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200000012

第12章 唐前史传文学的生命价值

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一种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的社会实践,记录了人类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记录了人类生命的伟大与渺小、可贵与可恶、真善美与假恶丑。这个载体,能使那些有价值的生命走向永恒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唐前史传文学中许多有价值的生命,已凝聚为我们的民族生命,民族精神,即使到今天,仍有不朽的价值。

一、生命价值的体现

唐前传记以史传为主流,为后代传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传主而言,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平民百姓、商贾、俳优、游侠、刺客等等,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由远古时代到隋代所超过的曲折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理想而不屈不挠、顽强奋进的积极精神。

由于传记是人类生命的载体,所以,入传人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司马迁在谈自己选择人物标准时说:“自申屠嘉以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女足女足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即使是封侯拜相的显赫人物,尸位素餐,虽有生命,而无价值,也不能进入到传记中来。范晔《后汉书》亦是如此:“贵德义,抑势力;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杜(李膺、李密);宰相多无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惟尊独行。”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入传标准。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一些无生命价值的人物还是被载入传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逐渐被淘汰,他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唾弃。有一类人,在当时处于社会的底层,最被人瞧不起,但被有胆识的传记家记载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生命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写朱家“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写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在对游侠“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高尚品格的热烈歌颂中,表达了人们要求摆脱被侮辱、被损害处境的善良愿望和对生命价值的有益探索。《刺客列传》中荆轲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是那么激荡人心,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尽管有些人对底层人物嗤之以鼻,并对传记作者进行非难,但时间是最好的说明,这些底层人物的生命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有一类人,即被人们共认为“恶”的人物,也可以随着传记这个载体走向永恒,但这是一种相反的生命价值,像传记中记载的那些暴君、酷吏、奸臣,在众人的眼中,他们永远是恶和丑的形象,其生命的客观价值在于能够呼唤起千万人的良知,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唐前史传中,真正能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且能走向永恒的,是以下几种精神:

(一)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它是一种本能的活动;人则有自我意识,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生命活动实际上是人自身活力的释放,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就是活力释放的最好体现。从哲学根源来说,唐前史传表现的进取精神,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产物。“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在生命本体上的合一。《易·乾传》云:“与天地合其德”;《易·系辞》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是故天生万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是周而复始、永不疲倦地运动着的,它的刚健运动决定了人类社会也必须刚健行进,否则就不能与天地合其德了。于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命题提出来了。“自强不息”这一光辉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人类对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活力有了清醒的认识,鼓舞着志士仁人不懈努力,奋发进取。

唐前社会发展,走过了一个极为曲折艰难的历程,分裂与统一反复交替,但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从黄帝开始,就为一统天下而征战。此后,“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矣。”这是司马迁对秦统一天下艰难历程的概括。秦汉之后,这个历程更加曲折艰辛。也正由于艰辛,才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作为传记,体现这个艰难过程和进取精神的首先是史传中所记载的帝王。

中华民族的奋斗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帝王就是这种理想和目标的代表,王迹兴衰变化体现着民族的奋斗历程。史传以帝王为中心,这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不必苛求史家和传记家。因为率领民众进行统一斗争、代表民族统一意志的,不就是那些帝王吗?尽管像三代圣君、秦皇汉武等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野心,但当他们在结束分裂、统一天下时,或高举义旗向残暴王朝夺权时,在巩固自己新兴政权时,表现出非凡气魄和力量,采取了适应民心的措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而受到人们的歌颂和称赞。即使像处在分裂时代的曹操,以及未做皇帝却主宰天下的项羽,也都无所畏惧,叱咤风云,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刘备、孙权虽未进入《三国志》本纪(晋承魏而立,陈寿不得不以曹魏为正统),但豪气奋发,显出英雄本色。

当然,那些残暴荒淫、昏庸无能国君,违背民众意愿,引起世人反对,他们不能代表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

社会发展是由各个阶层的人物共同推动的结果,天子毕竟是少数,因此,最能体现我们民族奋发进取精神的当是社会各阶层人物。以将相名臣而言,有的忠心耿耿,辅佐国君成就大业,如周公辅成王、管仲辅桓公、萧何辅汉王、霍光辅昭帝,尤其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后人感动不已;有的大臣敢于进谏,为国着想,如邵公谏周厉王,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威王,张释之、冯唐面折汉文帝,汲黯直言汉武帝,杨震上书劝汉安帝,刘毅顶撞晋武帝等等;有的正直廉洁,奉公守法,如祁奚荐贤、周亚夫军细柳、赵广汉执法不避权贵,以及史书《循吏传》所记的“循吏”等等;有的为民请愿,除暴安良,如西门豹治邺、黄浮除徐宣、杨秉除侯参等;有的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如张骞“凿空”,开通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建功异域等。这些臣子,难免有忠于一君一朝的忠君思想,但就其个体生命而言,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积极进取,建立功勋,其价值应当予以肯定。

唐前社会,战火不息。春秋连年征伐,战国愈演愈烈,接着秦灭六国、楚汉风云、三国争雄、南北对峙等等,因而传记中出现了许多军事家,有的运筹帷幄,如张良、庞统、法正等,有的驰骋疆场,如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田单、廉颇、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李广、马援、张飞、关羽、赵云、周瑜、陆逊、张辽等等,像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马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豪言壮语,代表了这类人物的进取精神,他们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威武雄壮的篇章,奏响了生命中动人的乐章。尽管有些人血洒疆场,但他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精神,永远留在传记之中。唐前史传人物中,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那些思想家。他们为了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积极开拓,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如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等,都有“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经过他们的努力,各种统一天下的理论才被创造出来。秦汉以后,仍有许多思想家,如陆贾、董仲舒、司马迁、桓谭、王充、班固、王符等,或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或向神权思想宣战,表现出大胆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理论有不全面乃至消极之处,但他们的理论创造本身,却使人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还有文学家、科学家的创造。屈原、贾谊、扬雄、司马相如、司马迁、班固、“三曹”、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等等,都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是思想家、政治家。他们以生花之笔,或诗或文,或辞或赋,给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文学用形象思维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文学家的创造,体现了我们民族在精神领域中的探索精神。那些科学家,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盛贡献聪明才智,如扁鹊、仓公、华佗等在医学方面的创新;赵过在农具方面的创新;张衡既是文学家,又是天文学家,发明候风地动仪;蔡伦造纸;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马钧创造了龙骨水车,等等。创造的过程是人自身能量的释放,创造的结果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还有大量的下层人物,如游侠、刺客、商贾、俳优、卜者,等等,比起王侯将相、世家贵族,他们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道路更为艰难。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也不后退。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对刺客一类人予以称赞:“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个人暴力行动尽管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但在漫长的黑暗社会中,侠义精神恰如夜空中一颗皎洁的明星,给人以力量。可以说,下层人物虽然做的事情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他们的进取精神同样应予以肯定。人类社会是由多阶层组成的,如果缺少了下层人物的进取奋斗,那么,社会这座“金字塔”也就缺少了坚实的基础。况且,有些下层人物还能有轰轰烈烈的举动,如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等等。

总之,建功立业,积极进取,这是唐前史传中表现出的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像苏秦、张仪这类为个人功名奋斗的人物,如果我们不从纯道德观念去评价,而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坚忍不拔,战胜挫折

有志之士,想有所作为,立功名于天下,但封建制度并没有给每个人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因而,建功立业是非常曲折的。也正惟其难,才更显出奋斗者顽强不屈的毅力和精神,也更具有生命的价值。

黑格尔说过:“环境的相互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示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孔子是一个热心救世的人物,他有宏伟的抱负,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尽管到处碰壁,但他毫不气馁地为之奋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合于仁道的,即使生前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这种精神给后代志士仁人以极大鼓舞。孟子进一步发扬了积极有为精神,认为个体生命要担当天下重任,必定要经过一番大的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也正是抱定这样的信念,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屈原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与党人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甚至自己被赶出朝廷后,仍在不断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种追求的真实写照与高度概括。在唐前史传中,司马迁及其《史记》所表现的顽强精神,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司马迁身受宫刑,奇耻大辱使他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但是,《史记》还没有完成,如果以死了之,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他坚强地活下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特别总结了历史上身处逆境而发愤有为的人物,如孔子、屈原、左丘明等。这些人物,遭遇坎坷,但顽强不息,终于有所作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写了许多“隐忍就功名”的烈丈夫:伍子胥报仇,名垂后世;季布为人奴而不死,终为汉名将;句践卧薪尝胆,称霸天下;范雎逃难,历尽艰险,终于权重秦国。正是这些人物,给《史记》增添了悲壮色彩和生命力量,千载而下,仍使人激动人已。

如果说,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是生命活力释放的话,那么,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则是活力释放遇到挫折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活力的释放,总会受到自然、社会等方面条件的阻遏和限制,建功立业,决非一帆风顺。在释放与反释放的斗争中,生命迸出火花,显示价值。在奋进的道路上,挫折、失败必不可免,甚至需要奋斗者付出生命。但是,传主们早已准备好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也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屈原、司马迁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代表。时代毁灭了他们,也玉成了他们。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悲哀的痛苦,而是生命旋律的高扬,不是失败乃至牺牲的颓丧,而是一种成功胜利的快慰,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三)勇于革新,敢于革命

革新、革命,都是生命活力的展现,是以改变或摧毁现实、建立新的生存环境为目标,也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当旧的生存环境已经老化,没有生机、没有朝气时,一些有志之士,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较为清醒的人物,极力想给它注入新的活力。在唐前史传中,时常可以看到大臣向君主上书,或指陈时弊,或提出革新主张,都是满腔热情,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有些则直接参与革新活动。如《左传》中的政治家子产,在郑国内忧外患深重之时,迎难而上,大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以“救世”自命,胸怀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决心,顶住压力,终于取得成功,受到众人称赞。《战国策》中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是项重大的军事改革,保守派以“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指责他,但他坚决不动摇,使改革取得胜利,赵国国势大盛。改革,意味着改变传统,改变旧有的观念与做法,因而,往往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尤其是改革触动贵族利益时,这些人便以强大的压力向革新者反扑过来,甚至是以极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史记》记载商鞅变法时,先以雄辩和果敢打消了秦孝公的疑虑,然后又与甘龙、杜挚等保守势力进行斗争。“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这些论调从头到脚充斥着惰性气味,是对活力的一种压抑和摧残,是对生命的窒息。商鞅要作法,更礼,反古,洗掉惰性,终于使秦国获得新生。但后来,保守势力又一次抬头,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再如《史记》所记,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晁错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变革的策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削弱郡国势力,这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诸侯对他恨之入骨。结果,晁错被身斩东市。

改革,这是活力与惰性的交战。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代表着一切,要想变革现实,没有国君的支持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些国君在国家机器极为软弱的情况下,愿意进行革新,但也只能是局部的,以不伤害皇权为前提。一旦稍有转机,君主往往会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来限制、阻遏革新,再加上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改革者本身的某些弱点,失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但是,革新者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说革新还只是对现实进行轻微的改造甚至破坏的话,那么,革命则是更激烈的改造现实的方式。汤伐桀,武王伐纣,改朝换代,这是革故鼎新。《易·革》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系辞》也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个王朝因为政治敝坏而走向覆灭,但同时又意味着一个受人民欢迎的王朝的新生。对华夏民族来说,这是暂时的曲折和苦难,而不会走向灭亡。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就体现在这伟大的变革之中。唐前史传,就是这个伟大变革的真实反映,“本纪”就是这个变革的具体体现。

与改朝换代相连的是奴隶起义、农民起义,也正由于这些起义,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唐前史传中,记载了像国人暴动、卫国工匠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等伟大壮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民族积极进取、勇于革命的精神。

有压迫,就有反抗。当个体或群体生命再也无法忍受残酷现实的重压时,出路有两条:一是毁灭,被现实吞没;二是爆发,向现实挑战。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生命的斗争精神。司马迁对他们伐无道、诛暴秦的功绩予以高度评价:“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被压迫者生命的火焰一经燃烧,就有无穷的冲击力量。尽管这些起义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

(四)忧国、爱国

忧患,这是个体生命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春秋战国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把这种忧患意识扩大到整个社会,他们不仅忧自己,而且表示要承担起人类的忧患,不仅亲自实践,而且使之理论化。忧患意识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弥漫着生命的热情,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表现,促使人发奋努力,促使人追求“生”的价值。《史记·屈原列传》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屈原所处的楚国,国君昏庸,小人得势。他的一片爱国之心换来的是流放。“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对楚国的前途表示深深的忧虑。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将个人的不幸遭遇与强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泪融为一体。忧患引发了他勇敢奋斗的信心,使他以坚强的精神去斗争,去牺牲,谱写了一曲壮丽动人的生命之歌。

当社会处于分裂、动荡之时,忧患意识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时代风尚,一大批有志之士,为社会的统一、安定而忧虑。如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思想家们的忧患意识是分不开的,尽管各家学说不完全相同、甚至针锋相对,但有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就是如何结束战乱、统一天下。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这些思想家自我形象,透过他们的理论主张,也不难看出他们的忧患意识。后来的传记(如《史记》)对这些思想家的忧患意识也都有表现。东汉后期到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于是,传记中出现大量的忧患人物,像《后汉书·党锢传》中所记一大批清议人物以及赵壹等人,无不为国家忧虑。后来,天下分裂,又有许多志士为统一而忧虑,一部《三国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展现了这些人物为统一天下而忧患、而奋斗的历程。当然,天下一统,新王朝刚刚建立之时,统治者为巩固政权也往往产生忧患意识,因而也会有共同的时代课题。如西汉初年,围绕着如何巩固政权问题,出现了一大批忧患人物,传记中对这些人物也都有记载,陆贾、贾山、枚乘、邹阳等,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忧虑。有时在盛世也会出现“危言”,一些忧国之士敏感地觉察到国家前途的危难,预先发出警告。贾谊生活在“文景之治”的盛世,朝廷上下都以为可以坐享太平,独有贾谊深谋远虑,发出振聋发聩的忧世之言:“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表现出超前性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无论在衰世还是盛世,都会产生,这与爱国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忧国,正是为了爱国。在中国古代,爱国精神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而且往往与忠君连在一起,但它已作为我们的民族心理,深深地积淀下来。像《左传》中所记,烛之武在郑国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使国家免于战争的灾难;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吴师长驱直入国难当头之时,坚持抗敌,壮烈牺牲;申包胥在楚国灭亡的时刻,入秦乞师,七日不进勺水。《史记》所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霍去病为国忘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卫国家;《汉书》所记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持民族气节,决不投降;《后汉书》所记“中兴二十八将”的邓禹、吴汉、贾复等人,在国家崩析动荡之时,为恢复和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而出生入死;等等,都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唐前史传中,爱国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忧国、爱国,这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一个人,如果仅仅忧自己生不逢时,仅仅爱自己的身躯,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国之心,那么,生命就无价值可言。

(五)崇尚德义,追求独立人格

传记文学中的传主要走向永恒,达到“不朽”,就必须在德义方面做出表率,这是“三不朽”的首要条件。传记中崇尚德义,追求独立人格,这是在人的价值被认识以后的事情。西周时,“敬德”思想就已成为衡量国君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后,社会急剧变化,思想界发生了深刻革命,人从神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人成为主宰自己行动的主人。而要真正做人,就必须注重道德修养。春秋时,“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对德义更加重视,孔子的仁学思想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就个体人格而言,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更追求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尤其是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格追求,给有志之士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在唐前史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许多国君德厚仁爱,受到民众拥护爱戴;而暴虐如桀纣的国君,则被民众推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君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实行一些于民有利的措施,以显示自己的仁德,尤其是新王朝建立之初,更是如此。像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等,被人称为仁爱之君。即使像《左传》等记载的“春秋五霸”,也时常打出仁德的旗号,以争取人心。当然,在唐前史传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伯夷、叔齐不愿食周粟而饿死;屈原为保持高洁人格而沉江自杀,鲁仲连宁愿“蹈东海而死”,也不忍秦国称帝;苏武宁死不屈,气节长存。《史记》所记齐国义士王虫蜀不为利诱威胁所动,自杀身亡;田横兵败,不愿向汉朝投降,五百士兵集体自杀;信陵君礼贤下士,受人敬重。尤其是“赵氏孤儿”故事中公孙杵臼、程婴等义士,为保护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用正义写出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千百年来回响在人们耳旁。《后汉书》的《党锢传》、《独行传》等,记载了一大批处乱世而守志不移的人物,作者在《独行传》中对这些人予以高度称赞:“或志刚金石,而克干于强御;或意严冬霜,而甘心于小谅。亦有结朋协好,幽明共心;蹈义陵险,死生等节,虽事非通圆,良其风轨有足怀者。”像赵苞精忠报国,范式笃于友情,谯玄、李业坚守节操等,尤其是《党锢传》中范滂保持气节、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力量。而像《三国志》中诸葛亮的风范,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与此相反,那些无德义节操、无独立人格的人,虽然在传记中也时有出现,但他们作为一种陪衬,愈显出德厚者的高风亮节。二、民族生命的凝聚唐前史传之所以具生命价值,具有永久的魅力,还在于它所展现的有价值的个体生命,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生命和民族精神。人以其个体的自然属性来说,生命总会终了,但人又具有社会属性,这就确定了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而且,个体生命结束,但民族、人类的生命不会结束,“人生代代无穷已”。西方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命的绵延与生命的冲动。所谓绵延,是说生命具有一种超空间的无限延续的特征,生命是一股无限的“流”。正是由于生命的绵延性,世间才有创造一切的、不断地“创化”过程。我们认为,在这一点上,柏格森的哲学是可取的。唐前史传所表现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消逝,也没有随着历史的过去而凝固,而是一个继续流淌着的跨时间的文化流程,它是传统精神,但经过净化、升华之后又变为现实精神,并指向未来。

民族生命的发展,是由无数个体生命的发展而形成。个体生命的忧患、追求、创造、奉献、凝聚为民族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社会发展时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力里面的。”民族生命的发展也是如此。中华民族有极强的生命力,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生命就从这里真正开始。

此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河流愈来愈宽,声势愈来愈大,力量愈来愈强。如果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命比做一个母系统的话,那么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生命就是一个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里,有无数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生命在跃动。它的跃动,使整个系统都充满了活力。而且,这种生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与惰性做斗争。活力与惰性,是一对孪生子。当民族生命的活力不断聚积的时候,惰性也在扩张。因此,民族生命的发展亦是在艰苦的跋涉和顽强的斗争中发展的。惰性随时在侵蚀着活力的基因,活力也在不停地凝聚并与惰性对战。

当活力压倒惰性时,民族的生命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当惰性占据上风时,活力也并没有窒息,仍在内部不断地蕴集,要与惰性对垒。只有出现社会的变革,才能使惰性消减,让活力凝聚、发展。唐前史传,许多人物积极进取、刚强不息、勇于革命,也正是活力的体现。他们对民族生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由于他们努力拼搏,才使我们民族生命的发展,“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可阻挡。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曾指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民族的大厦需要全民族的人来支撑。而史传中的优秀人物、脊梁人物,在支撑民族大厦过程中起了中坚作用,给全民族做出了榜样。个体生命是民族生命的基础,同时,个体生命只有与民族生命融为一体,也才能显示其价值,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个体生命的过程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那么,这种生命也将黯然失色。以忧患意识来说,我们上文所谈积极的忧患意识,都是把自己的忧愁与祖国的忧愁紧紧地连在一起,正因此,他们的忧患意识就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能给后人的生命以巨大的鼓舞作用,激励着千百万人为祖国而奋斗、牺牲。如果仅仅是忧自己,就不会产生如此效果。个体生命与民族生命的融合,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时表现得极为突出。是先考虑自己的生存还是民族生命的生存,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每个个体生命面前。牺牲个体生命,不顾民族生命的人,生命只能像一滴水一样,迟早要蒸发掉的,没有永存的价值。在我们的民族生命中,已形成了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精神。上文所说的那些勇于牺牲自己、热爱国家的个体生命,已经与民族生命融为一体,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涛涛不息,流向远方。个人生命与民族生命的融合,在个体生命的追求、奉献中也能体现出来。个体生命追求的理想、目标,只有与民族理想、目标一致时,才能显示其价值的增大。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奋斗目标。处在每一阶段的个体生命,也必须顺应这个总目标、总价值。唐前史传中那些顽强奋斗、勇于追求、敢于奉献的人,也都适应时代潮流,以积极的态度,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春秋战国、三国鼎立之时,社会四分五裂,统一安定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许多有志之士为此而努力,这就将个体生命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去,因而,他们的追求是有价值的。再以追求理想人格而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独立意识也已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苏武形象就是这种崇高人格的实践,他的追求符合中华民族的人格标准,符合民族生命的价值观,因而受到后人称赞。相反,那种出卖人格、毫无骨气的人(如投降匈奴的卫律等人),遭人唾弃。

个体生命要融入民族生命,还要进行净化和升华。时代是不断变化着的,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命特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前代有价值的生命还要进行净化,以保持其活力。民族生命是一江春水,而不是一潭死水。具有活力的个体生命不断融入其中,使它成为一种开放型系统,细大不捐,兼蓄并收。一代一代承继,一代一代发展。发展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前代人物生命在当时具有其价值,换到另一时代就不一定适应了。唐前史传中歌颂许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价值不容否定。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人物进入传记时难免带有一些杂质、糟粕。如伴随着韧性,往往会出现逆来顺受的自我毁灭;伴随着强大的凝聚力,往往把忠君与爱国联系在一起,伴随着道德自我完善,往往出现远离现实的思想,等等。

这些杂质,虽然经过净化,但在封建时代是难以消除的。只有到了现代,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才能看清这些杂质,并进行净化、升华,使他们的真实价值得以保存和发扬。经过净化和升华,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概括性的精神,而不仅仅是一个外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我们不一定这样做,我们要的是这种顽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屈原投江自杀,我们也不必去这样做,需要的是屈原精神,那种上下求索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说:“任何有生命的东西,按照我们的理解,在其身上见到他应有的那种生命,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显示出生命力或使我想起了生命力的,那就是美的。”唐前史传中优秀人物的生命正是如此,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照耀着后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既要弘扬传统精神,又要呼唤更高层次的民族精神,呼唤新的脊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脊梁人物,担负的历史使命决非昔比。因此,生命的活力,生命的价值都将经受新的考验。只有在前人生命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民族生命才能有凝聚力,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地高扬,形成巨大的精神长城。

同类推荐
  • 2015中国年度散文

    2015中国年度散文

    王蒙、刘兆林、毕淑敏、林清玄……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文学概论新编

    文学概论新编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发展论五章。
  • 世界最美的诗歌

    世界最美的诗歌

    《时光文库:世界最美的诗歌》收录了150余首中外最美的诗歌,囊括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流派的最好作品。这些诗歌富有意境,语言精练。于短小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启迪心智,开阔胸襟。在体例编排上,本书设置“诗人小传”、“品茗赏诗”两个小栏目,简明扼要地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热门推荐
  • 此情不须答

    此情不须答

    某次,她郑重的问他,你介不介意以后孩子随我姓?他似笑非笑,阿宁,你是在怪我没有向你求婚吗?她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又某次,她难得撒娇,问他,你爱不爱我?他捏着她的手指,你不知道吗?她摇头,不知道哎不知道。他遗憾,不知道,那就算了。她无语。
  • 重生之我的影帝老公

    重生之我的影帝老公

    “搬砖”专业户王佳佳重生到白富美林幼仪身上,有貌,有钱,有儿子,当然......还有老公。
  • 不死神探

    不死神探

    意外身陨,却遭遇神秘天外陨石,以僵尸身份重生。最差最没用最懦弱的林洛溪将作出什么样的事情?身处三界六道之外,玩转三千大世界,踩人类中最牛叉的存在,灭异类中最神秘的妖物,与鬼同舞,与魔为伍!游走众美之间,却奈何只能偷心不能偷人!无尽黑夜中,林洛溪对天长啸:“我本无罪,为何迫我为僵?”
  • 这个太监有点萌

    这个太监有点萌

    喜大普奔~~主角君穿越了!他一脸懵比地将手颤抖地移向下体……一声惨烈的“卧槽”声后,开始了他鸡飞狗跳的太监日常_(:3」∠)_=================·女穿太监,但请放心,主角没有女人味。·本文以刘宝瑞先生单口相声《君臣斗》作为背景,没听过这段相声也不影响阅读,真正涉及到的相声情节很少。
  • 霸王本纪

    霸王本纪

    ——自项王而后,历史成了帝王将相的厚黑史,整个民族失去了人格与道德的底线;自项王而后,项羽之后,中国再不是英雄的历史!自项王而后,人们再不崇拜英雄,只崇拜结果.——斯为此书,斯为序!——纵观起点写楚汉类的上百本书,包括我很欣赏的《吕汉》,其实写到后来都有本段历史很难继续架空之感!而为写此书我整整做了近半年的史籍整理,感觉项羽真是一个被后人误读了2000年的豪杰,要是能通过此书告诉各位一位相对来说比较真实的霸王,应该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吧!
  • 十二星座魔法学院

    十二星座魔法学院

    一个真实发生在异世界的故事,从荒无人烟到繁荣强盛的学院又走过了如何的艰辛......
  • 天境传奇

    天境传奇

    她是天域门第一十三代嫡传弟子,也是江湖的绝色女侠燕无痕;他是天域门剑宗宗师,也是江湖人称医剑双绝玉树临风的玉面公子;他是以美貌文武集一身的京城第一公子东凌云;他是与正义对抗的冥影神教教主夜峰,被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四人会演绎出怎么样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当浮华散去,天下归初,谁会记得那时的他……那时的她……
  • 无限动漫的神明游戏

    无限动漫的神明游戏

    作为一名忠实的邪♀教粉,对于意外来临的穿越流那是举双脚欢迎!当然,如果不是英灵来啪啪啪捣乱的话,如果不是想攻略的女主角被变成了可口的小动物的话,如果不是女主角本身就是个幼齿吸血鬼的话,如果恩奇都其实是个伪娘的话,如果当时看过食灵零全集的话,如果当初攥紧那枚光玉的话,如果没有把白1白2十年的差距补足的话,如果姐姐不是榊由美子的话,如果的话,那么,我的后宫计划应该是完美的才对的吧!所以,言叶、樱、由乃,放下刀,我愿意向你们敞开我的心胸和大腿,只要别杀我就好!
  • 龙血沸腾

    龙血沸腾

    星际殖民时代,人类随着进化的历程而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在不世出的超级科学家梅森博尔的研究下,融合基因技术应运而生,而与各类基因合成生物相融合的人则被统称为能力者!北欧神话里的灾难之兽——魔狼芬利尔!西方神话里掌管睡眠的魔神——梦魇!独一无二的魔法王者——暗黑龙王!以上都是称雄联邦的著名传说级魔兽,那么主角呢?融合了智慧恐龙基因的秦空告诉你——什么叫龙血沸腾!(披着科幻外衣的超爽文,期待你的收藏与推荐~)
  • 天武使徒

    天武使徒

    银河系中央的黑洞,是一个位面通道。里面有另一个地球;他们的世界被称为神州大陆,说着同样的话,却不同的世界格局;神州上有七个国家,这是个尚武的世界,他们膜拜武圣;武圣是谁?修炼武学的兄弟二人,一副神奇的地图,就这么穿越了过去,然而两个人却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