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才的诞生是因为一个梦想,一个想帮助别人改变命运的梦想。
汇才的创办者Eva经历了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包括放弃了一段14年的婚姻。她原来是出生于香港的传统职业女性,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工作轻松稳定,生活平平淡淡。有一天,她忽然开始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发现在这种没有变化和激情的状态下,人生活得没有一点味道,有时候还过得很无聊。
她开始反思人生真正的价值。于是,一段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拉开了帷幕。她走出婚姻的禁锢,走出传统的约束,一个人背着背包,到世界上的十几个国家游历。游历的目的只有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从中东到欧洲,所见所闻让她开了眼界,也启发她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是游历产生的强烈冲击,也许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反差,她敏感地发现,人们总是很容易被禁锢在一个笼子里面,长时期地生活在固定的笼子之中。有的人不满足笼子的禁锢,可缺少走出去的勇气;有的人只会挑剔周围的风景,旁观他人的喜剧或悲剧,从来没有把眼光落在自己身边的笼子上。她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跳出笼子的人,精神得以自由驰骋,激情和精力开始从闲置的角落焕发,对未来充满希望。
她得到的更大启示是关于笼子的形成。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设计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编制生命的笼子,外在因素不过是加速了笼子的形成。人们一旦安于笼内生活,没有人能够改变他,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笼子的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笼子的边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
“我”才是笼子的制造者,“我”才是打开笼子的钥匙。她明白这一点后,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做人的工作,帮助更多的人捡起生命中的钥匙。在加拿大大使馆担任商务官期间,她接触过当时刚进入市场的体验式训练,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训练人的形式和行业,于是立志向做一名导师,通过训练帮助更多的人。
做导师是她的梦想,到现在,尽管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推向了企业管理者的位置,但她的志向依然是想做一个优秀的导师。辞掉工作后,她的资本就是自己的经历、资源和心中的梦想。她开始给周围的朋友分享她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分享她的梦想。后来,当她总结出感召的方法,成功地运用感召营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她才清楚地看到,原来自己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在进行感召,以自己这个人去感召身边资源的支持,以自己的梦想激发他人的梦想,营销的产品是产生于她心中的一个梦。
她的梦想包含了她的价值取向。她说,长期生活在殖民地,整个人没有明确的民族感和国家观念,是一种没有根的感觉。不变的炎黄血脉,不改的中国情结,驱使她想为国内的人们做点事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她经常与国际上的机构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熟悉国际文化,希望能把西方先进的方法论运用于中国,为中国的管理者和企业助上一臂之力。
周围的朋友逐渐被她感召,在精神和行动上支持她的选择,汇才公司因此在香港的一间小屋得以诞生。后来,她多次到国外做过训练,包括美国、俄罗斯以及新加坡等地,成功的训练让她更加明白,人性是相通的,人类是一个整体,在香港适用的训练方法,在俄罗斯一样发挥作用。这个认识让她后来决心向世界范围推荐汇才总结的经验,创办了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本教练模式”。
她把自己的梦想转换为汇才的经营理念“激扬禀赋,启导宏才”。2003年,她更加准确而彻底地表达心中的梦想,为汇才确定了企业理念“经营梦想,品尝生活”。汇才的梦想是经营很多人的梦想,包括顾客、员工以及投资者的梦想,汇才通过“做人的工作”,帮助更多人找出梦想,然后让梦想成真。
她坚信汇才的梦想是大部分人的梦想。不少人在目睹了汇才的成功经营后,看到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市场价值,看到汇才已经培育出来的广阔市场空间,迫不及待地克隆模仿,以致汇才背后的随跑者络绎不绝。
与众不同的是,她最早看到的是帮助他人的意义,这个意义与自己人生中的价值和需求不谋而合,所以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行动,根本没有考虑到要走到什么程度,也没有去仔细思考市场前景和赢利水平。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到,汇才能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家推广教练文化的知名机构,成为世界教练领域里的一家有代表意义的公司。
汇才的快速发展本身就证明感召营销是成功的。她的梦想感召到越来越多的人加盟,汇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200多人的规模,客户分布在国内的各个城市。她认为感召带来了市场上可以看见的力量,还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助力。汇才的梦想和经营理念,感召到学员的支持,感召到媒体的关注,加拿大以及美国等驻中国大使馆的官员对汇才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因为她对梦想的坚信和坚持,因为她身体力行地进行感召,汇才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地度过了难关。
感召是意向的感召,通过自己意向的延伸,感召到别人的意向。在人们的生活中,意向往往给人巨大的推动力,尤其是当你经营的是市场中独创的产品,从事的是人们观念中全新的事业的时候,意向的支持胜过资金的支持。这个时候,点头是一种推动力,默认也是一种推动力。当其他人愿意与她的梦想接轨,在意向里支持她的时候,他们不用做什么,也能让她感觉到周围有无形的力量在支撑。
梦想是无形的,成果是可以看见和评估的,她将无形的梦想与有形的成果进行挂钩,感召人们的梦想浮出水面。佛陀说:“欲使入佛智,先以欲钩牵”,感召是梦想的点火器,当汇才通过感召,将很多人的梦想以成果的阶段性达成来实现,汇才的感召力爆发出了诱惑力,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汇才学步的时候,学的就是感召,在后来的走路和跑步中,练的也是感召的专业功力,感召伴随着汇才的每一步。学步之初,汇才不属于市场上存在的任何行业,它当时就像没有行业归属的加油机,灵活地给各个行业的人士输送油料,企业教练和感召对任何行业的人都产生了作用。发展壮大后,汇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加油站”,公司分布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香港、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国内的其他几个中心城市。短短10年多的时间,汇才带动了一个新的行业——企业教练,也催生了企业教练这个新的职业,当初孤独地闯荡市场的先行者,如今成为了行业的扛旗人。
因为她的故事,突然想起了叔本华说的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者之中或强或弱地摇摆。因为痛苦与无聊之间是双重的对立关系,一重是外在的,属于客体;另一重是内在的,属于主体。外在的一重对立关系其实也就是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了无聊。因此,我们看见经济来源差的人与匮乏进行永恒的斗争,而条件好的人士却旷日持久地与无聊进行持久的搏斗。
她开玩笑说,人是很无聊的,所以要想很多方法来解闷,而解闷的最佳方法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曾经体会过无聊的生活,她本人现在已经没有了无聊感,只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在想方设法地构思自己的梦想,总想在梦想的空间留下痕迹。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梦想之中,工作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界限。她乐在其中,并创下了在公司流传的经典名言“上班是娱乐,下班是休息,每时每刻都是生活”。
成为优秀导师是她的理想,在训练场合她收获到了常人不能收获的心路历程。她在别人停摆的追求中唤醒他内在的发条,在别人渴求帮助的追求中增添催化剂。在丰富别人生命的过程中,她得到了个人价值的满足。
成为一名资深导师后,她把感召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要让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人士看到中国企业教练的发展水平,要让中国的企业教练与世界企业教练同台共舞。她不仅到哈佛大学等地方进修专业训练,还多次参加世界教练年会,在大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中国企业教练的知名度。2003年,汇才的教练课程通过国际教练联合会的专业认证。
人类有能力让科技日新月异,有能力生产最先进的产品,但人最难弄懂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人本身。人对于自身的研究,与每个人的复杂性相比,依然是局部的和表面的。做人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帮助别人实现梦想,需要醉心于梦想的投入。近年来,汇才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多元化的人力资本开发商,起点就是感召的初衷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