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8200000020

第20章 无处为家的高才生们

●丛林法则

董鼎山先生在《美国梦的另一面》一书中专门提到“法律高才生的秘密生活”,暴露了美国教育与社会的大问题。事隔多年,董先生先前的问题现在已经愈演愈烈了。美国的教育中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那就是一方面,美国的孩子们从小备受呵护地长大,上学的时候老师不能随便批评,用“爱心”教育。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有时会一直延续到大学,美国大大小小的大学林林总总,即使上不了顶尖的大学,还有一般的大学可以去。美国政府生怕孩子们进不了大学似的,设立了几乎没什么门槛的社区大学,学费也很低,社区大学虽然不能获得学位,但是可以修学分,上两年再进好一些的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的学生应该生活得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压力;但另一方面,虽然现在亚裔科学家在美国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美国科研的主力军还是本国人。如美国国家宇航局加州Pasadena喷气推进实验室中,只有10%是亚裔,白人有80%以上,这些本土科学家是怎样被挑选培养出来的呢?美国的孩子们谁愿意承担这样的苦差使。其实,美国的孩子们没有这样的幸福。在美国人还是儿童的时候,过得是相当自由快活,就像中国的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但是上到了高中,他们一点也不比中国的学生轻松,父母们殚精竭虑地把孩子送进最好的高中,不仅仅是为了和邻居攀比,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美国是个充满了竞争的地方,遵循的是残酷的丛林法则。什么是丛林法则?其实并非什么高深的哲学,就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弱肉强食原则。食草动物每天不停地寻觅食物,为了填饱肚子有时还要忍受严寒长途跋涉,忙忙碌碌,最后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成为食肉动物的一顿美餐。强者生存,弱者死亡,强者掌控,弱者承受,这就是丛林法则!

高中毕业虽然容易,但是要进入好大学却没那么容易,好大学欢迎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去。为了争取有限的入场券,美国的高中生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和中国一样,美国好大学录取学生时,成绩是很重要的因素,包括高中平均成绩(GPA),大学统考成绩(SAT1),专科考试成绩(SAT2),AP或IB成绩。除成绩之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名校喜欢那种活跃、有思辨能力和领导才华的学生。这种倾向从早期教育就体现出来,美国的义务教育侧重于文科,鼓励阅读,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听老师讲,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也都乐于发言,有时候还会编排节目,通常是一节课在辩论中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相信开拓思维对于今后从事任何事情都会是有帮助的,申请大学的时候,都要填一张表,表上都有一栏要求列出高中期间参加过哪些课外活动,有过哪些社会实践,担任过什么职务,是否当过某种类型的志愿者,获得过什么奖励或荣誉,这些奖励或荣誉是什么级别的,校级的、市级的、州级的、国家级的还是世界级的……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自然更容易受到名校的垂青。这样综合评判固然没什么不对,但是未免让美国的高中生太辛苦了,中国学生只用钻研学习,美国学生要想进好大学,不但要门门功课拿“A”,还要培养特长,参加各种社会组织、志愿活动,时常忙得团团转,学习的目的早已偏离了最初的方向。而这只是竞争的开始,丛林法则下的牛刀小试。父母、前辈们的经历不断告诉着他们,年轻人们自己也早早意识到,要想今后在事业上一展抱负,要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时期就必须加倍努力,在各方面都要表现突出。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有些精疲力竭,但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因为义务教育的12年期间,美国教育强调的是文科,美国的高中生普遍数理知识准备不足,因此在学业上需要更下苦功,缺失的知识要开始恶补了,耗费更加多的时间,同样需要参加较多的志愿活动和俱乐部活动。时间紧,任务多,时不时有精力透支、力不从心之感。新移民的到来加重了对毕业后就业前景的忧虑,从而在此压力上再添一枚砝码。加利福尼亚大学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担心的是如何应付高额学费,由于近年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持越发减少,学费猛涨,对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而言,唯有贷款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于是一入学就不得不忧喜参半地背负了巨石一般沉重的债务,而在美国信用是比钱还要重要的东西,必须好好努力以便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及时还债,这是大学生的又一大压力,而没有申请贷款的一部分学生,自然就要自筹资金了。于是,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有50%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工挣钱,其中不少人每周打工达到了40小时以上,相当于“全职”打工了。在这种情形下,不可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业,学生们越来越觉得大学的课程单调得味同嚼蜡。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次调查,全美各地的大学新生中有30%感觉到经常处在重重压力之下。从1985年起,UCLA每5年进行一次这样的调查,而感觉到压力的比例一直在提高。看来美国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比其他地方的幸福多少,然而幸福快乐与压力重重之间的转折,突然得更让人难以承受,或许这是任何人成长中都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何处是我的精神家园

既然美国的大学生压力如此大,他们如何舒缓呢?尤其是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精英云集,竞争和压力可想而知。听音乐?做运动?这些都算不得什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裸奔运动,是大学生们舒缓压力的制胜法宝。纽约一角听上去有点骇人听闻,但学生们平时积攒的压力非这种极端方式无以释放干净。每年期末的时候,学生们就为了考试后的这项保留节目蓄势待发,学生们为了区别于其他学校,通常还会起上一个别出心裁的名字,如UCLA的“内衣狂飙”,UCSD的“性感露营”,其实在开放的美国,奇装异服,甚至裸露都算不得什么,众目睽睽之下在公园里清凉上身晒日光浴的美女也并非奇事。但是几千人同裸就不那么容易见到了,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并且不断地后浪推前浪。圣诞节前的一个午夜,美国西海岸某著名高校4000多名学生刚刚结束考试,图书馆、自习室里空荡荡的,4000多名学生,成群结队走在校园街道上,庆祝考试结束,庆祝即将到来的圣诞假期。男生女生一边纵情狂奔,一边放声尖叫,这还不算什么,最引人侧目的是,他们中有的一丝不挂,“赤诚相对”,有的只是遮羞的简单内衣。这就是一年一度的集体裸奔,虽然装扮清凉得不能再清凉,但他们内心的热情像火一样炙热,这是埋头学习数月积压在心中的热情,像火山一样,再不喷发,便会毁灭。

纽约一角

校方大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其让他们压在心底,最后一起涌向心理咨询中心,还不如这样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宣泄出来,顶多影响几个过路人的眼球,没准人家也不太在意。忙坏了警察们,情绪激动的学生不知会做出什么更加离谱的事情,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明身份人士也会混迹其中,每年总能逮到几个拿着相机、摄像机混进队伍里浑水摸鱼的家伙。一些传统人士,对于此举自然是有点不以为然,大学生虽然常年充满活力,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放松心情,也无可厚非,但毕竟有伤风化,难道没有更合适的精神寄托?不止是别人,大学生们自己也在想,何处是我的精神家园?从还没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心存困惑,有人说:“不要读文科博士,除非你离了学术不能活。”因为文科学出来多半只能继续留在校园里教书,而律师整天和别人针锋相对,压力自然巨大,想当的人又挤破门槛,所以也不要去上法学院;纽约一角普通的州立大学和昂贵的名牌私立大学,不是富家子弟,该如何选择,无债一身轻还是咬咬牙,债务缠身,把梦校拥入怀中;为了今后找到好的出路,必须在大学里好好表现,成绩不好是不行的,但是不光要有很高的GPA,仍需要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课外活动同样重要,找工作的时候会被人另眼相看,大学要拥有的不是120个学分,而是为未来所准备的这一段人生经验,走进去的那一天,就要琢磨怎么走出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毕业后,虽然拿到了理想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但是却选择了休学一年,用另一种方式来审视他们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哈佛大学每年招收的1600多名新生中大约有50人至70人会选择延迟入学。纽约一角“一些学生竭尽自己努力去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在达到目标之后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哈佛大学入学办公室主任布赖恩·霍普维尔一位来自佛罗里达的高中毕业生,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入学通知,但他没有直接前往这所大名鼎鼎的著名学府,而是先去了印度学习佛教文化,然后又去南美洲学西班牙语,还在一家孤儿院打过工。冬天的纽约另一名学生高中毕业后,也同样选择了休学。他可能照顾马匹,做会展策划,还有可能当一名忙碌的记者,总而言之,不想马上从一个校园跨入另一个校园。因为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门庭若市,咨询预约甚至排到了几个月之后,哈佛大学每年都要增加校方心理咨询师的数目,并且还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这些和大学生打交道的心理医生普遍认为,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来已久,绝非“一日之寒”,相信是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埋下隐患了。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曾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过一系列的报道,舆论普遍认为,大学对其学校学生的精神健康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现在多数的大学生都受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根据2003年的数字,40%以上的美国大学生表示,他们每年至少会有一次“感到沮丧,以至于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0%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虽然,美国的大学已经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几乎每一所大学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半数都缺少有执业资格的精神病医生。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到需要吃药,只能到校外就医,或者干脆退学。随着心理疾病患者的增多,学校与学生都在思考有没有一种两全的办法,使心理不正常的学生在学校既能够得到完善的治疗,同时又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孩子们在努力进入这些学校时已经被耗尽了能量,他们感到自己无法撑下去。这样的学校心理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心理医生的普遍短缺在有些学生还只是轻微的心理困扰的时候尚且可以,但那些问题严重得需要经常和医生面谈的学生,这种情况就成问题了,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堆积成更大的问题。2004年1月,哈佛大学一份学生报纸推出了一个系列报道,断言哈佛学生正面临一场“深入的心理健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影子杀手

抑郁症是人类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抑郁症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自杀,而以前常常出现在危机四伏的中年或者垂垂老矣的老年人,现在却日益“低龄化”趋势,蔓延到了年富力强的大学生当中。2000年春天,麻省理工大学的伊丽莎白·希恩出人意料地在宿舍里自焚身亡。虽然她生前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过自杀意向,校医、室友、老师都曾经收到过她的讯息,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通知她的父母。希恩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怒之下,起诉了麻省理工,索赔2700万美元。此事让麻省理工大学心有余悸。纽约大学的学生心理工作大概是美国学校中做的最细致入微的了。那也是因为,2003至2004学年,纽约大学共有4名学生跳楼自杀,校方急忙亡羊补牢的结果。

全世界的大学生都多少有些西化,确切地说是受着美国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富饶、强大的自由之邦美国,大学生自杀率应该小于发展中国家。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每年自杀率为7/100000,这一比例在这些年还略为升高。远远高于世界平均1/100000到二的水平。“要是我们觉得有个人一次考砸了就会精神崩溃,我们就不会录取他,每年有这么多孩子进大学,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努力才能出类拔萃。但你看看,有那么多孩子现在正在接受精神治疗。如果为了完成学业,你必须严重依赖药物,那么,麻省理工这样的地方并不适合你。”——麻省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玛丽里·琼斯自杀在美国15至24岁之间年轻人的死亡原因中列第三位,在大学生中是排名第二位的死亡原因。根据美国心理健康机构估算,近几年来,美国每年都有超过1100名大学生自杀,自杀多半是有心理问题铺垫,比如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自杀,大学生中自杀未遂的被访问时,有85%都回答说是因为精神空虚、心无归所,看不到生活的意义而走向绝路的。既然现实如此严峻,大学招生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心理健康的问题,为了让学校里疲于奔命的心理医生们能好歹缓缓,每个学校都希望招来一批抗打击能力强,坚如磐石的学生。学校发给家长的问卷上总是写着:“你希望学校向你的孩子提供怎样的精神健康服务。”但是,在招生的时候为了跨进名校门槛,不但家长们会可以隐瞒孩子们存在的真实心理问题,孩子们也可能神勇地表现无可挑剔,以迎合美国的大学对新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让他们误以为找到了心目中的磐石,上面的问卷也就显得毫无意义。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一切的问题才浮出水面,越是名牌大校的大学生,一路走来风光无限,就越来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只能是理想,它与现实必然在某一时刻出现矛盾。

这时候心理冲突,就会让大学生产生自杀的意念,或者用另一种稍微不那么极端的方式——自残。美国某机构调查了康奈尔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近300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17%的学生曾经故意伤害自己,他们会用刀子割自己,或者用火灼伤身体,这种自虐是一种化解压力的方法,身体的痛总好过心里的苦。这些自虐的学生虽然还不会选择轻生,但仍然是不健康心理的反应,他们只是把心里的伤口展现在了皮肤上。如果是吸毒,大学肯定会首先通知家长,但是如果是心理疾病呢,这就很难讲了,家长们肯定认为这样还是可以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心智已经成熟,不可能再像管小孩子那样,再说,现在“问题少年”越来越多,校园心理医生已经有点应接不暇了,而家庭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许多大学的心理健康顾问不堪重负,认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选择学校时要慎重,最好结合自己的病情考虑。如果已经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学生,选择的学校最好离家人不要太远,以便能够及时得到来自家人的支持。有时候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不意味着真的安全,也可能藏着暗礁,看上去很健康,正常得过头的孩子,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并不擅长于寻求帮助,他们习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然而这思考的过程太过冗长痛苦,不如结束生命来得简单快捷,纽约的多娜·萨图正为她前两个儿子顺利毕业而高兴时,第三个儿子读到大二突然毫无征兆地自杀了。美国印第安纳州圣经大学的女大学生特蕾西·约翰逊,为了筹集学费,暂时辍学,参加了美国一家著名制药公司的新药试验。参加试验的志愿者一共有100名,遍布美国各州,在试验中,要求特蕾西先是不断地增加服药剂量,达到最高剂量后,开始逐渐减少服药量,没想到完全停药后,特蕾西竟然上吊自杀了,抗抑郁的药竟然引发了青少年自杀,这不能不让人感觉震惊,她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却被有问题的药物弄得精神恍惚地去自杀,这个故事真是太富有戏剧性了。

同类推荐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文水民俗

    文水民俗

    本书以文水县县城民俗活动为基础,汇编的一部有关于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间活动的文字记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用文字再现了当时民间民俗活动的场景。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一生的创作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丁玲本真的一面,展示了女性内心的灵魂。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狱卒很狂

    狱卒很狂

    苏乐是谁?那可是南大第一霸!——卧草,哪个不要命的敢在这里直呼苏大名讳?!方圆十里内众学霸学渣齐齐一抖,莫不闻风丧胆。苏乐,谐音输了,一生致力于成为人生赢家,财色名利,她全赢来了,然后,挂了。再睁眼,她成了悲催的冒牌小狱卒。没关系,她有无敌实力,风生水起soeasy!就算是狱卒,也要当个风华绝代的狱卒!于是,她又赢了。(真屌!)只是这一次美男恩泛滥——“苏大驾到!”“启禀狱卒大人,1314号高档囚室新进特殊犯人一名,需要您亲驾管理,要求陪吃陪玩陪聊。”“......”苏乐黑沉着一张脸气势汹汹,一脚踢开1314的牢门里面一妖精楚楚可怜,“求吃!”“陛下”苏咬牙。
  • 龙呤

    龙呤

    QQ1群:45696134(普通群,已满)QQ2群:90079449(高级群,将满,感谢书友九局√→下半友情提供。)
  • 魔鬼男人

    魔鬼男人

    由一个手链扯不断的姻缘,校花与校草的对立,开战,死掐对方。又偏偏住在同一屋檐下,上演了一出不是冤家不聚头香艳大戏……
  • 荒野废土

    荒野废土

    无论我们强大或弱小,守序或混乱,高尚或卑劣,都只不过是在这片废土上竭尽全力的生存而矣,我们为了彼此的欲望、信念和生存纷争厮杀,欺骗利用,被欺骗和被利用,这是我们的不幸,也是我们永远无法得到救赎的原罪,然而我们只能咬紧牙关,坚定的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在永劫荒凉的废土上,生存必须以血来换取。这个世界,从没有纯粹高尚的人。
  • 四点阳光

    四点阳光

    我们明明知道已经腐败不堪,却还是守护着腐败,因为他仍然保持着表面的美好,也因为我们恐惧面对未知的的世界……
  • 排毒美容养颜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排毒美容养颜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现代社会,人们不但关注自己的财富收入,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容颜,是每个女性朋友都关注的话题。最新的健康美丽理念告诉我们:排毒。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毒”在体内存在与否有直接关系。毒存体内对人体的危害,就是打破人体的健康状态,使之向着疾病状态转变。而毒存体内原因主要是由于食疗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
  • 体尊

    体尊

    不是五行天才,不如另辟蹊径!天资平庸,谁说不能成神?平凡雷罡得到《五行体修》,开始追求肉体和力量的极致。这条独一无二的修炼之路,他能不能走到最强?他说:“在道术与罡气的五行世界,我坚信,肉体才是一切力量之源!”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宠妾养成记

    宠妾养成记

    作为给靖国公世子爷的通房丫鬟,阿皎只需做两件事:一是好好保护这张脸;二是好好伺候世子爷。
  • 夏醉浅梦

    夏醉浅梦

    一次意外穿越,让北师大毕业的雅静变成了宰相府的千金夏浅梦。原是她未婚夫的太子,却退了她的亲,甩袖而去。可偏偏她还有刺杀太子的任务在身,太子这一闹,却叫她头疼不已。从此以后为了完成任务便有一下没一下的晃荡在他面前,只为了完成那个任务回到现代去,可她,还回的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