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3900000071

第71章 悲歌一曲叹晁错

1.踌躇满志的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生于颍州(今河南禹县)。文帝时,晁错由于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主管宗庙礼仪的太常之下当了一名官吏。后来他又被调去当太子舍人、太子家令,服侍文帝的儿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晁错能言善辩,为太子出过不少主意,因而被称为太子家的“智囊”。

文帝颁布求贤诏令,让有关部门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晁错也被推荐。当时被推荐的贤良文学都要写出自己对时政的看法交给皇上,叫作“对策”。在参加对策考试的100多人中,晁错的文章最好,因而,文帝把他提拔为相当于皇帝顾问参谋的中大夫。

晁错不时著文,向文帝献策。他的《论贵粟书》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政论文章。他根据当时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的现象,强调要“重农抑商”。他说: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治理国家要先抓粮食,因此必须使民务农,使国家能够储备一定量的粮食以应对天灾人祸。他主张“以粟为赏罚”,纳粮可以“拜爵”、“除罪”,鼓励粮食的增产。晁错的论著很多,其中《言兵事书》为抗击匈奴,巩固边防,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针和办法。《募民实塞书》尤为著称。他建议汉文帝招募人民屯田边塞,发展生产,备战守边,以惩匈奴。晁错的意见切合实际,分析透彻,汉文帝采纳了这些建议,直到景帝时期,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政策。

鲁迅先生十分欣赏晁错的文章,评为“西汉鸿儒,沾溉(有益于)后人,其泽甚远”。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即位。晁错曾是旧属,受到景帝特别的倚重。他年轻有为,卓尔不群,才华过人。朝中每有政议,晁错据实而奏,条分缕析,很称景帝心意,官拜内史大夫。晁错踌躇满志,朝中法令多由他变更,对于晁错的出谋献策,景帝无不听从。晁错此时又提出著名的《削藩书》,向景帝建议力主削藩。他认为诸侯王反形已露,形势危急,主张大刀阔斧打击诸侯王势力。

晁错削藩的主张触犯了诸侯王的利益,立刻引起诸侯王们的刻骨仇恨。

晁错丝毫不为所动,当他怀着迎风招展的思想,沿着长安城繁华的街道向未央宫走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如鹰隼一样踌躇满志,因为他的抱负即将实现,他漂亮的翅膀上涂满了皇帝对他的赏识和赞誉,似乎只要一蹬腿就可以飞向广阔的蓝天了。

2.景帝的庇护使晁错逃脱大难

晁错思想敏锐,敢作敢为,迫不及待地提出许多改革措施,并借机修改了有关律令30章。但是,和许多悲剧性人物一样,他太过于锋芒毕露了,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给自己埋下隐患。这时朝廷官员多为年长者,晁错对论资排辈规则的蔑视,大胆的建议和主张引起了以丞相申屠嘉为首的许多守旧的权贵大臣的侧目、攻击和诽谤。他们交相诋毁,恨不能将晁错立刻除去。

晁错恃宠而骄,朝廷老臣的反对并没有令他感觉掣肘而有所顾忌。晁错办公的内史署舍就建在太上皇庙旁,由东门出入须绕过庙外短墙,才上大道,多有不便。晁错竟然未奏明景帝,自作主张在内史署舍开辟角门,凿通庙墙,修成直路,方便自己穿行。丞相申屠嘉对晁错平步青云和言论张狂的行径颇有嫉恨,此时正好抓住把柄,遂写弹劾奏章准备上奏,说他无视太上皇,应以大不敬论,请即按律加诛。欲借机将晁错置于死地而后快。

有人将此事密报晁错。晁错听后大惊失色,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大厅中来回踱步。忽然,晁错想起景帝准他随时奏事的特权,此时为何不用?于是连夜入宫求见景帝。景帝闻他深夜进宫,以为有什么变故,立刻传入。晁错跪在景帝面前奏明开门事件。景帝说:“爱卿请起,朕已知道了。”晁错仍长跪不起。景帝知他不放心,便说:“这有何妨,尽管照办便了。”晁错听得此言,好像皇恩大赦一般,当即叩首告退。

第二天早晨景帝视朝,文武百官按制施过常礼,申屠嘉取出奏章,面呈景帝。景帝览毕说道:

“晁错因署门不便,另辟新门,只穿过太上皇庙的外墙,与庙无损,不足为罪,且系朕使他为之,丞相不必多心。”景帝的态度语气对晁错有明显的偏袒和纵容。丞相申屠嘉碰了钉子,只好顿首谢过,起身退归。

申屠嘉回到相府,懊恼不可名状,顿足道:“我悔不先斩晁错,竟被这小子出卖,可恨,可恨!”说罢口吐鲜血,竟至一病不起,服药无效,终至毙命。

申屠嘉既死,丞相位空缺,景帝即升御史陶青为丞相,晋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3.父亲服毒

晁错在景帝的支持下先后削夺楚国的东海郡,赵国的常山郡,胶西国的六个县,并要趁势削吴。吴王刘濞派遣使者游说六国,约定共同反叛。

晁错的老父亲听说儿子劝谏皇帝“削藩”,引起诸侯怨恨之事,特地从老家颖川赶到京师来劝阻儿子。老人见了晁错劈头就说:“儿啊,你莫非寻死不成!”晁错被父亲莫名其妙的话说得愣住了,连忙扶父亲坐下,问父亲为何而来。

晁父说:“你身为御史大夫,位高俸厚,你怎么不安分守己,好好度日,反倒多管闲事自寻烦恼呢?诸侯王都是皇帝的亲戚,你能管得了他们吗?你削了他们的封地,他们都对你恨之入骨,你图什么呢?”

晁错回答父亲说:“怨恨是必然的,但削藩关系到汉朝廷的安危,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如果现在不削藩,国家就不稳定,总有一天会天下大乱。”晁父听了仰天长叹道:“这样下去,刘家是安全了,可我们晁家就要大难临头了!我已经老了,实在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啊。”晁错再三劝导父亲,但老人叹着气转身离去,晁错望着老父佝偻的背影一阵心酸。

晁错的父亲回到老家竟服毒自杀了。

父亲自杀的消息传来,晁错非常伤心。可削藩一事关系到国家安危,千秋社稷,箭已在弦,张弓待发,岂能收之。思来想去,还是决意辅佐景帝,继续实行削藩。可是,晁错的命运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脱父亲的预言。

4.晁错之死

吴楚七国打出了“请除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正式发动叛乱。

景帝不觉大惊,即召群臣入朝,商议讨逆事宜。

未央宫里灯火通明,汉景帝坐在中间,文武大臣排列两边,气氛很是紧张。许久,汉景帝说:

“七国叛乱,吴为首谋,已与楚国联合攻梁,谁有退敌良策?”

当时就有一人出班献策,请景帝御驾亲征。这人是谁?原来就是主议削藩的晁错。

景帝道:“我若亲征,都中何人据守?”

晁错道:“我将留守京都,陛下赶紧出兵荥阳,堵住叛军……”

景帝闻言心中陡然一惊,默默注视晁错良久。

晁错毫无察觉,仍在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他忽视了伴君如伴虎这千古训条。就在他出言的瞬间,在景帝不动声色地注视中,便深深地埋下了死亡的种子。

面对吴楚七国叛乱,景帝猛记文帝临终遗言,升周亚夫为太尉,令他率36将军,出讨吴楚叛军。又命窦婴为将,领兵讨赵救齐。

忽有吴国前相国袁盎夜谒窦婴说:“七国叛乱皆因晁错。”袁盎、窦婴与晁错素不相容,袁盎便想依靠窦婴势力除去晁错。当下袁盎、窦婴两人一拍即合。窦婴便入宫奏景帝说袁盎有妙策,定能平乱。

景帝立即召见袁盎入殿,问袁盎有什么好办法。袁盎神情诡秘地说,臣有一计,不可让他人知晓。景帝命左右退下,袁盎四顾无人,低声说道:

“臣听说吴楚谋反,言高祖子弟各有封地,今奸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诸侯王封地,故而不服。今起兵无非意在除去晁错,要求恢复他们原有封地。现陛下只要杀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归还封地,诸侯王必然退兵,无须调兵遣将,叛乱就会平息。”

景帝听后沉默了良久,忆起晁错建议御驾亲征之事,损人利己,实在可恶。景帝已经有所怀疑,听袁盎一席话更觉晁错居心不良。当即对袁盎说:

“如果可罢兵,我何惜一人而不谢天下!”

袁盎圆滑地说:“望陛下深思而后行。”景帝当即便派袁盎为太常赴吴赵议和。

这时有丞相陶青、廷尉张欧弹劾晁错,说他议论荒谬,不守臣礼,应该腰斩,家属弃市。景帝召中尉入宫授予密诏,诏令将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这似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清早起来阳光明媚,晁错伸了一个懒腰,准备梳洗过后上朝奏事,他万万没有想到,河水在直流时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拐弯。

中尉领了密诏疾入御史府,宣晁错即刻接旨入朝。晁错急忙换好朝服出门与中尉一起乘车出发。车夫快马加鞭,不一会儿便停在东市口,这地方向来是处决犯人的所在。晁错正惊疑,两旁侍卫已将晁错双手反剪,令他听皇帝诏书:

“朕念错乃先帝旧臣,屡次重用,奈错有负朕恩,独行其是,致七国之乱,罪在不赦,依大汉律例,当腰斩之……”

晁错怅然地看着行刑者手中的诏书,那排预示死亡的竹简,来自天堂和地狱的文字如同穿着刺绣睡袍的玉女,风一样向长安的街头飘去,晁错觉得那声音是在索取他的灵魂……

中尉语音刚落,尚未从晴天霹雳的轰响中回过神来的晁错已被腰斩,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晁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景帝想用牺牲晁错解决藩国反叛的举动并未奏效,七国之乱还是爆发了。

景帝后悔了。但他将自己的沮丧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皇帝是永远不会错的。

那诏书验证了晁错离去时的内心失望与哀伤,热情被冷漠吞噬得那样彻底和理所当然。谁为他们的沮丧负责!痛,藏在墨色深处,怎样的悔恨都已经无法将深层的痛感从墨色中剔出来。

痛定思痛的景帝决定镇压七国之乱。

两个月后,反叛的诸侯王均自杀或服诛,七国之乱终于平息。平定七国之乱解除了汉朝廷的心腹大患,晁错的在天之灵也许可以感到些许慰藉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追随曹操

    三国之追随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天下英雄辈出,群逐其鹿。当主角降临,是随一代奸雄曹操肃清寰宇,还是身死道消、是否还有三国之分?请待主角降世。。。。
  • 空蒙赋

    空蒙赋

    世事漫随流水,总是一梦浮生。命运像梦一般空蒙,缥缈。不论是你我的梦,还是一代帝王苻坚的梦。
  • 练就慧眼看世界

    练就慧眼看世界

    世事莫测?人生无常?只因每个人都活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编织成的笼中,难以走出一条通天大道。请到《练就慧眼看世界》中见证人间边声四起,各路英雄龙争虎斗,几成王败寇,又沧桑轮回,究竟谁为正途?岂不知最终的赢家却不在这遍地狼烟中。故事的主人公在二郎神杨戬的指点下,在神游周朝的过程中,一次次从迷惘到清醒,在每次挫折中成长,从一个无知少年到半是凡胎半是神、到最后成为统管宇宙秩序的大英雄。请跟随主人公一起瞭望世界吧,你会见证自己的充实和成长……
  • 晚清幅匪当道

    晚清幅匪当道

    执戈横槊,山川城郭,听四郊野兽正横行,嗥声恶。卫家国,驱侵略,护儿女,扶老弱,急擂战鼓摇山岳,教兽兵流血灌吾田,尸满壑。穿越到晚清,面对湘淮楚军的三排线列步兵,孙化城与他的幅军反贼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迎面走去,排队枪毙才是男人的浪漫。
  • 三国之绝世召唤

    三国之绝世召唤

    重新醒来的刘琦,发现自己已经身临三国,成为了天下诸侯之一刘表的长子,但是却并不轻松惬意!在内,以蔡氏为首的荆襄世家不断咄咄逼人,在外,天下群雄虎视眈眈的盯着这块沃土,使刘琦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幸亏绝世召唤系统的及时出现,让刘琦看见一丝曙光,各朝历代的文臣猛将任我召唤,且看最后谁能主宰天下!
热门推荐
  • 二婚萌妻:老公,甜甜爱

    二婚萌妻:老公,甜甜爱

    结婚一个多月,老公却碰都没有碰我一下,我以为他是不想,没想到他却半夜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片!婆婆上门,没想到是个极品,对我动辄就是辱骂,甚至是殴打,甚至骂我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逆来顺受只是为了稳定的婚姻,但虐待却变本加厉。我忍无可忍,一个夜晚,作为已婚妇女的我和另外一个男人……本以为一夜过后,两不相干,谁料想,他却死打硬缠,把我抓进了民政局,强按到他的户口页上,邪邪一笑,“离婚妇女是个宝,身体丰满经验好。”
  • 厨妃下凡记

    厨妃下凡记

    本人较懒,简介什么的就懒得去写了,如有兴趣者,不防一看!
  • 龙族悲哀盛世

    龙族悲哀盛世

    一个孤独的废柴,在高考后接到一封神秘通知书,从此命运便发生了转折。异族风波,世界漩涡。神秘的天台少女为何与他屡次相遇?白发男子步步为营究竟为了什么?梦中的人说他是自己的从前,他到底是谁?公司董事长为什么要监视他的人生?存在于神话中的东西为什么正对着自己咆哮?身边的朋友为何接二连三的将刀锋指向自己?世界疯了,还是他疯了?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
  • 五方五界

    五方五界

    修行一途开五境,入天地人合,成就无上至尊,风华绝代!弹指论天地,坐看风云起,问天下谁主沉浮,至尊逐路,血染山河!废墟世界的少年,背负承诺走出,踏上一条改变天地格局的道路。
  • 庶女天下:慧嘉皇后传

    庶女天下:慧嘉皇后传

    (全文完结)她是魏国公府唯一的庶女,处处受嫡母的压制,未能在族谱上记名,被迫进宫为婢。他是大周最骁勇善战的皇子,亦是皇帝最看重的儿子,却因生母身份低微未能继承皇位。当她进宫与他相遇,便是将彼此嵌入对方人生的开始。且看她步步高升,正位中宫。且看他登基称帝,开创盛世,独宠于她。“等等!为什么封号是慧嘉二字?”某帝抚摸着她的腹部,装作思考,“慧,聪慧也。至于嘉嘛,嘉励你肚子里的小团子。”某后汗颜,“什么嘛!他才三个月大。”某帝嘻嘻笑道,“但朕已经拟好一百个名字了,全听娘娘示下。”
  • 天道驱魔人

    天道驱魔人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万物无邪,皆有灵魂,皆有命数。命运择人,而并非人择命运。万世生灵命运,皆由天定,人力虽有诚,但也只能扭转部分局面。这是一个驱魔人的生平,他也无可奈何。
  • 穿越之天命皇妃

    穿越之天命皇妃

    从一个纯真的幼儿园穿越到一个复杂的后宫,也许她真的经受不住!撒手一切,选择闯荡江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她,独孤丽!豁大的木棍,光看着这个,独孤丽的心就已经涣然发黑了。难道真的要被杖刑?“奴婢/奴才参见公子!”公子?这个人,到底是谁?独孤丽简直看傻了眼。
  • 倾城之梦与倾国之恋

    倾城之梦与倾国之恋

    TA们都是天之骄子,迷迷糊糊的相遇,纯纯的恋爱。在这过程中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和,气愤。但是这些全是在告诉自己对TA永远的信任....
  • 活在轮回

    活在轮回

    李易秋曾经纠结过自己的人生是否幸运。无缘无故被一个叫主神的破东西拉进一个个未知的世界就挣扎求生。但是后来,当他成为轮回世界的最强者之后,他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 逍遥逐仙

    逍遥逐仙

    五里村一个平凡的少年,机缘巧合下拜入造化宗,于没落古峰获得真仙传承,从而打破后天禁锢,展露妖孽之姿,前行路上斩诸强,灭万敌,从此开启了一段逆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