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4300000011

第11章 排挤贤能,破坏抗战

李纲是主战派的著名代表。“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诚意气凛然动乎远迩。每宋使至燕山,必问李纲、赵鼎安否,其为远人所畏服如此”。以李纲这样的人才和威望,当国土沦丧、强敌压境之际,无疑乃国之栋梁,堪可宝贵。但黄潜善妒贤嫉能,为推行其投降卖国主张,百般排挤倾陷李纲,使李纲根本无法贯彻实施其抗战措施,难以发挥其本来可以发挥的重大作用。

早在靖康年间,李纲就曾力挽狂澜,阻止了避敌南逃之议,提出了“整饬军马,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的战略,曾一度鼓舞了士气,一时颇有匡复振作之象。但宋钦宗后来又听信了“浪子宰相”李邦彦的谗言,罢李纲尚书右丞之职以媚金人;甚至为了与金达成和议,竟以“纲主战议,丧师费财”为由,将李纲再谪宁江。不久,金兵再度攻入,宋饮宗看到议和并不能起到阻止金兵南侵的作用,于是再次起用李纲。李纲率勤王之师行至中途,都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赵构开大元帅府于河北,复李纲旧职;即位之初,因李纲最孚众望,乃拜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李纲颇思竭尽匡扶之责,为国效力,实施其抗战主张,以保宋朝社稷。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纲主张抗战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而且其很多设想都是可行的。但是,在奸佞当道的情况下,李纲再度受挫,他的满腔热血只能付诸东流。

李纲拜相,黄潜善等投降派立即群起而攻之。黄潜善、汪伯彦自认为有“樊附之劳,拟必为相”,对李纲为相非常嫉妒和不满,千方百计地进行排斥和打击,对李纲的一系列正确建议极力进行阻挠和破坏。

李纲拜相后,首上十议,其大略为:一议国是,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战守;一议巡幸,认为皇帝驻地“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一议僭逆,主张处死国破僭位的张邦昌“以为乱臣贼子戒”;一议伪命,提出“国更大变,士大夫屈膝伪庭者,不可胜数,宜依唐肃宗六等定罪,以励士风”;一议战,认为“军政久废,宜一新纪纲,信赏必罚”;一议守,主张“沿河及江、淮,措置抗御以扼敌冲”;一议本政,反对政出多门及阉官、恩幸、女宠干预朝政;一议责成,主张“择人而久任之,以要成功”;一议修德,主张“宜益修孝悌恭俭之德,以副天下之望”。

就当时的形势来看,李纲所上十议,应该说是御敌安邦的宏猷良策,高宗如果真能切实贯彻实行,或许会有中兴之望,但黄潜善等人却大加阻挠。他们作贼心虚,对其中“僭逆”、“伪命”二议尤为讳忌。李纲进“十议。后,帝与潜善等谋之”,黄潜善等人为高宗出谋划策,将李纲的“僭逆、伪命二事留中不出”。李纲据理力争,但黄潜善坚持异议,“主邦昌甚力”。李纲对高宗说:“邦昌僭逆,岂可使之在朝廷,使道路指目曰:‘此亦一天子哉!’”纲“因泣拜曰:‘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但当时李纲为举国军民希望所在,高宗还不能舍李纲而不用。后来,李纲虽然作了让步,提出“邦昌罪当诛,陛下以其自归,则贷死而窜之”,但黄潜善仍然百般庇护张邦昌,说什么“在远不如在近”,结果,仅贬张邦昌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赵构称帝后,在皇帝应驻跸何处的问题上,朝廷内形成了两派的对立。李纲志在恢复中原,认为“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天子应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天下之势遂倾不复振矣”。又认为,“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一失中原,则东南不能必无其事,虽欲退保一隅,不易得也”。李纲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具有长远的战略预见,其主张是正确的。但是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却迎合高宗避敌苟安的心理,力主“巡幸东南”,阻止李纲之议,将李纲的诸多论谏“留中不报”。建炎元年七月,高宗“诏幸东南”,“李纲极论其不可”,并且详细论述了驻跸西北的好处,指出:“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委而去之,岂惟金人乘间以扰关辅,盗贼且将蜂起,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且不可得,况治兵制敌以迎还二圣哉!为今之计,或当暂幸襄、邓以系天下之心。盖襄、邓西邻川、陕,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进援,南通巴蜀,可以取货财,东连江、淮,可以运谷粟,山川险固,民物淳厚。今冬计且驻跸,俟两河就绪,即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在李纲的力争之下,高宗不得不收回手诏,“许兴南阳,以范致虚知邓州,修城池,治宫室”。但“既而潜善与汪伯彦力请幸东南”,使高宗既许之议复又动摇。看到黄、汪等人的阻挠和破坏,李纲对人说:“天下大计,在此一举,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于是李纲向高宗进言说:“臣近者屡蒙宸翰,改正已行事件,又所进机务,多未降出,此必有间臣者。”又“极论君子、小人不可并立,且言疑则当勿用,用则当勿疑”,但高宗惑于黄潜善等人之言,并不能真正倚信李纲,“后数日,遂有并相之命”,授黄潜善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用以牵制李纲。

金兵虽灭掉了北宋,但北方人民出于民族感情,并不愿接受金人的统治。河北、河东两路军民奋起反抗,他们“推豪杰以为首领,多者数万,少者亦不下万人”。李纲认识到了北方人民中间所蕴藏的巨大力量,认为“不早遣使慰谕,即为金有”,请求朝廷招抚。主张在河北、河东分别置招抚司和经制司,“择有才略者为之,使宣谕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有能全一州、复一郡者,以为节度、防御,团练使”。张悫也提出:“河朔之民,愤于兵乱,自结巡社,请依唐人泽潞步兵、三河子弟遗意,联以什伍而寓兵于农,使合力抗敌,且从靖康诏旨,以人数借补官资,仍仿义勇增修条画下之诸路”。为更好地推行招抚计划,李纲还荐举张所为河北招抚使,王奕为河东经制使,傅亮副之。张所、傅亮等还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招抚措施,张所“请置司北京,招谕山寨民兵,俟就绪日渡河,先复怀、卫、浚州及真定,次解中山之围,给地养民为兵,如陕弓手法”。张所在靖康间割两河之时,即建言。以蜡书募河朔民兵入援,已深得士民之心,“故所之声满河朔”。他去此地实施招抚之计,是大有希望的。傅亮,“西人,习古兵法,纲谓可为将”,他“请置司陕府”,建言:“今经制司所得兵才万人,皆盗贼及溃散之卒,未经训练,难以取胜。陕西正兵及弓箭手皆精锐,旧以童贯赏罚不当,陷于民间;若厚资给以募之,不旬日可得二万人,与正兵相表里,度州县可复即复之。”李纲的招抚大计,受到人民群众拥护,“所、亮既行,两河响应。”

对于李纲等人这样至关重要而又惟一可行的光复大计,黄潜善等人也丧心病狂地加以百般阻挠和破坏。张所刚刚受命,黄潜善即指使其党羽河北转运副使、权北京留守张益谦“奏所置司北京不当,又言招抚司置后,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李纲据理予以痛斥:“所留京师招集将佐,今尚未行,不知益谦何以知其骚扰!朝廷以河北民无所归,聚而为盗,置司招抚,因其力而用之,岂由置司乃有盗贼!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邪!时方艰危,朝廷欲有经略,益谦小臣,乃敢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军行才十余日”,本来反对招抚的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竟一反常态,居心叵测诬傅亮“逗留”,“使即日渡河”。傅亮说:“今河外皆属金人,而遽使亮以乌合之众渡河,不知何地可为家计,何处可以得粮,恐误大事。”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渡河离开根据地、孤军深入敌占区作战的艰难,黄潜善等人不许作任何准备而催促其即刻启程,显然是蓄意破坏。为此,李纲不得不出面“为之请”,而“潜善等不以为然”。至此,李纲完全看透了黄潜善等人的险恶用心,意识到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针对自己的。为此,他在高宗面前愤然指出;“招抚、经制二司,臣所建明,而张所、傅亮又臣所荐用。今黄潜善、汪伯彦沮所、亮,所以沮臣。臣每鉴靖康大臣不和之失事,未尝不与潜善、伯彦议而后行,而二人设心如此,愿陛下虚心观之。”这段话蕴含着李纲当时难以名状的内心痛苦:自己在为国事辛苦操劳、尽心谋划,而黄潜善等人却在为争权夺利而对他千方百计进行阻抑排挤,为此不惜误国;自己顾全大局,遇事主动与黄潜善等人商议,而他们仍一味与自己作对,并不能和衷共济,共赴国难;自己竭诚报国,用心良苦,但高宗并不能倾心信赖。

在奸臣当道、自己壮志难酬的情况下,李纲仍然寄希望于高宗“虚心观之”,区分是非善恶,但是,此时昏庸的赵构已有成见在胸,他并不需要“观之”,而只听信潜善等人的奸言。“既而潜善有密启,翌日,帝批:‘亮兵少不可渡河,可罢经制司,赴行在。’纲留御批再上,帝曰:‘如亮人才,今岂难得?’纲曰:‘亮谋略知勇,可为大将,今未尝用而遽罢之,古之用将恐不如此。’帝不语。纲退,亮竟罢职。”至此,李纲已完全绝望,只能自求罢去了,他悲愤地向皇帝请求:“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此时,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合力攻击李纲,再加上侍御史张浚又附和黄,汪,亦弹劾李纲,最后终于使李纲被罢职。李纲为相前后只有75天,便被黄潜善排挤出了政治舞台。李纲罢相后,“凡纲所规画军民之政,一切废罢”;张所以“罪”去职,傅亮以母病辞归,两河招抚司、经制司皆废。宋代仅有的一点复兴之望终于破灭。后来,两河郡县相继沦陷,北方已无立足之望,宋高宗也不得不“东幸”了。

对于李纲之被黄潜善等人所排挤而不能为用,《宋史·李纲传》以极其痛惜的笔调论曰:“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也。人情莫不喜安而恶危,然纳居相位仅七十日,其谋数不见用,独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之言信而任之,恒若不及,何高宗之见与人殊哉?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焉挽其裳裾而从之。呜呼!中兴功业之不振,君子固归之天,若纲之心,其可谓非诸葛孔明之用心欤?”此论虽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但其怜李纲之孤忠、恨黄潜善等人之奸恶、叹宋代之不振的心情则是可以理解的。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本书系《我和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丛书之第一本。1978年,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所写《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泣血的文字和深挚的情感,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掀起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高峰。35年过去,在父亲陶铸逝世近半个世纪,母亲曾志也已离世多年后,陶斯亮重拾情思,追忆双亲,带读者走进陶铸一家的亲情世界。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出发、介绍罗伯特·波义耳——这位出生于英国的、“物理学奠基者、化学之父、气体科学创始人”的生平及伟大贡献。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热门推荐
  • 道修巅峰

    道修巅峰

    大道之极,便是巅峰,武之极限,神通自成。契丹无法衍化的叶啸没有任何修炼的机会,机缘巧合之下却是罕见神武之体,一步步踏上实力巅峰,叱咤风云,众美归心,成为天地之间的大主宰,各种力量掌控一身,不管你是妖或是兽,也不管你是仙或是神,顺者昌逆者亡,叶啸用疯狂的血腥屠戮,创造了一个独属他的热血盛世。
  • 凤鸣倾天下:素手戏红尘

    凤鸣倾天下:素手戏红尘

    “你想逃吗”薄唇里吐出不可一世的话语“你算什么,想困住我”绝色容颜上满是坚毅她是来自阴间一缕不甘的幽魂只求在这异世寻得容她一方宁静他是身受诅咒要一领四方的君王之主手握大权巩固江山却难拥美人当一切随风掀战狼烟四起素手俯天下刚毅我独尊心与心的较量柔情与绝情的缠绕最后又是谁沦陷于中不可自拔
  • 奕纳苏公主的香草花园

    奕纳苏公主的香草花园

    【奕纳苏的香草花园】是我送给我的小女儿奕纳苏专属的童话故事,因为她一直都想知道她名字的来历。最初只是觉得这像是一个公主的名字,字面并没有什么确切的含义,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美丽的名字的完美的出处!童话的内容大多是奕纳苏亲身经历改编而成,未来也将有她梦想中的内容,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 中国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中国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本书内容包括:悠游42处休闲美境、真爱携手17处浪漫乡野、任思绪飘飞的12处旷达所在、让心灵回归宁静的29处朝圣地。
  • 陌路沉浮

    陌路沉浮

    家族的宠儿却血脉的特殊而被家族抛弃,当他功法大成的时候想回家族报仇的时候却发现这竟然只是家族让他逃避灾难的方法,究竟是谁把整个龙族给灭掉、族人又何去何从?这里面又有什么惊天密谋?陌路上又有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一切的一切当将在主角的历程中揭开!
  • 洪荒封神旅

    洪荒封神旅

    洪荒少年,从大山走出,奔封神而去,一代天骄,从此踏上茫茫修仙之旅。
  • 星空阎罗

    星空阎罗

    上古的仙宫,神秘的仙神,未知的外来者,这浩瀚星空还有多少秘密
  • 那年穿越今年回穿

    那年穿越今年回穿

    如果你在七年之前“惨”被一个很强、很拽、很众人垂涎、很终身难忘的男人(滕仙冢)抛弃,而穿越千年回到了现代,你怎么反应?何晴野的反应是:穿回去!好,穿回来了。先偶遇秦慕辰。(男,30岁,禁卫军总统领,冷酷,深情,重责重义……地点:某无名小树林。)再邂逅齐韩祎。(男,25岁,史上最强大金融投资商,腹黑,善谋多诡,猎艳高手……地点:高档青楼“美人海”。)再重逢滕仙冢。(男,29岁,富可敌国的经贸实践家,江湖人称游龙仙君,武功高深莫测,侠义风范,痴情专一……地点:某高端高规格名人聚会。)接下来的故事,复杂纠结,却温情愉快……到底何晴野穿回来后的真命天子是哪一个?
  • 青涩之恋:霍上的叛逃妻

    青涩之恋:霍上的叛逃妻

    五年后,她为复仇归来,看看着大屏幕上幸福甜蜜宣布结婚的两人,唇角冷冷一勾,我都还没有幸福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幸福?她设下陷阱,引君入瓮,勾起前男友的回忆,当他对她好奇有加时,她又飘然而去。大婚这一天,牧师问新郎:“霍擎,你愿意娶顾瑶小姐为妻吗?”新郎还没张口,就听到话筒里传来优雅的声音:“霍擎,你忘了顾绵了吗?你说过这辈子只娶顾绵一个,可是你还记得她是如何被顾瑶害死的吗?”现场一片大乱,她冷眼旁观,亲爱的姐姐,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顾绵看着身后怎么都甩不掉的尾巴,忍无可忍的吼道:“陆启帆,你到底看上我什么了,我改还不成吗?”
  • 踮脚张望的时光

    踮脚张望的时光

    “90后”——自己做自己的偶像!充满奇思异想,注重个性,敢于与众不同,不受束缚,富有创造力,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感,有同情心,更能跟上科技时代大潮发展。独具个性的一代,看他们的故事在优美清新之外给读者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