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时时刻刻发生着细微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程度和死亡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许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骨质疏松、痴呆等老年人才容易患的疾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这与上班族的工作、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这些疾病的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上班族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发展到疾病晚期了,不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给身心带来沉痛。输了健康,赢了天下又如何……上班族只有及时跟踪身体的健康状况,才是上上之策。
不治已病治未病。上班族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健康状况,既把小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也能够预防大病。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才能提高生命质量,真正达到治未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定期体检是治未病中重要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上班族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人每年至少要体检一次。虽然有许多单位、企业、组织都组织员工体验,不过多数都是走走过场,许多上班族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也有一些上班族较为盲目,常常是一股脑的来个全身大检查。没有达到体检的真正效果。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人,体检的项目也各有侧重。由于受家族病史、年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因此,上班族在体检前应将个人的有关情况详细告诉医生,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后,会根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制订出符合受检者的个性化体检方案。
为了确保每一项检查都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上班族在体检之前要注意一些问题。体检的前三天内,保持正常饮食,不吃过于油腻、营养过于丰富的食物,不要饮酒和吸烟,起居作息定时,避免强度大、时间长的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维生素、减肥药及抗生素类药物在体检前的三天内也不可服用。体检的前一天,晚饭不要吃的太饱,体检之前八小时之内要禁食。体检当天要穿着宽松、休闲的衣物,女性最好不要穿连衣裙、丝袜或者佩戴过多的饰品。抽血检查不宜超过上午十点,会使检测值失真(如血糖值),失去化验的意义。为了确保体检后能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体检结果,上班族要认真填写体检表和每张化验单,尤其是姓名、项目,都需要填写完整。
体检结束后,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叠体检报告和化验单,多数上班族都看不懂体检报告。在听完医生的讲解和看了评估意见后,虽然还是会有如坠云里雾里的感觉,可许多上班族基本上是匆匆一阅,就放抽屉里了。为了体检后有问题能及时发现,上班族最好要读懂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一般分几个部分。包括各种常规检查如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听力科、口腔科、妇科、泌尿科等。仪器检查有B超、心电图、X光、CT、磁共振、胃肠镜、脑血流动力学、运动平板等。血液化验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黏度、各种肿瘤指标、甲状腺、过敏原、遗传基因、T淋巴细胞等几十至上百种项目不等。亚健康检查包括一滴血、生物能、骨密度、医学热成像、虹膜、微量元素及毒性元素测定等。尿常规、粪常规检查。各项检查告和血液化验单中,都会使用“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异常、良好、无、有、充血、压痛、肥大、偏低、偏高”等一目了然的文字和正常值标示范围,上班族只要仔细阅读就可以明白。仪器检查结论专业性较强,要读懂有一定困难,上班族需要认真听医生对你说的“解读报告”。对于报告中明显非正常的检查结论,上班族即使无自觉症状,也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复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些检查结果,虽在正常值范围,可是已接近临界值,或者有疑问的检查结论,如血压不正常、空腹血糖偏高、眼压接近上下临界值、早搏、心脏杂音等,都需要定期复查或者进一步检查确诊。
不少上班族在一次体检后,看到身体一切正常,就觉得万事大吉,两三年内都不用再做体检了。其实,一次体检的结果只是目前的身体状况,随着生活的变化,人的身体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因此,上班族要坚持定期体检。也有些上班族在体检之后,认为没查出毛病,看看体检结果后,随手就将体检报告扔了。这是错误的做法,上班族应将体检报告保存起来。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如果都是正常的,就无所谓。可如果其中某项检查指标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就是某种疾病的发病倾向,没有以前的体检报告就很难做出评估。上班族如果将以往的体检报告提供给医生,那么医生很快就会制定出相应地治疗方案。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目的。所以,上班族要完整保留体检报告。最好能把医生当朋友,经常咨询,对保持健康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