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4400000031

第31章 文学现象研究(五)(3)

历史上每一次传播载体的变化,都会带来书写和文学的深刻变化。以汉代为例,绢对竹简的代替,特别是东汉时纸张的发明,使得“赋”和“文章”逐渐发达起来,汉语也由先秦时代的简约变得奢华富丽了。因为纸张使书写的成本降低,读书人不必车载斗量地随身携带那压死人的竹简木牍,所谓“汗牛充栋”已远非昔日之意。到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了,印刷代替了抄写,书籍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白话小说(话本、拟话本)和杂剧等更为大众化的文学形式便随之在宋、元、明代发育成熟起来。致使明代出现了小说繁盛的局面,出现了各种刻印商家,三言二拍、四大奇书随之出现。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明代是中国人的“文学伦理”得以“世俗化”的一个时期,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化观念(通过《十日谈》和《坎特伯雷故事集》所表达出来的)是非常近似的。用时下的时髦说法,是经历了一个“祛魅”的时代。但在那个时期这种新的世俗伦理与文学观念并非没有阻力,四大奇书问世后多曾遭到毁禁或删改,《十日谈》之类的小说在欧洲则面临教会的压制。这表明,在写作的伦理准则发生明显变化的时代,很容易发生关于“标准”和“伦理”的争论,但同时也可能孕育了新的文学与文类发育的机缘。

但文学标准的变化并非无“度”,以“词”这种文体为例,最初词在晚唐五代出现和风行时,多是“花间淫艳之词”,“瓦肆靡靡之响”,脂粉气甚至色情味很浓,其消费区间也仅限于青楼歌妓与有钱人、读书人的唱酬往来。但随着其逐渐扩展成熟,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慷慨清音,以及感时伤世、饱含命运痛感的悲凉之辞便应运而生。词的“写作伦理”和“标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20世纪现代传媒的出现,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可能超过了过去数千年的总和,文学的职能和标准也由于这个巨变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简言之我以为有两点:一是新闻资讯的发达,代替了小说与文学的“反映论”功能,其“再现”某种社会生活景观的职能被弱化了(80年代文学的轰动效应,其实是因为资讯的不发达导致的)。这样,关于其影响和改良社会的“美善”理想的文学标准也遭到了遗弃;其二,相形之下,文学作为人类“精神勘探”的手段的功能则得到了强化。尤其精神分析学一类知识的介入,人类的“无意识世界”被打开于光天化日之下,一切原本“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似乎都有了一个不那么高尚的“原始动机”。如此,文学的伦理自然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真实”或者“对真实的认知”变得空前重要起来,“美”与“善”则退居次席,人们对原来那些不被推崇和看重的东西,逐渐推崇和看重起来,而对原来那样一些高尚和美的东西则弃若敝屣。

显然,承认文学标准的不断变化是认识文学标准问题的一个前提。90年代以来的社会文化现实所发生的变化,与整个20世纪相比又是最剧烈的,所以文学的伦理与标准也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次传媒的改变,能够像网络这样对写作产生剧烈与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许才刚刚出现。随着它的加深,我们会发现以往的许多标准都将失效。首先你无法否认,网络环境所给予大众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写作”平台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另一方面,“平权”与“混乱”也是一对连体的双胞胎。在“五四”知识分子那里,他们呼吁文化文学变革的核心理由,即是传统文学对大众的屏蔽和疏离,文言的书写方式限制了平民读书与写作的权利。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参与的公众越多,公众参与的权利越大,自然就越具有“现代性”,就越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网络写作或网络事件,也有投鼠忌器之嫌。类似2006年的“梨花体”那样的“恶搞事件”,批评家大概就只有保持沉默。因为很简单,谁在那样的环境下出来说话,无异于引火烧身,难免不被“暴民”羞辱叱骂。在这个问题上,卢梭式的“二律悖反”理论和“社会契约说”是值得借鉴的,“自由与权威”、“个体与社会(人和公民)”、“欲望和理性”,必须互相制约,通过公共契约的形式确立其关系,现代以来人类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基本规则和理论的正确。如果写作的自由不受到专业规则与“文学性”的限制,网络文学也便无大出息。

有一点必须承认,网络环境改变了文学的伦理:在纸面上无法发表的作品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发表。以诗歌为例,2008年李少君的一首贴在“天涯”网站上的《流水》据说几天内点击量就超过了20万,这首很难在正统的纸刊环境下发表的作品,在网上则显大显身手,它的内容选择的是一个“伦理的临界点”,诗中的女孩似乎很开放,但与“我”又保守了“底线”,很率真,也很“纯情”,结尾暗示,虽然“我”一直期待“发生什么”,但迄今并未发生。这首诗如果正面解释,可以看作是一段“可以容忍”的恋情,有一缕淡淡的愁绪;而如果按照传统或一般伦理,则可以指摘为“不严肃”,所以在网上也引发了波澜。之所以举出这首诗的例子,是说网络环境下写作伦理的不同,它的道德标准经常是处于临界点甚至是“底线”以下的,这是一个事实。比较极端的文本比比皆是,我还可以举出“垃圾派”的代表人物徐乡愁的诗歌《我的垃圾人生》。诗中对社会的某种合理的批判性,甚至是一种带有震撼力的悲愤,只是它用了反讽式的口吻。这类写作应该如何评价,可以讨论,我要说的是,必须承认网络这种传播平台对文学伦理的深刻冲击和改变,必须在此前提下来认识文学的趋势,它的美学取向。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非要为网络文学的伦理下降作辩护,只是在强调,网络环境下的粗鄙美学、喜剧性风格、“泛性化”的转喻修辞方式、主体人格的矮化、话语暴力的倾向、以及一次性消费的无深度特征等等,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向,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趋势很难完全转变。我曾经询问一位著名的汉学家,问欧洲是否也存在“网络暴力”,他说也有,只是没有中国的网民“那么厉害”。随着网络作为“写作平台”而不只是“言论平台”的认识与功能的深化,网络写作也会以同样的选择与淘汰机制使这种写作得以提升,就像当年词的提升一样,我以为“网络环境下的文学写作”也自会逐渐改造其品质。只是有一点要明确,再提升,它也仍会带有“网络属性”——就像“词”也是“诗”,但又与诗十分不同一样,它更婉约、灵秀、妖娆和艳丽,甚至它的颓伤与腐败气息也是其合理的部分。因此,我以为网络文学也应该逐渐确立它的美学:它的简约性、异质色彩、隐身气质、合理的“恶意”、狂欢意味、无文体界限……的特点,都应该逐渐清晰、成形和成熟起来。我并不想用过于苛刻的眼光来看待它现在的问题,看看这短短的几年中,它的粗鄙也许并没有减少,但其中稍好些的东西、有意味的写作也明显地正在变得多起来,这就足以给我们以信心,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因为提升是必然的,提升则兴,不提升则灭,这是规律,天经地义。至于那些作为一般的“言论发表”的文字,还有那些本来是在纸面上写作的作品为了传播的方便贴到了网上,则无需多费口舌了。

有理论家预言纸面的文学终将消亡,从长远的历史来看,这也许是必然,但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以为纸面的书写与传播仍会存在,因为这种“古典”的传播作为一种文本保存、阅读方式、美感经验很难完全改变。眼下海量的网络文学,不可能完全成为真正有效的全民阅读,必须依靠有效的选择之后,才能作为相对可靠的文本留存下来,而如果要留存下来,“纸本形式”的存在是必须的。否则在瞬息即被覆盖的网络世界中,它无法成为真正的阅读对象。从这个意义上,网络写作与经典的纸面写作将会并行不悖,他们也许会各玩各的,也许会互相影响渗透,但不会非此即彼,一存一亡。

同类推荐
  • 角色

    角色

    陈益是一位笔力纵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公安作家。《角色》这部作品集之大成,收录了自他从军从警以来发表在各家报刊的各类作品。这些作品分为十辑,内容丰富,主题深沉,涵盖了他笔走龙蛇的全部心路历程,彰显着他人生跋涉的不倦风姿和博大情怀。生命的过程是曲折而坎坷的,作者抑恶扬善,坦诚相见。在这部书里,能读到他面对丑恶的无奈,面对淫威的颤抖;也能读到他翻越大山,抖落尘埃,迎接鲜花的喜悦;更能读到他步入平原,走向成熟的从容淡定以及与生俱来的风趣幽默。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凭借对生活的赤忱热爱和真情实意,作者以自己的家乡夏邱镇柳沟村的田园小景和当地纯朴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透过泥土的芳香,不仅孕育出了乡韵的诗情画意,而且蕴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散生漫笔

    散生漫笔

    近几年我的视力突然衰退,医生诊断是老年性白内障,而且是“老双白”:两只眼都被“白”蒙上了,这一点儿不冤枉我。几十年来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跟着我受够了罪,伤眼的事儿看得太多了。
热门推荐
  • 修道佛子

    修道佛子

    变强,不断地变强,才能让这些恶俗的灵魂永远仰望!
  • 咏史诗·杀子谷

    咏史诗·杀子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世刀徒

    霸世刀徒

    吞凤血,战蛟龙。不动明王是我兄弟预支天机劳资也会剑痴有七大神剑就了不起?一柄屠刀干翻你!穿越,废柴?统统靠边。老爹早就授予了我惊世刀术孤星之命又如何?正邪两道又如何?为了我的女人,我的命!封尘,誓要将这武林捅翻!!!
  • 演讲与口才训练

    演讲与口才训练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有关演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进行口才培养的方法、路径。本书对培养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如企事业单位、文秘、行政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或作为社会各界人士的自修读本。
  • 记得那三年我们的疯狂

    记得那三年我们的疯狂

    那三年,我们的疯狂!学妹不羁,学长难搞。
  •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这是李雅和林一的故事,两人的恋情跨越了高中、大学、毕业工作,期间有过苦、有过累,但还算是累并快乐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意外却发生了。十年之间,你我相伴。我陪你走过了3650个日夜,历经了春夏秋冬的一个有一个轮回。只是我们却走失在???现在的李雅在小城镇开了一家小店,名字叫做“时光”,贩卖青春、打发时间、养家糊口。独自抚养三岁的儿子,赡养双方的父母。很累,累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是林一,你在哪?
  • 邪王追妻之娘子等等我

    邪王追妻之娘子等等我

    传闻苏府三小姐其貌不扬,性格乖张,天生废物;传闻苏府三小姐不守妇道,不识检点;传闻苏府三小姐企图拉拢御前炼药师雪子禅雪药师以便进入灵山偷盗灵山宝物;传闻苏府三小姐疯狂追求钰王爷,妄想成为钰王妃.......苏可:想不到我挺有名啊,都开始传闻了。雪子禅:什么鬼,事实完全说反了好吗?我和我师父完全巴不得她去拿那灵山之宝好吗?传这谣言这人谁啊,站出来我认认,是眼睛长歪了还是耳朵长歪了?南宫钰:前面那些话本王不爱听,说闲话的人统统去死死死死死,不过最后一句话嘛......勉强是句人话,一人赏十两白银。。
  • 仲夏锦年之恋

    仲夏锦年之恋

    顾铭森从美国回到上海后,经历了身边一连串事件的变迁,最爱的人就快要和别人结婚了,最好的兄弟安东阳的父亲肝癌去世了,自己妹妹爱上了安东阳,差点弄得反目成仇,婚礼被一个陌生的女人搅了局,他爸爸顾振华突然病重,接受了管理公司的所有一切大小事务,在澳洲的一个投资方案因为一场流血崇冲突,差点让公司面临破产、、、
  • 末世狩记

    末世狩记

    那一天,天空泛起灰蒙蒙的薄雾,从此,世界瞬间变成了屠宰场。出现在薄雾中的异虫,无情收割着一切生命。被感染成行尸的人类,所到之处喰肉噬白骨。在这里,人类将要面临浩荡的危机。这时,沈风背着酱油瓶走在荒凉的街道路上,一边吃着辣条,一边收割着行尸的生命,他笑嘻嘻的和异虫接吻,他神情淡然的斩尽一切生命。别问他为什么——酱油党,任性!···············别问我为何简介如此搞笑,这叫反差萌!
  • 因你改变的世界

    因你改变的世界

    梦中的事情会在现实世界发生。你以为这只是巧合?你以为这是一个最终可以用科学解释的某种原理?兰特·图灵船长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当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在兰特·图灵船长的梦中改变了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科学才能解释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