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8200000013

第13章 郑和的青少年与下西洋的关系

朱惠荣

(一)郑和下西洋

明代大规模的“下西洋”活动,举全国之力,威震四海,其规模、其影响,皆可谓古代之绝唱。这一活动的重担,为什么会落在郑和身上?《古今识鉴》载:

“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法及此者极贵。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后以靖难功授内官太监。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何如?’忠彻对曰:‘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袁忠彻:《古今识鉴》卷8.)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亦载:

“刘诚意道:‘小臣保举一位内臣征得西,挂得印。’圣上道:‘是那一个?’刘诚意道:‘现在司礼监掌印的太监姓郑名和。’圣上道:‘怎见得他征得西,挂得印?’刘诚意道:‘臣观天文,察地理,知人间祸福,通过去未来。臣观此人,若论他的身材,正是下停短兮上停长,必为宰相侍君王,若是庶人生得此,金珠财宝满仓箱。若论他的面部,正是面阔风颐,石崇擅千乘之富;虎头燕额,班超封万里之侯。又且是河目海口,食禄千钟,铁面剑眉,兵权万里。若论他的气色,红光横自三阳,一生中须知财旺;黄气发从高广,旬旦内必定迁官。’圣上道:‘只怕司礼监太监老了些。’刘诚意道:‘干姜火枣,越老越好。正是龟息鹤形,纯阳一梦还仙境,明珠入海,太公八十遇文王。’圣上道:‘却怎么又做太监?’刘诚意道:‘只犯了些面似桔皮,孤刑有准;印堂太窄,妻子难留;故此在万岁爷的驾下做个太监。’圣上道:‘既是司礼监,可就是三宝太监么?’左右近侍的说道:‘就是三宝太监。’圣上道:‘既是三宝太监下得西洋,挂得帅印,快传旨意宣他进朝。’即时传下一道旨意,即时三宝太监跑进朝来,磕了头,谢了旨。圣上道:‘我今日出师命将,扫荡西洋,取其国玺,要用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大元帅之印。刘诚意保你下得西洋,挂得帅印。你果是下得西洋么?你果是挂得帅印么?’三宝太监道:‘奴婢仗着万岁爷的洪福,情愿立功海上,万里扬威。奴婢是下得西洋,奴婢是挂得帅印。’圣旨道:‘着印绶监递印与他,着中书科写敕与他。’三宝太监挂了印,领了敕,谢了恩,竟投丹墀下去。”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15回。上海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古本小说集成》收有该书,系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刻本影印。

很明显,《西洋记》是根据《古今识鉴》所说的内容展开的,而且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写成在一次对话后就作出决定,立即颁印、降敕,未免草率。据《古今识鉴》所载,郑和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气宇轩昂。在封建社会,看相术士从体貌气色比附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容易为一般人接受,因而《西洋记》也在这方面大做文章,铺陈渲染。然而,《古今识鉴》说:“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何如?”则在征询袁忠彻意见前,永乐皇帝已对郑和进行过考察,他授命郑和的想法已成竹在胸,他对作为内官监太监的郑和有条件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认识得更准确。

郑和身体状况,成了他被遴选受命的重要条件。《明书》卷156《郑和传》谓,和“丰躯伟貌,博辩机敏”。《古今图书集成》第132卷引《明外史》亦谓:“郑和,云南人,初以阉人事燕王于藩邸,王举兵,和从军有功,暨即帝位,擢为太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帝甚倚信之。”他不但担任庞大船队下西洋的正使——“钦差总兵”,泉州《郑和行香碑》:“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镇抚蒲和日记立。”后来还担任留都的南京守备。郑和高大健壮,膂力过人,适于铸就能征善战的兵样和统帅;体貌轩昂,仪态端庄,也是大明王朝对外交往的形象大使。《故马公墓志铭》载,郑和的父亲“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与《古今识鉴》所载郑和的体貌相似,证明《古今识鉴》所载是可信的,也证明郑和身体条件的优势,当为其父亲遗传。

(二)南船北马

我国古代存在着南船北马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提供的交通条件也不同,交通工具与人们出行的习惯随之存在很大差异。操舟或驭马,成了当地人从小练就的过硬本领。当去到新的地方,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往往力穷智拙,一筹莫展。宋金对峙时期金的铁骑败于南方的水军,元代派军队海上远征多次受挫,都是明证。有人怀疑云贵高原长大的郑和是否能适应远洋航行,不是没有道理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16回有一段皇帝与金碧峰长老的对话说:

“圣上道:‘怎见得三宝太监下得海,征得番?’长老道:‘三宝太监不是凡胎,却是上界天河里一个蟆精传世。他的性儿不爱高山,不爱旱路,见了水,便是他的家所,故此下得海,征得番’。”

当然对这样的解释不可置信,但郑和与水的关系却无法回避。

郑和生长在丛山复岭的云贵高原,距海洋甚远。然而,他生活的昆阳州治和代村,依月山而傍滇池,既是山寨,又是水泊。他生活的时代,滇池水位比现在高,滇池水一直漫溢到月山脚下,滇池的浪常年拍打到和代村边。直到正德四年(1509年)筑城时,仍“沿海附山,又筑堤以广城基”。滇池现有300平方公里,元明时期比现在更大。滇池不但具有浩渺的水域,也具有大海的气魄,忽而惊涛骇浪,波翻云涌。元代王《滇池赋》说:“少焉雪波兮凌空,霜涛兮叠重,荡上下之天光,接灏气之鸿。”“电光之迅兮不足以仿其急,雷声之轰兮未足以拟其雄。”明代童轩《昆阳州重修滇池神庙记》也说:“每飚风挟怒涛至,则澎湃荡击,茫无涯畔,势若海然,故又名滇海。”滇池也养育了一代代水上人家。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1“昆阳州风俗”载:“州近滇池,有濒池捕鱼者名普特,亦罗罗之别种,茅茨倚岸,不庇风雨,日食生螺,出入水中,得鱼换米以输税。”对此普特人,天启《滇志》记载更详:

“普特:以渔为业,性耐寒,多无衣,以败网蔽身。舟不盈丈,而炊爨、牲畜、资生之具咸备。又有泅水捕鱼者,丹须蓬发,竟日水中,与波俱起,口啮手捉皆巨鱼。滇池旁碧鸡山下,其类千余,乘风扬帆,所居无定。名隶有司之籍,而征呼徭役,多不能及,里胥恒代偿之。”天启《滇志》卷30“种人”。

有关滇池中水上人家生活情景的记载是可信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滇池中大大小小的木船还来往于盘龙江和大观河,运送石头、河沙、木材、粮食、陶器等农副产品,多停泊在得胜桥头及老篆塘上下货物。经常看见一些小木船,船篷里放着铺盖,坐着幼童,船妇正在做饭炒菜,船头晾着衣物,种着盆花,站着鸡鸭。有的船舷上挤满鱼鹰,被用草绳套着脖子的鱼鹰从水中出来后,嘴里的鱼被渔民收下。这就是一直延续到近代的滇池的水上人家。滇池的狂风大浪,普特人的水上生活,成了少年郑和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来源。郑和从小生活在滇池边,可能经常在滇池中戏水、游泳、驾船,与渔家接触,与狂涛做伴,滇池练就了他熟悉水性、热爱水上生活、喜欢搏击风浪的性格和本领。

滇池不是一座锁闭在深山无人过问的湖泊,它位于云贵高原的腹地和中心区,周围是云南最富庶的滇池坝子。环湖沿岸布列着昆阳、晋宁、呈贡、安江、海口、官渡、高等城镇,以昆明城最大。滇池的航运把这些城镇联系在一起。元代云南行省治所设中庆路,附郭县即昆明县,所以又称中庆城,俗称鸭池城,或作押赤城。明代,云南省会设云南府,附郭县仍为昆明县。据《马可·波罗行纪》,押赤“城大而名贵,商工甚众。人有数种,有回教徒、偶像教徒及若干聂思脱里派之基督教徒”。城市很大,工商繁荣,聚居着很多商人和手艺人,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五方杂处。该城也是一座水城,东为盘龙江,南面和西面为滇池环绕,《元史·兀良合台传》说它“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繁忙的水上交通,正如《滇池赋》描绘的,“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昆明坝子风大,且多西南风,冬春两季为甚,但往往白天风大,晚上渐小。在明代,滇池航运已积累了用风和避风的经验,组织水上运输,航停自如。通常白天从昆阳、海口等地起航,利用西南风挂帆驶往昆明,而昆明返回的船则要等到晚上才起航;昆明驶往晋宁、安江等地的船,则是先到白鱼口或海口,再转向往东南挂帆驶去。这些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中皆有记录。(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829页)。滇池的水上生活,几乎就是大海航行的缩影,给幼小郑和绘就了一幅航向五洲四海的美好图景,让他一生受用不尽。范春歌女士在印度科钦岛的大海边,看到成排据说是郑和传去的安放渔网的高架,“排排中国渔网和印度的大海构成美妙的景色,这些在郑和下西洋年代由海上传来的中国先进的捕鱼方式,使大海成为当地人的银行”。范春歌:《重走郑和路》,载《回族研究》2003年第1期。与录像对照,正是滇池边世代行用、至今犹存的扳罾。这是一种支架在水边,既方便省力、效率又高的大型渔具,可能就是郑和把故乡滇池边的捕鱼方式传到印度的。

(三)郑和是回族,出身于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其家世对郑和影响深远。

《故马公墓志铭》载:“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其实,哈只不是郑和父亲的名字,而是其父曾到天方朝觐回来后获得的尊称,“犹言师尊也”。他的父亲、祖父都曾朝觐天方回来,受到人们的尊崇,都被尊为哈只。这样的世家不可多得!永乐三年(1405年)端阳日,李至刚为之撰《故马公墓志铭》,适值郑和出海首航前不久,航海世家的身份正是踌躇满志的郑和自己乐于标榜的,也应该是永乐皇帝所看重的。袁嘉谷在《昆阳马哈只碑》一文中说:

“碑言和本马姓,父哈只,母温氏……又载和祖亦名哈只,祖母亦温氏。祖母与母同氏,不足异,祖与父同名,或者疑之,而不知不足疑也。昆阳马氏,本回教巨族,回教以曾经天方觐见者……尊称为哈只。哈只,其字本作,华音译之,或作汉芷。凡有汉芷之称者,乡俗不复称其名,今犹然矣。和之祖与父皆回教曾朝天方者,尊称既久,即和亦忘其祖与父之本名。父卒年三十九,和己升内官监太监,殆幼学后入燕邸,早忘父名亦常耳。及父卒,追念先泽,口述俗称以告李,李悉仍之,其孝也,其慎也。当是时,中国回人朝天方,道必出海,赍一岁粮乃达,纵有让皇浮海之传闻,谁敢行险远浮者和奉君命而往,承其家世探险精神,率二万余人,往来重洋十数次。”《卧雪堂文集》卷9.

郑和家世对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哈只”世家对于郑和精神和性格的影响更为重要。夏光南《郑和太公墓志铭跋》谓:“和之先世及同族盖曾朝天方,故和之冒险西行,亦非无因。又如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是则和一生功业盛传海外,所谓航海数十年,斩俘数十王者,岂非得自祖若父刚方奇伟之遗传耶。”此碑刻于1935年,今存昆阳郑和公园内。郑和的父、祖都曾探险海外,名扬乡里,郑和继承了其父亲、祖父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更成为伟大的航海家。他是海外探险世家的骄子,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建立了卓著功勋。

郑和父辈、祖辈的朝觐路线,史书缺乏记载。大体说,我国西北各省都是从陆路到天方,而西南朝觐的路线,是否也要绕经甘肃、新疆?马德新的《朝觐途记》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之谜。原来朝觐路线分陆路和海路,西北各省多取陆路出嘉峪关,通常称天方北路。南方各省多取海路,通常称天方南路。云南由于其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的特殊,又有阿瓦路和北塞路两条出海通道。阿瓦路先步行或骑马,经永昌(今保山市)到江头城,或经九龙江(今景洪)到曼德勒,再“由阿瓦以船行于海,顺水至漾贡。若水行得力,半月可至,或水弱,需一月”。乘船沿伊洛瓦底江而下,至漾贡(今仰光)。“然后由漾贡以大船行于咸海,风顺十二日,犹多无风或有烈风一月,或数月方至。”“由邦戛拉至谆德,乘巨船于大海中,西向而行,风顺四十日,至速者也。或两月,或七十日,中等也。若风不顺或无风,四月、五月不等。”途经邦戛拉(又作邦果腊,今孟加拉)、克来克特(今加尔各答)、赛依喇岛(今斯里兰卡)、买来波(今马尔代夫),以后经数孤篆喇(今索科特拉岛)和尔当(今亚丁)进入红海,再经哈代德(今荷台达)、谆德(今吉达)到满克(今麦加)。北塞路是先步行或骑马经广南、富宁到北塞(今广西百色),从此乘船沿西江而下,经南宁、浔州(今桂平)、梧州、肇庆到广州出海,经新歌敷尔(今新加坡)、马喇戛(今马六甲)、补鲁宾南(今槟城)、阿期(今苏门答腊岛北端的班达亚齐)、阿勒奋叶(今印度西南端的阿勒皮)、科浪底(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再经哈代德抵谆德。《朝觐途记》原有阿文版,由马安礼译成中文,1861年刊印。近年被收入《云南史料丛刊》第十二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朝觐途记》也详记了天方北路沿途程站,但系访问所得的记录。海道途程则是记录其本人经历,月日程站翔实,历历不爽。马德新取阿瓦路入海,取北塞路返回,他的经历概括了海路全程,殊为可贵。

朝觐途程虽记录于清代,但却与历史上的传统交通线有关。早在秦汉时期,云南和南亚次大陆间即已存在一条古老的商道。它的繁荣也延续了上千年。《新唐书·地理志》收贾耽记从边州入四夷程站载:

“自羊苴咩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又南至乐城二百里。又入骠国境,经万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七百里。又经突城至骠国千里。又自骠国西度黑山,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

“一路自诸葛亮城西去腾冲城二百里,又西至弥城百里。又西过山,二百里至丽水城,乃西渡丽水、龙泉水,二百里至安西城。乃西渡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

南诏时,从羊苴咩城(今大理)经永昌城(今保山)后,分南北两道,横过今缅甸北部,皆可达今印度。慧琳《一切经音义》卷81引《南方记》对其艰难的途程有生动的记载:

“此山路与天竺至近,险阻难行,是大唐与五天陆路之捷径也。仍须及时,盛夏热瘴毒虫不可行履,过者难以全生;秋多风雨水泛,又不可行;冬虽无毒,积雪冱寒,又难登涉;唯有正二三月乃是过时,仍须译解数种蛮语言,兼赍贸道之货,仗土人引道,辗转问津,即必得达也。”

樊绰《蛮书》卷2所载,与《南方记》记述的情况吻合:

“高黎共山在永昌区,下临怒江。左右平川,谓之穹赕,汤浪加萌所居也。草木不枯,有瘴气。自永昌之越赕,途经此山,一驿在山之半,一驿在山之颠。朝济怒江登山,暮方到山顶。冬中山上积雪苦寒,秋夏又苦穹赕、汤浪毒暑酷热。河赕贾客在寻传羁离未还者,为之谣曰:‘冬时欲归来,高黎共上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平中络赂绝’。”(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1页。)

这是一条联结中国西南与印度的陆上交通线,取经求法的僧侣和通商贸易的商人往来于道。杨佐《云南买马记》载:“王馆佐于大云南驿。驿前有里堠,题:东至戎州,西至身毒国,东南至交趾,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悉著其道里之详。审询其里堠,多有完葺者。”透露出大理国时期,不但往西有身毒道继续通行,往南还通到海上。

元明时期,这条传统交通线向南转移,经由大金沙江(今伊洛瓦底江)与海路连接,可以从阿瓦甚至蛮莫乘船出海,直抵天方。阿瓦路的开辟,减少了陆路的艰辛跋涉,大大拉近了云南与大海的距离,不但实现了陆路与水路的衔接,而且找到了一条从中国到天方最短的水上交通线,在云南对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及明初,皆着力于对缅甸的经营,设置了驿站,交通、商贸和朝贡使臣往来不绝。《元史·成宗本纪》载:“增云南至缅国十五驿,驿给圆符四,驿券二十。”《明会典》卷146载:“国初麓川平缅宣慰司有戛赖、大店二驿,缅甸宣慰司有阿瓦驿。”同时,在大金沙江中游兴起了缅中五城,水上交通频繁。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6载:“其地通曰缅,旧有江头、太公、马来、安正国、蒲甘缅王五城。”“有金沙大江,阔五里余,水势甚盛,缅人多乘舟,恃以为险。”正德《云南志》卷14亦载:“江头城,在腾冲西南十五日程。太公城,在江头城南十日程。马来城,在太公城南八日程。安正国城,在马来城南五日程。蒲甘缅王城,在安正国城西南五日程。去大理五十余日程,所谓缅中五城也。”以上五城皆沿大金沙江布列,但顺序有误。证以今地,江头城在今杰沙,太公城今作达冈,安正国城在今新古,马来城即今曼德勒,蒲甘城今仍作蒲甘。《西南夷风土记》的记载具体而精彩:“江头城外有大明街,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而三宣六慰被携者亦数万。”“器用陶、瓦、铜、铁,尤善彩漆画金,其工匠皆广人,与中国侔。”“江海舶舻与中国同。”“(摆古)海水日潮者二,乘船载米谷货物者随之进退。自古江船不可数,高者四五尺,长至二十丈,大桅巨缆,周围走廊常载铜铁瓷器,往来亦闽、广海船也欤!”“缅甸有江名粘利,其流百折,其水咸黑,人马皆不敢行饮,旋过此,回回夷汲水以济其渴。”此系朱孟震《游宦余谈》书末所附《西南夷风土记》,《学海类编》收入单刊为一卷,误题为朱盂震著。朱孟震收录此书有功,作者姓氏已不可考,但为亲历者的记录无疑。江头城有大明街,摆古(今勃固)有闽广的大海船,沿大金沙江至海边,皆有华人工匠和商贾聚居,不少器物与中国同。我们有理由认为,在野外汲水济渴的回回人,可能就是沿着传统的入海商道朝觐天方经过那里。清代的朝觐途程与元明时期相较不可避免地会有更易,如原先繁荣的摆古,清代被漾贡取代。但是,整个航线的格局,应该在元代即已奠定。被尊为“哈只”的郑和父辈和祖辈,是云贵高原探究大海的先驱,他们一代代相继勇敢地走向大海,又一代代相承把有关西洋的风物和航海知识带回,经过世代积累和熏陶,受益者当然首先是他们的子孙。这也是郑和率众成功远洋航海所独具的优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云南壮丽的山河,滇池腾涌的风涛,养育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业,是云南各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将永远书写在世界发展的天幕上。

同类推荐
  • 逐鹿策

    逐鹿策

    战争的残酷便是因为他的公平。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却是以命相搏,不死不休。洛阳风云再起,一袭布衣少年站在了杨京面前,轻笑一声。“掌柜的,杨公子来讨杯茶水,难道你还吝啬吗?”伴随着亦将这句话开启的,却是一个长达百年的乱世。
  •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毁在宦官手中,似乎是注定的,实际上,这哪是命,是制度上有缺陷,不解决根本问题,苍蝇老鼠是永远打不尽的。《东汉那些事儿》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现代战争史

    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现代战争史

    英国殖民者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1年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三国之我是昏君

    三国之我是昏君

    重生后,刘泽成穿越成大魏国的皇帝,还是开国初年。我本以为魏国的国力可以在我的手里,迅速统一三国,但我发现我错了,世上永远没这么好的事。孙权是是把我当宿敌非杀不可的,诸葛亮是非灭魏国不可的,这是历史,姑且不论。我的两个老实兄弟曹彰曹植,一个是听不进劝非要抢我地盘的,另一个,也是非要抢我老婆的,两个兄弟而已,又有何难。“禀陛下,北方的列宁想扩张地盘,举着一种我们没见过的武器打来了。””禀陛下,东方的织田信长觉得我国威胁太大,正在给蜀吴两国送铁炮。“我去,这该死的乱世,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统一了。
  • 史记?他的伟大时代?司马迁

    史记?他的伟大时代?司马迁

    本书对司马迁的一生及其文学作品进行品读,将这位文坛巨匠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帝倾心:落跑皇妃

    帝倾心:落跑皇妃

    爱与被爱之间,谁付出多一些谁就要多痛苦一些。这一场爱情的角逐,和九子夺嫡战争下,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又是那个倾尽天下,也只为得她回眸一笑的那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道极限

    武道极限

    一代武神破虚后并没有来到想往的神界,没有仙风玉露,仅有凶险妖兽,生存更是无法保证,更危险的是身为武神的他居然是最弱的人,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阴谋。
  • exo之十二殿下的宠妻

    exo之十二殿下的宠妻

    宋茗误打误撞救了一个神人,他来自神族,本是下凡寻找神族圣女的使者,却爱上了人类,那人伤害了他,他以为永远也找不到圣女了,结果却恰巧被圣女所救,这位圣女就是宋茗。宋茗来到神界,神族女皇却将十二个美男赐予她……宋茗:我的天哪!神族竟然是女尊男卑的世界!等等,这好像不是重点……什么,我一下子就有了十二的老公,有木有搞错啦!不带这么狗血的!不过这十二个老公挺帅的说……本文主exo十二只,偏勋鹿灿白凡桃兴,不喜勿入坑。
  • 我在做梦吗

    我在做梦吗

    我叫林峰,我进入了我的梦中世界,在梦中我找到曾经遗失的美好,爱情,友情,亲情,让我得到到感情的满足。即使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把它当成是真实存在的。我的冒险开始了,我找到了我自己,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我知道,梦终究还是会醒来。那是一个繁花纷落的日子,我期待在梦中与你的相遇。
  • 玄天无上

    玄天无上

    天道玄默无容无则谁能阻我天要亡我则灭天地要覆我则踏地看主角如何富贵险中求与这世界一争高下看他坐拥无数江山只为与所爱之人闲时一憩与兄弟豪迈一生即便与天道背道相驰和规则相逆
  • 金钱的秘密

    金钱的秘密

    本书帮助读者对金钱有个全新的认识。包括“金钱的梦想”、“金钱的神奇”、“金钱的实现”、“金钱的真谛”四部分内容。
  • 雨中千月

    雨中千月

    在小时候,他们青梅竹马,长大后,他是全才的明星,她是一位样样精通的才女,再一次的邂逅,他们还会认识彼此吗?(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神州塑

    神州塑

    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稳定在潜行,他们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维护法律尊严,伸张正义,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畏权贵,冷血是他们的习惯,严谨是他们的性格,嚣张是他们的方式。他们开始是国家的人,后来。。。。。。心还在中华,
  • 残血沸腾

    残血沸腾

    杨风投胎的时候,玉皇大帝指令他下了凡间以后,代他完成一个永远的梦想,那就是要泡尽民间美女,收敛四方财产。连阎王爷都是他哥们,这样的人投胎,想不牛行吗?且看一个潦倒的普通人,在上苍的一点眷顾下,如何登上世界的顶峰,成为全球的商业巨人,而背后的身份又是国际联盟组织也要闻风丧胆的地下皇帝。
  • 死亡作业

    死亡作业

    班主任留下一个诡异的作业之后,第二天就传来了她的死讯......这一天,我们回想起了被作业支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