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9500000021

第21章 赣派代表诗人的宋诗观

赣派代表诗人以陈三立为首领,其继承者则分为两支:其一接陈三立余绪,以山谷、后山为师法对象,以生新奇警、造境雄浑为特色,主要有胡朝梁、华焯、王浩等人;另一支则以夏敬观为代表,在江西诗法上偏向于梅尧臣,斟酌唐宋,以“唐意入宋格”,并有渐趋重唐之势。

一、陈三立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宝箴任湖南巡抚,遂随父入湘,创办新政,提倡新学。是年,上海开强学会,亦列名其中。戊戌政变后,父子同被革职。退居南昌西山侍父。父殁后,往来于南京与西山之间。辛亥后以遗老居,后移居北平。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侵占北平,绝食而亡。著有《散原精舍诗文集》。

陈三立诗作在近代诗坛盛名卓著,论者以为“不独为近代第一名手,即魏晋盛唐,亦少匹敌”。“浓深俊微,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匹”。陈三立以诗学名望主盟诗坛,施蛰存《北山楼诗序》曰:“散原以江西宗匠主坛坫,末生后学咻之嚾之,不可一世”。吴宗慈对陈三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先生一生为学,综贯百家,著述弘富,既竺于旧,亦谙于新。其为文章,沈博闳丽,出入范书,如骖舆靳。文之绪余,演而为诗,融以至性,绎以至情,故能曹刿心目,掐擢胃肾,而自成一家言”。陈三立工诗但不像陈衍那样以论诗著称,其论诗语散见于其诗文集及为他人文集所作题识,从中可略见其宋诗观。

(一)儒学文化史观下的诗学

黄庭坚是以儒家的思想为核心构建自己的诗学体系,所以他会选取杜甫这样一位“乾坤一腐儒”作为江西诗派的诗“祖”,从而在人格精神上倾向于儒家的精英分子。而处于近代环境中的陈三立,虽然在精神传统上还秉承了传统文化的衣钵,但是,前所未有的变局下,文化精神在个人心灵中的动态意向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一种精神上的消遣或者是个人寻求的精神支柱,而成为传统文化与家国传统结合后产生的新功用。所以,陈三立虽然以儒家的文化史观来审视作为历史文化组成的宋诗,真正的宋诗在内化后的种种变相并非陈三立一心向往的诗学精神。因此,对于宋诗的把握,陈三立与黄庭坚并不能真正做到莫逆于心,他们可以说是在共同的精神骨干下向着不同的方向作出了发展。

陈三立信奉儒家文化,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能有所兼收。虽然他曾说过“三立意乡阳明、王氏,微不满朱子”,但还是很快解释说“然自揣当不至为叛道之人”。但是他却终生服膺曾国藩的事功型理学思想,在《船山师友录叙》中对儒学的发展演变总结道:

周衰,七十子之徒既殁,道术散坏。战国之际,纵横怪迂之变,益纷然淆乱,莫可统一。汉兴表章六艺,儒生朋兴,掇拾大谊。越千年而有宋巨儒出,益究其说,道寖彰显矣。然后颇复瞀乱,寖失其真。元明以降,代承其弊。国家肇基,黄氏、顾氏之伦,廼倡言复古,综览百氏,廓绝流冘,厥风大醇。然其所明,典章、文献、创作、道法之迹而矣,而大道之要,微言之统,未暇明也。

在陈三立看来,宋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之功甚伟,而其后逐代以降,清初顾炎武、黄宗羲二人以实学发展儒学,却还只是停留在典章制度上。因此,他推崇王夫之的儒学思想,称道“抗其卓荦之心,上契圣典,旁包百氏,蒙者发之,滞者通之,天人之蕴,教化之纪,次第昭列”,并认为这是先秦以来儒学发展的最高境界,他指出:“自孟、荀、朱子以来,道述之备,于斯为盛”。陈三立二十多岁随父入湘,正是曾国藩以中兴名臣之身份主盟坛坫之际,湖湘重功用的儒学思想与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思想融合一起,使陈三立更注重实行,渴望着有切实的济世之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诗学,黄庭坚的“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的看法与他心有神会,实学的思想也使他对文人之大言颇不屑,甚至连好友兼姻亲范当世诗文中的功业之言也遭他嘲笑:“(范伯子)益慕泰西之说,愤平生所习无实用,昌言贱之……余尝诵梅圣俞‘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之句以谑之”。他认为“天之生夫人也,蕴其志焉,又植其才焉,志盛则多感,才盛则多营,多感多营必蕲有以自达,古之人皆然”。有感而发要“蕴其志焉”,同时要求以儒家思想节制过激的情感,如果只是个人的“愤悱之情、噍杀之音,亦颇时时呈露而不复自遏”,即便“诗既工矣”,“吾不敢谓梁子已能平其心一比于纯德”。诗要“忠信笃敬,抱道而居”,有儒家的关怀,要“志极于天壤,谊关于国故”,这才是诗歌的应有之义。他认为:

自周汉以来,积数千余岁之诗人,固应风尚有推移,门户有同异……然尝以谓凡讬命于文字,其中必有不死之处。

而这不死之处,即是儒家文化之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他与黄庭坚一样,反对“怒邻骂座”式的诗歌,称赞“元道州、白太傅所为诗,切挚温淑,探综性本,有德人儒吏之风”。对元稹、白居易诗在有用于时的前提下,能够做到“切挚温淑”,有“德人儒吏之风”深表赞赏。对陈曾寿的“志深而味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余与太夷所得诗,激急抗烈,指斥无留遗。仁先悲愤与之同,乃中极沉郁而淡远,温邃而自掩其迹,尝论古昔丁乱亡之作者,无拔刀亡命之气,惟陶潜、韩偓,次之元好问。仁先格异而意味差相比,所谓志深而味隐者耶?”

(二)山谷家法的发扬

陈三立论诗以江西诗派为根基,但并不鄙薄唐诗,他认为“唐之诗人称极盛,开来继往,卓犖自名,殆不可胜数”。但是在诗学的技法上,他则对江西一脉更感兴趣,从陶渊明到黄庭坚,特别是对于黄庭坚在诗学上技巧、原则、方法诸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等都有所借鉴。陈三立有诗曰:“吾生恨晚生千岁,不与苏黄数子游”。表明其对苏黄的景仰之情。

黄庭坚强调的是熟参古人作品以提高自身诗学素养,看重的是学古而能自立,对此陈三立的表达则是:

应存己。吾摹乎唐,则为唐囿;吾仿夫宋,则为宋域。必使既入唐宋之堂奥,更能超乎唐宋之藩篱,而不失其已。

要求“诗中有我”是近代宋诗派郑珍、何绍基等人的一个主要诗学主张。“诗中有我”与“人与文一”一样,都是将作品和人品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强调作家的人品对于作品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陈三立的儒学修养使他对这一观点很容易产生认同感。他认为人品与诗品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只有品格高尚之人,才会将“一国之事”作为“一人之本”,其作品无论是平淡自然,还是沉郁悲壮,都能表现出其卓尔不群的特点来。同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不会虚伪,作品才能“风格遒上而情韵不匮”,真实地反映出作者的品格和志趣。

另外,宋代江西诗派之所以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黄庭坚创造出了一套学诗的程序和诗歌的具体做法,度人金针,以至于后嗣不绝。陈三立对于诗法的体会与江西派颇有渊源。他在《沧江诗集序》中谈学诗之法曰:

古之大家,其存至今不废者,必各有其精神气体,以与后人相接。后之人亦各因其才与性之所近,从而致力焉。由其途以溯其源,究其同而穷其变,然后可即于成。沾沾然画一境以自封,以为合于此则可,违于此则否,问学之道,不若是之隘也。夫违其才与性,以揣摩剿袭为能,虽学于古人,犹将病焉,而遂谓古人不可学,岂理也哉?

指点后学在学习前人时,首先要从内在“精神气体”着眼,然后据个人性之所近,细心揣摩,潜心体会,推源溯流,“究其同而穷其变”。《潜溪诗眼》载:“山谷言学者若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故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黄庭坚对学者的指导方法与陈三立如出一辙,首先强调的都是对前人诗歌精神的掌握,有了这种“识”才能进一步探本寻源。

陈三立曾论黄庭坚曰:“世人爱憎说西江,类区门户迷白黑。咀含玉溪蜕杜甫,可怜孤吟吐向壁。……一家句法绝思议,疑凭鬼神对以臆。”他对山谷诗“句法”之不可思议、出人意料倾心不已。至于炼字炼意,陈三立虽然也曾提到句法、字法,但还没有将其置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如“末流作者沿宗派,最忌人言我亦云。树立还期成一字,声誉安用列三君……”又如:“昔贤句法高天下,遗响都非众所云。徒掇毛皮应笑我,能雕肝肾一逢君……”这些都是反对人云亦云而已,也可看做山谷“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注脚。但其他人却将陈三立这方面的方法夸大了。如陈衍提到陈三立“恶俗恶熟”时,显然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奇字”的生僻上,认为他“造句炼字之法,异常新警,多为前人所未道过”。刘成禺甚至说陈三立有“换字秘本”:“陈散老作诗,有换字秘本,新诗作成,必取秘本中相等相似之字,择其合格最新颖者,评量而出之”。陈三立诗句法警拔,而用字亦往往出人意料。但陈衍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为散原体者,有一捷径,所谓避熟避俗是也。言草木不曰柳暗花明,而曰花高柳大;言鸟不言紫燕黄莺,而曰乌鸦鸱枭;言兽切忌虎豹熊罴,并马牛亦说不得,只好请教犬豕耳”。此说未免过分。陈三立有诗人气质和学人根柢,却不愿以诗人自居,此类枝节小事他当不会如此着意。他从江西诗派接受的炼字、炼意、炼句等方法,其重心在风格的奇警峭拔,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字面生新。黄庭坚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以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如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耳。”学江西派者,往往忽略其强调平淡自然、反对有意为诗的做法。黄庭坚对陶渊明的推崇亦出于此,他说:“宁律不协,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不使语俗,此庚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在黄庭坚看来,庾信与陶渊明一个是有意为之,一个是“不烦绳削而自合”,二者之间的高下之分当一目了然。陈三立论诗也本于此,认为好诗是经过反复锤炼达却又不显雕琢痕迹,看上去自然天成。只是陈三立与黄庭坚一样,虽推崇陶潜的自然天成,杜甫的千锤百炼而不显痕迹,但其创作与理想的诗论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虽然宗奉山谷家法,但陈三立并不认为一定要恪守黄庭坚一家之法,而应扩大了诗学门径,“诗必宗江西,靖节、庐陵、诚斋、白石皆可学,不必专下涪翁拜也。”在他看来只要诗歌“风格遒上,而情韵不匮,文根柢槃深,朴茂安雅、曲达意理而不失矩”,就必然可以传之于后。

二、胡朝梁

胡朝梁(1879-1921),字子方,一字梓方,号诗庐,江西铅山人。肄业于震旦、复旦。初学海军,后折节读书,精英文,曾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兼江宁提学使署阅卷官。民国后,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西北筹边使署秘书。好诗文,喜苦吟,诗学陈三立,宗法黄庭坚,兼宗陈师道、梅尧臣。著有《诗庐诗存》《诗庐诗钞》等。

从胡朝梁的人生经历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清政府一天天日趋衰败,同治中兴带来的希望已被现实的困境打破。与同光体派的首领不同的是,中兴的文化精神几乎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影响。胡朝梁诗集现存诗歌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距离清朝政府的灭亡只有三年时间。这时同光体派已经占据显赫地位,“光宣诗坛,首称陈郑”,同光体本身成为后学者们的师法对象,后学者们间接学宋的情况下,诗学观念基本与同光体派领袖们没有多大差别。但胡朝梁凭着对诗学的执着,以“行吟坐哦百不省”的态度从事创作,在同光体后学中可谓对宋诗有自己独得之趣。

胡朝梁师从陈三立学诗,出入江西派。但论者对其宗法对象却颇多歧解。李瑞清认为其诗“冲淡傲兀,自足西江法嗣,而性情真挚在东野、后山之间”。章士钊只说“诗庐诗似孟东野”。钱仲联先生则认为胡朝梁诗“学山谷七律,兀傲多拗调。五古学后山者,刻挚不易及也”。胡朝梁的创作来说,诸家之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作可以间接反映胡朝梁的宋诗观,最主要在于他对宋诗及宋诗人的看法。

胡朝梁苦吟为诗的方式与陈师道很相似,虽然这种表面化的东西并不能说明二者诗学上的渊源,但两人确实在诗学精神上有相通之处。黄庭坚有《赠陈师道诗》以见其作诗之苦吟:“陈侯学诗如学道,又似秋虫噫寒草。日晏肠鸣俛眉,得意古人便忘老。君不见向来河伯负两河,观海乃知身一蠡。旅床争席方归去,秋水黏天不自多。春风吹园动花鸟,霜月入户寒皎皎。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呻吟成声可管弦,能与不能安足言。”指出陈师道“学诗如学道”,以敬重之心对待文字,虔诚地创作诗歌。而胡朝梁写诗时的状态完全可以和陈师道媲美:“夕哦废夕飱,朝吟失朝眠。搅肠出俶佹,皱面惊老孱。亲故戒勿尔,谓何太苦煎。我殊不知苦,如虫鸣其天。”汪辟疆说胡朝梁是“生平以诗为性命”,胡朝梁全力为诗那种精神确实体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陈师道曾师事黄庭坚为师,刘克庄指出过黄庭坚对陈师道的影响:“文师南丰,诗师豫章,二师皆极天下本色,故后山诗文高妙一世”。黄庭坚的人品、学问、诗学取向都令陈师道深感钦佩,“仆于诗初无诗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而黄庭坚诗歌疏离现实的诗学精神也为胡朝梁所接受,“诗事所关于细道,譬之虫鸣聊自娱。”陈师道并非对黄庭坚的诗学观点亦步亦趋,他公开反对“以文为诗”:“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表面上看似对韩“以文为诗”表示了不满,实际上他却更热衷于以古文笔法写诗,使句子生奇新警。胡朝梁没有表明支持“以文为诗”,但看他的诗作:“吾师散原先生者,古之隐君子非与。桃源岂非世间有,庾信新成江上君。中有歌声出金石,谁言作江殊渔樵。老怀定爱园蔬味,风雨时时一荷除。”其中“吾师散原先生者,古之隐君子非与”,直接用散文语言和句法入诗,行笔之间完全是文章的章法和结构。

在唐宋诗的比较上,胡朝梁能较公正地指出二者的特点:

大抵去古愈远,气息愈薄,风骚古艳,汉诗拙朴,魏晋古健而已露新警,六朝遂靡靡不振矣。有唐一代别具面目,浮响益多。宋矫以意理,行以气势,而音节鲜能入古。明清之诗学,汉魏六朝者,专袭字面矜藻丽,列有神理。学唐者多游滑之调,学宋者多常相非相用,而实无一当也。

胡朝梁论诗有“厚古薄今”的倾向,他通过对诗歌发展史的回顾,批评了“去古愈远,气息愈薄”的现象,肯定唐诗有开辟诗歌新境界之功,但对唐以来的近体诗不满,以为“浮响益多”。同时肯定宋诗的“意理”和“气势”有新变的意义,“而音节鲜能入古”则再次说明“去古愈远,气息愈薄”。

另外,胡朝梁对陈师道诗歌的“瘦硬”之美深有会心,深赏“劲骨野苍”“意境淡幽”之作。而这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胡朝梁心境的反映。在《帝召评余诗讫手写十五首以去谓将广为传播用长句为谢》中他说道:“已拼槁项填沟壑,空有穷愁托文辞。行吟坐哦百不省,但觉瘦语于吾宜。杜雄韩奇岂不好,恨力不足以振之。”尽管他对杜韩之诗的雄奇之处表示赞成,但认为自己性之所近不在此,而“瘦语于吾宜”才是他的诗学追求。

三、夏敬观

夏敬观,字剑丞,号吷庵,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官江苏提学使,兼任复旦公学、中国公学监督。辛亥革命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撰述、浙江教育厅厅长。晚年寓居上海。著有《忍古楼诗》《吷庵词》《春秋繁露考异》等。

夏敬观与陈衍一样,是同光体派中创作与理论兼善者,论诗著作有《吷庵隐语》《学山诗话》《八代诗评》《唐诗评》《忍古楼诗话》等多种,另外夏敬观还著有陈与义、梅尧臣、元好问、杨诚斋、孟郊等人的诗歌选注。在倡导“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同光体诗人中,沈曾植之外,夏敬观是学人色彩较浓的一位。光绪二十九(1903)年,他入南昌经训书院,师从著名的经学专家皮锡瑞治经学,“剑丞为皮鹿门高足,今之学人,于诗犹刻意锻炼,不肯作一犹人语”。曾深入钻研过佛学、绘画,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夏敬观身上,体现出了传统文人所具有的、全面的文化素养。

赣派主要以宋代江西诗派为宗师,夏敬观于宋诗人中却特重梅尧臣,其诗学梅尧臣几已成公论,与赣派风习大不相类。陈衍《石遗室诗话》载:“剑丞谓:唐、宋诗人独有一梅圣俞耳。”由云龙称:“夏吷庵力摹宛陵,有神似者”。陈衍亦道:“用笔造语,皆得髓于宛陵而神似之。世之服膺宛陵者,一时恐未有其匹。”夏敬观自己也表示过对梅尧臣之喜爱,在《泗州杨侍郎诗序》中他说:“予平生喜唐孟东野、宋梅圣俞诗。”但“喜”只能表明其偏爱,不能说明其诗尽出一家。倒是陈声聪的《兼于阁诗话》对夏敬观诗有较客观的评价:“忍古楼诗,构思窈深,意趣渊永,人谓其为宛陵体,实不尽然。……综其所作,实通过东野、后山而兼有山谷、简斋诸家之长,趣味尤胜于宛陵。”统观夏敬观的诗论及其创作,他的宋诗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以义理之精通“温厚醇正”

夏敬观的诗学观是建立在经学的思想基础之上,因此,他比较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夏敬观强调诗歌既要彰扬儒家义理,还要符合温柔敦厚之旨。他说:

曰思虑通审者,即予所言义理。求其通,求其审,必经思虑,与义理相背,即未通未审。曰志气和平者,诗言志,所志必合于义理,志定则气体得其正,而无过激之思想,志气乃归于和平。曰不激不厉者,属于辞气。诗旨主于温厚,激厉则失温厚之旨矣。曰风规自远者,言其度也。处人处己之道皆在于此。

这样的观点颇接近宋代理学家的诗论,但这样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对宋诗的全面肯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诗歌,唐诗显然是不如宋诗的。夏敬观对梅尧臣的推尊,也是因为梅尧臣诗歌有诗教的意义在内。在《梅尧臣诗导言》中说:“刘克庄曰:‘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而后桑蹼之淫哇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推为宋诗之第一人,确为允当。”强调梅诗有压制桑蹼之音、弘扬风雅之气的功绩,甚至将其推为“宋诗第一人”。

夏敬观的诗学思想在后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他发表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唐诗说》中很多观点与前有所不同:

诗者,心之声也。所怀既异,安可比而论之?宋人立论,好偏重忠爱,以取悦于时君,其为李杜优劣之论,辄从忠爱二字下判断,苏子由至谓太白不知义,葛立方以其《永王东巡歌》为赞助逆谋,黄彻以为历考全集,爱国忧民之心,鲜有如子美语者,以李杜齐名为忝窃,是诚迂论,不足与言诗也。

后期夏敬观对宋人论诗的功利色彩表示反对,认为宋人“偏重忠爱”只是为了“取悦时君”,而不是从“言为心声”来考察诗歌。

(二)脱俗趋雅

夏敬观对宋诗尚雅反俗的观点以自己的理解作了全面的论述,他认为诗歌要追求雅,就必须心中有学识。

俗对雅而言,惟雅可以医俗,胸次雅者,必无俗意。用字须通训诂,小学深者,自无俗字;言语雅驯者,自无俗人口吻腔调。

夏敬观辩证地看到雅俗的相对性,说明在雅俗的对立中只有“雅可以医俗”。实现的途径则是学问,学问首先要通的是“训诂”,也就是所谓的“小学深者,自无俗字”,言词不俗,作品自然也就能脱俗。他还针对“朴学妨诗”的观点,提出翁方纲、何绍基仅通晓金石学,清代经师只娴熟朴学,其精力皆不能旁顾众学,所以,诗作成就不大。唯有郑珍于学无所不窥,故其诗无所不有。可以说论诗重学问却是他一贯的主张:“仆尝恨士之以文自名者,薄视六经考据之学,以为人文则累”,在敬观看来,学问未尝害诗,而是“书卷犹药石,其用处在能医俗”,“大家诗,必随拈一题,皆能赋咏,是在学问富足也”。这样的论调其实不脱汉学家的诗学主旨。其次,学问要博古通今,正确的处理“我”与“古”的关系,方能去俗趋雅。他说:

有我无古,则俗意俗字俗调皆来矣。有古无我,则非今世之人所作之诗也。泽于古而通于今,是不徒以雅医俗也。进一步言,则我所作诗,必有我在。再进一步言,则天所赋于我者,无论学古至如何程度,皆不失我所受赋之性。古今诗人,皆自成家数者,以此。

诗虽然是“心之声也”,但是仅靠“有我无古”,还是不能免俗。只有“泽于古而通于今”,才能“以雅医俗”。另外,夏敬观还指出,“诗中有我”是个人特性所在,要在诗中表现出“我所受赋之性”,方可“自成家数”。同时夏敬观也明确地反对以诗歌为“取悦于人”的做法,其实质还是反俗,他说:

以悦人夸人为心者,是售其送往劳来从俗富贵之技也。若作讨人说好,夸耀于人解,更深数层。

夏敬观所述与陈衍所说的反“浅俗”是一个意思,只是更明确地说明有意识地以诗来讨好他人,是将诗歌作为“利禄”之具出卖;一心期待别人夸自己的诗作,更是诗人所不齿的行为,其本意还是在于不同流俗。他在《王晓湘简庵诗序》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余尝探索古作者所谓诗法,以为历二千年,昔人所道者尽矣;今皆陈言陈意矣,复何有于我?然世殊则陈者万新,未为尽也。诗犹文也,顺者逆之,逆者顺之;众言者不言,举众所不言者在,则又错综变演,为无尽矣。

(三)诗品与人品

对宋诗人好言“忠爱”之习,夏敬观认为应该谨慎地对待,他认为人品与诗品是相关的,但前提是诗必须出于真实的感情表达:“又凡文艺必出于真挚者,方能使人读之亲切有味;真挚之文艺,根于作者之性行,故作者之性行何似,可于文艺中见之”。其实这还是近代宋诗派“人与文一”的论调。但是,人品不能仅根据诗歌来判断:

人品定于所忘,然所言之志,有真伪焉。……今之人方力谋富贵,而示人于淡泊,成身在华厦,而谓志在诛茅力耕。吾见此类人之诗,比比皆是也。自宋以来,以诗人忠爱为口头禅,推其行迹,果忠爱乎?故真伪之辨,不可不知也。送往劳来,从俗富贵者,诗品固下,人品尤卑,伪君子正与其相等。

夏敬观深刻地认识到“力谋富贵,而示人于淡泊,成身在华厦,而谓志在诛茅力耕”之人“比比皆是”,特别是宋诗以“忠爱”作为口头禅,尤其要小心区分,伪君子“诗品固下,人品尤卑”。所以他进一步提出:

论人论文,实为二事,人品高者,不必有文,文高者,必其品高,如足传世,固是不易之论。然君子不以人废言,苟为高文,则识者亦不能弃。

“人与文一”是近代宋诗派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光体派诸人基本上都认同此点。夏敬观能够辩证地提出“论人论文,实为二事”,认为做人与做文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在肯定“文高者,必其品高”的同时,提出“不以人废言”,对人品不好的人,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好作品。

对于宋诗的变唐之功,夏敬观认为要学的是这种“变”的精神,而非沉溺于其中,“学到与古贤无异”只是初步功夫。对于时人论诗好提诗法家数,不知变通的做法,夏敬观明确反对说:“近人作诗,喜以学古人某家某家为标志;而论人之诗,亦喜以似某似某为言,是皆不脱习气,不脱凡近之见解也。”

钱仲联先生称“夏吷庵学梅圣俞,苦涩朴素,扫除凡艳。虽为江西人,而非‘江西派’”。夏敬观的宋诗观与赣派诗人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他的诗学观也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不属“江西派”。

同类推荐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古典诗词中,情诗最动人。恋爱往事中,入诗的多不堪。能写缠绵动人诗句的未必情深似海,看似轻薄的往往晚令人同情。文姜、息夫人、刘细君、蔡文姬、鱼玄机、朱淑真、仓央嘉措、苏曼殊……由古到今,才子佳人多为“情”为困。爱情在他们的诗中,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有关他们的一切往事里。
热门推荐
  • 重生还珠之我没爹但有人疼

    重生还珠之我没爹但有人疼

    不一样的还珠,不宫斗不虐恋,不尔康,不认爹,轻松江湖流,还珠人物背景不同~
  • 仇海中怒放的血玫瑰

    仇海中怒放的血玫瑰

    身边的人一次又一次让她失望,绝望。背叛,谎言,陷害等等统统涌向她来。于是,她恨透了这些人。她发誓一定要让这些人付出代价!当她身世被揭晓时,当初的那些人又想哈巴狗一样来找她,她不屑一笑。想到当初父亲母亲对她的所作所为,让她六亲不认,但是没有任何然感到大逆不道,除了当初的那些对她不利的人不这么想。
  • 科学的魔王进修计划

    科学的魔王进修计划

    安德烈(自以为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好青年,由我担任魔王这么个职务是不是不太妥当,作者君?作者:没关系,你麾下的魔族大概可能也许应该比你还不靠谱。安德烈(错愕):导演这剧本不对啊!?说好的塔那厘和巴特祖呢!?作者:这是伪西幻。主演同学请看清楚剧本再发言!安德烈(或有期待):那么系统呢?这只能看不能用的系统算是几个意思哈!?作者:这又不是游戏异界!系统什么的都靠你自己去悟了。安德烈(掀桌):工会!我要抗议!这剧本一点都不科学!作者:签合同之前你都不看清楚的么?就你这样也能演魔王?是哪个家伙把他给介绍过来的?安德烈(被拖出演播室):……作者:欢迎大家收看科学的魔王进修计划,伪西幻、非主流,低魔设定……绝对不是因为特效预算不够!我们这是非常严谨的奇幻大制作!……嗯就是这样。
  • 无非生活

    无非生活

    我们一点一点探索,以为快要接近真相见青天,不想这是一个阴谋,而且是一个让我无法接受的阴谋!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焦裕禄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焦裕禄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穿越之绝世武神

    穿越之绝世武神

    一个武道为尊的世界。一个异界迷失的灵魂。孟飞带着基础体术三十六式穿越到了陌生的世界,看他如何奋而崛起,成就绝世武神。
  • 我的情侣小萝莉

    我的情侣小萝莉

    [首发新书-免费]皇室后人古瓦扎特大弟子程俊飞——萝莉?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喜欢就行。感情?经历过一次,就要懂得珍惜。暗黑?你敢来,我敢战!那段在彭涵苒的阴影下度过的日子,遇见人生最美好的归宿。杨帅,一股暗黑风暴正在袭来!——捍卫,迎接他的会是什么?(飛葬(小说)粉丝①群:418969512,欢迎加入)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默等俊凯,陌上花开

    默等俊凯,陌上花开

    闺蜜之间的羁绊,她清清楚楚的体会到了,只是她没有想过,她们的身世会让她走到崩溃的边缘,她也不曾想过,喜欢一个人,能输到这种地步……
  • 一雪一封寒

    一雪一封寒

    “大道无形安知福祸,仙枝挡道亦会落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