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800000061

第61章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速读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司马迁的自传,司马迁追述了他古老的家族历史与这个家族中位作出过杰出贡献并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物;接着司马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述说了自己为什么要写《史记》,以及受宫刑后的内心痛苦、忍辱发愤等,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后一部分是介绍《史记》全书的规模、体例,以及《史记》每一篇的写作宗旨。这样,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

综观司马迁一生,紧紧与《史记》相联系,《史记》不仅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作者个人勇于开拓、勤于写作的结果。脱离社会条件而夸大个人的作用是不对的,低估或忽视作者个人条件也不是唯物主义的。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文化氛围,《史记》产生于司马迁之手而没有产生于他人之手,这与司马迁所具备的那些独特家庭、思想、心理、气质、经历、学识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诸多条件中,司马迁很重视其家世与家学。他在自序一开篇就追述了自己的家世,家族“世典周史”的历史及前人史官的人品与治史精神对司马迁有重要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其父亲司马谈,是他给予了司马迁良好的家学。司马谈是一位了不起的学问家,他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在吸取众著名学者思想长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黄老道学为主兼收并蓄他家之说的思想。自序全文载录了他的《论六家之要旨》,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第一次对先秦各学术派别的全面总结评价。司马迁深受父亲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又大大进了一步,他站在六家之上看六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下,仍认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各家学说并非完全排斥对立或彼此孤立,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由于他博采兼容众家之长,才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并在《史记》中给予了各个学派应有的地位与公允、客观的评价。

司马谈本人以孔子事业继承人自许,并且用此标准去培养教育司马迁。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司马谈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培养儿子具备史官才、学、识、德的重要途径。当他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泪嘱咐道:“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自己未能完成史著而抱恨无穷,不得不郑重地将自己的平生夙愿交托于司马迁来完成。司马迁聆听父亲遗志,受到极大的刺激与震动。司马迁刻骨铭心地牢记并决心全力实现父命,实际是他接受了一个时代与民族所赋予的使命。

受刑之后,司马迁的肢体受到极大摧残,人格受到极大侮辱,思想却得到极大解放,著书目的由原来的行孝遵父命,所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母”,改变为用自己的笔去揭露、批判、反抗暴政。进而认识到先哲们著述也并不是为扬名显父母,而是因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把写作与反政联系起来,于是就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写作动力。本文节选了太史公与上大夫壶遂的对话供读者赏析。

精彩选录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而能绍明世,正《易经》,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①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②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③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④。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⑤,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注释

①壅:阻挠。②二百四十二年:指《春秋》所记历史时间。③经纪:规范。④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修史者加上不实之罪名而不敢予以否认。⑤君不君:君不像君。下“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句式结构仿此。

译文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正定《易传》,接续《春秋》,意本《诗》、《书》、《礼》、《乐》的人吗?’其用意就在于此啊!就在于此啊!我又怎敢推辞呢。”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作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春秋》这部书,上阐明三王的治道,下辨别人事的纪纲,辨别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辩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其要旨就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丢掉了作为立国立身根本的春秋大义。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是很久了’。因此,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清人牛运震曾评价:“《自序》高古庄重,其中精理微者,更奥衍宏深,一部《史记》精神命脉,俱见于此太史公出格文字。”

精彩选录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①。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②,封禅,改正朔③,易服色,受命于穆清④,泽流罔极⑤,海外殊俗,重译款塞⑥,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注释

①不然:自谨的应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是,不不,不对。”②符瑞:祥瑞的征兆,吉兆。③改正朔:修订历法。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正朔,即一年的第一天。④穆清:指天。⑤罔极:无边,无极。⑥重译:辗转翻译。款塞:叩塞门。

译文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做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最为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精彩选录

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③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④,自黄帝始。

注释

①论次:按次序论述。②缧绁:系犯人的绳索,此指牢狱。③遂:通,达。④至于麟止:谓《史记》述事止于武帝获麟之年,犹《春秋》止于获麟。

译文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故述黄帝为本纪之首。

编者点评

《史记》问世之后,刊印的版本甚多,目前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南北朝时期的抄本残卷。最早的刻本为北宋时期的《史记集解》单刻本。南宋的黄善夫刊本为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宋代以前的刻本都已失传。

司马迁为帮朋友李陵求情而无辜遭受宫刑这等奇耻大辱,他承受着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巨大的身体伤痛和心理阴影,选择了忍辱偷生,发愤著书,他的不轻死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在此他利用对话的形式,明确地阐述了自己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同时也说明记载历史,评判是非,是自己的责任,表明要以前人为榜样“采善贬恶”。司马迁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明他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为我们留下了历史价值极大的经典名著《史记》。他的精神值得大家敬佩。

同类推荐
  •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
  •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上下卷)》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从他的成长过程写起,直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制定抚蒙政策等,并告诉您努尔哈赤如何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所必备的素质:一位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韬略;一位军事家应有的勇敢和计谋;一位民族英雄应有的襟怀和远略……。
  • 大唐帝国血

    大唐帝国血

    开元盛世的繁华,让炎黄子孙怦然心动。金戈铁马的鏖战,让铁血男儿心驰神往。他,一个在帝国的边陲长大的少年,被刻意隐瞒的身世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他,如飞的战马,灵蛇般的长枪。一个有着奇异梦幻的少年,驰骋在广袤的西域的大漠。朋友,让我们打开想像的翅膀,追逐一个英雄的足迹,神游那跌宕起伏、英雄辈出的帝国时代吧。写手皇家卫队,愿以一个勤勉的写手身份,将一个精彩的故事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敬请读者朋友对一个刚刚涉猎网络创作的新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写手卫队郑重推荐网络成名作家林宝之王的作品《中华游龙》,书号79377,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作品,每个读者都会从中感受到作品的内在魅力。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 抗战之崛起

    抗战之崛起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年轻人,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故穿越到了抗战前夕的1935年。还有两年抗日战争就要爆发了,或许他可以用手中的东西为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做点什么。外星科技在手,还愁干不翻小日本?飞机大炮齐上阵,小日本们抱头滚!张志诚猖狂大笑着……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追寻伙伴的脚步

    神奇宝贝之追寻伙伴的脚步

    小乐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孤儿院被一家好心人收留,在一次与伙伴们联机的过程意外穿越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并成为了被众神兽所推选的特优生,还成为了小智的妹妹,但伙伴们却被分散到了各个地方,从此她和小智踏上了寻找伙伴的旅程。
  • 美人策:不屑为妃

    美人策:不屑为妃

    她穿越了千年的岁月,还没有弄清自己的身份,却遭遇了本朝最神武的三皇子,被当作了奸细逮入大帐。一路上餐风露宿,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被胁回京城时,却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竟然是本朝“第一才女”!还没有来得及享乐,就被皇帝一纸诏书,侍奉御前。战神与才女相遇,注定摩擦不断,满路风雨。
  • 我的老大是基佬

    我的老大是基佬

    我做了个梦,梦见我们互不相识。还好,他还在,还好,他没变,还好,他还在我身边。一个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了,他不是没有了灵魂就是把灵魂卖给了魔鬼。如果可以,我想对全世界大声说我喜欢你。我曾经有一个愿望,背后有一对洁白翅膀。这是一本耽美集小说,每卷一个故事,有时搞siao有时很伤。
  • 心里历程

    心里历程

    我努力过,并不是追求女神,而是经历过什么,自己希望宣泄和得到释怀。
  • 傲世苍寰

    傲世苍寰

    这个开始,注定是个传奇!舞风云,凌天下!傲视天宇万界!
  • 缘来情深意浓

    缘来情深意浓

    她被同事踢出新闻界,愤怒离职,茫然失意。遇到他,她转行公关界,在他的引领下,一步一步为理想拼了命的往上爬!初恋情人回来和她抢饭碗,他为她踢飞。闺蜜背叛,他为她肃清道路,让她畅通无阻。还有变态上司和不明人物来骚扰她,他直接宣告了主权——她是他的!后来两人一起丢了饭碗,他一无所有,她养他,他也养她,相濡以沫,相守到老。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爱的人原来是你,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会爱上你,缘来你来了,情生意动……
  • 名剑之宿命

    名剑之宿命

    来自未来的剑迷,为了完成一直以来的梦想乘坐时光机追寻十大名剑的下落,没想到在旅途中时光机故障掉落到21世纪被网游宅女救治后,两人共同寻找名剑,穿越异次元、穿越时空、、、、、、、
  • 左半边翅膀

    左半边翅膀

    最尖锐的角度,最疼痛的青春,这是一部用真实故事编织而成的女生成长日记,一本毋庸置疑的青春必读书!“文字女巫”别样文字深胯讲诉,同你分享成长的疼痛与挣扎。这是一部适合“好”女生看的书,你会分享到更多的成长绎验。这是一部适合“坏”女生看的书,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这是一部适合家长看的书,你会在书中发现孩子们的内心秘密。
  • 殂方

    殂方

    都市茫茫,商战惶惶;乾坤朗朗,情人往往;成败,尽在一纸殂方。
  • 山河古书

    山河古书

    秦修狂,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他总是一脸幽怨,但谁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他是暗夜的修罗,他触碰了一个禁忌,常人无法接受的禁忌,他开始寻找,但是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