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7400000045

第45章 农业生产

中国是一个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很早就实行了连种制和复种制,而欧洲直到近代还一直在采用休闲制,因而中国粮食单产在世界历史中一直处于高水平,周朝就己经达到“上农九人,中农八人”,即一个农民可以养活8人或9人。

董恺忱在《从世界看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成就》一文中指出:一、中国是世界上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二、中国框形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传统犁之一。它的特点是具有曲面壁和摆动性。西方近代犁吸收了中国犁的特点,成为近代农业革命的契机;三、我国是世界上有较高土地利用率的国家之一,和南欧中世纪长期实行休闲制不同,中国很早就实行连种制和复种制;四、在世界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我国是没有出现地力衰竭的几个仅有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力于中国农民善于利用生产、生活上的废弃物给土地施肥;五、我国传统农业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精耕细作农艺和较高的单产上。

日本学者熊代幸雄对古代农业播种量与收获量比值的研究,西欧“在以小麦为主食的英格兰,这一比值在中世纪略少于4倍,到了近代则提高到6至11倍之间”。在六世纪前期的华北(《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时代),粟的比率倍数为20—40倍。“与欧洲相比高出10倍左右”。学者宁可也指出:“如果从播种量看,欧洲中世纪农业的粗放程度就更惊人了。当时一般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两倍、一般是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六倍。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而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据《沈氏农书》等资料,直到明末清初嘉兴地区稻米产量最高为每公顷6700—8400公斤,而今天美国加州稻米产量仅为每公顷6500公斤。从总体上来估计,西欧中世纪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三四倍,而中国达到十几倍、几十倍。

中国兴修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相比之下,欧洲的大型水利灌溉就少得可怜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历史,或者说已成历史,在现代,我们的农业生产率与美国相比也可以用“低得可怜”来形容了。

土壤我们通常认为是大自然固有的,而且是永不枯竭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土壤也和湖泊一样,如果过度捕捞,那么也会造成渔业资源枯竭,中国成语中有“涸泽而渔”之说,如今土地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各种无机肥料以及农户或者种植公司按照粮商巨头或者政府的要求进行单一种植,对土地而言,就是“涸泽而渔”。无机化肥和单一种植实则打乱了土壤和雨水、空气中的碳、磷、氮等物质的自然循环,土壤养分越来越匮乏,农业生产也就越来越依赖依赖化肥和农药,同样也就更依赖石油。当土壤峰值(peak soil)与石油峰值和价格峰值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必然造成极其可怕的后果,世界贫困地区必然会出现大饥荒,新兴经济体也必然遭受沉重的打击。

水资源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生产1吨谷物所需的水,小麦是150吨,大米是2659吨,玉米是450吨,大豆是2300吨,平均需要约1000吨。粮食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促进生产分工,其中的经济学道理就是:用1000吨水进行工业生产更合算还是进行农业生产更合算?人们显然会选择生产附加价值高的,如果农产品获益更多,那就生产农产品;如果工业产品获益更多,那就生产工业产品。所以说,一个国家内工业和农业也存在水争夺战。农业用水在水总消费量中的比率因经济发展而下降,亚洲大约是70%—80%,美国大约是40%,日本大约是60%。可见工业化程度越高,对水的占用比例越高。

在20世纪,水资源使用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尽管尚未出现全球性的水资源匮乏,但已经有28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40%)已经处在水资源短缺的边缘;其中有12亿人生活在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因为所在地75%的河流已经断流。北非、西亚、中国和印度是最严重的。2011年8月,第21届“世界水周”论坛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发布了名为《通过生态系统方法实现水和粮食安全》最新研究报告,该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以及其他19家国际组织的50位专家共同撰写。报告称,在中国华北平原、印度旁遮普省和美国西部等一些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地下水水位正在迅速下降。报告警告说,目前有16亿人生活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果照此发展,很快就会增长到20亿人。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0亿。

水资源匮乏不仅表现在淡水湖泊和地下水水位下降,而且表现在水资源受污染严重。

水资源匮乏的后果可能甚于粮食危机,因为粮食危机相对来说是粮价高涨,只要有足够的购买力,还可以购买到,而且粮食危机相对短暂。但水资源匮乏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问题,淡水资源的恢复绝非一朝一夕,环境污染的治理同样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再者,水资源匮乏往往会引起种种自然灾难,比如干旱,或者极端天气,如冬季特别寒冷,夏季燥热,或者干旱与洪涝突然逆转(2011年中国就曾爆发这种情况)等等诸多自然变化,因为水蒸气是自然循环的重要因素,它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其他变化。

中国水资源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据中国科学院资料,中国从降雨等获得的水资源是6100立方千米,仅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017%,与之对比的数字是,中国国土面积约为世界7%、人口约占20%。中国总供水量的约80%是地表水,约20%是地下水。结果,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黄河已经断流多年,黄河下游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维持;而地下水也普遍需要越打越深。中国水需求总量的近70%是农业用水,但最近30年来,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分别增加了1.5倍和3.7倍。美国《纽约时报》(2011年6月1日)说:“华北正在枯竭。徘徊不去的干旱正肆虐农田,戈壁沙漠逐渐南移,被称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污染严重,大城市的快速增长—人口分别为2200万的北京和1200万的天津—已吸干需数千年时间才能补给回来的地下水源……”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耗资约620亿美元,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东线工程的监管人员已发现,从长江输送到天津的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必须修建426座污水处理厂。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水污染防控已占到东线工程投资总额的44%。”“在一个屡遭干旱和洪涝循环灾害的国家,治水向来是中国统治者的重要使命。”“城市规划者欲将北京打造成为一个遍布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和滑雪场的城市——西方设定的模式。”

农业成本增加也是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石油价格的一路飘红不但导致全球性能源紧张,而且还导致农业成本的上升,因为石油是化肥生产的原料。因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化肥价格的上涨,而化肥价格的上涨、汽油价格的上涨结果就是农业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许多国家都对农产品价格有较为严格的控制,这就使得农业变成了无利可图的产业,农民们要么转产其他利润相对较高的农作物,或者干脆放弃土地。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目前由于连续4年粮食丰收,因此总体上并不担心今年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中国农业的成本却是令人担忧的:2007年1公顷水稻的种植成本为1050美元,而2008年的成本已经大幅上升到了1350美元,而且收割、存储、运输的价格也在增加,但国家却严格控制粮食的批发价格,这就意味着种植谷物和大米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就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农民个体来说,粮食价格的风吹草动都能影响他们的收入,而一旦遭遇粮食危机,虽然市场上粮食价格暴涨,但实际上农民的田间交易价格却是在下降,因为田间收购价格掌握在粮食巨头手中,并不是由农民直接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样,当粮食价格出现低价的时候,农民的收入会更低;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基本与他们无关,因此,实际上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或者亏损的边缘,一旦粮商大幅降低收购价格,农民如果不想离开土地,那就只有负债继续耕种。而粮食巨头们如果想要得到农民手中的土地,那就会让农民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亏损出售-负债经营-再亏损出售-再背负更多的债务-破产。

粮食危机导致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种植面积必然扩大灌溉水量,结果淡水资源更加紧缺,水利发电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反过来又提高了煤炭和石油的需求,而美国则能控制石油价格。中国在2011年爆发了大干旱,导致鄱阳湖水量骤减,只有往年的10%,这逼迫三大大坝不得不减少发电量为下游供水。另外,由此引起来的生态问题可能会长久难以恢复。

同类推荐
  •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如果你读了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给自己的经济前景,能够利用这些政策进行有效益的经济活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并为家乡的发展增添马力,那就是给我们的最大欣慰了。
  •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北翼,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长期以来,如何开发三都澳、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不少学者都做了专题研究,但尚未对三都澳海岸带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书对三都澳海岸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可为有关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这本书就是为年轻人,也包括企业家和金融家们讲述金融历史和观念的。”我想,这是作者的明志之句,需要呼应一下的。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据作者之见,“缘于我们有太多的金融观念似是而非。而建立在这些糊涂观念基础上的思维模块混沌不清,但常常潜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金融思想”。这是说,深藏在人们观念里的“想法”可不是无关宏旨。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思想。思想受了影响又怎么样?那就表现为行为,因为人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断的选择,其中思想的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常常是实际行为的第一步。
  • 破冰

    破冰

    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作者在对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中应该特别注意的6个风险。其中包括:总体债务水平提高隐含的潜在风险;产能过剩加大的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所造成的还本付利风险;网上银行与虚拟货币可能造成的风险;财政金融问题交织出现的综合风险。应该说,这6个风险的确是制约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者据此所提的一些具体看法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
  • 创业案例集

    创业案例集

    本书收集了23个案例,其中包括江苏诚信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创业纪实、红宝丽集团创业之路、南京固柏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成长之路、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厂创业之路等。
热门推荐
  • 巫荒涉世

    巫荒涉世

    破碎天幕,浮云纷乱错度,光芒四散奔逃。繁华俗世,几度轮回,是记忆的重叠,亦或是命运的恶意。
  • 哑妃绝代

    哑妃绝代

    雷雨交加中安韵为爱情的背叛狂奔,一朝穿越,醒来后已被人捆绑在送嫁途中,原以为只要讲明自己的身份就可以离开,可惜她的话却成了别人眼中的谎言……景慕天,一个把她当做囚徒的男人,残忍嗜血的在别的男人面前抢要了她,强行给她灌入哑药,连续七日将她赤裸的捆绑在地窖的冰床上演练一幕幕让她觉得可耻的动作,为的只是替躺在冰床上的那个痴情男子报仇,七日后不闻不顾的将她送入只有冤鬼出没的隐魂竹林……
  • 那凤凰花开的路口

    那凤凰花开的路口

    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终将汇成河流,随着时光奔腾而去……故事开始于赵冉和宁远在那个清晨的偶然相遇,围绕着赵冉、宁远、于夏、陈鸣辰这几个初入校园的大学生之间的感情展开。他们在友谊和爱情的名义下,一起经历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却在走出大学校园之后逐渐分崩离析、各奔东西。本以为每个人将会天各一方,但命运又重新让他们走到一起,并在对往昔岁月的耿耿于怀中,探索着前进的路。十年的时光,让他们从最初的迷惘、激情逐渐变得世故、成熟,也终于找到了各自人生的路。
  • 中国大商三十年罪与罚

    中国大商三十年罪与罚

    一场“MBO风波”如何打败了伊利乳业曾经的大家长郑俊怀?当人们觉得“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在家乡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又以怎样的心态选择了一片绿油油的果园?如果没有2004年的宏观调控,唐万新是否还在掌舵德隆?这是一本采访手稿,记录了曾经创造辉煌的12位企业家,在获罪之后的人生起伏,与他们交织在一起的企业的现状。读者能够从这本书里看到企业家真实的创业和获罪等后续故事。在社会转型期,如何避免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伤害,如何进行自己人生命运的选择,把握好自己的财富人生。
  • 新还珠格格燕飞翔

    新还珠格格燕飞翔

    故事从新还珠格格永琪和欣荣结婚写起,永琪母为让子圆房,用带毒的迷情酒使欣荣怀孕,但永琪却因此死去。小燕子苦练并迷恋小提琴,天才的她不久随班杰明去大不列颠国剑桥大学留学,学小提琴专业。在异国他乡大受追捧。东方大清的公主,美倾剑桥,誉满剑桥,被乔治三世认作干女儿。与班杰明结婚生子,学成回国。自我创业办燕儿西式学校。故事浪漫深情,遥远思念。
  • 尼罗河王妃

    尼罗河王妃

    神秘的女神像,出色的美少女露易莎·简·欧德礼,阴险的大神官尼路·罗卡,性格迥异的双胞姐妹宁薇宁雪。充满阳光之气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酷似魔鬼撒旦的赫梯皇帝穆尔西里斯二世。被尊为‘尼罗河王妃’的露易莎因为敌人的奸计,回到了现代,却遗忘古代深爱的男人和一双儿女。当她再次回到古代时,体内的另一个灵魂却无意中苏醒。一个身体,两个灵魂,分别爱着两个不同的却同样深爱她的男人,真相逐步揭露,三人的前世究竟有何纠缠?为何两个灵魂共处一个身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鸣于天

    凤鸣于天

    投入仙门,天资奇差的她本来只为混吃混喝不曾想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遭遇接踵而至被人看不起也就算了,为什么还有人怀疑她是魔君转世,欲杀之而后快?师门的质疑,心上人的背叛,魔界的拉拢......退无可退,难道所有人都想逼她入魔么?好吧,奶奶的,都放马过来吧,成魔也好,成仙也罢,总要干出点事情来让你们瞧瞧!天资差怎么了?天资差一样也能修成boss,傲视天下!
  • 国娱十年:娱圈养成手札

    国娱十年:娱圈养成手札

    《我要当明星》活动铺天盖地地在全国范围内泛起一股热潮,辛玉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娱圈沉浮,这条路,注定坎坷不平。回首十年,又有谁一直在身后默默守护?
  • 安愁

    安愁

    “业火焚烧,啧,真是可悲的结局啊……”她一心复仇,而他却强势又霸道的闯进了她的心。宿命的戏耍,终究让他们渐行渐远。她逃避,销声匿迹。而宿命,却让她再次卷入那些腥风血雨。“我们……再也不可能了……”【哎呀,简介废了啦】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