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9100000012

第12章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2)

由此可见道德批判与继承的规律性,是阶级道德形态→社会公德形态→道德文化形态。作为对立的阶级道德是难以直接产生继承关系的,但由阶级道德斗争的历史中所形成的社会公德与道德文化则是道德批判与继承的主要形式。

二、如何把握传统美德教育中的批判继承规律我们研究道德的批判与继承是怎样实现的。对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究竟有什么实践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把握批判与继承的规律,使其科学化,取得实际效果。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用直观形象化的教育方式,对批判继承传统道德,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古代道德故事越形象,就越显示出古代道德的阶级性的原始形态,故事要忠于历史事实,要有具体阶级地位、政治面貌的人和事,就不可能不携带某些剥削阶级的没落的道德观念和有历史局限性的落后的道德观。尽管教育者可以进行选择,但由于形象性强、细节突出、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依然会渗透其间,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一细节,忠君思想就隐含其中。另外,形象性有多义性,甚至歧义性,加上含蓄、比喻等修辞方法,会在一个传统道德故事中产生多种理解,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所以,形象性传统美德教育在其方式中,如何减少不属于美德的因素,是批判与继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始道德故事不属于道德文化的形态。道德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科学文化的道德思想,它只暗藏故事之中,而不显露于故事之外。对于缺乏理论思维能力的学生,并不会自发地获得传统的道德文化、特别是教育者如果缺少传统道德文化修养,就不会自觉的提示传统美德故事中的道德文化思想,这就降低批判继承传统美德的效果。这里所说的道德文化不是潜在的、意会的文化形态,而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给以具体的、通俗的道德文化的概括。

第一,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公德的立场上批判继承阶级道德,建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库”。要降低古代阶级道德中非传统美德的因素,就必须使个别的一人一事的阶级道德故事具有民族传统公德的共性。要以公德的共性限制阶级的个性,特别是限制统治阶级阶级没落的个性。这与创作或传播古代文学故事有不同的原则,不是阶级个性越突出越好,而是要受民族公德的检验。这个原则应适用于教材编写、教育活动及整个教育过程。这是一个教育中的再创作,这里不存在歪曲历史真实的问题。事实上,中华民族公德在久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已经进行过无数次的再创作,阶级个性已经受到限制。现在人们讲“颜氏家训”的故事,或者传说“岳飞爱国”的故事。已经不把他们视为达官贵族,他们已经在人们心中变成民族公德形象的代表人物。因此公德化的原则正是历史的真实。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民族公德,它应该具备什么标准?

第二,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形态上批判继承原始阶级道德,丰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宝库。比如在《忠孝两全的岳飞》的这个故事中,岳飞个人的忠孝只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公德行为,而道德文化是指如何科学地解释忠与孝。显然,忠,不是忠君,不是膜拜权威,不再是等级顺从的旧阶级的道德含义了,应该是为祖国献身,心怀大众为忠。孝,也不是《孝经》中的原义了,那种“父殁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叫子死,子不敢不死”已在公德化的过程中废弃了,作为道德文化的“孝”,应解释为伦理义务。如果我们在编写、辅导《忠孝两全的岳飞》这一故事时,能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进行道德文化的概括与提炼,其含义越科学、准确,符合实际,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道德教育效果。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大量道德文化遗产,其中精华部分是进行道德文化提炼的借鉴。如“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德小而不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过则勿惮改”“择善而从”“无求备于一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志忍私,然后能为公”……这些具有科学道理的道德文化名言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瑰宝。

第三,要根据青少年德育最佳期,适时采用民族传统公德形态教育和道德文化形态教育。小学阶段,儿童期心理由在家顺父母,转为在校靠教师,多服从、依赖、善于行为模仿,是进行基本道德素质教育,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公德教育是主要的内容。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有突出的效果。可以在兴趣、娱乐中加强其道德记忆,引导行为训练,以其纯洁的同情心、爱心,强化其对传统美德的情感,在其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民族美德的烙印。

中学时期的学生,自主自立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由盲目向稳定成熟时期迈进,个性初步萌发成型,参与意识增多,能够提出问题,进行评论,但很容易偏激,正是高层次的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简单的道德故事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这是施用道德文化的教育的较好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道德文化的深度。不仅如此,道德文化的教育效果还要与政治理论常识、社会发展规律知识等其它课程同步进行,才能取得道德文化教育的效果。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德行与文化相比,德行是做人的依据和根本,有了这个条件,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这也可以用来说明公德形态教育与道德文化形态教育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打好了传统公德教育基础,道德文化教育才会顺利。

教材、参考资料的批判继承是关键的第一步,是一个基础工程。但也不等于批判与继承到此结束了。而辅导、组织、开展活动中的批判与继承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教育者与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人,他们都可以把民族公德和道德文化作个性化的解释。特别是公德的相对性和个人道德价值的差异,会产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异化现象。你认为诚实是对的,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不让妈妈伤心,说谎是对的;你认为偷窃是不道德的,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给父亲治病偷了别人的钱是可以的。因此,教师辅导、学生阅读过程,如果不能进行批判与继承,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三、传统道德的筛选标准

民族传统公德和道德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决定其去与留的筛选标准。当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要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筛选民族传统道德,以丰富社会主义公德的宝库。但是,这样说未免过于笼统。1983年,在长春举行的关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德育思想遗产的讨论中,对批判继承的原则曾归纳为三点:(1)求实性。即从历史遗产中占有第一手材料,进行实事求是地研究,反对随风附意。(2)人民性。即在历史上对人民有过好处的东西,都要以予历史地肯定。(3)科学性。以是否合理,反映一定规律性为选择标准。这三条对研究历史道德遗产是可行的,但对建立今天的民族传统“美德库”来说是不够的,如“人民性”一条,在历史上对人民有过好处的道德言论、事迹未必能进入今天的“美德库”。

对民族传统公德的选择要与当代的社会环境有适用性和实用性。传统美德教育是古为今用,不等于历史遗产研究,是直接用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服务的。传统美德不能与社会主义公德相矛盾,不能与经济改革而建立起来的新的道德观念相矛盾,只能有益无害。

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最突出的最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比如“安乐死”,由于医疗技术发达,让久病无医疗价值的又濒临死亡的老人安静迅速的死去是科学的、可行的,但这与传统的“孝敬父母”的美德相矛盾。我国已出现第一例安乐死,经法院审判并无定罪。如何回答学生这方面的提问:如果说为了老人免受痛苦而早点死去这正是孝敬父母,恐怕传统美德中无此观念,只有救父母免于死亡才是美德。虽然眼下矛盾还不显著,但从历史发展看,这只能冲破传统道德观念,建立新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给传统道德带来了更大的冲击。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有过自然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产品经济形态的分析),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目的、分配方式等不同之外,存在着同一经济形态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任何商品生产都追求商品价值,都存在个人(资本主义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竞争、战胜别人、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是正当行为。效益观念、时间观念、速度观念正在冲击着落后的重义轻利的重农轻商的传统道德,但也冲击着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天下为公的传统美德。因此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一方面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利于抵制商品经济中必然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金钱拜物教等观念,从道德伦理上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助一臂之力,使下一代有对商品经济消极影响的免疫力。

批判继承传统道德的内容要适应当今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同时也存在净化社会环境,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减少家庭、社会对学校道德的负作用。

民族传统公德要有公众承受性。公德,必有“公”,无公众的承诺不成公德。也就是要求传统公德是当前我国人民大众的正在履行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公众,通过代代相传,最直接、最广泛地批判继承着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流传,被大众承认的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积极成分是整理传统美德的参照系。只有这样,学校传统美德才能与社会道德舆论相协调,产生社会效应。

整理民族传统公德和民族的道德文化不仅是学校教育者的任务,也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及一切关心民族道德优良传统的人们的共同任务。经过大家的努力工作,民族传统美德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同类推荐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我和初音有个相遇

    我和初音有个相遇

    二次元里的公主殿下初音未来,我意外的来到了初音的身边,从此开始了生活世界,一个被公主殿下照顾的我,会与公主发生什么感人爱情故事呢,我又是怎么样回到现实世界的,天呀,初音,你真美!!!
  • 一剑走江湖

    一剑走江湖

    就在大学毕业的前夕,陆彦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之后,一切都在悄悄的变化着。后来才知道,自己大学四年无话不说的好友,一个是妖,一个是血族。更加惊喜的是,就连自己的发小也是身俱异能!在人,妖,血族,异能者频频活动,在黑暗势力的穷追猛打之下,到底什么是正,什么又是邪?陆彦该如何思考,又该如何接招?最终又是否能断定正与邪的界限?惊奇的世界,冒险的人生,一夜之间,一切都开始变得暗波汹涌···
  • 好运成仙

    好运成仙

    人性是什么?善?恶?.曹瞳只有一个答案:“求我幸福!”.可之前曹瞳在陷入痴恋迷局时,却没能体会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一次意外让曹瞳对自己的本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踏足了难以想象的奇妙修真世界!.全新的神秘世界展现在曹瞳眼前,在好奇心大涨的同时,他也对力量有了更加执着的追求,不是为了凸显王霸之气,仅仅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亲人们的一方幸福天地而已!——————————————QQ群之仙人大本营55265706,想交流又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请进!
  • 灵异校舍

    灵异校舍

    一位少女灵异死亡在校园的宿舍,后来许多人都神秘失踪或离奇死亡。这件事却被封闭,接连不断的灵异事件发生,让H2(简称)校园引起剧烈的轰动。有一位刚转到学校的女孩收到了一位神秘人的“礼物”,是什么让她如此吃惊。一天她听到这一传闻,开始有了强烈的兴趣,这让人感到阴森恐怖的传闻,这位女孩开始了一场不可思议的设局...
  • 天地妖皇

    天地妖皇

    一道金色的流光,裹挟着神秘的未知,改变着少年的命运,奏响了一曲天地妖皇的传说!
  • EXO之如果重来我们还会在相爱

    EXO之如果重来我们还会在相爱

    这是一部关于Exo的小说哦,作者大大每周跟5章哦
  • 校园争霸

    校园争霸

    沉舟侧畔千帆过,转眼已是十三春。校园生活是人生中最痛哭,也是最美好,最难忘,最值得回忆的。那时候谁不是满脑的幻想,谁不是年少轻狂,谁不想纵横校园,称霸一届。
  • 末世生化异变上王的降临

    末世生化异变上王的降临

    她是重生后唯一的系统持有人,还有个莫名其妙跑出来的小跟班闵泽鑫;而他呢,则是被人掌控着命运的傀儡,奉命前来夺回系统。在命运和爱情的选择下,她会如何抉择?是为了妈妈而毁灭他和他背后的组织,还是以她的能力恢复他,而让他忘记一切,并且放走组织,牺牲妈妈?
  • 王子殿下卡酷依

    王子殿下卡酷依

    “恭喜你,通过了第一关!”What?!左手一个歌星Shadow?!右手一个歌剧“幽灵”?!这是场闯关游戏吗?MyGod!人家只想安安静静读书啦!开学第一天,两个古怪的人闯入夏黛雪的生活,一个是校园里的人气王子辰熙圣,总爱捉弄她调戏她;一个是低调内敛的孤儿伊夜瞳,在他身上她总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抓住了,就真的能够得到幸福吗?咱们的闯关游戏这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