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元深所料,六镇的降户刚到了河北,马上又再次发生叛乱。
六镇的降户在去河北的路上虽饱受饥饿困苦,但那时大家心里还有盼头,以为河北之地便是天堂,到那里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可没想到河北这人间天堂此时也沦为地狱了,当时那里旱涝灾害不断。当地的住民连自己都吃不饱,也四处逃难找饭吃,哪还有多余的口粮给这些饥民奉献爱心。
很简单,既然没饭吃,活不下去了就造反。备受饥饿摧残的六镇人又再次揭竿而起了。公元525年,以柔玄镇兵杜洛周为首的六镇降户先反于河北上谷。高欢、尉景、段荣、彭乐等人也跟着他浑水摸鱼。后来高欢觉得杜洛周不大成器,觉得自己更适合当老大,于是暗中想抢他的位子。结果被杜洛周发觉,高欢只得带着一家人落荒而逃。杜洛周一开始势头挺猛,接连攻下幽州、定州、瀛洲,并还击败了柔然的援兵。但不到一个月,有勇无谋的杜洛周被另一支叛军吞并了。
吞并杜洛周的是葛荣,他最早的领导是鲜于修礼。在杜洛周起义的第四个月,鲜于修礼就在定州左人城起义,开始屠村掠野,攻向定州城,并宣称要收并那些住在定州贫民窟的六镇降户。这该死的宣传口号把那些住在定州城的六镇降户害惨了,稍微长得粗壮一些的六镇人都被定州长史甄楷收拢来杀光了。
甄楷此举看似果断勇猛,其实是饮鸩止渴。当时六镇之人还完全保持着鲜卑习俗,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性与当地汉民完全不同。在他们眼里,正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他们的生活从天堂坠向地狱,所以对汉化有着天然的仇恨。对汉化的仇恨一旦转移到人身上,便是对汉民的极端仇视。现在甄楷对六镇之人大开杀戒,便意味着六镇的叛军在攻城后也会疯狂地屠戮河北汉民。
但鲜于修礼的反叛事业还未做大,便被自己的手下元洪业杀死;紧接着,鲜于修礼的部将葛荣又杀了元洪业,占有了鲜于修礼的所有兵马。相比于六镇的前几位领导,葛荣做大做强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他接连击垮北魏派出的章武王元融、广阳王元深的大军,几乎将北魏的主力部队摧垮,一时锐不可当。
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葛荣的部队与当地汉民是水火不容。他们在攻城掠地时,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完全不顾当地汉民的死活。如沧州、相州被攻破后,居民都死亡过半。而冀州、瀛洲等地的二十万汉民受到战火驱赶,被迫流亡到山东青州。河北人民自“五胡乱华”后又遭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摧残。
至此,葛荣叛军已发展到数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占据河北大部分,并开始围攻河北相州(州治为邺,今邯郸附近)。一旦相州被攻破,北魏都城洛阳便危在旦夕。就在外面烽火四起,整个北魏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北魏宫廷内部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地震。
亲母杀子——嗜血的妇人
小皇帝元诩渐渐成人,他与自己的亲生母亲胡太后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摊上这样一个挥霍无度、风流成性的母亲,真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事。明明是祖宗留给自己的江山、财富、子民,她却要任意挥霍,弄得土地沦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现在关中被万俟丑奴占据,河北之地完全受控于葛荣,山东也是群盗出没,南方各州又受到梁朝的不断骚扰,朝廷政令唯一顺利通行的只剩下京城洛阳四周之地,但就这丁点儿大的地盘的朝政却依然被郑俨、徐纥这样的奸佞把持,自己完全称为拱手之君。而且就是这样的奸佞之徒,却日夜候在母后的宫中,在床笫之上肆意侮辱着自己的父亲和整个皇族的声誉。这样的痛苦和凌辱,岂能是任何一个元氏家族的血性男儿所能忍受,岂能为天下万民景仰的至尊之君忍受?极端痛苦的元诩开始向母亲流露出了自己的不满。
然而老奸巨猾的胡太后早已觉察到了元诩的变化,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将会来夺回本来属于他的一切权力。虽然这天下如今是如此衰败,但使用惯了毕竟舍不得。于是,她开始先下手为强了,一一将儿子周围的亲信尽数剪除。朝中的散骑常侍谷士恢很为元诩宠信,胡太后便屡次威胁他主动到外州做官。然而这家伙却仗着有皇帝撑腰,一直赖在朝中。胡太后一气之下,便给他随便安了个罪名杀掉了。同时,胡太后还暗杀掉了皇帝身旁最为宠信的蜜多道人,而把这责任推给了那些子虚乌有的盗贼,并悬赏去捉拿他们。
这样一来,元诩更加憎恶自己的母亲,母子二人势同水火。面对太后的步步紧逼,看着自己朝中的势力被她一一瓦解,小皇帝元诩环顾整个帝国上下,发现唯一能用的只有在山西拥兵自重的尔朱荣。于是,他开始以密诏召见尔朱荣,准备除掉郑俨、徐纥,逼胡太后退位,让自己掌朝,以待重振河山。可惜,元诩太年轻了,他这一时的年少冲动却加速了北魏王朝的灭亡。我们还记得汉末的袁绍也用过这招,结果招来的董卓却掏空了东汉王朝,引起天下大乱。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样的历史在北魏再次重演,而且更为悲惨。
尔朱荣的部队立刻出发了,由高欢统率的前锋部队已经到达了上党。面对儿子的这一突然举措,胡太后慌了,当然更慌的是郑俨、徐纥两人。为了保命,两人毫不犹豫地唆使太后除掉小皇帝。当时的胡太后对母子之情已没有一丝顾怜之意,立刻付诸实施,将小皇帝毒死,对外宣称暴崩。
从史实上来看,胡太后毒死自己的儿子不是一时的冲动和恐惧,而是蓄谋已久的。早在两个月前,元诩的潘贵嫔生了个女儿的时候,胡太后便对外诈称生了个皇子,并以此为由大赦天下,更改年号。这其实是胡天后已在精心地为自己准备后路,一旦危急关头需要除掉元诩时,这小孩还能继续成为自己的木偶,方便自己临朝听政。
虎毒不食子,胡太后真算得上是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太后之一。尽管冯太后也毒杀过献文帝元弘,但毕竟那只是她名义上的儿子。然而对权力的贪欲和情欲的冲动,已经让胡太后彻底丧失了所有人性,她忘掉了生育这个孩子时九死一生的苦难历程,忘掉了母子二人被权臣隔绝时自己忍受的痛苦煎熬,忘掉了孤儿寡母把守这天下河山的艰难不易。
权力,权力,在炙手可热的权力面前,人性、母爱这些温暖的字眼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胡太后的心底只剩下了血腥和残忍。当然在历史上,胡太后还不是最狠毒的母后,后来还有人比她更为凶残——武则天。
元诩死的时候是公元527年,虚岁十九。
元诩虽贵为天子,但他的一生是极其痛苦的,或许死亡也是一种较好的解脱。如果让你任选一份职业,你很有可能会选择皇帝。你想当然地以为当皇帝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拥有整个天下,土地财富尽归己有,可以随意挥霍。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谁拥有的权力越大,他得到的危险和不幸也越多。有多少饿狼般的眼睛盯着你的位子,觊觎着你的权力,时刻准备夺取你的一切。
有多大能力,才能享受多少幸福。若无超乎常人的能力,皇帝其实是世上最苦、最累、最危险的职业。而在乱世,这份危险和痛苦又会被放大百倍,南北朝便算是最大的乱世,可怜的元诩便身处这乱世之中。
我们现在来简单地比较你和元诩的一生,来看看谁更为幸福。元诩被她母亲怀在肚子里的时候,便面临着杀身之祸,她的母亲为了保命随时有可能会将他流掉,我想这样的危险你是不会有的。当元诩来到人间,他父亲害怕他被人害死,便将他养在别宫,他的生母根本不能与之亲近,这样的母子别离你是不会有的。
当他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已驾崩,而他在失去父爱、伤心欲绝的时候,却只能被人当成筹码任人摆弄,我想那时的你一定在光着腚跟小朋友快乐随意地玩耍,哪会像他一样只闻得到成人世界的血腥?