坦克,并由于三号坦克及四号坦克的延迟生产而不得不进入服役。

起初的二号坦克变形车是预生产车型,为了测试而进入服役,但他们仍一直服役到1941年中期。改进型由“美贝奇”HL57TR提供动力,改进型b由HL62TR发动机提供动力。总共110辆二号坦克改进型于1935年后期至1937年3月由MAN及“戴姆勒-奔驰”生产出来。悬挂系统是由一号坦克发展而来,由三个负重轮关节部件组成连接在外部横梁上。起初的二号坦克变形车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发动机改进,冷却系统及排汽系统以及悬挂系统。

1937年3月,新型变形车改进型C以新的悬挂系统出现,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并成为后续的二号坦克的型号标准。大概2000辆二号装甲战车改进型C作为训练及主战坦克被生产出来。

二号装甲战车改进型A/B/C都是改进型c的进一步修改及发展型并成为主要生产的型号,这三种改进型只有很小的不同。改进型c,A,B及C由MAN、“戴姆勒-奔驰”、“亨斯彻尔”、“魏格曼”、“阿尔卡特”、MIAG及“法莫”共同生产。

1938年5月,首批二号装甲战车改进型D/E作为轻型骑兵坦克在MAN生产,他们以不成功的与英国及苏联研制的相似的“法莫”、“克里斯汀”悬挂系统为特征。改进型D/E曾在1939年波兰战役中在第二及第三轻装步兵师服役。改进型D/E的主要目的是为快速侦察坦克配备骑兵坦克。

与以前的改进型相比,改进型D/E与之唯一相同的是炮塔,其余部分都完全使用新的设计。1940年,由于改进型D/E的越野性能很差,被大量地退役并改成其他作用。例如二号喷火坦克。

二号装甲战车都配备或者20毫米KwK30L/55或较新的20毫米KwK38L/55炮(两者最初都由20毫米30/38高射炮发展而来)。所有被送到北非的二号装甲战车,都改装了热带气候的通风系统及热带型过滤系统。某些标准的改进型A/B/C被装上烟雾投掷器并同二号喷火坦克一起在1941/42年间在俄罗斯前线服役。

二号装甲战车用重型“发恩”L900D567(6×4)卡车及低平台拖车运送。同时二号装甲战车的悬挂系统也被用来改装标准卡车,成为半履带卡车牵引车。

由于一号坦克,它的初次登场数量很少并是在西班牙并且证明不是苏联配备45毫米炮的T-26的对手。

二号坦克在波兰及法国战役期间被大量装备于坦克部队,及后来延长服役于北非的“欧文·隆美尔”军团,少量服役于俄罗斯战役的初期阶段。二号装甲战车同一号装甲战车在波兰战争期间是德国陆军的主战坦克,大概有1226辆服役(大约占服役坦克的45%)。

二号装甲战车由三个乘员操作包括位于车身前部的驾驶员和在炮塔的车长兼炮手及装弹手兼无线电通讯员。车长座在炮塔的座椅上,而装弹手站在炮塔的地板上。车长与驾驶员的对话通过传话筒进行。

二号坦克的装甲非常薄不能抵挡除小火力以外的炮火,而它的20毫米炮对任何盟军的装甲来说毫无用处。同一号坦克一样,它并不能完全胜任战斗任务,虽然直到1940/41年间它还是坦克部队的主要坦克。由于不适合作为战斗坦克,它更适合于侦察及训练车。

二号坦克,同样带给德国设计师及制造商丰富的经验。对于其他坦克,它的底盘成为一般改进型的通用底盘。最有趣的改装型是二号坦克改进型A/B/C的改装型,装有同二号同样的上层建筑,配备有50毫米38反坦克炮L60(由于75毫米40反坦克炮的库存不多),被命名为二号装甲战车5厘米38反坦克炮L/60.它是实验性地改装,后来发展成更合适的大口径炮,即“马德”系列。

俄罗斯GAZ-3937多用途装甲车

研制历史

美军有“悍马”多用途车,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前苏联肯定也不会落后。1984年,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研制了一种和“悍马”类似的高机动性、带轻装甲的轻型越野车,称为GAZ-47/4701系列车。GAZ-47于1984年开始装备边防部队试用并一直在进行改进。

GAZ-47无论外观还是内部结构、性能,都与“悍马”极为相似,可以说是俄罗斯版的装甲型“悍马”。

GAZ-47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装备苏军。在苏联陆军装备序列中,装甲运输车、多功能卡车层出不穷且数量巨大。GAZ-47虽然和大名鼎鼎的“悍马”一样优秀,但在这些军车中却黯然失色,因此装备数量极少,主要配备边防巡逻部队、克格勃和内务部队,而不是像美军那样装备重型机械化步兵师。

在GAZ-47研制成功的同时,苏联开始秘密研制其改进型,以使其更适合俄罗斯的作战环境和军队要求,这就是GAZ-3937型多用途越野车。

GAZ-3937是参照“悍马”进行改进的,具有浓郁的东欧风格。虽然GAZ-3937早在80年代中期就小批量投产,但当时苏联对这一车辆的情况严格保密。在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为了打开国际汽车市场,“俄罗斯版悍马”——GAZ-3937才开始在国际汽车展上偶露峥嵘。

结构特点

总体布局

从外观上看,GAZ-3937与“悍马”大相径庭,和GAZ-47相比也少有相似:车体后部改成宽大的乘员舱,舱室具有大尺寸的侧窗;外观根本不像吉普,而像一辆越野中巴;全车安装轻装甲,底盘虽然宽大,但越到车顶尺寸越显缩小;在一些改进型上甚至将发动机改为侧置,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位前后布置。

基型的GAZ-3937左前部有一个很小的驾驶室,右部是发动机室,车后部腾空着作为载货平台。可以水陆两用。由于增加了专用的乘员舱,GAZ-3937的运载能力大大增加。

GAZ-3937的乘员包括驾驶员、副驾驶员和车长各1名,在全载人员的情况下可搭载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从增加车长可以看出,GAZ-3937不再是普通的装甲型越野吉普,而更像是一辆4×4的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但在车重、车体尺寸及价格方面,它都小于普通的装甲人员输送车。

按照设计要求,GAZ-3937应具有长途行军或巡逻能力,因此大尺寸的乘员舱经过专门设计,足以容纳体形高大的俄罗斯士兵,并开有大尺寸侧窗,以降低乘员疲劳。从这点来看,GAZ-3937与南非制造的系列轮式军用车辆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强调在远距离公路机动时,如何最大程度保持士兵的作战能力。

此外,早期型GAL3937没有安装空调,但为保证寒区作战需要,该车装有利用发动机散发热量的暖气装置,这是80年代以前苏联汽车的特点。

由于车体长度比“悍马”增加约1米,车重也稍有增加。为保持相应的机动能力,GAZ-3937必须安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动力装置

在GAZ-3937上安装的是俄制Caterpillar系列柴油机,是苏联80年代研制的一款较为完善的车用柴油机。以安装在GAZ-39371上的Caterpillar-3116型柴油机为例,它为6缸水冷,最大功率为136千瓦,百千米耗油20升。与西方同级别发动机相比,Caterpillar-3116重量稍大,但单位功率更大,可靠性更好。在安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后,最大公路速度大于100千米/小时。由于安装了220升大型油箱,该车最大公路行程达1000千米。

装甲巴士

美军最初将“悍马”作为机械化步兵的“战场TAXI”特殊情况下可充当通用武器平台因此整车未安装专门的装甲板,并采用开放式车篷。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苏军依据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要求军用车辆增强装甲防护能力,以应付使用轻武器或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小股分队袭击。因此,从最初仿制“悍马”的GAZ47开始,就安装有足以对付轻武器的轻型装甲。

经过改进而来的GAZ-3937更是继承了这一特点,车体正面和侧面采用轧制钢装甲,可以抵御在100米内发射的7.62毫米机枪弹。不过,大幅度增强的装甲也使GAZ-3937的车重增加。

为降低车辆重心,GAZ-3937乘员舱侧面向里倾斜。在出口型的GAZ-3937上还将采用“凯夫拉”复合材料制成的增强型装甲,在全车防弹能力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车重也将有所降低。

美军未经历阿富汗的游击战但在十年后也遭遇了同样的教训。“悍马”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表现出色,甚至比M2步兵战车更受士兵欢迎,在战争中经常伴随主战坦克向前推进,加之对手毫无抵抗能力,因此美军产生了将“悍马”作为一线机械化装备的想法。

无装甲的“悍马”被当作步兵战车滥用,结果在1993年的索马里危机中,“悍马”车队被持有单兵反装甲武器的索马里民兵打得损失惨重。

从此美国不得不为“悍马”大幅度增加装甲产生了M1114型“装甲悍马”改型。但这种改进使其重量增加,重心上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越野机动性。相比之下,苏军较早经历了残酷的阿富汗游击战,GAZ-3937从最初设计就注重增强车辆防护能力,从而免去了临时改进带来的种种麻烦。

独具特色的两栖能力

欧洲各国河川密布。为保证作战及突击行军的顺畅,不但所有的苏联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具有两栖行驶能力,甚至中口径自行火炮、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都采用两栖装甲车底盘改造。现在,“具有两栖行驶能力”成了俄罗斯主战坦克之外所有摩托化装备的必备要求之一,GAZ-3937也不例外。

该车底盘采用防水设计,乘员舱为密封式结构,加之相对宽大的车体和较轻的装甲,GAZ-3937的车体不需任何改动就能在水上漂浮。

作为军车,两栖能力可以扩大其作战范围;作为一款多功能越野车,具有水上行驶性能非常利于探险和科学考察。GAZ-3937出色的两栖行驶能力成为近期高尔基汽车厂对其推销的卖点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次德国越野汽车展中,GAZ-3937首次在苏联以外的地区露面。它刚从运输卡车上卸下来,就被作秀的驾驶员“故意”开到了水里,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涉水上岸,GAZ-3937从此获得“潜水员”的绰号。

自由于重量和体积限制,GAZ-C3937没有安装两栖装甲车辆上常用的喷水螺旋桨推进装置,而是采用轮胎划水行进,因此水上行驶速度较低,在平静水面上最大航速约5千米/小时,与人慢步行走的速度差不多。不过,由于GAL3937开有尺寸较大的车窗,乘员还可以用桨划水,以加快水上行进速度。

从两栖行驶能力看,GAZ-3937比“悍马”领先不少。“悍马”本身不具有水上行驶能力,在车体经过密封、使用围帐或浮包后,才能在水上漂浮。但在战时,这种浮渡能力无论速度还是方便程度,都无法与GAZ-3937相比。

主要变形车

“悍马”被称为美军的多面手,车上可安装各种轻武器、反坦克导弹和轻型防空导弹,而GAZL-3937拥有比“悍马,”更大的后部乘员舱,其改装型号不逊色于“悍马”80年代装备苏军的基型GAZ-3937的左前部有一个很小的驾驶室,右前部是发动机室,后部腾空作为载货平台。

1993年正式推出的军民两用型GAZ-39371则重新改为常规的驾驶员、副驾驶叫这两叫各自衍生出庞大的多用途车辆系列,其中较典型的车辆有以下几款:

GAZ-3937基本型人员运输/指挥车

未搭载重型武器,但留有武器支架,用于安装7.62毫米机枪。基本型也是数量较多的一种型号,装备边防军和内务部队。

GAZ-3937-10装甲车

1996年正式定型,装有一挺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可作为装甲人员输送车使用,也可装备警察部队,用于平息暴乱及在热点地区巡逻。在近年的车臣冲突新闻中,偶尔可以看到GAZ-3937-10装甲车的身影。

GAZ-3937 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改动较大,取消了后部乘员舱,敞开安装一门120毫米迫击炮(也可安装一门82毫米迫击炮)。该车是高尔基汽车厂为出口研制的,只生产了数辆样车,后由于国外用户没有兴趣购买,因此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GAZ-39344防暴车

为专门研制的警用型,装有机枪和催泪瓦斯发射器,车顶还装有噪音发生器等专门设备。

GAZ-3937S野战炊事车

车后部改为敞篷结构,可在野战环境下收放,车上装有烤面包炉等专用设备,可供给一个步兵连的野战饮食。

“凤凰”轻型防空系统用车

“凤凰”防空系统是俄罗斯最近开发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使用的武器为安装在GAZ-3937改型上的4枚单兵防空导弹,核心部件是远程红外探测系统,能够探测到5~7千米内的巡航导弹、18千米内的固定翼飞机,综合战斗力高于美军安装在“悍马”上的“复仇者”防空系统。

走向国际

在苏联时代,GAZ-3937主要装备内务部队和克格勃等特种单位,装备量较少。如果在大街上发现四周出现了多辆怪模怪样的GAZ-3937越野车,十有八九是闯进了克格勃的车队。苏联解体后,克格勃和内务部队的订购都停止了。

随着俄罗斯军备采购经费的连年下滑,俄军甚至无法购置其陆军急需的新型坦克和火炮,高尔基汽车厂的GAZ-3937自然也无法依靠国内订购来满足生产需求。

GAZ-3937越野性能出众,具有较好的改装潜力,是一款适合于俄罗斯和东欧地区使用的军民两周车辆。此外,该车具有良好的水上行驶能力,在东南亚等水网密布的地区,比“悍马”或其仿制品的适应性更强。毕竟经过长期的消化和改进,GAZ-3937的核心技术已完全为俄罗斯科研人员所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的“鼻祖”。

从1993年开始,高尔基汽车厂开始极力向国外推销GAZ-3937,不但推出了其豪华民用改型,更研制了多款军用改进型车辆,形成了较完整的车族,希望能被其它国家军队所看中。

法国Aravis重型装甲车

新的ARAVIS系列多用重型装甲车由克斯特系统公司研发成功,在2008年巴黎的欧洲军备展首次亮相。该装甲车主要用于出口。

NEXTER把ARAVIS当作其防护最好的装甲车来研制,当代的装甲运输车面对不断增长的简易爆炸装置,地雷和高能动力火力威胁已经不是那么有效了。

克斯特系统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NEXTER集团的一部分,全部所有权术语GIAT工业公司。

克斯特系统公司专业生产战场控制系统、装甲、弹药和步兵系统并在萨特瑞、布尔日和路盎尼研发和生产设备。

存活率

NEXTER参照北约标准化协议采用ARAVIS-4防护,即应付地雷和炮弹爆炸以及简易爆炸设备防护的第4级防护标准。该装甲车规格包括地雷爆炸效果吸收装置和抗裂车窗。

为了做到对飞弹和炮弹爆炸防护,ARAVIS采用了防剥落衬层和模组化装甲的人员防护,它可以提供超过G4569标准4的飞弹防护。

ARAVIS装甲车已经通过了距离5米相当于50公斤TNT爆炸量的重型简易爆炸装置攻击测试,这个将成为针对简易爆炸装置的北约STANAG4级标准防护。

ARAVIS装甲车是基于Unimog U5000的底盘而生产的。该车装有空调,并提供了9.5立方米的可用空间,容纳至多8个士兵,包括完全装备的士兵。

ARAVIS装甲车可以作为多用装甲车、战场指挥所和救护车使用。

车辆可以按照客户规格安装战场管理系统,例如法国陆军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用动力的“弓箭手”系统等。驾乘人员可拥有360度直接和图像视野。

ARAVIS车装有遥控武器系统。这样士兵可以在车辆的保护下完成任务,而不用部分地暴露于敌人的火力下来操控炮塔。另外,装备有SELEX 12.7毫米机枪,20毫米的M621加农炮是主要火力,可以旋转360度,仰角60度,范围达2千米。

系统加装了稳定螺旋仪、两个日间摄像头和夜间摄像头,用于日间和夜间行动。还可装备烟幕弹发射器和一个7.62毫米的机枪,标准填装100发。为了抵抗狙击手攻击。ARX20可以整合PILAR小型武器和狙击者锁定系统。

汽车可最多运输8个人,人体学设计让乘坐人员更为舒适,宽阔的内部空间,低噪音和震动,以及空调。4轮驱动提供了一个高度的野外和市区行动能力。汽车可以涉水深度达1米而不用做任何准备。障碍间隙平路50公分,斜坡50度,侧斜30度。

该车动力系统采用梅塞德斯-奔驰OM 924柴油燃机,功率160千瓦,拥有自动换挡功能。最高时速100千米,一次加油可以行进750千米。汽车利用米其林轮胎,拥有扁胎行驶设备和一个中央轮胎打气系统。

ARAVIS汽车可以在公路、铁路运输,也可利用C130、A400M和C17做空中运输。

该汽车可容纳8人,长度6米,宽度2.5米,高度2.5米,装备重量12.5吨,变速箱自动变档。

土耳其新型“眼镜蛇”装甲车

总述

“悍马”是美国AM通用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为美国陆军研制的一种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也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使用的“吉普车”的换代产品。

在当今的军用车辆市场上,装甲型“悍马”车(4×4)似乎无处不在,车型也为数众多。但就全向防护性能水平而言,“悍马”家族中却没有一种车型能够比得上土耳其奥托卡公司的“眼镜蛇”(4×4)轻型装甲车。

1994年,为满足土耳其军队对战斗全重为6吨级的改进型轮式防护平台的预期需求,土耳其奥托卡公司启动了“眼镜蛇”(4×4)轻型装甲车的研究工作。1995年,正式开始了车辆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对许多人来说,奥托卡公司可能比较陌生,但它实际上已涉足装甲车领域多年,通过设计和生产整体或部分以“陆虎”90/110/130系列车辆为基础的多种装甲侦察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已在轻型轮式装甲车的设计和生产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在这些车辆中,最先进的是“蝎”式(4×4)轻型装甲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这两种车于1994年投入生产,装备土耳其安全部队。

虽然“蝎”式装甲车与其他车型一样,沿用了“陆虎”的标准车架式底盘和梁式车桥,但该车将“陆虎”的传动装置安装在非标准轴距的新型承载式车体上。

“眼镜蛇”是以M113 ECV型“悍马”为基础设计的,由土耳其奥托卡公司和美国AM通用公司共同设计和研制。该车也采用了承载式车体设计,配以双叉臂型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辆机动性能、防护性能及承载能力提供了空间。

1994年7月,第一个静态模型问世,同年11月生产出两台样车。1996年4月~1997年5月,又生产了6台以上的样车,并在土耳其和美国进行了车辆的机动性试验和疲劳试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台样车于1996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死谷”通过了热区试验,随后,又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汽车试验中心通过了疲劳试验。

1997年7月,车辆完成了弹道试验和防雷试验,至此,“眼镜蛇”研制阶段圆满结束。1997年12月,首批车辆交付土耳其陆军。

机动性能

“眼镜蛇”的轮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都可与ECV型“悍马”通用。车辆配用通用汽车公司RPO L65 V8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43千瓦,单位功率超过了22.6千瓦/吨。发动机通过液压式4L80E四速自动变速箱传递动力,车辆最高时速可达115千米/时。车辆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自动闭锁差速器和独立悬挂系统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机动性。

车辆的螺旋弹簧、液压减振器和悬挂行程,可确保车轮在几乎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接地,并可确保车辆通过350毫米高的垂直障碍。车辆的最大爬坡度通常为60%,但可通过选装电动绞盘来克服陡坡和自救。此外,车辆还安装了于动调节的中央轮胎充气系统,使子午线轮胎内的压力能够根据地形的承荷载特性来进行调节。轮胎装有泄气保用支承体。

ECV型“悍马”与“眼镜蛇”之间的主要差别之一是两者冷却系统不同。由于“眼镜蛇”的装甲型承载式车体较重,车辆配用了更高功率的液压风扇,冷却空气从两侧格栅吸入,从发动机舱装甲防护罩表面的中央格栅排出。

“眼镜蛇”的正常使用温度范围为-32℃~+55℃,上下限都超过了土耳其的季节性温度变化的界限。如果加装预热器,发动机便可实现低温启动。

“眼镜蛇”的最大公路行程为600千米,车辆设计完全符合北约国家的公路行驶法定限制标准,无需任何“特殊关照”。车辆涉水深度为1米,由于该车具备足够的浮力,也可被牵引度河。“眼镜蛇”可用CH-47直升机进行吊运,也可用C-130运输机装运(一架C-130一次能装运2辆),因此具备较高的战略机动性。

防护性能

流线型车体没有凸出部位是“眼镜蛇”设计的最精彩之处。除了悬挂装置和差速器外,它的所有机械部件都包含在车体内。这有益于提高车辆的两栖性能和防地雷性能。车体的下部实质上呈V形,只是沿着车体中心线方向保留了一个狭长的平面部分。这个平面部分不仅能够保护传动系,还有助于避免车辆陷入泥沼,使车体能够“滑行”通过沙地或泥泞地带。

奥地利“哈夫林格”越野车

“哈夫林格”越野车,由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设计生产,1958年投产,一直持续生产到1976年,该车类似美军的M274机械骡子,用途和外形也相近,是一款非常有特色、小巧的小型多用途越野车。

“哈夫林格”越野车的车身有八款,包括2门四座全开顶式、2座软顶小卡、5门软顶4座、5门4座可拆硬顶、5门6座长轴软顶、2门2座硬顶和3门2座硬顶等,硬顶驾驶室是由玻璃钢制造。当中长款车身703AP型经常用于消防、救护和工作用车,不少更装有PTO。

“哈夫林格”越野车根据车身长度有两种型号,700AP为短轴型,轴距1500毫米,自重0.65吨,可坐4到6人或载0.5吨货物;长轴型号为703AP,长3125毫米、轴距1800毫米。

“哈夫林格”越野车最奇特的地方是其车架设计,全合金的中央管状车架像鱼脊椎骨一样贯穿车底,传动轴内藏于管状车架内,防水可靠,并可以在越野时保护传动轴不会碰到地面而损坏。管状车架连接前差速器、后变速箱和发动机。其次是惊人的负荷能力,自重0.65吨,却可负载0.5吨。

哈夫林格越野车的发动机为水平对置四冲程双缸风冷式发动机,排量643CC,采取后置方式,早期型的动力输出只有24匹马力,1967年被调高至27匹,军用款的发动机不少地方采用全防水设计,如高压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和高压导线等。变速器原为四前进档一后档,后改为五前进档一后档,不设低挡,手排,半时四驱,车身可以附加多个PTO,方便动力透过直轴输出。

“哈夫林格”越野车采用四轮独立悬挂系统。四轮都采用麦弗逊式螺旋弹簧独立单A臂悬挂装置,下A型摆臂十分坚固,并附有加强定位臂,每轮配螺旋弹簧圈和油压式减震器。为了进一步加强越野性能,哈夫林格的前后桥都有机械式差速器,差速器由双减速齿轮传动,并附有机械锁死功能。

由于车轮较小及为了增加离地间隙,每个车轮都附有降一级齿轮设计,因此,哈夫林格的离地间隙高达240毫米,通过性能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一流的。

由于哈夫林格越野车的越野性能良好,自重与载货的比例非一般吉普可比,被称为“极地越野车”或机械骡,主要供应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瑞典、尼日利亚、南非、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军队,用作山地专用和空投,当然,也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同类推荐
  • 网上的故事

    网上的故事

    谴责丧失人性的战争,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天南地北的亲人朋友得以相聚。
  • 雄图九州

    雄图九州

    特种兵赵穗穿越到大赵昏君赵桓身上,从一个柔若无能的昏君变成铁血英明帝王,力揽狂澜,横扫蛮族,成就一代帝君
  • 伟大使命之力挽狂澜

    伟大使命之力挽狂澜

    2049年,在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之际,四名中国特种作战队员被选中执行一项重大任务,要求乘坐国家刚发明出来的“时间传输器”穿越到全面抗战爆发的地方——宛平城,拉起一支强大的抗日队伍,凭一己之力彻底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并且凭借超时代的科技知识让新中国更早地富强起来,恢复大唐帝国般的盛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山河破碎,国已不国,他们能不负众望,突破重重困难,完成这项历史重任吗?答案就在里面!
  • 热血军校

    热血军校

    江宁陆军指挥学院,华夏国最隐秘的军校。这里的学员是军人中的军人,士兵中的王者。来这里的每一名年轻人都将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与青春无悔为这个国家铸就起属于自己的钢铁长城。
  • 年轻的战场之轮舞少年

    年轻的战场之轮舞少年

    我站在这座城市的红色广场,转身环视夕阳下重建的家园,远处的塔吊寓意着战后的宁静,孩子们的欢闹声由远至近,似乎把我从回忆里叫醒,看着他们,我刚才严肃的表情变得和他们一样孩子气。阳光照着喷泉晶莹的水花,照着孩子们打闹的身影,照在我的脸上,照亮我脚下的轮子。现在的我,是一名轮滑教练。曾经,我是叛逆少年,也是一名----特种兵。
热门推荐
  • 文化圈掌门

    文化圈掌门

    一觉醒来,江子皓发现自己重生了,更神奇的是,这个世界居然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世界,没有古龙,没有金庸,现代有名的作家都没有了踪迹,带着满脑子的小说,江子皓得意的笑道:“让我来替他们传播文化,做文艺圈掌门。”
  • 都市洪荒纪

    都市洪荒纪

    洪荒时期,天道施劫,谓之,能者勿存!尔后,各路神魔妖佛,或遭劫,或消失。十万年后,现代都市中,病弱少年张惟一,在一场意外后,被移植了一颗僵祖旱魃的心脏。自此化身僵尸。只想平平静静生活的张惟一,不断见识各种异类搅弄风云。当妖魔无视律法,轻贱生命,当平凡人类饱受践踏,当繁华都市屡受摧残。希望不再,文明凋零。谁来拯救?……一个以僵尸为主的英雄联盟出现了!这是一场蝼蚁与神灵的抗争!这是一部热血沸腾的英雄传说!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都市洪荒纪!
  • 娇妻宠上天:军少的小乖妻

    娇妻宠上天:军少的小乖妻

    当冷酷军少遇上呆萌乖妻,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孤斩

    孤斩

    天外降血一个少年的命运从此改变。手握长剑,孤独斩断最后一丝羁绊(加入书架即是收藏,方便的朋友点一下啦)
  • 获灵王

    获灵王

    其实每一个人类都是一只失去记忆的获灵多。有人为此追寻,也有人迷茫。木皓之途,有凌音作伴,并不孤独。
  • 蜀剑传

    蜀剑传

    讲述不一样地蜀山,不一样地构思,不一样地想法,只为带给你不一样地经典感觉。且看现世地蜀山,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现呢?
  • 南疆巫蛊

    南疆巫蛊

    巫蛊之术自西汉起传承千年,未必一切只是传说……我还未出生,就被人种下邪蛊,从娘胎里盗走了我的“鸡”。所以,我娘把我当做闺女养了整整十八年。十八年来,每一年鬼门开,都会有一妙龄女子替我枉死!冥冥之中,我和巫蛊注定会有非凡之缘!我十八岁后的人生,跌宕起伏,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冤魂,厉鬼,邪灵,腐尸墓……此乃区区小事。凤流蛊,黑血蚕,婬娃降,香艳女尸,诡异邪团……纷至沓来。大敌皆非凡物,六欲皆非俗情。且看我如何玩弄神秘巫蛊,还魂我的十八个老婆……
  • 青春炼手册

    青春炼手册

    一部以TFBOYS为背景写的小说,讲述TFBOYS在音乐仕途上的点点滴滴,TFBOYS一首首动听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将在小说里呈现。汪源:多才多艺,钢琴王子,作词作曲。汪凯:洁白的虎牙,英俊帅气,足智多谋,弹的一手好吉他。千喜:杭城三大富商之子,从不骄作,百炼成钢,舞艺精湛。汪源7岁时,父亲救人而被火烧死,和汪源一起长大的汪凯双双考入重庆重点高中,但由于经济不支持,选择了离乡背井来到杭州,结识千喜,开始了他们不一样的音乐旅程,没有一夜成名,只有百炼成钢。
  • 每一颗星辰都以你为名

    每一颗星辰都以你为名

    这是一个心惊胆战的文文____一个在豪门出生的千金,在五岁的时候却被其他家族追杀,而被在叱咤风云的宗王府所救。而她的父母亲却保护她,而永远的离开了她。在宗王府府主的照顾下,她渐渐变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流氓,在商道叱咤为王。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父母报仇。而在途中总是有那么多不顺,想要痛痛快快的了结仇恨,,但她在爱情,友情的渲染下,终究是敞开心扉。看外冷内热的她最终将和她的真命天子续写一段怎样的爱情故事,,一段由彼岸花牵绊的爱情旅行,就这样缓缓开启。。
  • 龟仙传奇

    龟仙传奇

    一只被封印的龟,后来得以化身为人。因机缘巧合窥破天书,获得了天眼秘籍中天眼的修炼之法。为了寻找淬炼天眼之物,他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习成通天神眼。从最初的透视万物,到识阴阳,辨鬼神,后来,他甚至能够看穿“黑洞”,找到时光隧道。凭借着龟派神功,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撕开空间裂缝,踏破虚空,进入另一个世界。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随他任意穿越。现在好多小说都是这样一种套路,某某开了天眼以后去做什么,某某穿越了以后去做什么,某某得到仙术以后去做什么。本小说反其道而行之。它叙述了主角是如何打开天眼的,怎样进行时空穿越的,各种仙术又是怎么炼成的。玄幻和科幻元素的完美结合,是本小说最大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