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7400000038

第38章 粮食换和平计划

美国制定的“粮食换和平”计划,即迫使苏联在政治、军事等做出战略性让步。

前苏联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画家雅布隆斯卡娅有一幅著名油画:《粮食》。这是一幅4米宽的油画,表现的是苏联集体农庄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秋日绚丽的阳光下,集体农庄的女庄员们在打谷场上有序地劳动,背景是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女庄员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幅画表现的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农场工人的劳动风貌。俄罗斯在20世纪初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约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额的4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就是一个丰衣足食的过度。1917年二月革命的发端就是“面包骚动”,结果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就葬送了持续了300年罗曼诺夫王朝,没想到在1990年这一幕再次重演,而导致悲剧重演的主要原因之一仍然是“面包”。

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战略发生一些改变,认为除了大规模核打击与确保相互摧毁,苏军还应具有较强的常规作战能力,因而提出了利用导弹和远程火炮在常规战争中进行大纵深打击的理论。1973年苏联国防委员会命令科洛姆纳设计局(KBM)研制一种用于取代“飞毛腿”导弹的新型导弹,要求核常兼备、且具有灵活机动和精准的打击能力。这是一种战役战术导弹,并命名为9K714,绰号“奥卡”(Ока)。导弹系统由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生产,1979年首先开始配备常规集束弹头实弹打靶,1980年进入苏军服役,1981年被北约组织发现,并随之命名为SS-23导弹,绰号“蜘蛛”。

“奥卡”导弹在当时属于尖端武器,其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耶曾经说过:“奥卡超过美国人整整一个时代,属于无法拦截的导弹。”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阿赫罗梅耶夫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在奥卡导弹出现之前,我们的战役战术导弹虽然也能携带核弹头,但是命中精度不高,有了奥卡导弹,我们可以任意打击北约的西欧纵深”。其在东欧的部署后,就使苏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相当战术和战略优势。

当时,里根政府刚刚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战区导弹防御还在初期研制阶段,美欧都没有能应对“奥卡”的防御武器,因此对这种武器一直十分担忧。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美国却利用粮食改变了这一劣势。

1980年,因苏军入侵阿富汗,卡特政府于1980年1月4日宣布对苏执行粮食禁运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也随即调整政策,对苏禁运,这给苏联造成巨大困难。

从1960年代起,苏联粮食产量变得不稳定,且逐年下降。1962年苏联粮食再次大面积歉收,迫于无奈,苏联决定向美国购买粮食——很明显,苏联此举一定在美国国内激起争论。不给敌对者提供粮食援助很好理解,但给敌对者提供大笔粮食援助就需要战略思维了。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保尔·道格拉斯认为,苏联是敌对国家,给它提供粮食,会“损害靠内部革命推翻苏联和中国的最好的希望”;支持者则认为,这是一个趁机敲诈苏联的好机会,因为美国粮食过剩,美国出售粮食并不会导致自身短缺;相反,通过出售粮食可以获得苏联大笔外汇和石油,而苏联的外汇储备较少,换取石油时可以压低价格,使之不得不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价格,这就等于对苏联外汇和石油进行了双重打击。农业部长哈丁在给尼克松总统的报告中说,这样的销售“是为美国最大利益服务的”。当时美国民众对出售粮食给苏联也很不理解,尤其是农民,认为这是在喂饱敌人,劳动部长约翰·邓洛普回答说:“你们的意思是,我们在同苏联的谈判中不能利用粮食,因为你们的利益有受到危害的可能,是不是?但这是关系到民族利益的问题。”最终,经过几年的谈判,美国给苏联提供了5亿美元的贷款,苏联则需在3年内购买7.5亿美元的美国粮食。

尽管此后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农业仍然出现匮乏,据1963年的统计资料,苏联的粮食产量居然还不到二战前的一半。尽管苏联各级领导人都信誓旦旦地说,到1965年,苏联在肉类、牛奶和黄油等方面都会赶上和超过美国,但实际情况却正相反,迫于粮食压力,苏联第一次向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购买了粮食,苏联民众私下称之为“头等货物”。因此,这一禁运立即给苏联造成了粮食严重短缺,以至在1982年苏联国庆节期间莫斯科的大型国有商店里都买不到黄油和奶酪,只能在一些小型食品店里可以买到,但也每人限量购买400克;很多市场即便是购买土豆等也需要长时间排队,而且也多有限量,勃列日涅夫也承认说80年代初“那几年是苏联国民经济计最糟糕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始推行所谓“新经济体制”,但仍无法解决粮食问题,至1970年,苏联领导人第一次承认了粮食产量不足,并在一次吹嘘将增加谷物、肉类、蔬菜等食品生产。然而,1972年苏联又连续两年遭受了异常天气,农业再度大幅减产,这使得苏联陷入到了粮食危机中。

1972年7月2日,两名来自莫斯科的人住进了纽约希尔顿酒店,几天后,白宫对外宣布,已经与苏联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将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苏联则在今后3年利购买美国谷物。住进希尔顿饭店的是“全苏粮谷”公司的代表,他们与美国“大陆谷物公司”达成了协议,从这家公司购买400万吨小麦和450万吨饲料谷物,接下来“全苏粮谷”又与其他美国粮食公司签订了1800万吨小麦购买协议,此后再增加至3000万吨。

当时,实际上美国已经开始谋求控制全球粮食。1974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了“联合国世界粮食大会”,会议就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粮食价格的高涨进行讨论,当然,美国在会议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它一方面宣传人口“惊人地”增长,一边讨论该如何应对粮食价格高涨和世界粮食市场的变化。

美国之所以在这次大会上高调宣扬粮食危机和寻求对策,表明它已经取得了对全球粮食市场的主导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此会议召开前几个月,在基辛格的策划下,美国与苏联达成了那笔3000万吨粮食协议,实则是以粮食换石油,既通过出售给苏联粮食控制了世界粮食市场,也通过这一举动压制了苏联的石油战略,迫使苏联在粮食和石油两方面退却。基辛格为了把粮食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甚至把制定农业政策的权利从农业部收回,直接由最高层决策。

不过,向苏联提供粮食的数额巨大,超出了美国国家粮食储备,于是政府开始与嘉吉合作,由嘉吉提供大部分粮食。

向苏联出售大批粮食的举动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事,而是强烈震动全球市场的大事——由于数额巨大,仅仅几个月内世界小麦和大米价格就上涨了70%,小麦从每吨65美元涨到了每吨110美元,大豆价格上涨了100%;与此相反,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孟加拉等国在这一阶段又因干旱等自然灾害大幅减产,这就更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紧张,这也是美国所乐于见到的,因为这种状况可以加快美国控制全球粮食市场的速度。

这场由基辛格主导策划的对苏“粮食换石油”是一场宏大无比的戏剧,美国通过这一战略行动获得了四层巨大收益:其一,出售了巨额粮食,在粮食价格高涨的时期这无疑大赚了一笔;其二,在石油价格高涨的时候,美国却从苏联获得了低廉的石油,这显然又等于赚了一大笔;其三,美国由此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粮食主导权,此前社会主义集团一直与全球市场保持隔绝,通过这一协议,苏联被纳入到了美国主导的全球粮食市场中;其四,美国在国家层面上赢得战略优势还只是一方面,从长远看,嘉吉、ADM、邦基和大陆谷物等美国粮食巨头从中获益最大,它们不但扩张了市场,而且为美国长远的粮食战略奠定了基础。

苏联的粮食问题此后并没有得到缓解,相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18年中竟有10年粮食减产,1979年以后更是连续6年歉收。据西方估计,1981—1984年,苏联年均产粮1.71亿吨,而实际需求量为2.2—2.3亿吨。巨大的缺口迫使苏联再次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因而在1980-1990年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在世界粮食进口总额中占16.4%。

1987年,前苏联粮食产量为2.114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0.9%,仅次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麦产量为8,331万吨,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经济作物中的棉花、糖用甜菜、向日葵籽、长纤维亚麻的产值均占世界第一位。各类牲畜存栏数中,牛占世界的9.4%,略少于美国;猪占世界的9.6%,仅次于中国,羊占世界的9.8%,居首位。1988年,其肉类产量为1,920万吨,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奶类产量10,595万吨,居世界之首;鸡蛋465.6万吨,次于中国和美国,也居世界之三。尽管产量位于世界前三之列,但由于消费很高,所以缺口仍然很大。美国利用苏联对粮食的需求增长,抬高了粮食价格,小麦价格从1987年的每吨133美元涨到1989年的207美元。

自然,这次大量购买美国粮食仍然需要付出代价,美国为此制定了“粮食换和平”计划,即迫使苏联在政治、军事等做出战略性让步。其实以粮食作为手段迫使对手让步早在二战期间就已经有雏形,这项计划最早的发起人是当时的参议员休伯特·汉弗莱,他在向参议院一个委员会介绍这项计划地成果时说的很地道、也很野蛮,他说:“人们将为了粮食的缘故而依赖我们。我明白,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个好消息。依我看,这却是个好消息,因为人必须先吃东西,才能干些事情。如果你想找一种办法让人家依靠你,仰赖你,也就是与你合作,那么,粮食方面的依赖似乎是绝妙的一招。”

事实上,不仅是战略性让步,长期的粮食窘困,最终让苏联积累了越来越深的社会矛盾,这也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因素之一。至1985年,随着粮荒的深入,苏联民众已经对社会主义制度感到不耐烦,戈尔巴乔夫的上台正符合西方的胃口。在随后重启的“中导条约”谈判中,苏联所做出的让步让西方都感到意外,竟然完全同意了美国所坚持的,即必须将射程在500-5500千米中程和中近程导弹全部销毁的要求。不久后,美苏两国于1987年12月签订了《中导条约》。条约规定,所有106部“奥卡”导弹发射装置、306枚“奥卡”导弹(包括部署在华约其他国家的导弹)及其生产线连同大部分设计图纸在美国佬的监督下被彻底销毁。这一销毁将苏军在欧洲的优势也就大部分消除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因此傲慢地说:“克里姆林宫必须要用核导弹来换口粮”。

苏联粮食的问题不在于产量的问题,而在于高额的农业补贴。苏联投入的机械设备和价格收够价格高于西方市场的价格。这导致农业长期严重依赖补贴,造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其收购价格和投入的农业机械等设备相加就大大超过了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因此,苏联就开始进口一部分粮食用作饲料。苏联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过度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以农业补贴和支持工业,工业化又造成农业发展长期滞后,比例严重失调。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还是个农业国,其工业化大体上是在1931年开始的。在工业化开始后,苏联并没有充裕的资金兴建工厂,只好大量输出农产品换取外汇再购买工业设备。当时苏联以输出小麦等粮食为主,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产品产量的20%用于出口欧洲,甚至在乌克兰大饥荒时出口数量不但未减少还有所增加。在农民陷入饥饿的时候,城市中的工人仍有较为充足的定量粮食供应。

1929年至1933年,这期间苏联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出口量没有减少。斯大林当时对苏联大饥荒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压制,不许报道。在最严重时,苏联粮食收购量大约下降了一半,斯大林于是派出了“征粮队”,到农村进行强制“征粮”。

至1937年,苏联粮食产量才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说工业终于可以帮助农业了,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开始大量使用,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乌克兰作为粮食基地受损严重,苏联其他粮食主产区也受到不同城的破坏。另外,从1950年到1971年,苏联农业劳动人口不断递减,1950年苏联农业劳动力为499万,到1971年下降到368万,也就是20年下降了1/3.这也说明苏联的农业的人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程度也是惊人的。但苏联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建立在高额农业补贴上,那么以投入产出的观点来看,进口粮食更划算。因此苏联在保证基本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每年总要进口一部分粮食。

在上世纪60-70年代,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是美国的200%,土壤综合比较也与美国相差不大,只是气候较美国不利,但苏联可耕种面积较美国大,所以,综合比较下来,苏联农业在主要指标方面要超过美国,但苏联的粮食产量却无法与美国相比。美国也对农业提供高额补贴,但两者的效果截然相反。

赫鲁晓夫曾这样评价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他说:“我们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不单纯的是兄弟关系,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从提供援助的角度来看,应该是长幼之间的关系。”他把自己描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救世主的形象,1959年,他访问阿尔巴尼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当时对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说,阿尔巴尼亚位于地中海边缘,气候良好,为什么要种粮食呢?应该种植柑桔等经济作物。如果你们粮食不足,那我们可以援助你们。苏联一年老鼠吃掉的粮食就足够养活阿尔巴尼亚人。实际上,这是赫鲁晓夫想要对阿尔巴尼亚实施粮食战略,即让阿尔巴尼亚种植柑桔等经济作物,换取苏联的粮食,这等于是要求阿尔巴尼亚把粮食主权交给苏联。美国与苏联也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苏联迫使阿尔巴尼亚接受的,美国也在迫使苏联接受。1990年,美苏首脑举行会谈期间,布什为了鼓励和支持戈尔巴乔夫,送给他两份礼物,其中之一就是新的5年谷物交易协定。1990年11月4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西方国家担心,食品的严重短缺,甚至可能的饥荒,可能在苏联引起强烈的抗议,从而严重损害戈尔巴乔夫为使这个国家走上自由市场道路而作的努力。这些努力受到白宫和华盛顿的欢迎……西方对苏联的援助同苏联奉行的国内外政策是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一直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促使苏联政策朝着它们所期望的方向变化。事实上,援助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问题。”

这场对苏粮食战争还产生了“附带效应”——非洲许多国家成为饥荒之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大幅减少了对非洲的粮食援助。

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在1982-1984年曾爆发大面积干旱,这导致了大饥荒。据世界银行资料,这场干旱遍布36个国家,约1.87亿人口受到饥荒的困扰,其中46%的人处于严重饥荒状态。在1984年灾情最严重时,撒哈拉以南国家谷物比1981年减产14%,豆类及根茎类作物也出现大面积歉收或绝收,导致这一地区缺粮1840万吨。共有约100万人直接死于饥饿,另有3000万人严重营养不良,重灾区埃塞俄比亚在1984年2月至11月的9个月当中,饿死人口达30万。乍得、马里、贝宁、布基纳法索等国每天可以得到的食物热量不足2000卡路里,这又导致很多儿童后来死于营养不良,到1988年约死亡30万儿童。

非洲的饥荒问题其实是长期存在的,动乱、战争、经济落后、政权更迭频繁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撒哈拉以南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天灾人祸几乎从未间断。80年代前期这场大饥荒只是最严重时期,而在90年代初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饥荒,共有2700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苏丹、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安哥拉以及莫桑比克五国最为严重,仅这五国急需270万吨粮食,其他地区还需要120万吨,这些都是仅仅能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导致非洲连续出现大饥荒的原因,直接原因当然是非洲的种种灾难,但还有间接原因,那就是美国把以往原本用于援助非洲的粮食转而出售给了苏联,当时,在美国和苏联达成粮食协议后,美国就终止了对非洲20个国家的粮食援助。据埃及《金字塔报》1994年6月3日一篇文章中的数字,第三世界每年有2000万人死于饥饿,每天有4万儿童死去。

面对此情此景,美国参议院营养和人类需要特别委员会主席麦戈文曾感慨地说:“我们处理剩余粮食并不是根据哪里最需要这些粮食,而是根据对外事务方面权力与政治上的考虑。换句话说,我们用粮食作为弹药……我们‘粮食用于和平’计划中的粮食很少运往非洲,虽然非洲有成千上万的人活活饿死。”相反,1974年,美国政府根据480号公法,把对南越的粮食援助增加到了2.07亿美元。国会此后把对外经济援助削减了20%,于是白宫再利用480号公法条款,把援助额增加到了4.99亿美元,另外还规定,南越和柬埔寨可以自动获得100%的金额,可以直接用于军事。当年,国会又通过一项修正案,规定70%的对外援助必须用于联合国所列出的遭受“最严重影响”的国家,但是白宫又把480号公法的援助金额从10亿美元提高到16亿美元,再次确保了对越南战争的支出。

就这样,非洲事实上成了美苏冷战,殃及“池鱼”。

同类推荐
  • 赤裸裸的未来

    赤裸裸的未来

    全书主题聚焦于未知与未来,但论述绝非建立在想象之上的空中楼阁,其间穿插着大量事例,或基于客观现实,或依据科学推测,生动有趣。?塔克尔通过大量的访谈和调查,约见各领域的权威人士,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提取了他们有关现实的观点和对未来的预期,为我们展开了有关未来社会各领域的翔实可信的图景,讲述的虽是前沿科技主题,内容却平实亲和。这是世界上最接地气的未来学著作,适用于犯罪研究、灾难预测、恋爱求职、躲开流行病、赌场赢钱、广告营销等各领域。本书系《世界是平的》和《大数据时代》的最新姊妹篇!全球中英文同步出版。《大数据时代》作者肯尼思·库克耶等13位世界顶尖未来主义者全力推荐!
  •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保持20多年快速发燕尾服、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后提出新的旨在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资源和环境处于中心地位。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基础保障。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煤炭企业特殊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它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钢产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固体废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
  •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书作为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一年度发布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白皮书,已连续多年在我社出版。2013年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宏观政策和发展环境、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以及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
  • 给大忙人看的经济学

    给大忙人看的经济学

    你是否觉得,经济学是学校里那些戴眼镜的教授和学生才能弄懂的学问?觉得经济学太难懂了?觉得“不知道这些,生活照样不成问题”呢?大错特错!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经济学的身影。小到菜市场的菜价涨跌,大到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无不与经济学息息相关。无论你是学生、公务员、店面老板,还是打着领带的上班族,都可以从生活点滴中,发现不错的经济话题。
  •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本书是日本知名的餐饮业咨询专家氏家秀太,结合其亲自调研指导的250家餐饮店的经营案例,提出如何实现将亏损店做成盈利店的48个方案。
热门推荐
  • 宙爱

    宙爱

    十九岁神秘少女撼动警界高层,身手竟在不经意中显现,如此强大的你,从哪里来?国际杀手联盟频现维城,名伶出笼,贵爵追后,是强敌争霸还是野气浪漫……警车之女轮番斗法,罗生之门好戏上演!背后的情人,同床的侩子手,谁在设计谁的人生?你要刺激,就给你一场酣畅淋漓的逃亡!
  • 激燃魄界

    激燃魄界

    麦尔从发废墟里站起来。他的额头被割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从眼角流下,淌过侧脸滴在地上。命运么他伸出滴血的右手,直指着铁星,几乎是用最大的力气吼道“命运什么的,要是敢禁锢我,看我把他燃成灰烬!!”
  •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大学时他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却苦恋无果。命运却让她嫁给他。套上戒指的那一刻眼泪兴奋的哗啦。以为是幸福的到来,却变成了恶梦的开始。她的大度好脾气完好无损的被妈妈遗传了,任凭小三欺凌也不吭声。她忍无可忍死命反抗,却引起他的注意。命运总是爱捉弄人,他们两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爱又再破碎了。原来一直以来她只不过是替代品而已,谁替代着谁,谁拿谁的幸福,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写的不好,别骂我哦!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我留言的。欢迎入群:152201330,验证是小说里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作品的名字,谢谢。】
  • 爱你一生一世:执着的爱

    爱你一生一世:执着的爱

    一生一世的爱,一生一世的情,如果你爱她,请执着下去,如果你放弃了她请离开她,这样对谁都公平不是吗?
  • 多想你也喜欢我

    多想你也喜欢我

    在我漫长的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遇见你。我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听过的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爱你,只是为了离你近一些。我也许无法使你摆脱寂寞,但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春光这么好,多想你也喜欢我。本书是「ONE·一个」常驻作者马叛(@天涯蝴蝶浪子)的首部短篇自选集,精选十五篇最赞故事,陪你度过每一个不眠之夜。
  • 黑色蝴蝶恋

    黑色蝴蝶恋

    蒲公英的花语,漂浮不定的爱,一直追随你的脚步,却发现自己的爱原来是别人的负担,:“在自己选择了放手时,却发现放手也不是容易的事,就算不爱也是我放手,否则是地狱你也要跟我一起,男人霸道的说完,眼角露出坏坏的笑容,搂着她,“不是说永远跟我身后,说话不算数,拖到床上.......额………不马上就地正法”
  • 浮生夜游记

    浮生夜游记

    常世如梦,举世皆空。人生于世如暗夜行游,前路已是茫然莫辨,更有环伺于周的危机不刻而至,一朝行差踏错便万劫无尽。所能倚仗者,唯有心头一丝明焰,持之而行,神鬼辟易。一手红莲业火,斩邪;一手净世清焰,诛恶。身驻于方寸之地,魂游常世幻梦之间,及至目中再无一人,不由迫问苍穹。这方天地,到底是谁在做梦?
  • 天地墓穴

    天地墓穴

    要么生,要么死,要么化为一缕魂,淡看浮华!祖陵是行内对秦始皇陵墓的统称,国内国外很多人想发掘,但是都没有人成功!祖陵就是秦始皇陵墓这么简单么?明朝先祖被逼带万人挖掘秦始皇陵,最后一人独存,亲手葬下他后世百代,而我,因为护陵人的出现,再次奔波于华夏大地!传承久远的门派,修炼无尽岁月的精怪,恐怖的底下世界,镇压国之气运的龙脉重器。。。。我能否闯过重重阻碍,揭开祖陵的岁月沧桑!
  • EXO之花语岚

    EXO之花语岚

    这是我的处女作,希望大家喜欢。多给意见。我是17岁的大学生,不一定天天更,但是一个星期一定会更两章,希望大家支持。
  • 春秋霸主

    春秋霸主

    风雷激荡的春秋战国,是男儿挥洒雄心壮志的时代,一个懵懂的少年,来到这样的乱世之中,他将对抗春秋时代的千古君王,演绎一场波澜壮阔的逆天之路。雄才自负的吴王夫差,心机深沉的越王勾践,一代兵圣始祖孙武,勇武机智的名相伍子胥,胸藏韬略的范蠡,睿智敏锐的文种,将一一在主角的引导下,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而上述这些君王名臣,却都因为一个女子的光辉,而显得黯然失色。有着沉鱼之美貌的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在这场群雄奋起的时代之中,她的命运会否改变,她又将属于谁呢?————————————————————————————【推荐起点第二编辑组作品】叨狼作品:《赝品》书号:88381八分银作品《通冥》书号:85832天堂发言人作品:《养龙》书号:103274不死强强作品:《穿越之艳福星》书号101727桃花老张作品:《超级同居时代》书号100556风哉作品《重生之玩转NBA》书号:98104大肥羊《中华大帝国》书号:89341<女特工爱上我>书号:117339徐涛作品:《造神传说》书号:1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